⇧
8610NEWS
关于精神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2.01.31
17
:
48
新年抗疫新希望:口服藥
精神健康
病毒
疗法
研发
药物
医疗
疫情嚴峻,然而若不幸中招,現在已有藥可食 —— 當然香港目前還未有。美國、歐盟、加拿大、澳洲、以色列等部分國家及地區,已先後批准使用新研發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特定患者。雖說代表治療的口服藥物不能替代預防的疫苗,但西方媒體認為,口服藥面世將改變疫情大流行的境況,科學期刊「自然」就有報道解釋,為何科學家將研發新藥視為抗疫希望之一。
CUP
/
科技
/
2022.01.28
17
:
48
一隻青蛙,可拆解人類肢體再生的關鍵
精神健康
人类
肢体
蝾螈
医学
医疗
青蛙
部分動物,如節肢動物螃蟹、無脊椎動物海星、脊椎動物蠑螈等,失去肢體可以再生。其他動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沒有這種神奇技能。雖說手足因此更顯珍貴,但若人的肢體可以再生,相信能造福不少截肢者。日前刊於期刊「科學進展」的研究,便以成年期時再生能力有限的非洲爪蟾為實驗對象,成功促使肢體再生。
CUP
/
文化
/
2022.01.28
17
:
47
【北京冬奧】要贏人,先要斷六親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奥运
孤独
心理
运动
运动员
防疫
北京奧運快將揭幕,全球數千健兒正進行終極備戰,以及極力避免染疫,確保順利出賽。很多選手為此「斷六親」、改變訓練方式,甚至停止一切無關比賽的活動。但眼見變種病毒 Omicron 肆虐,本已孤單無助的他們,更添不安和壓力。要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在競技場上充分發揮,成為運動員的最後以及最大挑戰。
CUP
/
文化
/
2022.01.28
17
:
45
投河自盡不絕,首爾以 AI 搶先救人
韩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南韩
救援
监控
自杀
資料顯示在 2020 年,韓國平均每 10 萬人就有 23.5 人輕生,比率冠絕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到了 2021 年,在漢江這個自殺熱點,搶救任務更較前一年增加 20%。為阻止悲劇再三發生,當局引入人工智能(AI),監測橋上行人的一舉一動,務求在人企圖自盡前,搶先把對方拉回來。
CUP
/
文化
/
2022.01.27
17
:
48
為何湯加只准「非接觸式」人道援助?
社会
精神健康
人道救援
传染病
天灾
岛国
汤加
火山爆发
疫情
自然灾害
防疫
太平洋島國湯加自本月 15 日火山爆發以來,澳洲、紐西蘭等國持續提供援助。疫症繼續肆虐全球,湯加此前只有 1 宗輸入個案、零本地傳播,令人擔心帶著善意而來的援助者,會同時將病毒帶入湯加,日前便傳出一艘來自澳洲、駛往湯加的軍艦救援船上有 29 名船員染疫。不過,平衡救災及防疫需要的湯加,亦有其一套非接觸式接受人道援助的方法。
CUP
/
文化
/
2022.01.26
17
:
50
一行禪師的最後一課:如何面對死亡?
精神健康
佛学
佛教
正念
死亡
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日前圓寂,享年 95 歲。他曾經以畢生努力把正念修習引介到西方,即使中風不便於行,但禪師在人生最後幾年,依然沒有「佛系」地坐以待斃,反而盡自己所能享受餘生,繼續正念修習,並向弟子留下發人深省的遺言。
CUP
/
文化
/
2022.01.20
17
:
47
原是醫學用途,酒如何演化成「放工啤」?
英国
精神健康
探险
历史
气候
疾病
酒
酒精
酗酒
医学
經過一天辛勞的工作,不少人會小酌一杯以放鬆心情。雖然人們對酒精紓緩神經繃緊的功效深信不疑,但近年已發現經常甚至過度飲酒,與抑鬱和睡眠質素欠佳有關;亦有研究證明飲酒習慣長遠有機會增加焦慮。近日,英國歷史地理學家 Edward Armston-Shere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為何飲酒放鬆的想法會在人們心中根深柢固。
CUP
/
文化
/
2022.01.20
17
:
45
透過眼睛,可以看出死亡風險?
精神健康
年龄
数据
死亡
深度学习
疾病
眼睛
老化
诊断
医疗
眼睛除了是靈魂之窗,更是了解健康的窗口。像高膽固醇也會導致虹膜周圍形成白色、灰色或藍色的環;乾眼症則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徵兆。而視網膜損傷亦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徵兆,像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甚至癌症、青光眼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近日有研究發現,視網膜更可以確定身體的生物學年齡,由此預測死亡風險。
CUP
/
文化
/
2022.01.18
17
:
48
東大隨機傷人案背後,是對學歷社會的報復?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大学
学校
学生
教育
疫情
青年
作為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多年來菁英輩出,而日劇「龍櫻」及問答節目「東大王」大收旺場,更讓人倍加憧憬。但日前一名立志報考東大的高二生,偏在大學入學共通考試當天,於該校考場外隨機刺傷 3 人,事後說是學業受挫而犯案。大眾為此震驚、難過及憤怒,一些專家則分析釀成此案的社會因素,對升學壓力同樣高企的香港等地,不無反思。
CUP
/
文化
/
2022.01.18
17
:
45
【明辨曲直】懂得嘲諷,是智慧開端
精神健康
创意
大脑
心理
沟通
语言
讽刺
說話「有骨」似乎令人不好受,但細想之下,其實諷刺揶揄能減輕當面譴責及冒犯的威力,或在讚美恭維時化解對方尷尬。甚至有研究證明那可以讓人更有創造力,並助人在情緒低落時發洩負面情緒。心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亦發現,要做到挖苦諷刺,話中有話,大腦需要克服無數障礙才能作出正確演繹,這比普通陳述需要動用更多腦力。
CUP
/
文化
/
2022.01.17
17
:
47
年齡歧視:在退休人士之間同樣常見?
社会
精神健康
年龄
生活
老人
退休
长者
近年,世代矛盾愈來愈深,中年人會標籤年輕人為「廢青」,年輕人又會以「廢老」還擊。這類型的年齡歧視(ageism)在職場上很常見,不過英國巴斯大學教育學家 Sam Carr 近日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同樣的現象,在退休人士之間也很普遍。
CUP
/
文化
/
2022.01.13
17
:
48
豬心移植 —— 異種器官移植手術之路尚有多遠?
精神健康
器官
基因改造
心脏
手术
移植
猪
转基因
医疗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上週五實現全球首例轉基因豬心移植人體手術。豬心移植人體成功,無疑是醫學一大里程碑。不過英國「衛報」科學版編輯 Ian Sample 認為,目前豬-人心臟移植,只能是拯救生命的最後手段,因為箇中安全問題尚待解決。
CUP
/
科技
/
2022.01.11
17
:
45
「螢光顯微鏡」可助研發藥物?
精神健康
物理学
生物学
药物
诺贝尔奖
医疗
显微镜
一般光學顯微鏡,只能針對整體細胞觀察,難以縮小至個別分子;至於電子顯微鏡,樣本必須在真空中觀察,無法觀察活體樣本;而「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就運用單一光分子特性克服光學顯微鏡的物理限制,擺脫電子顯微鏡無法觀察活體樣本的缺點。初創公司 Eikon Therapeutics 取得此項專利技術,用於藥物研發,由於可以直接看到活細胞中的單一蛋白分子變化,令其可更快、更精準地研發藥物。
CUP
/
文化
/
2022.01.07
17
:
48
分析家中塵埃,比對各國人民健康風險
社会
精神健康
尘埃
家居
污染
生活水平
金属
過了西曆元旦,很快就要迎接農曆新年,相信令很多家庭最為頭痛的,是一年一度的「大掃除」。想到暗角處堆積到像棉花一樣的塵埃,或者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家居塵埃其實也有研究價值;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環境科學家就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跨國數據庫,分析各地室內塵埃的成分,以比對出各國人民的健康風險。
CUP
/
文化
/
2022.01.05
17
:
49
不必以負面情緒為恥
精神健康
不安
压力
心理
情绪
疾病
新一年才剛開始,本應充滿期盼。但隨著壞消息接踵而至,使得不少人陷入負面情緒中,當中有些人會強迫自己不再想傷心事,當負面意念在腦海中縈繞不去時,他們甚至會質疑是自己太懦弱。不過,心理學研究反映,人要學會正視及了解自己的躁動不安,才能化悲憤為力量,保持身心健康。
CUP
/
科技
/
2022.01.04
17
:
47
尋「超級大便」:讓你身心靈健康之法?
精神健康
消化系统
疗法
移植
粪便
药物
医疗
飲食欠佳,再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壞了當代人類消化系統的微生物群,科學界現正努力使其恢復健康,因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與抑鬱症乃至癌症治療的反應等息息相關。近年,糞便微生物移植已被證明能有效治療腸道疾病。不過,擁有健康腸道微生物的糞便捐贈者,卻如「獨角獸」般可遇不可求。所以澳洲阿德萊德研究人員正研發一種「超級大便」糞便藥丸,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必再使用人類的大便製作藥丸,而是複製「獨角獸」腸道內的微生物。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9
行樂不忘養生:注意「假日心臟症候群」
精神健康
假日
心脏
心脏病
酒精
饮食
由聖誕到除夕元旦,再到接下來的農曆新年,很多人無法出外旅遊散心,就改為留在香港與親朋戚友狂歡。可是,行樂之餘,大家也應該不忘養生,這樣我們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未來一年。英國西敏大學的病理學高級講師 David Gaze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向大家講解一種特別病症「假日心臟症候群」(holiday heart syndrome),好讓大家提防提防。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7
噁心感的心理學:一種窺探人性的原始情緒
精神健康
恶心
心理
本能
语言
不洗澡帶來的濃烈體味、淤塞渠道的食物渣滓、屍身上蠕動的蛆蟲,總有一種能夠喚起你的噁心感(Disgust)。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噁心感既是人類進化得來的原始本能,用來篩選不潔的腐爛食物,但也關乎到我們的道德判斷和政治取向,我們還會用「令人作嘔」形容討厭的人,噁心感更可以是剖析人性的關鍵詞。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6
吃得苦中苦,方能更健康?
精神健康
味道
咖啡
朱古力
饮食
比起有糖有奶的咖啡,更喜歡黑咖啡?比起香甜牛奶朱古力,更喜歡可可成分更高的黑朱古力?一項新研究顯示,對苦味的喜好早就存在於某些人的基因之中。根據研究作者美國西北大學(NU)費恩伯格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 Marilyn Cornelis 的說法,嗜苦的人是幸運的基因贏家,因這種習慣長遠或可促進健康。
CUP
/
文化
/
2021.12.30
17
:
48
不滅的王妃:戴安娜何以魅力長存?
美国
英国
精神健康
名人
压力
小报
戴安娜
王室
皇室
戴安娜王妃離開將近半世紀,來到疫下這兩年,從同名音樂劇及紀錄片,以至劇集「王冠」和近日上畫的電影「史賓沙」,她的身影仍然充斥於流行文化。在此變化急速的世界,一段說了廿多年的悲劇往事,何以還能風靡全球觀眾,甚至讓年輕一輩也有所共鳴?
CUP
/
文化
/
2021.12.22
17
:
46
玩具太多對兒童有害?
精神健康
儿童
家长
幼儿
教育
玩具
亲子
物質富裕的社會中,許多小孩都擁有大量玩具。在美國,2 至 12 歲的兒童收到的玩具,平均每人總值超過 6,500 美元;而在澳洲,玩具業每年價值超過 37 億澳元。到了聖誕送禮時節,家中的玩具數量或會進一步增加。有學者近日就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擁有太多玩具,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
CUP
/
文化
/
2021.12.21
17
:
46
左思右想:情緒操控者如何選擇「獵物」?
精神健康
心理
情绪
直觉
在歌手王力宏的離婚鬧劇中,其前妻李靚蕾指王利用 Gaslighting 情緒操控她及其他人,好讓自己可以避開所有指控。Gaslighting 又譯作「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及虐待模式,能夠利用此法的人,通常都很了解他人潛在的情緒、想法及反應。他們也會尋找更易落入陷阱的人,以期用最少力量就能支配對方。所以了解自己哪些行為及特徵會觸發情感操縱,由此避免成為受害者,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媒體 Psychology Today 近日就有專文,講解情感操縱者通常會選擇甚麼人作為「獵物」。
CUP
/
文化
/
2021.12.20
17
:
47
酒不醉人人自醉,背後有否科學根據?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作用
酒
酒精
醉酒
很多人做了錯事,都會以「喝多了幾杯」辯解,但即將出版新書 The Expectation Effect 的科普作家 David Robson 引用研究指出,你對酒精的期望如何,其實非常影響酒後的行為 —— 如你期望酒精可令你盡情狂歡,在準備喝酒前,就已經會開始放縱自己,酒精的興奮減壓效果,某程度是我們自我實現的結果。
CUP
/
文化
/
2021.12.16
17
:
45
佳節送禮,心意最緊要?
精神健康
心理
社交
圣诞节
送礼
聖誕節臨近,又是送禮的時候。大部分人挑選禮物總會左思右想,務求為對方挑選一份好禮物,而不是「頹頹地」送出現金券,讓對方自行選擇。但許多時候,用心選出自以為適合對方的禮物,最終仍是得不到收禮者的歡心,反而現金券更得人心,所以心理學家認為,選禮前了解對方需要,才是選得好禮的關鍵。
CUP
/
文化
/
2021.12.14
17
:
50
納粹大屠殺歷史,甚麼年紀學習才算合適?
精神健康
儿童
大屠杀
幼儿
教育
纳粹
現代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種族滅絕罪行,必定要數納粹大屠殺,這是歷史教育不能迴避的一課,但甚麼時候講授大屠殺歷史才最適切?有兒童教育專家提醒,這段暗黑歷史顛覆道德、附帶絕望訊息,可摧毀學童的童真,因此應當有完備道德教育配合,不宜過早向兒童揭開殘酷歷史真相。
CUP
/
文化
/
2021.12.10
17
:
45
卸不下的心防,脫不下的口罩
日本
精神健康
口罩
外貌
沟通
社交
自信
過去兩年,口罩等同手機,出門缺一不可,但佩戴時的局促感,始終習慣不來,唯盼早日解放嘴巴。在日本,情況剛好相反。網民將此防疫用品比喻為「臉的內衣」,年青男女特別抗拒「除罩」,早前甚至有民調顯示,7 成人打算疫後繼續「半遮臉」。雖然比起健康理由,更多是心理作祟,但對於應否糾正過來,專家們各有看法。
CUP
/
文化
/
2021.12.07
17
:
46
日本大叔的弧獨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交流
朋友
男性
社交
成家立室就一世有伴?生兒育女便共享天倫?溝通專家岡本純子近年深入研究日本「大叔」、亦即是中高年男性的孤獨問題。她發現這類人即使有妻有兒,卻仍是「世上最寂寞」的一群,部分原因與文化及社會的影響不無關係。早前岡本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剖析現象來由及提出解決方法。
CUP
/
文化
/
2021.11.30
17
:
47
第一代大學生的普遍煩惱:冒名頂替症候群
社会
精神健康
大学
大学生
学生
心理
教育
高等教育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屋邨學校走到一流大學,發現四周同學都十分厲害,總是講起一些你沒有聽過的事情。經過努力後,你拿了不錯的成績,卻又總覺得自己只是僥倖,不配有這樣的成就,甚至常擔心自己的「無能」會被識破。這種心理狀態有一個專有名詞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有研究就指出,「第一代大學生」較容易出現這個現象。
CUP
/
文化
/
2021.11.30
17
:
45
通往真正的快樂,先脫離「毒性正能量」?
精神健康
幸福
心理
快乐
正念
正能量
近年,各國興起一股正向正念熱潮,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書籍和思考訓練課程,鼓勵人們要追求積極人生,凡事以樂觀態度看待眼前問題。可是,過分強調正向思維,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 Brock Bastian 和澳洲聯邦大學的心理學講師 Ashley Humphr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講解正向思維甚麼情況下會淪為「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
CUP
/
文化
/
2021.11.29
17
:
46
睡眠訓練減抑鬱
精神健康
失眠
治疗
睡眠
长者
一夜難眠,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之餘,精神更形疲累,長此下去容易衍生出各類身心疾病。最近有一項研究臨床試驗就發現,受試者接受認知行為睡眠訓練,由專業治療師助他們改掉壞習慣,讓身心可以為一夜好眠做好準備,不僅能改善失眠問題,甚至有助預防老人患上抑鬱症。
CUP
/
文化
/
2021.11.29
17
:
45
【Soul Monday】99 歲的他,踩逾 3000 公里得亞軍
英国
精神健康
单车
比赛
老人
运动
长者
今年 9 月 6 日至 10 月 1 日,超過 5,000 名參賽者參加英國體育管理機構英國單車會支持舉辦的「長者單車世界錦標賽」(Road Worlds For Seniors),年屆 99 歲、居於華威郡一家養老院的 Kenneth Judd 勇奪銀牌。賽事今年已來到第五屆,專向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開放,參與者只需踩著由挪威公司 Motitech 製造的單車機,便可與其他人一決高下。
CUP
/
文化
/
2021.11.26
17
:
45
追求 IG 的「完美身形」,男孩們易飲食失調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学生
减肥
男性
社交媒体
身形
体态
當愛美不再是女性的專利,飲食失調也成為男性的噩耗,尤其是年青小伙子。現時在美國,愈來愈多男孩因此入院。社交媒體上所謂「理想身形」的影像,更驅使人盲目「操肌」或「瘦身」。但礙於社會對兩性的刻板印象,他們的病情多被忽視,最終病入膏肓而不自知,失去健康以至夢想。
CUP
/
科技
/
2021.11.25
17
:
49
當夢入面也有廣告……
精神健康
梦
梦境
大脑
广告
推销
潜意识
睡眠
電視有廣告,觀看影片前要看廣告,社交媒體有廣告,也許只有我們入夢時,才有片刻擺脫無處不在的廣告。不過,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Fluid Interfaces 團隊博士生 Adam Haar Horowitz、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Robert Stickgold 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Antonio Zadr 就在網上雜誌 Aeon 撰文,指廣告商已經開始入侵人們的睡眠,嘗試將產品植入夢中,但箇中倫理問題,仍在探討階段。
CUP
/
科技
/
2021.11.25
17
:
46
骨質疏鬆監察新法:在骨頭上裝一部電腦?
精神健康
疾病
疗法
医疗
骨折
骨质疏松
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作息改變,骨質疏鬆問題在現今世代愈趨普遍。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估計,全球罹患該疾病的人數將由 428 萬大幅增至 534 萬。為此,研究人員最近就開發出一種可以貼附在骨骼表面的超薄無線設備,期望未來能夠監測骨骼健康及長期癒合情況。
CUP
/
文化
/
2021.11.24
17
:
46
當狗獨留在家,為何會衍生情緒病?
精神健康
动物
家
宠物
心理
焦虑
狗
独处
若你養一隻狗,你的世界就會在工作和社交以外,多了一隻狗;但作為寵物,狗的世界可能始終只有主人。當主人離開家門,獨留家中的狗會想甚麼、做甚麼?對人相當依賴、一心回報人類關愛的狗隻,是否也有空虛寂寞凍的時候?狗隻訓練師 Louise Glazebrook 就在「每日電訊報」,分享狗隻獨處的精神健康問題。
CUP
/
文化
/
2021.11.24
17
:
45
不記得細節才是善用記憶力?
精神健康
大脑
注意力
记忆
與舊友相聚、回憶過去時,往往會發現大家談的明明是同一件事,細節卻不盡相同,有人甚至會對某些細節毫無印象。近日有認知科學家指出,忘記某些細節或者是一件好事,因為日常生活充滿大量細碎片斷,人類有限的大腦容量無法記住所有事情,選擇性記得,才能善用記憶力。
CUP
/
文化
/
2021.11.23
17
:
46
挑戰極限,促進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
心理
极限
极限运动
自我
运动
談到馬拉松、攀登高峰等極限運動,腦袋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與人比拼,而是「超越自我、挑戰極限」。極限運動對體能、耐力,甚至膽量的要求都更高,有時可能超出一個人的承受範圍。「悉尼晨鋒報」專欄作家 Sarah Berry 就訪問專家學者,解釋為何有人願意咬緊牙關,苦撐著完成最後幾公里路,成功挑戰極限,又會為部分人的心理健康帶來甚麼益處。
CUP
/
文化
/
2021.11.23
17
:
45
無鹽生活:印度原住民的食鹽替代品
印度
精神健康
原住民
营养
部落
食材
饮食
盐
食鹽不單是常見的調味料,用以提升食物味道,其含有的鈉亦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提供身體所需的電解質,以及維持細胞外液和酸鹼平衡;可是過量攝取鹽分又可能會引致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都市人對鹽又愛又恨,長居於深山的印度原住民阿帕塔尼(Apatani)部落則難以獲取食鹽,卻又意外開發出一套無鹽生活,以天然灌木作替代。
CUP
/
文化
/
2021.11.19
17
:
45
亞馬遜進攻醫療保健,輕而易舉?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亚马逊
企业
数码化
药物
医疗
医疗保健
亞馬遜正推出一系列醫療保健服務,像是線上藥局、遙距保健等。同時,它也利用雲端運算服務(AWS)來穩定發展相關功能、創建新的保健操作系統,包含管理醫療紀錄、利用人工智能預測個人何時可能生病等。它的目標客群範圍大得驚人:消費者、擔心成本的僱主,以及相關醫院和健康網站。
CUP
/
文化
/
2021.11.18
17
:
46
醫療成本失控,遙距配 AI 會是良方?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亚马逊
保险
数码化
药物
医疗
医疗保健
在美國,醫療保健成本已經失控。但同時,新趨勢正在出現。AI 在大數據運算協助下,為新治療和保健計劃的發明,開闢了大道。追蹤健康的設備變得更「智能」,應用也愈廣泛,可能會成為更多人的偏好。
CUP
/
文化
/
2021.11.18
17
:
44
為何總覺朋友對你生氣?
精神健康
友谊
心理
朋友
沟通
通讯
疫症大流行下,朋友之間減少了見面,多了用通訊軟件交流;但用文字溝通,既看不到表情也不知道語氣,朋友回應稍為冷淡,自己就可能因此胡思亂想,甚至認定對方就是生自己的氣,令友誼備受挑戰。三藩市灣區人際關係教練及作家 Kat Vellos 說:「有些人如果沒有得到對方主動聯絡,就會想,他們生我的氣嗎?是否出了甚麼問題?」
CUP
/
文化
/
2021.11.15
17
:
46
新一代流行病:炒幣成癮
精神健康
加密货币
心理
成瘾
赌博
根據虛擬貨幣交易網站 Crypto.com 在 7 月的估計,全球多達 2.21 億人參與其中。很多人期望能令身家翻倍,擺脫債仔、社畜、樓奴等命運。但這種新型投資工具,升得快時跌得也快。專家們發現,類似沉迷賭博的「炒幣成癮」現象開始形成,甚至視之為「當代流行病」。然而,相對於那些一夜置富的成功個案,高風險投機對精神健康造成的影響,明顯遭受忽視。
CUP
/
文化
/
2021.11.11
17
:
49
【COP26】在全球暖化下,人類會變得暴戾和抑鬱?
社会
精神健康
全球暖化
公共卫生
心理
暴力
气候变化
焦虑
犯罪
在過去數十年,全球暖化被視為是人類未來的一大生存危機,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和科研的關鍵詞。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了全球暖化如何加劇颱風、熱浪、山火、水位上升等天災和極端天氣,可是就只有較少研究聚焦於其對人類個人健康的影響。三位布里斯托大學學者近日在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享,氣候變化下,人類會怎樣容易變得暴戾和抑鬱。
CUP
/
文化
/
2021.11.11
17
:
45
10 點去睡更健康?
精神健康
心脏病
心血管
疾病
睡眠
常言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近日有研究顯示,太遲或太早入睡,都未必真的好,最佳的入睡時間應為晚上 10 點到 11 點之間。雖然對不少人而言 10 點去睡或有點強人所難,卻有可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CUP
/
文化
/
2021.11.08
17
:
46
正念令人自私?
精神健康
心理
正念
自私
正念對人的心理及精神產生很多正面作用,例如有助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注意力、擴展工作記憶及增加心理彈性。透過練習,人們可以減少情緒反應,平日處理問題就更易保持冷靜。然而,有研究發現,練習正念亦可能會放大部分人自私的傾向。當他們愈關注自己,似乎就愈會忘記其他人,亦不太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
CUP
/
文化
/
2021.11.08
17
:
45
【Soul Monday】疫症下的心碎療傷
精神健康
伴侣
分手
失恋
心理
感情
恋情
疫症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感情也不例外。可能因為長時間居家抗疫,多了磨擦和衝突,又或是因封鎖令而分隔異地,少了互動和交流,以致很多情侶終需分手。即使疫情現已放緩,但在這高壓的時代,失戀之痛似乎分外刻骨。要如何修補心碎?關鍵始終在人,包括你自己,以及你求助的人。
CUP
/
文化
/
2021.10.26
18
:
46
孤寂長夜:為何我們特別容易在凌晨三點醒來?
精神健康
压力
大脑
心理
睡眠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 無緣無故在凌晨三點醒來,滿腦子都是奇怪的念頭,整個人充斥負能量,會責備自己,又或者怨恨周邊世界。可是當晨光出現,那些可怕的想法又會隨之消失。為甚麼人特別容易在三點醒來,又何解在那個時候特別消極?斯威本科技大學心理學教授 Greg Murray,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拆解背後成因。
CUP
/
科技
/
2021.10.25
18
:
48
肉類消耗量急降:英國會否邁向素食大國?
英国
精神健康
素食
肉
肉类
肉食
由於人類在飼養牲畜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西方國家近年愈來愈多人推廣素食,認為此舉既環保又健康,還可以避免殺生。今年 10 月,權威科學期刊「刺針」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英國的人均肉食量在十年間大降 17%,其中一位作者、牛津大學健康行為學家 Cristina Stewart 就在學術網站「對話」剖析上述現象。
CUP
/
文化
/
2021.10.25
18
:
46
車內性侵無人阻,「旁觀者效應」真可解釋一切?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学
性侵犯
铁路
美國費城發生一宗駭人案件,一名女子乘坐地鐵時遭人性侵,但有指逾 40 分鐘的犯案過程中,竟無任何乘客阻撓或報警,反以手機朝事發之處拍攝。部分專家以「旁觀者效應」分析,指人們見死不救,乃因覺得責任分散,而非全然冷酷無情。不過,這種面世數十年的社會心理學之說,真可解釋當前一切?疫症大流行及槍械暴力,又如何令人只願自保?
CUP
/
文化
/
2021.10.21
18
:
45
冷靜熱線:要根絕家暴,先給男人示弱的空間
社会
精神健康
伴侣
家庭
家暴
心理
热线
男士
疫下的不安及焦躁,加上長留家中「困獸鬥」,全球均見家暴問題急劇惡化,而受害者多為女性。政府往往只依循舊制,出錢出力保護婦女遠離辱罵和拳頭。但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當局反為男士成立求助熱線,讓他們透過對話學習控制情緒和行動,以及正視暴力的根本原因 —— 認定男人必需強勢的「男子氣慨」。
CUP
/
文化
/
2021.10.20
18
:
44
【CUPodcast】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学
改变
沟通
「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人類抗拒改變的原因,並就各種障礙提供合適的因應之法,促使改變出現。除了上集談及的抗拒心理,「敝帚自珍現象」、距離、不確定性,還有佐證,都是阻止人類尋求改變的障礙。要克服這些微小而實在的問題,不妨參考傳播學學家、行為科學家等等的做法和觀點,看看怎樣才可令人踏出變革一步,改變以往因循不變的行為。
CUP
/
文化
/
2021.10.13
18
:
44
【CUPodcast】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学
改变
沟通
「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人類抗拒改變的原因,並就各種障礙提供合適的因應之法,促使改變出現。除了上集談及的抗拒心理,「敝帚自珍現象」、距離、不確定性,還有佐證,都是阻止人類尋求改變的障礙。要克服這些微小而實在的問題,不妨參考傳播學學家、行為科學家等等的做法和觀點,看看怎樣才可令人踏出變革一步,改變以往因循不變的行為。
CUP
/
文化
/
2021.10.07
18
:
47
Uber 化的英國精神健康服務
英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
应用程式
肺炎
現代打工一族要應對堆積如山的工作,以及激烈的職場競爭,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而長達一年多的疫情,令社會長期處於不正常的狀態,亦深深影響大眾的精神健康。在英國,各界發揮創意,以各種電子平台幫助大眾走出幽暗歲月,卡迪夫都會大學的管理學家 Elizabeth Cotton 就形容,當地精神健康服務正走向「Uber 化」(Uberisation)。
CUP
/
文化
/
2021.10.07
18
:
46
夏灣拿綜合症 —— 集體心理使然?
俄罗斯
美国
古巴
精神健康
压力
心理
焦虑
疾病
2016 年底,美國駐古巴首都夏灣拿人員,首次報告出現一系列無法解釋的醫學症狀。隨後幾年,類似的頭暈、頭痛、疲勞、噁心、焦慮、認知障礙症,以及不同嚴重程度的失憶症狀,竟在世界各地外交和情報官員身上出現。美國官方目前仍在調查「夏灣拿綜合症」(Havana syndrome)的成因。澳洲廣播公司(ABC)引述部分專家意見,提出俄國策劃以外,致病原因可能在於患者的集體心理。
CUP
/
文化
/
2021.10.06
18
:
45
【CUPodcast】消除抗拒心理小技巧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学
沟通
习惯
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少固執、不願改變的人。「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以心理學角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為何抗拒改變,又如何可以令人克服慣性,從而改變行為。其中,「抗拒心理」是不少人尋求改變的障礙。了解抗拒心理,善用「提供選項」、「循循善誘」、「凸顯差距」和「由理解著手」這 4 個小技巧,便能大大改善溝通質素,讓一眾老頑固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CUP
/
文化
/
2021.10.05
18
:
46
價格危機的產物:錯誤的食物金字塔
美国
精神健康
战后
战时
历史
营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饮食
過去人們若要保持健康,就會倚賴學校和健康檢查服務常提及的「食物金字塔」—— 每天膳食以穀類為主,多吃蔬果,進食適量肉、魚、蛋和奶,減少油鹽糖。但到今時今日,人們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強,也了解到更多營養學知識,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也分很多種,不能像食物金字塔般一概而論。而其實這種「錯誤」的營養指南,乃源於 1970 年代的價格危機。
CUP
/
文化
/
2021.09.24
18
:
45
【CUPodcast】數碼時代的專注秘訣
社会
精神健康
大脑
抗压
运动
在數碼時代,面對工作、電腦、手機、電視的不斷干擾,如何可以保持專注?「真正的快樂處方: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一書就從人腦運作說起,講解人腦的獎勵機制、伏隔核與多巴胺等運作,怎樣影響人的注意力。運動是改善專注力的特效藥,原來與人類演化息息相關,要告別分心,一切可由運動做起。
CUP
/
文化
/
2021.09.17
18
:
46
偽科學?蛋白質如何成為食品行業的熱潮?
精神健康
健身
氨基酸
营养
肌肉
蛋白质
运动
食物
在健美的潮流下,蛋白質已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營養,成為鍛鍊肌肉必備的補充品。英國「衛報」近日就有專文,講述蛋白質如何由小眾健身者的最愛變成主流補充品,進而被添加到各種食品及產品中,成為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行業。
CUP
/
文化
/
2021.09.15
18
:
47
如何令疫苗生產更靈活?
社会
精神健康
大流行
政策
疫苗
药物
医疗
當 COVID-19 首現時,各國政府對基本醫療物資不足的問題束手無策。而今年,印度、美國、歐盟等國有了疫苗生產設備後,祭出出口管制,要優先為國民接種。
CUP
/
文化
/
2021.09.15
18
:
45
日行 1 萬步:是日本公司生產出來的偽科學?
日本
精神健康
健康
散步
步行
营销
运动
在過去,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醫學專家呼籲市民每日步行 1 萬步,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然而,為甚麼是 1 萬步,而非 7,000 步,又或者 4,000 步?背後的科學理據何在?有專家就指,每日步行 1 萬步的說法,當初只是一間日本公司的營銷手段。
前页
1
...
28
29
30
3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