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情绪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特朗普
媒体
联合国
冲突
选举
政治
协议
习近平
接种
警告
历史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12.19
17
:
48
預防自殺,先要找出念頭何時出現
精神健康
心理
情绪
抑郁症
焦虑症
自杀
医疗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數字顯示,本港去年有多達 1,080 人自殺,是 2007 年以來的新高。防止悲劇一再發生成一大社會難題,過去的做法,主要是找出誰有自殺風險並施以援手,但多年來似乎成效不彰。西澳大學心理科學學院研究員 Michael Kyron 及負責研究的副校長 Andrew Page 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困難在於難以辨識誰有自殺傾向,即使知道,也難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援,所以要防止自殺事件頻生,就先要找出自殺念頭何時出現。
CUP
/
文化
/
2023.12.18
17
:
42
呂嘉俊:壓力大時你會吃甚麼?
压力
心理
情绪
减压
食物
當壓力大時你想吃甚麼?大部分人都吃得很簡單,那些精細的法菜 fine-dining、懷石料理、手工粵菜、北歐採集料理,通通不管用。對壓力大人士來說,這些餐飲體驗並不適宜在高壓狀況下出現,反而叉燒煎蛋飯、茶餐廳炸雞髀、芝士薯條、菠蘿油、忌廉蛋糕、零食薯片、麻辣火鍋才是大家當下最想吃的東西。
CUP
/
文化
/
2023.12.13
17
:
49
「同情疲勞」:對不幸事麻木,如何掌握自己情緒?
精神健康
同情
压力
心理
情绪
新闻
當有悲劇發生,無論事件距離我們多遠,人類都會本能地去關注、同情這些悲劇的受難者,想知道如何參與其中,自身又可以提供甚麼幫助。可是,過去幾年我們目睹一場接一場的慘劇,首先是 COVID 奪去無數人的性命,然後俄羅斯在 2022 年入侵烏克蘭,以及今年 10 月起的新一輪加沙衝突。在這個紛亂的世界,相信很多人都對悲劇感到疲累了。
CUP
/
文化
/
2023.12.07
17
:
48
為甚麼會有人成為欺凌者?
精神健康
儿童
心理
情绪
暴力
模仿
欺凌
童年受過欺凌者,可能不是孤例。據估計,高達 35% 的人曾經歷過欺凌。研究已證明被欺凌的兒童和青少年,會面臨焦慮、憂鬱、輟學、同儕排斥、社會孤立和自殘的風險。就心理健康而言,欺凌的危害更與虐待兒童一樣,甚至更嚴重。大約 20% 被欺凌者在將來的生活仍會經歷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到 50 歲時也是如此。沒有人會打從心底笑著接受欺凌,但為甚麼仍然有人要成為欺凌者?
CUP
/
文化
/
2023.11.16
17
:
49
年少日記:非一念之差,自殺念頭往往年幼就出現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童
心理
情绪
抑郁
自残
自杀
近月學生自殺個案大幅上升,據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 8 至 10 月,有 22 宗涉 18 歲以下青少年企圖自殺個案,去年同期則為 11 宗。會浮現自殺念頭的當然不僅是高中青少年,不少高小及初中學生都曾有輕生念頭。在此年齡階段,最應該有人介入及早預防憾事發生,但美國臨床兒科心理學家兼全國兒童醫院轄下預防自殺協調員 John Ackerman 直言:「很多成年人認為小學生不可能經歷想要自殺的情緒困擾,但我們非常客觀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CUP
/
文化
/
2023.11.16
17
:
47
多語言人士:語言轉換會改變個性思維
性格
情感
情绪
沟通
表达
语言
倫敦伯貝克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 Jean-Marc Dewaele 成長於比利時,切身感受到類似情況:「我幾乎都用法語來閱讀和寫詩,在家裡卻大多說荷蘭語。換上學者身份時,我就是英國人 —— 無論在措辭、態度或習慣上。」他曾對 1,500 名多語言人士進行研究,80% 的人表示其行為會因語言而異,他認為這跟語言引起的「情感共鳴」效應有關。
CUP
/
文化
/
2023.11.10
17
:
45
有友相伴時,老鼠會發出幸福叫聲
精神健康
动物
叫声
同伴
快乐
情绪
老鼠
声音
身邊有合拍可靠的同伴,可為人帶來安全感及快樂。近日一項研究發現,與人類 DNA 極為相近的老鼠也會因有友相伴,而不經意地發出高頻叫聲,研究人員指那是幸福的表現。
CUP
/
文化
/
2023.11.06
17
:
46
在晴朗的一天…… 冒險?
精神健康
天气
心情
情绪
投资
消费
冲动
风险
踏入 11 月,香港不見滿街蕭瑟的秋意,反而連續一週天晴甚至烈日當空,最高氣溫達攝氏 27、28 度,彷彿之前的陰涼有雨只是幻覺。但是「華盛頓郵報」提醒各位,這種意料之外的好天氣同樣潛伏危機。一些研究顯示,異常晴朗的日子可令人變得格外樂觀,甚至膽大無畏,願意冒上更大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8.09
18
:
50
殺傷案連連,引發南韓人集體恐慌
韩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南韩
心理
恐慌
情绪
杀人
袭击
半個月以內,有「治安強國」之稱的南韓發生兩宗隨機殺人事件,案發地點皆在光天化日下的地鐵站毗連之處,本已導致人心惶惶。隨後網上再湧現殺人預告,令市民的不安達至最高點,終日如同驚弓之鳥,不是見疑即報就是先跑為上,結果全屬虛驚誤報。多位專家認為,韓國人已經陷入「集體恐慌」狀態。
CUP
/
文化
/
2023.08.07
18
:
45
【Soul Monday】烏軍遺孀作畫寄情
士兵
女性
婚姻
家属
情绪
战争
绘画
烏克蘭戰爭持續近一年半,數以萬計男士放下一切走到前線,力抗俄羅斯軍隊入侵,最終葬身炮火,留下摯愛痛心思念。有喪夫的過來人在半年前開始藝術計劃,讓烏軍遺孀們在基輔的工作室,以繪畫作為治療方式,把失去另一半的悲傷、無奈、憤怒等情緒,全都抒發到純白的畫布之上。
CUP
/
文化
/
2023.07.27
18
:
48
人會幸災樂禍,也受時代影響?
不幸
嘲笑
报应
妒忌
幸灾乐祸
心理
情绪
對他人遇上不幸感到高興,雖然陰暗卻也現實,畢竟「別人的不幸嘗起來像蜜」。幸災樂禍有自身原因,但也有時代環境影響。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就從不同學者意見,歸納出頻頻觸發這種情緒的不同因素。
CUP
/
文化
/
2023.07.24
18
:
45
【Soul Monday】對自己好一點的文化
精神健康
善待
幸福
心理
情绪
消费
奖励
购物
通貨膨脹、就業前景不明朗、高成本生活,都令旅行及奢侈品變得難以負擔。但要善待自己的話,以不昂貴的方式,像是喝咖啡、吃雪糕,或是買唇膏、面膜為自己打扮,甚或是工作小休時看一集喜歡的劇集,也可帶來一點快樂。
CUP
/
文化
/
2023.06.19
18
:
46
激情過後:後球季抑鬱症襲來
精神健康
大脑
心理
情绪
球季
球赛
篮球
足球
隨著歐洲聯賽冠軍杯決賽和 NBA 季後賽總決賽結束,本賽季的歐洲足球和美國籃球賽事都告一段落。心愛的球隊能交出成績自然令人高興,表現不符預期也不用失望,留待下次捲土重來。不過,相信熱愛球賽的你,完季後總會隱約有一絲絲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持續發酵的話,可能會引致一種被稱為「後球季抑鬱」(postseason depression)的現象。
CUP
/
科技
/
2023.06.09
18
:
50
經顱磁刺激: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精神健康
大脑
情绪
抑郁症
治疗
疗法
医疗
面對社會局勢變化,加上經濟不景,人們面對極為嚴峻的壓力,令心理健康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其中香港就有超過 30 萬人患上抑鬱症,猶如可怕的都市病。醫學界一直研究各種對策,務求紓緩抑鬱症狀,其中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今年 5 月起便提供名為「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療法,嘗試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CUP
/
文化
/
2023.06.07
18
:
49
【新詞】扁平的思維:靈魂深度只是錯覺?
大脑
思考
情绪
神经元
记忆
认知
很多人認為人類擁有與物質世界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我們會有信念、渴望、恐懼、個性、靈魂,甚至科學上的「潛意識」。不過,英國華威大學行為科學教授 Nick Chater 就在著作 The Mind is Flat 駁斥指,人類的心靈其實是「淺薄的」(shallow),沒有所謂的深度,我們認為自己可以直接感知世界,其實只是猜測和意義重構過程拼湊出來的錯覺。
CUP
/
文化
/
2023.05.31
18
:
47
你我都是自虐狂?人們為何透過痛苦尋找快樂
心理
快乐
情绪
痛苦
在珠穆朗瑪峰上,現時堆積了超過 200 具屍體,大多是因為缺氧、體力不支,又或者各種意外而死亡的登山客。人們如想征服山峰就要跨越前人屍體,有研究指,平均每 20 名登頂的冒險家,就有一人無法回程,可是依然不斷會有後繼者冒生命危險勇闖山峰。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就在著作 The Sweet Spot,探討究竟人們為甚麼自願做一些令自己痛苦、甚至冒生命危險的事情。
CUP
/
文化
/
2023.03.20
18
:
42
書店們:離晒罩
社会
倦怠
口罩
工作
情绪
旅行
书籍
踏入 2023 年 3 月,香港政府解除口罩令,大家都不用戴口罩。這引申很多討論:對於誓死反對「口罩令」,甚至各種防疫措施的人來說,這固然意味著行動和身體上的自由。但更多的人會基於適應期或安全的緣故而暫時繼續戴口罩。有人說這 3 年大家已被法例規訓,好像不戴口罩出街就不行,戴口罩的人似乎出於博弈思維,結果反而延續了法例的規訓。
CUP
/
文化
/
2023.03.17
18
:
47
恐懼:同時驅動利他主義的情緒
精神健康
利他主义
大脑
心理
恐惧
情绪
杏仁核
荷尔蒙
很多人會把恐懼歸類為負面情緒。坊間有很多慰藉心靈的書籍和網絡文章,鼓勵人們要克服內心恐懼,以建立豐盛人生。每個人都會有感到害怕的時候,這是本能反應,但不是很多人會明白恐懼的本質。喬治城大學心理學教授 Abigail Marsh 的著作 Fear Factor 就嘗試解釋恐懼情緒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有時候甚至令人作出利他行為。
CUP
/
文化
/
2023.03.03
17
:
45
為何星期日恐懼變得更嚴重?
社会
精神健康
上班族
工作
情绪
焦虑
职场
一般打工仔在星期日晚上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些憂鬱焦慮,因為一覺醒來會再次墮進工作輪迴中。西方以「Sunday scaries」形容休假完結快要上班的不安,這種愁苦感覺已逐漸成為困擾,2,000 名受訪美國上班族中,高達 75% 都在經歷星期日恐懼,估計是因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財務壓力和就業問題。
CUP
/
文化
/
2023.02.27
17
:
47
同情疲勞:對暴力麻木,衍生更多暴力
精神健康
同情
同理心
情绪
暴力
疫症下的生離死別、被迫害的阿富汗婦女、家破人亡的烏克蘭兒童、遭內戰與地震夾擊的敍利亞人…… 全球天災人禍,無不令人痛心疾首。但你我又從何時起,對於他人的不幸或不義,只感到無何奈可,甚至想置之不理?在媒體及社交平台推動下,這種「同情疲勞」現象來得更快更廣。世界愈糟糕,人們愈麻木。
CUP
/
科技
/
2023.01.19
17
:
50
元宇宙樹洞:談生論死的虛擬聚會空間
精神健康
互助
心理
情绪
死亡
社交
虚拟实境
對於親友離世,不少生者都找不到排解情緒的出口,但原來元宇宙有虛擬聚會平台,可供參加者以匿名方式敞開心扉,分享難以啟齒的生離死別感受,以 VR 的臨場感建立跨地域互助社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記者就深入元宇宙,帶來第一手報道。
CUP
/
文化
/
2023.01.11
17
:
45
7種「心聲」,助人作出好決定?
精神健康
反思
心理
心声
情绪
决策
日常作出大小選擇、取態及決策時,人們會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更多會聽從自己內心發出的聲音。在近月出版的書籍中,心理學家 Jim Loehr 及行為遺傳學家 Sheila Ohlsson Walker 稱指導內心的聲音為「YODA」,是每個人的私人決策顧問,但有時卻可能會提供造成決策錯誤的資訊,所以專家認為,需要訓練心聲,才能助人作出更好的決定。
CUP
/
文化
/
2022.09.30
18
:
50
經歷世紀疫症後,性格也改變?
精神健康
大流行
心理
情绪
疫情
社交
责任
過往有證據顯示,在生活中遇上帶來嚴重壓力或創傷的重大事件,可能會導致性格快速轉變。近日更有研究發現,人們在經歷近 3 年世紀疫症後,接受能力、盡責的程度均有所減少。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RCSI University)正面心理學及健康中心高級講師 Jolanta Burke 近日在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性格改變如何影響幸福感。
CUP
/
文化
/
2022.08.16
18
:
50
Tom Holland:不能承受的留言
精神健康
情绪
焦虑
社交
社交媒体
電影「蜘蛛俠」男主角 Tom Holland 近日宣佈暫時退出社交平台,擁有 6 千 7 百萬追蹤者的他坦言,在網上讀到有關自己的報道時,情緒會陷入漩渦。有些人認為,名人應習慣被大眾評頭品足,但置身網絡世界,他們每天要承受大量負面批評,當中很多更是不負責任、不合理或純「Hater」留言,長期下來,身心都難以承受。更甚是被攻擊的對象往往不只是名人,普通網民也同樣容易受到困擾。
CUP
/
文化
/
2022.08.03
18
:
47
服務人員為甚麼會成為出氣袋?
精神健康
压力
心理
情绪
服务业
顾客
無論是購物、飲食、搭飛機,都需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有時,這些遍佈各行各業、無處不在的陌生人,更有其他「作用」—— 成為顧客的發洩對象。不滿服務質素的顧客可能會責罵服務人員,但世上也有無理指罵的顧客。英國客戶服務協會的研究指,自大流行以來,超過一半招待顧客的員工,被顧客惡意對待的情況有所增加。
CUP
/
文化
/
2022.06.30
18
:
45
為何人總是牢記負評?
精神健康
危机
大脑
心理
情绪
身體受傷後要康復,可能需要數星期,但若被侮辱、諷刺語言所傷,或會終生難忘。英國廣播公司(BBC)有專文指出,比起正面評論,我們更傾向記住負面評論,而且影響時間更長。
CUP
/
文化
/
2022.03.29
18
:
43
Moyashi:白事當紅事辦
情绪
意外
正能量
空难
白事當紅事辦,這是因為依靠絕對權威建立的大國崛起的神話無法承受負能量,負能量會激發批判思考的力量,讓人發現問題,質疑現有的權威。為了維持權威的神話,首先是維持發放正能量,其次是遏止負能量,讓白事永遠不出現。所以每當有災難發生,哀悼與檢討不會出現,取而代之是表揚和慶祝。
CUP
/
文化
/
2022.03.09
17
:
46
過度囤積?你可能已經病了……
精神健康
囤积
强迫症
心理
情绪
焦虑
疫情
在全港封區強檢擬實行禁足令的消息傳出後,市面上出現恐慌性搶購,不少超市貨品均告「清零」。適度購買糧食日用品,以應疫情及政策變化實不為過,但若是過度囤積,例如家中已有一定存量的用品,仍覺不夠要不斷購買,或是不願丟棄家中過期已久的物品,則有可能是出現囤積病(Hoarding disorder)的徵狀。
CUP
/
文化
/
2022.02.21
17
:
45
【Soul Monday】當快樂成為哈佛工商管理的一門課
精神健康
商业管理
学习
快乐
情绪
课程
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商學院中,工商管理人員學習商業交易及財務模型之餘,亦積極學習情緒管理,以及如何令自己及工作團隊更快樂。因他們明白上班更快樂,工作效率自然更佳,所得的好處絕對比營營役役埋頭苦幹更多。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5
如何與遺憾共存?
精神健康
反省
后悔
心理
情绪
生活中難免會做出錯誤決定,教人悔不當初,希望有「早知」可以避免事情發生。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指出,沉溺於遺憾及後悔之中確是不可取,但這種情緒也可以助人進步,重點在於學會與憾事共存。
CUP
/
文化
/
2022.01.28
17
:
42
吳蚊蚊:跌嘢唔好搵
心态
情绪
意外
旅行
旅游
想到之前眼鏡不見了,剛配好了新的一副,在同一天,舊的那一副就自己跑出來了。所謂「跌咗嘢試吓唔好搵」—— 係咁搵,搞到個人好忟憎;唔好搵,不妨試吓等一等。
CUP
/
文化
/
2022.01.17
17
:
41
茶里:放下手機的日子
休息
情绪
手机
智能手机
电话
當一直吸收各種資訊,卻沒有空間消化和思考時,大腦的判斷力就會愈來愈低,讓你更擺脫不了獲取資訊時的甜蜜回饋,形成一個死循環。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常常取笑的內容農場、標題黨會如此流行,就是因為它們的字夠大、資訊夠簡單、夠斷章取義,讓人們不用思考就自以為能學到東西,而對著真正有營養的長文,卻留一句「TLDR」(too long didn’t read)就滑走。
CUP
/
文化
/
2022.01.05
17
:
49
不必以負面情緒為恥
精神健康
不安
压力
心理
情绪
疾病
新一年才剛開始,本應充滿期盼。但隨著壞消息接踵而至,使得不少人陷入負面情緒中,當中有些人會強迫自己不再想傷心事,當負面意念在腦海中縈繞不去時,他們甚至會質疑是自己太懦弱。不過,心理學研究反映,人要學會正視及了解自己的躁動不安,才能化悲憤為力量,保持身心健康。
CUP
/
文化
/
2022.01.05
17
:
43
紀浩基:「毒魔:血戰大屠殺」—— 淺談日趨嚴重的成人電影兒童化
儿童
剧情
情绪
成人
观众
电影
要不是花了不少成本做出精彩的特技,這部電影根本可以閉上眼睛當廣播劇去聽。過去能夠拍成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但現在有了漫威這品牌做護身符,怎麼樣的劇本都能搬上大銀幕。
CUP
/
文化
/
2021.12.21
17
:
46
左思右想:情緒操控者如何選擇「獵物」?
精神健康
心理
情绪
直觉
在歌手王力宏的離婚鬧劇中,其前妻李靚蕾指王利用 Gaslighting 情緒操控她及其他人,好讓自己可以避開所有指控。Gaslighting 又譯作「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及虐待模式,能夠利用此法的人,通常都很了解他人潛在的情緒、想法及反應。他們也會尋找更易落入陷阱的人,以期用最少力量就能支配對方。所以了解自己哪些行為及特徵會觸發情感操縱,由此避免成為受害者,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媒體 Psychology Today 近日就有專文,講解情感操縱者通常會選擇甚麼人作為「獵物」。
CUP
/
文化
/
2021.12.10
17
:
48
陶傑:西方列強品牌在中國的「退貨戰爭」
中国
社会
国际关系
心理
情绪
民族主义
消费
购物
退货
為何「加拿大鵝絨」與 LV 在世界各地「先進國家」都設有寬鬆的顧客退貨機制,獨是中國特別嚴謹?絕對不是加拿大鵝絨或 LV 的老闆的祖先,曾經參加過八國聯軍侵略清國,而遺傳的「種族歧視基因」到今日發作,而是「中國國情」之下的中國消費行為,形成統計學數字,換言之,金錢決定商業行為,與「西方列強不想中國強大」無關。
CUP
/
文化
/
2021.12.10
17
:
47
美俄兒童故事之別,造就他們情緒發展?
俄罗斯
美国
幼儿
情绪
教育
书籍
正面
亲子
小時候讀的書,會影響我們的世界觀。最近有關俄羅斯及美國父母以及兩國兒童文學書籍的研究就發現,相比美國父母,俄羅斯父母更有可能給孩子讀帶有更多情緒,例如恐懼、憤怒及悲傷的故事,凸顯出社交情緒的文化差異,可能早在孩子上學前就開始出現。
CUP
/
文化
/
2021.07.21
18
:
41
救世軍:家長成為輔導員 助人助己
压力
家长
情绪
减压
辅导
今日的家有時如像戰場,家長們面對日常壓力,毫無喘息的機會。這時,同路人的理解及互相扶持,便顯得無比重要。阿英因為家庭經濟及學歷稍遜,缺乏自信及社交生活。然而,在救世軍朋輩家長輔導員華華與 Jojo 的陪伴下,阿英得以抒發情緒,也因為這兩位同路人而慢慢打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