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交流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特朗普
媒体
联合国
冲突
选举
政治
协议
习近平
接种
警告
历史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12.15
17
:
42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3 —— 麻雀比賽中被遺忘的兩個角色:裁判與戥腳
交流
比赛
海外
香港人
麻雀
麻雀是個固定人數的比賽,一定是以四人為單位,當分配好後,就不好隨便改變。若是足球比賽,大家多打一個少打一個,或許會影響強弱之勢,但只要雙方同意,比賽還是可以繼續。可是打麻雀就缺一不可了。因此主辦方得準備好一定戥腳人數,以應付臨場需要。
CUP
/
文化
/
2023.12.06
17
:
43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1 —— 論離港與留港之間的尷尬與矛盾
交流
海外
生活
移民
香港人
這個去或留的問題,總能引起各種爭議,甚至變成互相指責。對此,筆者基本認同在連登看過某位網友一個很簡單說法:「留尊重,走支持,勸留勸走都 X。」
CUP
/
文化
/
2023.11.29
17
:
42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0 —— 關於廣東牌和台灣牌之間的爭持
交流
比赛
海外
香港人
麻雀
有人認為台灣牌有一定程度的難度和技術性,更能凸顯雀手技術,亦可增加刺激感;但也有人認為身為海外香港人,打廣東牌才是「根正苗紅」。當然,台灣牌支持者認為其實有不少港人在香港早已打著台灣牌,因此更為普及。
CUP
/
文化
/
2023.11.01
18
:
42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7 —— 對於海外港人自發組織 Logo 的想法
英国
交流
比赛
移民
设计
香港人
麻雀
Logo 設計和練習功夫一樣,不以實戰做案例,是很難研究出來。在這點上,筆者就試以近日網上留意到的英國麻雀大賽 Logo 作為討論準則,與其他如雨後春筍的香港人團體分享,從專業設計角度看這樣的 Logo,應該如何改善。
CUP
/
文化
/
2023.10.06
18
:
42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5 —— 為香港人組織英國麻雀大賽提供一些意見
英国
交流
比赛
移民
香港人
麻雀
很高興在這裡推廣麻雀後,真的看到有移英港人組成團體,籌辦英國麻雀大賽(Mahjong League of United Kingdom,簡稱 MLUK),並於上月在南倫敦 Sutton 成功舉辦了其首屆的第一站英國麻雀大賽,並得出了冠軍。
CUP
/
文化
/
2023.07.31
18
:
47
在俄羅斯,沒有 Barbie 電影的 Barbie 派對
俄罗斯
交流
制裁
派对
潮流
盗版
粉红色
电影
今個夏天,Barbie 與「奧本海默」(Oppenheimer)在全球多地上映,雙雙成為最矚目電影,更創下疫後美國票房新高,但荷里活主要電影公司正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暫停於當地上映。無緣與世界同樂,有俄人選擇走到外國觀影,亦有人在國內享受沒有電影的 Barbie 派對。
CUP
/
文化
/
2023.07.12
18
:
46
人口老化下,日本的高齡孤食現象
日本
交流
儿童
社区
长者
饮食
「三代同堂、齊人開飯」,這種家庭模式在日本社會愈來愈罕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四口、分時用饍」,而當子女長大離家、另一半先逝或離異,獨居老人更變成與空氣進餐。有些長者或樂得清靜,很多人卻鬱鬱寡歡,甚至因此營養不良。為了解決「孤食」問題,不少民間機構積極為銀齡族尋找「飯腳」。
CUP
/
文化
/
2023.04.18
18
:
45
視錯覺:有助了解自閉症兒童的日常觀看方式
精神健康
交流
儿童
大脑
沟通
自闭症
视错觉
大腦由接收到解讀所見影像,需執行多種操作;其中有些為捷徑,例如當試圖理解視錯覺時,大腦會慣性套用某些運作模式,而忽略了實際差異並產生幻覺。一項針對 60 名兒童(其中 29 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研究發現,自閉症患者處理幻覺圖像時,這些捷徑和心智操作異於常人,可能影響其大腦建構日常生活畫面的方式。
CUP
/
科技
/
2023.03.24
18
:
50
【新詞】「腦谷」:AI 熱潮如何改造三藩市面貌?
美国
三藩市
交流
人工智能
初创
矽谷
社区
由 Midjourney 到 ChatGPT,AI 生成工具成為全球熱話,吸引大量創投資金湧至。這股潮流也間接改變矽谷的面貌,一個集結 AI 界專才的三藩市小社區,如今被改稱為「腦谷」(Cerebral Valley),正集體想像人類科技的未來。
CUP
/
文化
/
2023.01.04
17
:
48
跟外星人接觸前,要做甚麼準備?
交流
人类
外星人
太空
宇宙
電影裡,人類第一次遇到天外來客,反應多數都是大吃一驚。現實中,美國天文學家 Jerry R. Ehman 在 1977 年第一次探測到來自外太空的信號,即在信號報表寫上「Wow!」;雖然未能以這個信號斷定外星生命存在,但已足見 Ehman 之訝異。為此,科學家就在蘇格蘭設立後探知中心(Post-Detection Hub),避免將來人類遇見外星人,會太過驚訝而變成盲頭烏蠅。
CUP
/
文化
/
2022.11.25
17
:
47
想更聰明更有智慧?試試與陌生人交談
交流
信任
安全
成长
沟通
社交
社区
陌生人
在充滿猜疑的社會,人們自幼被教導提防陌生人,更不應輕易跟他們搭訕。但紐約專欄作家 Joe Keohane 近年走訪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等各界人士,以及數百名隨機挑選的陌生人,在其新書中揭示:多與陌生人交談或使人更愉快、聰明。
CUP
/
文化
/
2022.09.22
18
:
44
閒聊 4 分鐘就能了解一個人?
精神健康
交流
社交
聊天
初相識時,要打開話匣子並不容易,但若閒聊成功,就是建立彼此關係的好開始。最近一份研究顯示,人與人只需要閒聊 4 分鐘,就足以顯露出性格的特質,例如是外向還是內向,這些第一印象更會影響隨後的社交互動。
CUP
/
文化
/
2022.08.04
18
:
45
拭目以待!布里斯托的視像大門
欧洲
英国
波兰
立陶宛
交流
沟通
社区
艺术
设计
去年,立陶宛及波蘭首次試行視像大門(Portal),兩地人透過街頭的數碼裝置,可實時看到彼此。近日計劃更推廣到英國,布里斯托一個產品設計學生團隊,就設計出無休止實時視像會議裝置,贏得當地視像大門設計比賽。
CUP
/
文化
/
2022.06.28
18
:
41
茶里:台灣妹子眼中的香港男生
台湾
交流
男性
雖然我在台灣的朋友不算少,但通常都是以聚會形式與兩、三人,甚至是一群人外出,鮮少有這樣一對一說話的機會。為了減低自己的緊張感,我在各個社交平台上事先向讀者們徵求問題,看看他們有沒有哪些想要了解的。然而收到的回答,除了是一堆莫名其妙的數學問題外(深田老師的影響),還有一個是香港男性讀者們都熱切期待能得到回答的問題,那就是:「台灣的妹子怎麼看香港男生呢?」
CUP
/
文化
/
2022.04.08
18
:
46
真菌也會有「語言」?
交流
生物
真菌
蘑菇
语言
在落葉廢木或樹上生長的真菌看來沉默無言,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它們可能懂得與真菌體各部分溝通。有學者推測,真菌生物(Mycological organism)默默發出的電流活動,模式類近於人類語言。
CUP
/
文化
/
2022.03.24
18
:
46
早已不止於大笑的 LOL
交流
即时通讯
网络语言
语言
雖知「lol」是 laugh out loud 的縮寫,但現在已沒多少人是因為大笑而輸入 lol。文字訊息難以顯示情緒,即使沒甚麼好笑,人們仍會加入 lol 修飾句子,使語氣沒那麼生硬或刺耳。日常交流中 lol 的用途逐漸增加,包括為個人意見「戴頭盔」、增加諷刺、消遣、謙遜或同情意味、表達樂趣,或只是中肯地表示認同。網媒 Vice 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為何 lol 的用處會愈來愈多。
CUP
/
文化
/
2021.12.07
17
:
46
日本大叔的弧獨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交流
朋友
男性
社交
成家立室就一世有伴?生兒育女便共享天倫?溝通專家岡本純子近年深入研究日本「大叔」、亦即是中高年男性的孤獨問題。她發現這類人即使有妻有兒,卻仍是「世上最寂寞」的一群,部分原因與文化及社會的影響不無關係。早前岡本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剖析現象來由及提出解決方法。
CUP
/
文化
/
2021.12.06
17
:
49
熊貓親善大使對手:穿山甲
中国
台湾
社会
交流
动物
动物园
布拉格
熊猫
穿山甲
可愛的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中國會通過贈送或借出「國寶」大熊貓,促進與其他國家的親善關係,也就是「熊貓外交」。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大熊貓的親善地位似乎遇上對手 —— 來自由台灣的穿山甲。
CUP
/
文化
/
2021.10.11
18
:
47
【流亡他方】讓世界異見者圍爐的酒吧
法国
巴基斯坦
社会
交流
巴黎
流亡
异见者
酒吧
在家千日好,誰想棄故鄉?無奈忠言逆耳,有些當權者又聽不得真話,迫使異見人士拋下一切,遠走他方以保性命。巴基斯坦知名記者 Taha Siddiqui 便因得罪軍方而逃至法國尋求庇護,作為流亡者,他深明那種孤單、不安和憤慨,去年初就在巴黎開了一間酒吧,讓來自全球各地的同路人聚首一堂,暢所欲言,當中包括才剛逃出喀布爾、脫離塔利班威脅的阿富汗記者。
CUP
/
科技
/
2021.09.01
18
:
45
如何讓孩子跟機械人相處?
社会
交流
人工智能
人类
危机
情感
教育
沟通
社交
各種家居雜務機械人大舉進駐不同家庭,為家居生活平添便利。小林強調,她關心的是那些正在生活上與人為伴的社交機械人(social robot)。為人提供同伴,正是社交機械人面世原因,但「同伴」意味人類容易將其擬人化。她引用大阪大學教授,機械人學學者石黑浩提出,假如人視機械人有靈魂, 機械人就有靈魂。問題在於,人們應否如此看待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