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精神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04.04
18
:
46
紋身對免疫系統有何影響?
精神健康
免疫力
免疫系统
疫苗
皮肤
纹身
细胞
紋身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科學家至今仍不太清楚它們為何不會在皮膚上消失。通常當皮膚受到外來刺激或破壞時,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等,會迅速找出源頭並吞噬它,繼而開始癒合過程;但當涉及紋身墨水時,免疫細胞中的酵素,似乎難以降解色素中的龐大顆粒。換言之,墨水不但交織於皮膚細胞之間,更是從巨噬細胞裡面顯現出來。
CUP
/
文化
/
2023.04.03
18
:
47
用唾液檢測多種癌症?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唾液
检查
治疗
疾病
癌症
1950 年代美國海軍上校兼牙醫 Kirk C. Hoerman 研究發現,未經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唾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s)水平明顯比健康的人高。從此科學界一直發展唾液測試技術,以檢測不同類型癌症。
CUP
/
文化
/
2023.04.03
18
:
46
當糖尿病或服食抗生素時,能同時食益生菌嗎?
精神健康
抗生素
益生菌
肠胃
現代人飲食習慣欠佳,經常出現腸胃問題,不少人會選擇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改善腸道微生態系統。但「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益生菌並非人人適合,有些人服用後,特別是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時,或者服食抗生素時,腸道內的細菌平衡卻反被破壞,並導致微生物多樣性降低。
CUP
/
文化
/
2023.03.30
18
:
47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精神健康
不育
全球暖化
化学物
家庭
气候变化
污染
生育
男性
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3.27
18
:
45
【Soul Monday】八旬跑手挑戰超級馬拉松
美国
精神健康
老人
跑步
运动
马拉松
年紀大,機器壞?60 歲以上的超級馬拉松選手,其實並不少見。本月初舉行的美國田徑協會 100 英里道路錦標賽,更有 5 名八旬跑者參加,挑戰約 161 公里的路程。其中 4 人成功完賽,這次 80 至 84 歲組別中的冠軍,所花時間更比該組紀錄快上 45 分鐘。
CUP
/
文化
/
2023.03.22
18
:
50
正常的迷思:社會如何令人生病
精神健康
免疫系统
创伤
压力
心理
生活
疾病
社会
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令到很多人意識到疾病不單是醫學問題,亦是政治和社會學的問題。加拿大名醫 Gabor Maté 去年就出版著作 The Myth of Normal,揭示社會一些所謂「正常」的狀態,如何令人一步步走向疾病。
CUP
/
科技
/
2023.03.22
18
:
47
【新詞】老年電子學:應對人口老化的答案?
欧洲
精神健康
新词
照顾
老人
护理
医疗
医护人员
研究員目前競相開發能為醫生、護士及護理員分擔工作的機械人。老年電子學(geriatronics)這門利用先進科技應對老年學、老人科和看護的全新領域,更是備受注目。
CUP
/
文化
/
2023.03.20
18
:
45
【Soul Monday】以蔬菜為主角的床邊故事
精神健康
偏食
儿童
家庭
教育
蔬菜
食材
饮食
孩子偏食不吃菜,令家長大感頭痛,但抗拒蔬菜,有時可能來自幼童對陌生食物的恐懼。有研究指出,當蔬菜融入故事,孩子在更熟悉蔬菜來源及特性後,就不會嫌棄這些有益食物。所以,由西蘭花、茄子、蘆筍、菠菜為主題的故事電子書亦因此應運而生。
CUP
/
文化
/
2023.03.17
18
:
49
【適者生存】切爾諾貝爾流浪狗 DNA 出現變異
精神健康
基因
狗
遗传
在 30 多年前,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周邊地區的居民被迫撤離,不少人只能遺下他們的寵物犬。數十年來,寵物犬的後代在切爾諾貝爾禁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繁衍生息,近日有研究發現,這些流浪狗的核心基因或已能適應毒性極高的棲息地,這將有助了解身處化學及輻射環境,對野生動物及人類產生的潛在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3.17
18
:
47
恐懼:同時驅動利他主義的情緒
精神健康
利他主义
大脑
心理
恐惧
情绪
杏仁核
荷尔蒙
很多人會把恐懼歸類為負面情緒。坊間有很多慰藉心靈的書籍和網絡文章,鼓勵人們要克服內心恐懼,以建立豐盛人生。每個人都會有感到害怕的時候,這是本能反應,但不是很多人會明白恐懼的本質。喬治城大學心理學教授 Abigail Marsh 的著作 Fear Factor 就嘗試解釋恐懼情緒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有時候甚至令人作出利他行為。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7
氣候變化下,新一波禽流感已蔓延至哺乳動物
美国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全球暖化
动物
哺乳类
气候变化
禽流感
近年在哺乳動物中發現 H5N1 禽流感病毒株的病例增多。雖然 H5N1 從未曾出現人傳人案例,但專家警告,氣候變化令生態系統失控並刺激病毒傳播,將造成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6
男性避孕藥即將面世,但男性會用嗎?
精神健康
怀孕
男性
避孕
避孕药
全世界高達一半的懷孕是意外,最終女性都必定要承擔身心以及各方面的後果,因此有人質疑,即使男性專用避孕藥即將面世,也不見得男方會認真做好避孕措施。但近日有研究反駁這類批評,稱對男性避孕藥的需求前所未見,男人已經準備好分擔避孕責任。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6
復常以後:3 年疫情,成過眼雲煙?
精神健康
创伤
大流行
大脑
记忆
封關、搶口罩、搶購廁紙、在家工作、Staycation、六點後無堂食、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 3 年疫情步入尾聲,這些經歷似乎沒想像般刻骨。有别於醫護人員、長新冠病患或親友染疫身亡的人,我們或已開始忘記大流行歲月。專家相信,這種善忘乃人腦的機制使然。
CUP
/
文化
/
2023.03.15
18
:
50
賀建奎當年基因編輯的女孩,現在還好嗎?
精神健康
基因
中國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早前獲批「高端人才通行證」來港,後來又被宣佈簽證無效。香港媒體自然關心「高才通」申請者有無申報案底,而對上週出席第三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部分科學家來說,最關心的可能是當年經賀建奎編輯基因後誕生的 3 個女孩,今天狀況如何。
CUP
/
文化
/
2023.03.15
18
:
45
PFAS:藏於廁紙,無法消除的「永遠的化學物」
社会
精神健康
厕纸
污染
环境
马桶
對環境有害的化學物無處不在,不少更存在於人類的日常用品之中。研究發現,將用完的廁紙沖進馬桶,送往污水處理廠,或是造成重大污染的原因。
CUP
/
文化
/
2023.03.14
18
:
45
咖啡只能一時提神,之後總是要還的
精神健康
作息
咖啡
咖啡因
提神
睡眠
饮料
饮食
美國國家咖啡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每日飲用約 22.5 億杯咖啡,每年約 5,000 億杯。很多人認為咖啡有助提神,但英國紐卡素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高級講師 Emma Beckett 指出,其效力或被高估;從咖啡借來的提神感,之後始終要奉還。
CUP
/
文化
/
2023.03.09
17
:
46
類生酮飲食,或對心臟有害
精神健康
心脏病
减肥
碳水化合物
胆固醇
饮食
不少有減肥經驗的人都試過生酮飲食,強忍口腹之欲,減少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以加快變瘦。但近日有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LCHF)的「類生酮」飲食,可能與較高水平的壞膽固醇有關,增加罹患動脈阻塞、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3.08
17
:
50
助人脫離邪教,首先別要否定他
精神健康
信任
信徒
宗教
沟通
社交
脱离
邪教
邪教可怕,更可怕的是旁觀者清但熟悉的人深陷其中,想幫助對方脫離邪教又苦無辦法。最惡劣的後果,可能是當事人為了邪教信仰跟自己關係決裂。如何幫助身邊的人認清邪教真面目,需要技巧。
CUP
/
文化
/
2023.03.08
17
:
48
三親嬰兒:解決不育問題的技術?
精神健康
不育
婴儿
生育
疗法
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夫婦選擇不生育孩子,發達國家的人口老化問題前所未有地嚴重,同時不少夫婦又要為不育問題煩惱,於是代母產子、試管嬰兒等技術應運而生。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介紹了「三親嬰兒」(three-parent baby)技術。
CUP
/
文化
/
2023.03.06
17
:
50
長命百歲不是夢,一輩子太長怎麼辦?
社会
精神健康
中年
人生
寿命
工作
成人
改革
教育
生涯
老人
长寿
一個人大約接受 20 年教育,工作 45 年,到 65 歲退休享受餘下人生;三階段人生是不少現代人的寫照。不過人類預期壽命一直延長,香港一個 2020 年出生的男嬰,平均預期壽命 82.9 歲已算低估,超過 90 歲實在不足為奇。更漫長的人生,或者需要另一套活法。
CUP
/
文化
/
2023.03.03
17
:
48
面盲症比想像中更普遍
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
诊断
有面盲的人常會認錯從未見過的人,或者無法認出本來已認識的人,造成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尷尬。過往有研究估計,此類症狀影響世界上 2% 到 2.5% 的人。但最近哈佛醫學院(HMS)及 VA 波士頓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新研究,發現有面盲症狀的人比以往估計的更為普遍。
CUP
/
文化
/
2023.03.03
17
:
45
為何星期日恐懼變得更嚴重?
社会
精神健康
上班族
工作
情绪
焦虑
职场
一般打工仔在星期日晚上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些憂鬱焦慮,因為一覺醒來會再次墮進工作輪迴中。西方以「Sunday scaries」形容休假完結快要上班的不安,這種愁苦感覺已逐漸成為困擾,2,000 名受訪美國上班族中,高達 75% 都在經歷星期日恐懼,估計是因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財務壓力和就業問題。
CUP
/
文化
/
2023.03.01
17
:
45
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控告社交媒體可行嗎?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互联网
儿童
成瘾
父母
社交媒体
诉讼
Laurie 發現女兒從 12 歲開始,經常瞞著她瀏覽社交媒體,並陸續出現焦慮、失眠、飲食失調、自尊低落,甚至有自殺念頭。去年 8 月,她代表女兒入稟洛杉磯高等法院,指控 TikTok、Instagram 和 Snapchat 危害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為現時美國數十宗類似訴訟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2.28
17
:
50
對於肢解,為甚麼我們反應特別強烈?
社会
精神健康
大脑
尸体
杀人
犯罪
肢解
肢体
谋杀
殺人容易毀屍難。為了毀屍滅跡,有人會大海沉屍、荒山埋屍、石棺藏屍,但相對而言碎屍、肢解總令人更覺兇殘。人已離世,被害者實際上已無法感受到分屍痛苦,為何人們仍會更厭惡隨後的肢解行為?
CUP
/
科技
/
2023.02.27
17
:
48
【專訪】SaNOtize 新型鼻噴劑,對抗的不止是 COVID
精神健康
一氧化氮
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
治疗
疗法
药物
疫症大流行令人更明白健康的重要,也更憧憬無副作用或藥物交互作用的療法。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 SaNOtize 就把目光放在一氧化氮之上,利用這種高效殺滅病毒、細菌和真菌的氣態分子,開發出顛覆性的抗感染平台技術,旨在治療 COVID-19、流感及慢性鼻竇炎,並為數以億計患有灰甲及糖尿病足等局部感染的人改善生活。
CUP
/
文化
/
2023.02.27
17
:
47
同情疲勞:對暴力麻木,衍生更多暴力
精神健康
同情
同理心
情绪
暴力
疫症下的生離死別、被迫害的阿富汗婦女、家破人亡的烏克蘭兒童、遭內戰與地震夾擊的敍利亞人…… 全球天災人禍,無不令人痛心疾首。但你我又從何時起,對於他人的不幸或不義,只感到無何奈可,甚至想置之不理?在媒體及社交平台推動下,這種「同情疲勞」現象來得更快更廣。世界愈糟糕,人們愈麻木。
CUP
/
文化
/
2023.02.27
17
:
42
科學狗:有抗體真的是「無敵星星」?淺談抗體依賴增強感染效應
精神健康
人体
传染病
免疫系统
感染
抗体
细胞
「有抗體就有保障」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正確的認知,但世間上還有很多領域都有待發掘,不是非黑即白的真理,正如現今物理學中,有很多理論都只能作有限度解釋,免疫學亦如是。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50
日本學校午餐保質素外,更是一場教育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午餐
学校
学生
教育
营养
社区
食材
饮食
在日本,學校午餐不只是提供溫飽,以及為發育中的兒童供給足夠營養,更是與食相關的最好教材,並可作為學童日後健康飲食的參考。日本文部科學省及學校尤其重視午餐,不但嚴格講求營養均衡及衛生,更會提供相關教育配套。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45
廚房最多病菌的東西:調味料樽
精神健康
厨房
微生物
烹饪
病菌
调味
爐頭、抹布、鋅盤、刀具、砧板、垃圾桶蓋…… 哪裡是廚房最多病菌滋生的地方?可能以上皆非 —— 明知容易藏穢的地方通常都會勤清潔。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發現,備餐過程中交叉污染最多的地方,可能是大家不太注意的調味料樽。
CUP
/
文化
/
2023.02.20
17
:
49
康復者剖白,TikTok 如何傳播集體抽搐症狀?
精神健康
妥瑞症
抽搐
焦虑
社交媒体
神经系统
去年,西方多國有數千名年輕人出現突發抽搐症狀,他們互不相識,但都看過某些 TikTok 網紅身體抽搐的短片,以致西方媒體驚現「TikTok Tics」(抖音抽搐)的新聞頭條。究竟不由自主的抽搐症狀,怎可能透過社交媒體傳染?有傳媒追訪康復者的心路歷程,並向神經科學者探尋原因。
CUP
/
文化
/
2023.02.20
17
:
46
為何「活死人」會錯誤地被宣佈死亡?
精神健康
死亡
死者
神经系统
药物
医生
医疗
错误
麻醉
印度有些「活死人」是當事人分明活著,卻在自己不知情下「被法律認定死亡」。最近在美國紐約,就有涉及醫學的另一類「活死人」事件。長島一家療養院一名 82 歲婦女被宣佈死亡,但在近 3 個小時後,殯儀館的人員發現她還活著,隨即把她送往醫院。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醫學高級講師 Stephen Hughes,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解釋,為甚麼會發生這些罕見事件。
CUP
/
文化
/
2023.02.20
17
:
41
科學狗:為何仍未為愛滋病研發疫苗?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免疫力
公共卫生
爱滋病
疫苗
病毒
就以愛滋病為例,男女老幼都對此病絕不陌生,但大家又可否有想過為何這些出名、有相當歷史又「難搞」的傳染病,到今時今日都無相應的疫苗去保障大家,以享受無拘無束的健康性生活?
CUP
/
文化
/
2023.02.16
17
:
42
林喜兒:「誠實治療法」—— 不專業的心理醫生
精神健康
影评
医生
在工作和精神壓力下,無法再給予別人支援與慰藉。原來 Jimmy 的妻子意外離逝,還在處理喪妻之痛,所謂能醫不自醫,Jimmy 在不知不覺間拋開了「專業」,跟病人坦誠相向,有話直說,成為他的「誠實治療法」,結果反而幫助了病人。
CUP
/
文化
/
2023.02.14
17
:
45
COVID 令更多女孩性早熟?
精神健康
大流行
女性
女童
疫情
青春期
女孩通常在 8 至 13 歲之間開始進入青春期,早於 8 歲便可視為性早熟。2017 年一項全球研究顯示,每 5,000 至 1 萬名兒童中,只有 1 人在 8 歲前進入青春期。不過,女孩性早熟的數字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開始攀升。
CUP
/
文化
/
2023.02.13
17
:
42
小鼻子帶來大問題?
精神健康
放射治疗
癌症
鼻咽癌
鼻腔
鼻咽癌初期病徵大多難以察覺,尤其初發症狀與呼吸道疾病甚為相似,例如鼻塞、流鼻涕、痰中帶血,以及頸部淋巴結脹大;又或是出現耳痛、耳鳴、聽覺減退等,受影響的多數為單側耳朵。
CUP
/
文化
/
2023.02.10
17
:
48
加密貨幣買到成癮,如何治療?
社会
精神健康
加密货币
成瘾
投资
治疗
還記得一年多前的加密貨幣狂熱?當時不少人揚言「挖礦」好過打工。但經過市況大上大落,去年有人說熱潮減退,今年又要捲土重來。而唯一沒變甚至愈演愈烈的,恐怕是加密貨幣的成癮問題。部分自認沉迷其中的投資者想要尋求治療,因而帶動一門「極具潛力」的生意。
CUP
/
文化
/
2023.02.09
17
:
45
活到過百歲,取決於遺傳基因還是生活模式?
精神健康
基因
年龄
老人
衰老
长寿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對長輩的祝願,也是不少人的夢想。根據聯合國 2022 年的估計,全世界有 59.3 萬名百歲老人,年齡層快速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有 370 萬百歲老人在世。專家認為,雖然遺傳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但身體活動、社會支援及居住地亦可影響獲得長壽的機會。
CUP
/
文化
/
2023.02.08
17
:
48
吃甚麼想甚麼:飲食如何影響思想、情緒和行為?
精神健康
营养
疾病
脑细胞
食物
饮食
美國密芝根大學營養神經科學家 Monica Dus 專門研究食物成分及其化合物,如何改變身體機能和基因指令。她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揭示食物與思想、情緒和行為的密切關係。
CUP
/
文化
/
2023.02.08
17
:
42
夏海安:唔病唔知 —— 加拿大醫療系統好壞(藥物篇)
加拿大
精神健康
药物
医疗保健
医疗保险
低收入家庭在食物和藥物之間,不少人就會選擇買少點藥,或者不按時服藥,不難想像這容易墮入惡性循環:身體差,工作能力下降,收入下降,然後缺錢買藥,健康無法改善。加拿大看病後要付的藥費太「重皮」,對窮人是非常大的負擔。
CUP
/
文化
/
2023.02.07
17
:
45
研究:好好聊一聊 做人更幸福
精神健康
友情
压力
朋友
沟通
社交
聊天
與好友共聚聊天,開開玩笑、關心對方近況,可以令人感到快樂。而這不單是個人感受,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朋友進行具質素的對談,的確有助增加幸福感,並有效降低壓力水平。
CUP
/
科技
/
2023.02.01
17
:
48
外骨骼:不只是行動不便人士專用
精神健康
机械
老人
医疗保健
体能
日本多年來亦大力發展外骨骼機械動力輔助裝置,幫助老人及行動不便人士鍛鍊身體,令他們得到更好的生活質素,更希望裝置能進一步用於需要高體力勞動的工作環境。
CUP
/
文化
/
2023.02.01
17
:
46
鴉片類藥物為禍,全美增設自動販「藥」機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成瘾
药物
好評如潮的美劇「毒癮」,講述 1990 年代藥廠唯利是圖,促銷包裝成安全止痛藥的鴉片類藥物,導致眾多人對此成癮。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估計,已有逾 70 萬人因而喪命,比嗎啡強效百倍的芬太尼更是目前的頭號殺手。為挽救更多性命,全美各地湧現一種自動販「藥」機,為受鴉片類藥物煎熬的人士,免費提供納洛酮(naloxone)這種「神奇解藥」。
CUP
/
文化
/
2023.01.30
17
:
50
離鄉別井後,難民面對的身心健康危機
缅甸
精神健康
心理
难民
近年全球多國走向獨裁,政局變得動盪,很多人流離失所甚至被迫遠走他國。這班難民因為往日經歷的政治暴力而身心受創,到達其他國家後,又要長期活於貧窮狀態之中,難免出現各種身心健康問題。2022 年,美國加州羅馬琳達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在「刺針」旗下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分析緬甸流散群體的健康情況。
CUP
/
文化
/
2023.01.27
17
:
49
後疫症時代,為何各國醫療系統更趨崩潰?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病人
医院
大流行期間,各國醫療系統均增加隔離設施以減輕負荷,結果在歐美多國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然而,進入後疫症時代,許多發達國家的醫療系統反而愈趨崩潰;「經濟學人」遂蒐集多方數據作剖析,揭示它們正面臨大流行所帶來的「後遺症」。
CUP
/
文化
/
2023.01.20
17
:
46
研究:嚴師不會出高徒,只會換來不合作
社会
精神健康
信任
学校
心理
教育
沟通
老师
面對過於嚴厲的老師,學生總是會覺得害怕或有距離感;面對循循善誘的老師,學生則更易敞開心胸。近日一項心理學研究亦顯示,老師若用嚴厲語氣與學生說話,兒童及青少年會更不願合作,教師甚至會因此錯失保護受困擾學生的機會。
CUP
/
科技
/
2023.01.19
17
:
50
元宇宙樹洞:談生論死的虛擬聚會空間
精神健康
互助
心理
情绪
死亡
社交
虚拟实境
對於親友離世,不少生者都找不到排解情緒的出口,但原來元宇宙有虛擬聚會平台,可供參加者以匿名方式敞開心扉,分享難以啟齒的生離死別感受,以 VR 的臨場感建立跨地域互助社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記者就深入元宇宙,帶來第一手報道。
CUP
/
科技
/
2023.01.19
17
:
46
科學家重建遠古生物蛋白質,對抗現代人類疾病
精神健康
免疫系统
古生物
疗法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南極洲冰層、海溝和火山環境中尋找微生物,追蹤可改良基因編輯技術的新蛋白質,糾正引致疾病的基因。最近,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表示,透過復甦已滅絕數十億年的生物蛋白質 Cas9 酶,研發出新的 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並適用於現代人類細胞。
CUP
/
文化
/
2023.01.13
17
:
49
從哈里王子回憶錄,理解喪母的長期創傷後遺
英国
精神健康
创伤
丧亲
心理
皇室
哈里王子回憶錄 Spare 日前出版,在爭議聲中登上暢銷書榜,縱然該書以「用愛的永恆力量戰勝悲傷」(Eternal power of love over grief)為宣傳,但新英格蘭大學社工學系副教授 Sarah Wayland 反而指出,哈里疑有喪母的「複雜性創傷」後遺,悲傷不是被戰勝、只是被粗暴壓抑,影響其身心發展至今。
CUP
/
文化
/
2023.01.12
17
:
49
神經多元:透過正名,糾正針對腦部功能差異的歧視
精神健康
创意
社会
自闭症
一些腦部發展與主流群體有差異的小朋友,例如自閉、過度活躍,可能因為未能符合教育體制、以至家人的期望,在成長路上困難重重。然而古往今來,不少傳奇名人其實都有上述所謂的腦部發展障礙。近年,西方社會愈來愈多人提出一個新用語「神經多元 / 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ce),希望透過正名,建立一個能令更多人健康成長的社會。
CUP
/
文化
/
2023.01.12
17
:
45
感覺憂鬱,不如做些好事
精神健康
压力
快乐
抑郁
焦虑
联系
做好事真的可以利人又利己?近日有研究顯示,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的人,可以透過為他人做些好事來幫助自己。善意行為會為患者的病情帶來改善,甚至比其他兩種用於治療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治療技術效果更好。
CUP
/
文化
/
2023.01.11
17
:
50
身體自愛運動成風:肥胖研究成為新興學術領域?
精神健康
健康
疾病
研究
肥胖
隨著女權運動和酷兒運動慢慢被大眾所認識,「身體自愛」(Body Positivity)和「肥胖接納」(Fat Acceptance)等用語,都時不時出現在公共領域之中,甚至改變了文化產業,例如時裝模特兒和影視作品的選角。近年,肥胖研究(Fat Studies)更成為新興的學術領域,並發展出自己的研究期刊。
CUP
/
文化
/
2023.01.11
17
:
45
7種「心聲」,助人作出好決定?
精神健康
反思
心理
心声
情绪
决策
日常作出大小選擇、取態及決策時,人們會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更多會聽從自己內心發出的聲音。在近月出版的書籍中,心理學家 Jim Loehr 及行為遺傳學家 Sheila Ohlsson Walker 稱指導內心的聲音為「YODA」,是每個人的私人決策顧問,但有時卻可能會提供造成決策錯誤的資訊,所以專家認為,需要訓練心聲,才能助人作出更好的決定。
CUP
/
文化
/
2023.01.06
17
:
44
【愛在左右】誰都可發光 只要有個共融健身室
香港
影片
精神健康
健身室
运动
Samuel 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人看到自身的可能。同時,他留意到目前香港並沒有傷健人士友好健身室,因此和朋友創辦 4U Fitness,為傷健人士提供適合做運動的場地,更為他們免費提供一對一健身班,希望幫助他們強身健體。
CUP
/
文化
/
2023.01.05
17
:
48
癌症疫苗,mRNA 能度身訂做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免疫系统
治疗
疫苗
疗法
癌症
癌细胞
皮肤癌
作為全球第二大非傳染性致死疾病,癌症每年奪去 930 萬條生命。抗癌研究從未停步,發現真菌在腫瘤生物學裡可能發揮作用、發展 CAR-T 免疫療法等,都正為治療癌症尋找新希望。其中 mRNA 技術生產的癌症疫苗,近期就取得研究進展。
CUP
/
文化
/
2023.01.05
17
:
46
新一年不想患慢性病、早逝?你絕對要見字飲水
精神健康
心血管
慢性病
水
衰老
饮水
新一年想更健康,以迎接未來更多個新年,但想到健身、控制飲食,又覺得太辛苦,何不先養成勤飲水習慣?美國國家衛生院(NIH)近日發表在期刊 eBioMedicine 的研究指出,喝夠水可顯著降低患慢性病、早逝及生理年齡大於實際年齡的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1.05
17
:
41
持續腹痛,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精神健康
肚痛
胰脏炎
肾结石
肠胃
腹痛
不少人會視腹痛為等閒事,以為多是消化不良、食物敏感引致腹瀉的症狀,忽視了持續腹痛有機會是重症的先兆。導致腹痛的原因眾多,由內至外,例如腸胃不適、內臟器官發炎、肌肉拉傷,甚至由「生蛇」(帶狀疱疹)或婦科病引起。
CUP
/
科技
/
2022.12.29
17
:
47
新基因療法,逆轉「氣泡男孩病」命運
精神健康
免疫系统
婴儿
治疗
疗法
细胞
Artemis-SCID 是非常罕見的遺傳疾病。如果兒童在出生時患有 SCID,會令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但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基因療法能部分或完全恢復 10 名嬰兒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映基因療法出現突破。
CUP
/
文化
/
2022.12.29
17
:
42
夏海安:唔病唔知 —— 加拿大醫療系統好壞
加拿大
精神健康
医疗
医护
筆者近日身體抱恙,因著看病和覆診的緣故,有機會親身了解加拿大醫療系統的運作模式,順道把自己上課學到有關加拿大醫療制度的知識分享一下。
CUP
/
文化
/
2022.12.28
17
:
50
多走走,做人更快樂
精神健康
快乐
正面
漫步
体验
早在 18 世紀,歐洲貴族青年已盛行去「壯遊」(Grand Tour),長途跋涉漫遊各地作文化藝術交流,此舉在英國更被視為年輕貴族男性的成人禮。在 19 世紀,巴黎亦發展出「漫遊者」(flâneur)文化 —— 在街道上閒逛,觀看一切事物。時至今日,有研究更發現遊歷不同的城市區域,的確可令人更快樂,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
CUP
/
文化
/
2022.12.21
17
:
49
【美斯的故事】增高也能靠後天努力?
阿根廷
精神健康
侏儒症
基因
足球
身高
在阿根廷奪得今屆世界盃後,傳媒開始大肆報道球王美斯(Lionel Messi)的故事,除了他與妻子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之外,大眾也關注他小時候曾患侏儒症一事。美斯 11 歲時確診患上生長荷爾蒙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長達 3 年每天都要施打人類生長荷爾蒙針劑,最終才能長到約 170 厘米高。最近也有研究顯示,決定一個人的身高,後天甚至比先天更重要。
前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