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精神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联合国
媒体
接种
特朗普
习近平
选举
协议
政治
冲突
警告
历史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科技
/
2022.03.28
18
:
46
生菜可助太空人預防骨質疏鬆?
精神健康
基因
太空
太空人
抗体
种植
蔬菜
食材
食物
骨质疏松
太空人長時間在地球以外執行任務,難免面對由環境不同帶來的健康問題。不過,最近有科學家研發出「太空生菜」,有助太空人在漫長旅程中保持骨骼健康,未來甚至可以幫助有骨質疏鬆風險的人。
CUP
/
文化
/
2022.03.25
18
:
45
AI 轉身變:生產鏈技術如何解決公共衛生問題?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公共卫生
数据
检测
医疗
每套健全的公共衛生制度,皆由成千上萬的拼圖組裝而成,從檢測到會診,中間經歷無數程序,每一步驟都要做好管理。對於一些資源緊拙但疫病為患的政府而言,要維持醫療系統是特別艱鉅的任務。「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報道,在跨國機構協助下,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用人工智能支援的生產鏈管理程式,決定新診所選址、分配人手和裝備,令人民更容易得到醫療服務。
CUP
/
文化
/
2022.03.24
18
:
47
你家居顏色如何,你工作情緒也必如何?
精神健康
大脑
家居
工作
打工仔
设计
颜色
目前很多人都要在家工作,但又抱怨家中環境不適合辦公,關鍵可能在於家居顏色,有時無印式的素色設計未必是最好,略加黃藍點綴,反而有助我們提振精神,有建築設計師就分享當中的用色心得。
CUP
/
科技
/
2022.03.23
18
:
50
自我傳播疫苗,是場變革還是毀滅?
精神健康
传播
传染病
疫苗
病毒
研发
研究
傳染病會在人群中傳播,甚至由野生動物跨物種感染人類,偏偏患者只能逐個接受治療,或事前逐個接種疫苗。假如有一種疫苗,接種後可以像傳播病原體一樣,在宿主體內複製抗病能力再傳播,甚至有機會在傳染病爆發前先行阻截動物傳人。不過,要研發這類自我傳播疫苗(self-spreading vaccine),目前仍有不少爭議。
CUP
/
文化
/
2022.03.22
18
:
47
蜘蛛絲:未來診治癌症的藥物關鍵?
精神健康
疗法
癌症
蛋白
蜘蛛
医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在 2020 年,全球頭號殺手是癌症,奪去近 1,000 萬人性命,即約總死亡人口的 6 分之 1,而最普遍的癌症依次分別是乳癌、肺癌和大腸癌。因此,如何更有效率地診治癌症,向來是不少醫學家終身研究的命題。瑞典卡羅琳學院的腫瘤學家 Michael Landreh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享,蜘蛛絲或會是未來診治癌症的關鍵。
CUP
/
文化
/
2022.03.22
18
:
45
當你被標籤為無趣……
精神健康
工作
心理
心理学
性格
生活中遇到無趣的人,相處起來確實是一件苦差。但有時人們之所以會認為他人不有趣,可能只是源於偏見。近日就有研究發現,人們對某類工作、嗜好及特徵帶有刻板印象,由此判斷他人無趣,所謂「無趣者」亦因此面對更多人際問題,甚至連能力也被質疑。
CUP
/
文化
/
2022.03.21
18
:
50
在家工作中,消失的同事互動時光
精神健康
同事
工作
打工仔
疫情
职场
办公室
辦公室同事之間有甚麼互動?茶水間閒聊、切生日蛋糕、下班順道走一段路?在家工作愈趨常見,對不少人來說,除非與工作內容有關,否則也就沒有理由尋找那些原本只會在辦公室出現的同事。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提醒,同事互動是辦公室日常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互動已產生不同影響。
CUP
/
文化
/
2022.03.18
18
:
50
疫情結束還是持續,誰說了算?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大流行
疫情
社会
2020 年 3 月 11 日,世衛組織宣佈 Covid-19 全球大流行,事隔至今兩年,很多人問疫情甚麼時候結束。有人認為這是科學家或政府的決定,有歷史學家卻指出,最終話事權其實是在民眾手上。
CUP
/
文化
/
2022.03.18
18
:
46
【超能體質】睡得少也能精神奕奕
精神健康
基因
睡眠
早睡早起、睡足 8 小時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但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像達文西、戴卓爾夫人,以至杜林普,都聲稱自己晚睡早起,只睡數小時仍能精神奕奕。據英國報章 The Telegraph 報道,此類「睡眠精英」(Elite sleepers)對我們的睡眠方式或會有所啟發,並為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法提供線索。
CUP
/
文化
/
2022.03.17
18
:
45
人死後,意識可以維持多久?
精神健康
大脑
意识
死亡
神经
临终
在至親離世時,生者總會在意逝者在彌留或宣佈死亡後,是否仍聽到自己說話,或是他們有否仍有感知。英國班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Guillaume Thierry 以自身經歷,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探討這個難解的問題。
CUP
/
文化
/
2022.03.14
18
:
50
【天災人禍】大型死亡事故,何時變得如斯尋常?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心理
死亡
疫情
社会
行为
2019 年,中國武漢市爆發不明肺炎疫情,病毒自此傳遍世界。截至 3 月 12 日,COVID-19 已感染全球約 4.5 億人次,奪去超過 600 萬人性命,而由於部分國家或地區會有隱瞞疫情的問題,加上計算方式不一,死亡人數或遠高於這個數字。現時,美國本身亦累積近 100 萬宗 COVID-19 死亡個案,「大西洋」雜誌專題報道就叩問,何時開始,民眾對此等大型死亡事件已經視若正常?
CUP
/
文化
/
2022.03.09
17
:
46
過度囤積?你可能已經病了……
精神健康
囤积
强迫症
心理
情绪
焦虑
疫情
在全港封區強檢擬實行禁足令的消息傳出後,市面上出現恐慌性搶購,不少超市貨品均告「清零」。適度購買糧食日用品,以應疫情及政策變化實不為過,但若是過度囤積,例如家中已有一定存量的用品,仍覺不夠要不斷購買,或是不願丟棄家中過期已久的物品,則有可能是出現囤積病(Hoarding disorder)的徵狀。
CUP
/
文化
/
2022.03.07
17
:
50
真有不中 COVID 的體質?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基因
感染
疫情
病毒
疗法
明明身邊人相繼染疫,為何有些人卻總能安然無恙?科學家正嘗試研究這類擁有「異常」體質,並希望找出當中機理,以進行藥物開發,未來可以保護人們免於再受 COVID 病毒感染。
CUP
/
文化
/
2022.03.04
17
:
46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两性
夫妇
婚姻
家庭
家暴
暴力
男性
离婚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CUP
/
文化
/
2022.03.02
17
:
47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精神健康
儿童
孩子
家庭
心理
父母
社交媒体
育儿
辅导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CUP
/
文化
/
2022.03.01
17
:
47
在西澳洲,就業不穩正式被視為公共衛生災害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打工仔
散工
澳洲
职场
病毒可以殺人,貧窮同樣可以殺人,不過其影響有時會被醫學專家忽視。澳洲的西澳洲省就正式把就業不穩(job insecurity)列為公共衛生災害(health hazard),伊迪斯科文大學商業法學家 Alexis Vassil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背後的理據。
CUP
/
文化
/
2022.03.01
17
:
45
安靜、低成本、無過敏的被動住宅
社会
精神健康
住宅
噪音
建筑
温室气体
节能
隨著氣候問題加劇,新興的節能建築設計「被動房屋(passive house)」正在紐約及其他城市流行。此類房屋的通風系統會為室內空間持續換氣,加上超級絕緣的結構,即使有鄰居正在做飯,其他單位也不再聞到任何氣味,在客廳也不再聽到交通噪音。而且該類房屋具有高節能效益,有利於環境之餘,也為居民省下不少帳單費用。
CUP
/
文化
/
2022.02.25
17
:
47
大流行下太緊張,可能是疾病焦慮?
精神健康
心理
检测
焦虑
疫情
疾病
天氣寒冷,打噴嚏不足為奇。不過疫情之下,幾個噴嚏、幾聲咳嗽,或者會懷疑自己是否「中招」。關注個人健康是人之常情,但過度擔心患上嚴重未確診疾病者,可能有疾病焦慮症(Illness Anxiety Disorder)。科學作家 David Robson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指,疫情期間,部分人的疾病焦慮感受可能變得更嚴重。
CUP
/
文化
/
2022.02.24
17
:
47
噪音雷達,還市民清夢
法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噪音
巴黎
睡眠
声音
雷达
噪音帶來的健康問題日益受關注,而且不少大城市居民在感受過封城期間的寧靜後,難再忍受來自道路噪音,尤其是電單車刻意發出的隆隆巨響。法國當局就在 7 個城市安裝「噪音雷達」作試驗,檢測及拍下發出過大噪音的車輛,希望藉此訂立一個噪音污染限制,並對超過限制的駕駛者處以罰款。
CUP
/
文化
/
2022.02.23
17
:
50
英國醫學期刊:「超額死亡」才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口
数据
死亡
截至 2022 年 2 月 22 日,香港累計超過 6 萬宗 COVID-19 陽性檢測個案,總死亡數字為 336 宗,單日本地確診個案亦高達 6,211 宗。基本上自 2020 年初疫情爆發至今,我們每天都會聽到上述的個案匯報,但甚少提出質疑。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指「超額死亡」(excess death)才該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比起死亡和確診數字更精確有用。
CUP
/
文化
/
2022.02.22
17
:
46
腦轉數愈老愈慢?
精神健康
反应
大脑
年龄
心理
老化
谨慎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迫接受一個殘酷現實:年紀愈長,腦轉數就愈顯得大不如前,但最近一項研究推翻有關說法。。該項基於超過 100 萬名參與者數據的研究發現,直至 60 歲之前,大腦處理資訊的速度幾乎保持不變。
CUP
/
文化
/
2022.02.21
17
:
45
【Soul Monday】當快樂成為哈佛工商管理的一門課
精神健康
商业管理
学习
快乐
情绪
课程
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商學院中,工商管理人員學習商業交易及財務模型之餘,亦積極學習情緒管理,以及如何令自己及工作團隊更快樂。因他們明白上班更快樂,工作效率自然更佳,所得的好處絕對比營營役役埋頭苦幹更多。
CUP
/
文化
/
2022.02.18
17
:
49
研究:無公民參與抗疫決策,削弱社區復原韌力
加拿大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公民
心理
政策
自主权
行政
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健康科學及政治學者,對加拿大抗疫政策進行研究,發現政策制定過程排除公民參與、邊緣化拒打針小眾,結果不但會削弱政府公信力和社群互信,也會削弱社區復原韌力,長遠令社會無力對付下一波集體危機。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9
英國醫學期刊:寂寞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孤独
心理
疫情
由年底的聖誕、除夕,再到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節慶一個接一個,能夠跟摯愛一起過固然是幸福美滿,可是對某些人來講,每逢佳節卻是倍感寂寞。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形容寂寞已經成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需要各界正視。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8
鮮為人知的烏克蘭戰爭代價:自殺問題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
战争
焦虑
自杀
军人
退伍军人
面對俄軍壓境,不少媒體都報道烏克蘭人如何備戰,惟再強悍的戰鬥民族也有脆弱一面。烏克蘭本身有頗嚴重的自殺問題,過去數年與親俄武裝對戰的前線軍人中,估計有超過 1,000 人自殺身亡,但為免俄軍借此打擊士氣,加上對自殺根深柢固的偏見,使軍人精神健康得不到政府支援,如今更要面對全面戰爭的精神壓力。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5
八旬兒照料百歲母:美國的「老老相顧」現象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家庭
照护
老人
长者
坐輪椅的是長者,推輪椅的也是長者。這種「老老相顧」現象,如今正在美國蔓延。統計顯示,65 歲或以上的照顧者持續增加,他們在理應退休享福的年紀,仍要照料久病伴侶,或比自己更老更弱的人瑞父母。本是出於愛與責任的行動,卻變成經濟、體力及心理重擔,甚至最終要「先行一步」。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9
疫情令人老得更快?
精神健康
压力
心脏病
炎症
疫情
衰老
疫情已踏入第三年,生活受限愈久,衰老速度亦似乎比以前更快。事實上,這並非錯覺,專家指出,病毒大流行確會加速老化,因為傳染病本身以及疾病帶來的慢性壓力及孤獨感,都會加速細胞老化,影響健康,甚至會縮短壽命。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5
如何與遺憾共存?
精神健康
反省
后悔
心理
情绪
生活中難免會做出錯誤決定,教人悔不當初,希望有「早知」可以避免事情發生。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指出,沉溺於遺憾及後悔之中確是不可取,但這種情緒也可以助人進步,重點在於學會與憾事共存。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5
【Soul Monday】嚐一口朱古力,能幫助身心障礙者?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企业
朱古力
残疾
职场
障碍
零食
每逢情人節,日本女性多會送出朱古力,向異性表達愛意或感謝,「久遠 Chocolate」正是近年熱門選擇之一。這個創於愛知縣的品牌,約有 7 成員工為身心障礙者,他們參與製作的朱古力,每年營業額達到 15 億日元。但企業的真正目標,其實是提升這些同仁的勞動價值及薪金水平。
CUP
/
文化
/
2022.02.11
17
:
50
英國醫學期刊呼籲:藥廠應立刻公佈疫苗原始數據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数据
疫苗
科研
医疗
特首林鄭月娥宣佈將於 2 月 24 日起推行疫苗通行證,市民到時須至少打一針疫苗才可到食肆、商場等處所。就在香港政府的「專家顧問」呼籲全民接種疫苗,認為有助遏止疫情的同時,醫學界殿堂級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編輯們卻作出呼籲,疫苗廠商應立即公佈實驗原始數據,方能作科學討論。
CUP
/
科技
/
2022.02.08
17
:
49
青春常駐:基因工程技術將可令人髮再生?
精神健康
光头
干细胞
疗法
细胞
头发
大家總希望新一年容光煥發,青春常駐。不少人就特別關心自己的頭髮密度,用上各式護髮產品,避免「M 字額」和「地中海」。未來,人們也許不用再擔心脫髮問題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登了專題報道,介紹生物學家如何研究在實驗室培育出「毛細胞」,讓人們有望髮再生。
CUP
/
文化
/
2022.02.07
17
:
50
35 歲的拿度澳網奪冠,優勢在於年齡?
精神健康
年龄
比赛
网球
身体
运动
运动员
日前,西班牙網球手拿度奪得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創下個人 21 座大滿貫冠軍的世界紀錄。身為當今網球三大天王之一,拿度實力毋庸置疑,但已年屆 35 歲的他,決賽對現年 25 歲的俄羅斯選手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年齡差距不少。「悉尼晨鋒報」文章就指,即使年長十歲,拿度仍有某些年齡帶來的優勢。
CUP
/
文化
/
2022.01.31
17
:
48
新年抗疫新希望:口服藥
精神健康
病毒
疗法
研发
药物
医疗
疫情嚴峻,然而若不幸中招,現在已有藥可食 —— 當然香港目前還未有。美國、歐盟、加拿大、澳洲、以色列等部分國家及地區,已先後批准使用新研發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特定患者。雖說代表治療的口服藥物不能替代預防的疫苗,但西方媒體認為,口服藥面世將改變疫情大流行的境況,科學期刊「自然」就有報道解釋,為何科學家將研發新藥視為抗疫希望之一。
CUP
/
科技
/
2022.01.28
17
:
48
一隻青蛙,可拆解人類肢體再生的關鍵
精神健康
人类
肢体
蝾螈
医学
医疗
青蛙
部分動物,如節肢動物螃蟹、無脊椎動物海星、脊椎動物蠑螈等,失去肢體可以再生。其他動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沒有這種神奇技能。雖說手足因此更顯珍貴,但若人的肢體可以再生,相信能造福不少截肢者。日前刊於期刊「科學進展」的研究,便以成年期時再生能力有限的非洲爪蟾為實驗對象,成功促使肢體再生。
CUP
/
文化
/
2022.01.28
17
:
47
【北京冬奧】要贏人,先要斷六親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奥运
孤独
心理
运动
运动员
防疫
北京奧運快將揭幕,全球數千健兒正進行終極備戰,以及極力避免染疫,確保順利出賽。很多選手為此「斷六親」、改變訓練方式,甚至停止一切無關比賽的活動。但眼見變種病毒 Omicron 肆虐,本已孤單無助的他們,更添不安和壓力。要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在競技場上充分發揮,成為運動員的最後以及最大挑戰。
CUP
/
文化
/
2022.01.28
17
:
45
投河自盡不絕,首爾以 AI 搶先救人
韩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南韩
救援
监控
自杀
資料顯示在 2020 年,韓國平均每 10 萬人就有 23.5 人輕生,比率冠絕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到了 2021 年,在漢江這個自殺熱點,搶救任務更較前一年增加 20%。為阻止悲劇再三發生,當局引入人工智能(AI),監測橋上行人的一舉一動,務求在人企圖自盡前,搶先把對方拉回來。
CUP
/
文化
/
2022.01.27
17
:
48
為何湯加只准「非接觸式」人道援助?
社会
精神健康
人道救援
传染病
天灾
岛国
汤加
火山爆发
疫情
自然灾害
防疫
太平洋島國湯加自本月 15 日火山爆發以來,澳洲、紐西蘭等國持續提供援助。疫症繼續肆虐全球,湯加此前只有 1 宗輸入個案、零本地傳播,令人擔心帶著善意而來的援助者,會同時將病毒帶入湯加,日前便傳出一艘來自澳洲、駛往湯加的軍艦救援船上有 29 名船員染疫。不過,平衡救災及防疫需要的湯加,亦有其一套非接觸式接受人道援助的方法。
CUP
/
文化
/
2022.01.26
17
:
50
一行禪師的最後一課:如何面對死亡?
精神健康
佛学
佛教
正念
死亡
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日前圓寂,享年 95 歲。他曾經以畢生努力把正念修習引介到西方,即使中風不便於行,但禪師在人生最後幾年,依然沒有「佛系」地坐以待斃,反而盡自己所能享受餘生,繼續正念修習,並向弟子留下發人深省的遺言。
CUP
/
文化
/
2022.01.20
17
:
47
原是醫學用途,酒如何演化成「放工啤」?
英国
精神健康
探险
历史
气候
疾病
酒
酒精
酗酒
医学
經過一天辛勞的工作,不少人會小酌一杯以放鬆心情。雖然人們對酒精紓緩神經繃緊的功效深信不疑,但近年已發現經常甚至過度飲酒,與抑鬱和睡眠質素欠佳有關;亦有研究證明飲酒習慣長遠有機會增加焦慮。近日,英國歷史地理學家 Edward Armston-Shere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為何飲酒放鬆的想法會在人們心中根深柢固。
CUP
/
文化
/
2022.01.20
17
:
45
透過眼睛,可以看出死亡風險?
精神健康
年龄
数据
死亡
深度学习
疾病
眼睛
老化
诊断
医疗
眼睛除了是靈魂之窗,更是了解健康的窗口。像高膽固醇也會導致虹膜周圍形成白色、灰色或藍色的環;乾眼症則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徵兆。而視網膜損傷亦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徵兆,像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甚至癌症、青光眼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近日有研究發現,視網膜更可以確定身體的生物學年齡,由此預測死亡風險。
CUP
/
文化
/
2022.01.18
17
:
48
東大隨機傷人案背後,是對學歷社會的報復?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大学
学校
学生
教育
疫情
青年
作為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多年來菁英輩出,而日劇「龍櫻」及問答節目「東大王」大收旺場,更讓人倍加憧憬。但日前一名立志報考東大的高二生,偏在大學入學共通考試當天,於該校考場外隨機刺傷 3 人,事後說是學業受挫而犯案。大眾為此震驚、難過及憤怒,一些專家則分析釀成此案的社會因素,對升學壓力同樣高企的香港等地,不無反思。
CUP
/
文化
/
2022.01.18
17
:
45
【明辨曲直】懂得嘲諷,是智慧開端
精神健康
创意
大脑
心理
沟通
语言
讽刺
說話「有骨」似乎令人不好受,但細想之下,其實諷刺揶揄能減輕當面譴責及冒犯的威力,或在讚美恭維時化解對方尷尬。甚至有研究證明那可以讓人更有創造力,並助人在情緒低落時發洩負面情緒。心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亦發現,要做到挖苦諷刺,話中有話,大腦需要克服無數障礙才能作出正確演繹,這比普通陳述需要動用更多腦力。
CUP
/
文化
/
2022.01.17
17
:
47
年齡歧視:在退休人士之間同樣常見?
社会
精神健康
年龄
生活
老人
退休
长者
近年,世代矛盾愈來愈深,中年人會標籤年輕人為「廢青」,年輕人又會以「廢老」還擊。這類型的年齡歧視(ageism)在職場上很常見,不過英國巴斯大學教育學家 Sam Carr 近日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同樣的現象,在退休人士之間也很普遍。
CUP
/
文化
/
2022.01.13
17
:
48
豬心移植 —— 異種器官移植手術之路尚有多遠?
精神健康
器官
基因改造
心脏
手术
移植
猪
转基因
医疗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上週五實現全球首例轉基因豬心移植人體手術。豬心移植人體成功,無疑是醫學一大里程碑。不過英國「衛報」科學版編輯 Ian Sample 認為,目前豬-人心臟移植,只能是拯救生命的最後手段,因為箇中安全問題尚待解決。
CUP
/
科技
/
2022.01.11
17
:
45
「螢光顯微鏡」可助研發藥物?
精神健康
物理学
生物学
药物
诺贝尔奖
医疗
显微镜
一般光學顯微鏡,只能針對整體細胞觀察,難以縮小至個別分子;至於電子顯微鏡,樣本必須在真空中觀察,無法觀察活體樣本;而「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就運用單一光分子特性克服光學顯微鏡的物理限制,擺脫電子顯微鏡無法觀察活體樣本的缺點。初創公司 Eikon Therapeutics 取得此項專利技術,用於藥物研發,由於可以直接看到活細胞中的單一蛋白分子變化,令其可更快、更精準地研發藥物。
CUP
/
文化
/
2022.01.07
17
:
48
分析家中塵埃,比對各國人民健康風險
社会
精神健康
尘埃
家居
污染
生活水平
金属
過了西曆元旦,很快就要迎接農曆新年,相信令很多家庭最為頭痛的,是一年一度的「大掃除」。想到暗角處堆積到像棉花一樣的塵埃,或者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家居塵埃其實也有研究價值;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環境科學家就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跨國數據庫,分析各地室內塵埃的成分,以比對出各國人民的健康風險。
CUP
/
文化
/
2022.01.05
17
:
49
不必以負面情緒為恥
精神健康
不安
压力
心理
情绪
疾病
新一年才剛開始,本應充滿期盼。但隨著壞消息接踵而至,使得不少人陷入負面情緒中,當中有些人會強迫自己不再想傷心事,當負面意念在腦海中縈繞不去時,他們甚至會質疑是自己太懦弱。不過,心理學研究反映,人要學會正視及了解自己的躁動不安,才能化悲憤為力量,保持身心健康。
CUP
/
科技
/
2022.01.04
17
:
47
尋「超級大便」:讓你身心靈健康之法?
精神健康
消化系统
疗法
移植
粪便
药物
医疗
飲食欠佳,再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壞了當代人類消化系統的微生物群,科學界現正努力使其恢復健康,因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與抑鬱症乃至癌症治療的反應等息息相關。近年,糞便微生物移植已被證明能有效治療腸道疾病。不過,擁有健康腸道微生物的糞便捐贈者,卻如「獨角獸」般可遇不可求。所以澳洲阿德萊德研究人員正研發一種「超級大便」糞便藥丸,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必再使用人類的大便製作藥丸,而是複製「獨角獸」腸道內的微生物。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9
行樂不忘養生:注意「假日心臟症候群」
精神健康
假日
心脏
心脏病
酒精
饮食
由聖誕到除夕元旦,再到接下來的農曆新年,很多人無法出外旅遊散心,就改為留在香港與親朋戚友狂歡。可是,行樂之餘,大家也應該不忘養生,這樣我們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未來一年。英國西敏大學的病理學高級講師 David Gaze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向大家講解一種特別病症「假日心臟症候群」(holiday heart syndrome),好讓大家提防提防。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7
噁心感的心理學:一種窺探人性的原始情緒
精神健康
恶心
心理
本能
语言
不洗澡帶來的濃烈體味、淤塞渠道的食物渣滓、屍身上蠕動的蛆蟲,總有一種能夠喚起你的噁心感(Disgust)。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噁心感既是人類進化得來的原始本能,用來篩選不潔的腐爛食物,但也關乎到我們的道德判斷和政治取向,我們還會用「令人作嘔」形容討厭的人,噁心感更可以是剖析人性的關鍵詞。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46
吃得苦中苦,方能更健康?
精神健康
味道
咖啡
朱古力
饮食
比起有糖有奶的咖啡,更喜歡黑咖啡?比起香甜牛奶朱古力,更喜歡可可成分更高的黑朱古力?一項新研究顯示,對苦味的喜好早就存在於某些人的基因之中。根據研究作者美國西北大學(NU)費恩伯格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 Marilyn Cornelis 的說法,嗜苦的人是幸運的基因贏家,因這種習慣長遠或可促進健康。
CUP
/
文化
/
2021.12.30
17
:
48
不滅的王妃:戴安娜何以魅力長存?
美国
英国
精神健康
名人
压力
小报
戴安娜
王室
皇室
戴安娜王妃離開將近半世紀,來到疫下這兩年,從同名音樂劇及紀錄片,以至劇集「王冠」和近日上畫的電影「史賓沙」,她的身影仍然充斥於流行文化。在此變化急速的世界,一段說了廿多年的悲劇往事,何以還能風靡全球觀眾,甚至讓年輕一輩也有所共鳴?
CUP
/
文化
/
2021.12.22
17
:
46
玩具太多對兒童有害?
精神健康
儿童
家长
幼儿
教育
玩具
亲子
物質富裕的社會中,許多小孩都擁有大量玩具。在美國,2 至 12 歲的兒童收到的玩具,平均每人總值超過 6,500 美元;而在澳洲,玩具業每年價值超過 37 億澳元。到了聖誕送禮時節,家中的玩具數量或會進一步增加。有學者近日就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擁有太多玩具,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
CUP
/
文化
/
2021.12.21
17
:
46
左思右想:情緒操控者如何選擇「獵物」?
精神健康
心理
情绪
直觉
在歌手王力宏的離婚鬧劇中,其前妻李靚蕾指王利用 Gaslighting 情緒操控她及其他人,好讓自己可以避開所有指控。Gaslighting 又譯作「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及虐待模式,能夠利用此法的人,通常都很了解他人潛在的情緒、想法及反應。他們也會尋找更易落入陷阱的人,以期用最少力量就能支配對方。所以了解自己哪些行為及特徵會觸發情感操縱,由此避免成為受害者,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媒體 Psychology Today 近日就有專文,講解情感操縱者通常會選擇甚麼人作為「獵物」。
CUP
/
文化
/
2021.12.20
17
:
47
酒不醉人人自醉,背後有否科學根據?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作用
酒
酒精
醉酒
很多人做了錯事,都會以「喝多了幾杯」辯解,但即將出版新書 The Expectation Effect 的科普作家 David Robson 引用研究指出,你對酒精的期望如何,其實非常影響酒後的行為 —— 如你期望酒精可令你盡情狂歡,在準備喝酒前,就已經會開始放縱自己,酒精的興奮減壓效果,某程度是我們自我實現的結果。
CUP
/
文化
/
2021.12.16
17
:
45
佳節送禮,心意最緊要?
精神健康
心理
社交
圣诞节
送礼
聖誕節臨近,又是送禮的時候。大部分人挑選禮物總會左思右想,務求為對方挑選一份好禮物,而不是「頹頹地」送出現金券,讓對方自行選擇。但許多時候,用心選出自以為適合對方的禮物,最終仍是得不到收禮者的歡心,反而現金券更得人心,所以心理學家認為,選禮前了解對方需要,才是選得好禮的關鍵。
CUP
/
文化
/
2021.12.14
17
:
50
納粹大屠殺歷史,甚麼年紀學習才算合適?
精神健康
儿童
大屠杀
幼儿
教育
纳粹
現代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種族滅絕罪行,必定要數納粹大屠殺,這是歷史教育不能迴避的一課,但甚麼時候講授大屠殺歷史才最適切?有兒童教育專家提醒,這段暗黑歷史顛覆道德、附帶絕望訊息,可摧毀學童的童真,因此應當有完備道德教育配合,不宜過早向兒童揭開殘酷歷史真相。
CUP
/
文化
/
2021.12.10
17
:
45
卸不下的心防,脫不下的口罩
日本
精神健康
口罩
外貌
沟通
社交
自信
過去兩年,口罩等同手機,出門缺一不可,但佩戴時的局促感,始終習慣不來,唯盼早日解放嘴巴。在日本,情況剛好相反。網民將此防疫用品比喻為「臉的內衣」,年青男女特別抗拒「除罩」,早前甚至有民調顯示,7 成人打算疫後繼續「半遮臉」。雖然比起健康理由,更多是心理作祟,但對於應否糾正過來,專家們各有看法。
CUP
/
文化
/
2021.12.07
17
:
46
日本大叔的弧獨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交流
朋友
男性
社交
成家立室就一世有伴?生兒育女便共享天倫?溝通專家岡本純子近年深入研究日本「大叔」、亦即是中高年男性的孤獨問題。她發現這類人即使有妻有兒,卻仍是「世上最寂寞」的一群,部分原因與文化及社會的影響不無關係。早前岡本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剖析現象來由及提出解決方法。
CUP
/
文化
/
2021.11.30
17
:
47
第一代大學生的普遍煩惱:冒名頂替症候群
社会
精神健康
大学
大学生
学生
心理
教育
高等教育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屋邨學校走到一流大學,發現四周同學都十分厲害,總是講起一些你沒有聽過的事情。經過努力後,你拿了不錯的成績,卻又總覺得自己只是僥倖,不配有這樣的成就,甚至常擔心自己的「無能」會被識破。這種心理狀態有一個專有名詞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有研究就指出,「第一代大學生」較容易出現這個現象。
前页
1
...
25
26
27
28
2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