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精神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12.06
17
:
46
氣候變化,傳染病也走到天涯海角
社会
精神健康
人类
传染病
全球暖化
动物
气候变化
生物
疾病
病原体
病毒
细菌
一些動物會隨季節變更遷徙到其他地方,冰層融化、海洋、氣溫變暖等氣候變化同樣誘使牠們改變棲息地,鯨魚選擇到更北的地方;灰熊、白尾鹿、郊狼及其他走獸、鳥類的活動範圍則擴大到寒溫帶針葉林的南部。不過和動物們一起轉移的,還有各類病原體;疾病的地理分佈也在改變。
CUP
/
文化
/
2023.12.05
17
:
45
殘念生物事典|南極企鵝日睡過萬次
南极
精神健康
企鹅
动物
生物
睡眠
睡眠不足
對人類而言,經常打瞌睡代表睡眠不足,而研究南極洲喬治王島鳥類的科學家發現,南極企鵝不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而是在 11 小時間半睡半醒,每天打瞌睡 1 萬次以上。奇特的睡眠習慣讓牠們能時刻關注自己的巢穴、保護鳥蛋及雛鳥免受捕獵者傷害。
CUP
/
文化
/
2023.12.01
17
:
46
超級加工人類:我們究竟每天在吃甚麼?
精神健康
零食
食物
饮食
隨著時代發展,食物生產逐漸工業化,對健康和環境帶來深遠影響。這些工業化的食品往往缺乏營養,而且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添加劑。Chris van Tulleken 新作 Ultra-Processed People 就探討了這一議題。
CUP
/
文化
/
2023.12.01
17
:
45
給狗隻的長壽藥有望面世?
精神健康
动物
宠物
狗
胰岛素
药物
长寿
狗隻的預期壽命比人類短得多,一般 10 歲以上的狗已經可以視作長壽,即使是世界上最長命的狗,也只活到 31 歲。不少飼主將家中寵物犬視為家人,希望牠們愈長命愈好。近年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延長狗隻生命的藥物,近日生物科技公司 Loyal 就宣佈,他們向推出此類藥物邁進了一步。
CUP
/
文化
/
2023.11.28
17
:
48
各國肺炎支原體感染激增,是防疫後遺?
中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公共卫生
疾病
肺炎
防疫
中國多地近期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官媒報道指,有關病例連日激增,其中兒童感染最嚴重,而且感染時間比往年更早,兒科醫生警告今年支原體肺炎可能會大規模爆發;相關情況引起世衛(WHO)關注,並要求中國提供有關更多資訊。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細菌,可藉由破壞喉嚨、肺部和氣管的呼吸系統內壁導致疾病,感染最常見於年輕人和學齡兒童。事實上,有研究團隊早在今年 6 底發表於「刺針微生物」的研究中提醒,自大流行以來消失不見的支原體肺炎,有可能捲土重來。
CUP
/
文化
/
2023.11.28
17
:
43
方景文:彈性素食主義如何維持健康?
精神健康
健康
营养
疾病
素食
食物
饮食
以往反對素食的人士認為,茹素容易令身體缺乏必需的營養,但近年逐漸有更多研究為茹素主義平反。例如美國飲食協會曾指出:「恰當計劃的素食(包括純素食)飲食方式是健康和營養充足的,並且有助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健康茹素的關鍵就在於重視均衡的營養攝取。
CUP
/
文化
/
2023.11.24
17
:
46
兒童金魚腦?可能是早期健忘症
精神健康
健忘症
儿童
大脑
学习
记忆
认知
在求學階段中,有些同學能過目不忘,有些同學卻過目即忘,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東西,這些人或不是「無心裝載」,而是可能患上發展性健忘症(Developmental amnesia)。這種病會導致兒童過目即忘,無法記起以往的談話內容或事件,即使事件再難忘,也會瞬間忘記,情況更會持續影響他們的成年生活。
CUP
/
文化
/
2023.11.23
17
:
45
每月探訪長者,有助他們延年益壽
精神健康
孤独
社交
老人
长者
近數十年,人們感覺孤獨的情況更為普遍。根據醫學雜誌 BMC Medicine 發表的最新研究,感覺孤獨的人,死亡率可能比其他年齡、性別、背景相同但擁有社交關係的人高出 39%。
CUP
/
文化
/
2023.11.21
17
:
49
對抗「孤獨流行病」,重新審視交友偏好
精神健康
交友
公共卫生
友谊
孤独
社交
研究顯示,良好的朋友關係,有助人們更快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於青少年、為人父母或老年階段,孤獨感均較低。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交友帶來的好處,卻較少涉及如何建立友誼。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Jessica D. Ayers 近日於網上撰文,重新探討人們的擇友偏好,或有助對抗孤獨流行病。
CUP
/
文化
/
2023.11.16
17
:
49
年少日記:非一念之差,自殺念頭往往年幼就出現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童
心理
情绪
抑郁
自残
自杀
近月學生自殺個案大幅上升,據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 8 至 10 月,有 22 宗涉 18 歲以下青少年企圖自殺個案,去年同期則為 11 宗。會浮現自殺念頭的當然不僅是高中青少年,不少高小及初中學生都曾有輕生念頭。在此年齡階段,最應該有人介入及早預防憾事發生,但美國臨床兒科心理學家兼全國兒童醫院轄下預防自殺協調員 John Ackerman 直言:「很多成年人認為小學生不可能經歷想要自殺的情緒困擾,但我們非常客觀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CUP
/
科技
/
2023.11.16
17
:
48
「不滅的化學品 PFAS」即將被消失
精神健康
化学物
污染
过滤
PFAS 有「不滅的化學物質」之稱,因其難以消除,日常產品、雨水、土壤和人體皆有之。英國和歐洲有超過 2,100 個地點的 PFAS 含量超標,可能會致癌及破壞內分泌系統。PFAS 化學品的全球社會成本,每年更高達 17 萬億美元。科學家正研發更低成本的方法,消除 PFAS 對環境的永久損害。
CUP
/
文化
/
2023.11.14
17
:
46
每日服用阿士匹靈,或弊多於利?
精神健康
心脏病
疾病
癌症
药物
医疗
全球有數百萬人每日服用阿士匹靈。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一直建議以該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惟去年兩項臨床研究顯示,對於 60 至 69 歲的人士,這可能弊多於利。然而 2019 年,僅在美國就有約 5 分之 1 的 40 歲以上人士每日服用該藥物。面對不斷變更的專家指引,人們應怎樣權衡?
CUP
/
文化
/
2023.11.10
17
:
45
有友相伴時,老鼠會發出幸福叫聲
精神健康
动物
叫声
同伴
快乐
情绪
老鼠
声音
身邊有合拍可靠的同伴,可為人帶來安全感及快樂。近日一項研究發現,與人類 DNA 極為相近的老鼠也會因有友相伴,而不經意地發出高頻叫聲,研究人員指那是幸福的表現。
CUP
/
文化
/
2023.11.08
17
:
46
到海外尋找便宜沒保障的醫學美容,後果可以是一世
社会
精神健康
感染
抗药性
抽脂
疾病
细菌
美容
近日本港有十多名女士到美容打針消脂後,懷疑群體感染膿腫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而涉事美容院更疑似無牌行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及傳染病學教授 Claire Panosian Dunavan 就曾撰文指出,合資格及經驗豐富的整容外科醫生通常會做好預防措施,以防病人在進行手術或注射的過程中受惡菌感染。但患者往往選用更便宜,但沒有保障的美容機構,因此令身體受嚴重傷害。
CUP
/
文化
/
2023.11.07
17
:
48
隔夜飯的禍 —— 足以致命的「炒飯綜合症」
精神健康
加热
细菌
雪柜
食物
食物中毒
饮食
近日,很多歐美媒體關注一種被稱為「炒飯綜合症」(fried rice syndrome)的可致命病症。事緣網民們在 Tiktok 重推一宗發生在 2008 年的案件,當時有一位 20 歲大學生煮了一份意大利面,吃剩後沒有放到雪櫃裡,在 5 天後直接重新加熱食用,最終因為食物中毒而逝世。斯威本理工大學微生物學教授 Enzo Palombo 便在 The Conversation 分享預防「炒飯綜合症」的方法。
CUP
/
文化
/
2023.11.07
17
:
47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俄罗斯
欧洲
以色列
乌克兰
精神健康
巴以冲突
传播
哈马斯
宣传
影像
影片
战争
暴力
社交媒体
网络
血腥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CUP
/
文化
/
2023.11.06
17
:
46
在晴朗的一天…… 冒險?
精神健康
天气
心情
情绪
投资
消费
冲动
风险
踏入 11 月,香港不見滿街蕭瑟的秋意,反而連續一週天晴甚至烈日當空,最高氣溫達攝氏 27、28 度,彷彿之前的陰涼有雨只是幻覺。但是「華盛頓郵報」提醒各位,這種意料之外的好天氣同樣潛伏危機。一些研究顯示,異常晴朗的日子可令人變得格外樂觀,甚至膽大無畏,願意冒上更大風險。
CUP
/
文化
/
2023.11.02
18
:
47
老齡化日本:認知障礙症員工的初體驗
日本
精神健康
政策
照护
社区
长者
在日本一家咖啡室,85 歲的侍應在門口熱情迎接客人,但當客人落單時,侍應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甚至送餐送錯給另一枱客人,也有客人入座後等了 16 分鐘才拿到一杯水,但完全沒人投訴或大驚小怪,因為這是一家聘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咖啡室。這類咖啡室近年在日本盛行,作為一個安全空間,方便年老患者在店內與朋友互動,提高工作效率之餘,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被需要。
CUP
/
文化
/
2023.10.31
18
:
47
俄羅斯擬禁墮胎,倒退到史太林時期
俄罗斯
社会
精神健康
堕胎
女性
怀孕
历史
生育
节育
苏联
在史太林統治下,蘇聯在 1936 年立法禁止墮胎,婦女要終止懷孕,就只能接受非法及不安全的手術。大半個世紀過去,立場日益保守的普京政府正考慮重施故技,以扭轉俄羅斯人口下降的趨勢。
CUP
/
文化
/
2023.10.30
18
:
48
直覺飲食:聽從我們的身體,反節食
精神健康
减肥
节食
食物
饮食
体重
有些人會想靠節食減掉體重,但人意志力有限,即使真的成功,嘴一饞就會反彈,而且盲目節食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問題更會危害健康。相比節食以限制自己、超越身體本能來控制體重,早在 1995 年兩位營養師 Evelyn Tribole 和 Elyse Resch 便提出直覺飲食,鼓勵人信靠內在飢餓信號,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
CUP
/
文化
/
2023.10.26
18
:
50
2050 年將達至全球 1.5 億人?失智症背後的政治問題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失智症
诊断
长者
阿茲海默症
10 月 21日,英格蘭足球名宿卜比查爾頓(Sir Bobby Charlton)離世,多位體壇名人發文悼念;在 2020 年,當時年屆 83 歲的卜比查爾頓向外界宣佈患上失智症,其晚年一直與病魔纏鬥。近日台灣傳奇導演侯孝賢也傳出因失智症而退休,消息震撼影壇。到今天,專家對失智症仍然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而疾病除了是醫學,也跟政治有關,很多人因為資源和政策問題而耽誤病情。
CUP
/
文化
/
2023.10.25
18
:
46
睡著了仍能聽到你說話?
精神健康
梦
睡眠
研究
人在熟睡時,通常不會理解外界的聲音,但近日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人們睡覺時會對某些字詞做出短暫而有限度的微笑或皺眉,事後並不會記得。該研究首次與非清醒夢者建立這種溝通,巴黎腦研究院研究員 Delphine Oudiette 表示:「這些反應窗口可創造與睡眠者實時交流的條件。」
CUP
/
文化
/
2023.10.24
18
:
46
【新詞】母化期: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
精神健康
女性
性别
怀孕
母亲
男女
育儿
身体
在英語世界中,「adolescence」是一個常用詞語,意指青春期。可是,若果提到另一個字「matrescence」,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這個字是由已故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 在 1975 年提出,意思是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這裡暫譯為「母化期」。英國新聞作家 Lucy Jones 便在今年發表著作 Matrescence,探討女性蛻變成為母親期間,要經歷甚麼轉變。
CUP
/
文化
/
2023.10.16
18
:
50
消費焦慮、過度揮霍 —— 被忽視的財務創傷
精神健康
创伤
消费
理财
财务
金融
疫症陰影尚在,國際政局更亂,經濟前景愈發黯淡。只是日子難過日日過,十幾年後很多人或許就一笑置之。但是多位金融心理學家警告,這類捱窮吃苦的經歷足以構成「財務創傷」,並且難以磨滅。而隨年月過去,創傷可扭曲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和行為,進而親手摧毀自己的財務未來,甚至以不同方式影響後代。
CUP
/
文化
/
2023.10.16
18
:
46
世衞頒佈全球首個應對高血壓計劃
精神健康
保健
健康
心血管
政府
疾病
医疗
高血压
現時全球每 3 個成年人中,就有 1 個患有高血壓,比 1990 年以來多出 1 倍,已達 13 億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4 分之 3 的患者居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當中近半數人未曾被確診;而 5 分之 4 的患者未能獲適當治療。為此,世衞剛制定了首個應對高血壓的計劃,預計至 2050 年將可能拯救 7,600 萬人。
CUP
/
文化
/
2023.10.13
18
:
45
日本人獨自吃飯,食得更少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孤独
市场
营养
独居
老人
长者
食物
饮食
外國人到日本旅遊,有時會覺得日本食物分量較細,畢竟飲食文化和習慣不同,本地人眼中的正常餐食,對他國人來說或者未能飽腹。不過另一方面,日本人確實愈吃愈少,民眾人均卡路里攝取量從 2007 年的 1,911 卡路里,輕微下滑至 2017 年的 1,907 卡路里,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獨居生活人數增加有關。
CUP
/
文化
/
2023.10.11
18
:
45
為何「少吃多運動」實際上無助應對肥胖流行?
精神健康
治疗
减肥
肥胖
药物
运动
医疗
幾十年來,肥胖和過重人數上升,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頹廢社會縱容而衍生的流行病。然而科學家已推翻這些觀念;根據「科學」雜誌近日刊登的論文,儘管專家對肥胖流行的原因仍欠缺共識,但已發現當中往往違反常識和大眾觀念。
CUP
/
文化
/
2023.10.03
18
:
48
超加工食品一定不健康?
精神健康
营养
饮食
超加工食品幾乎與有害食品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很多食品都被涵蓋在內,不少甚至助人飲食更健康。近日,英國食物標準局(FSA)及其他衛生機構官員甚至公開否定「應停止食用超加工食品」的說法。
CUP
/
文化
/
2023.10.03
18
:
46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欧洲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士兵
大麻
战争
医疗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CUP
/
文化
/
2023.09.28
18
:
48
新跨境路線 —— 前往墨西哥墮胎的美國女性
美国
墨西哥
社会
精神健康
人权
堕胎
女性
女权
宗教
法律
药物
跨境
医疗
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1 年多後,墨西哥發現越過邊境尋求墮胎的美國婦女人數增加,也有組織將墮胎藥運到美國,這跟本月初墨西哥最高法院裁定全國範圍墮胎合法有關。對於那些求助無門、只能尋求非法墮胎的美國女性而言,去墨西哥成為另一個「選擇」。
CUP
/
文化
/
2023.09.28
18
:
46
醫療保險公司,為何仍未能平等對待心理治療?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保险
医疗保险
過去數十年,美國國會一直試圖令保險公司「平等對待」心理治療服務。但因監管寬鬆,實際效果有限,有時保險公司甚至會拒絕承保心理治療的費用。在私人醫療保險市場上,尋求心理治療的患者甚至會被取消承保資格。
CUP
/
文化
/
2023.09.28
18
:
45
睡前思考如何,睡眠質素也必如何
精神健康
冥想
压力
失眠
正念
睡眠
精神健康
认知
有時躺在床上想要入睡,思緒卻無法停止,像是思考明天的工作、吃甚麼午餐、懊悔說出不該說的話,或是突然想起旅行證件是否要續期等。墨爾本大學睡眠心理學家 Hailey Meaklim 及蒙納殊大學心理科學學院大腦與精神健康研究所副教授 Melinda Jackson,在學術媒體 The Coversation 上撰文,指出睡前想法確會影響睡眠,睡得好的人及睡不好的人,確會思考不同的事。
CUP
/
文化
/
2023.09.27
18
:
45
躺著也能健身?
精神健康
健身
微生物
心理
睡眠
运动
早前,瑞典卡羅琳學院研究指出,早上比晚間運動更能有效燃燒脂肪;「泰晤士報」就提供以下 5 項貼士,讓人們以最省力的方法,增強肌肉與活力。
CUP
/
文化
/
2023.09.26
18
:
46
英國酒吧結業,摧毀的還有社區關係
英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孤独
社交
社区
群体
邻里
酒吧
英國酒吧歷史悠久,可追溯至 2,000 年前。除了喝酒,當地酒吧往往肩負另一重要功能 —— 社交場所,作為村莊、城鎮、城市居民的交會之地。說酒吧是英國社區空間並不為過,近年愈來愈多酒吧結業,就加劇不少人的健康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9.18
18
:
50
人會變老,藥會不再適合
精神健康
年老
药物
衰老
医疗
医药
部分長者可能會一種藥食到老,畢竟過去有效,就認為繼續服用問題應該不大。65 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使用潛在不適當藥物(PIM)的比例高達 36.7%。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家庭與預防醫學系副教授 Ambar Kulshreshtha 舉例形容:「一種藥物在 40 或 50 多歲時對病人有效,可能到 60 或 70 多歲藥效也沒甚麼問題,但也有機會帶來比好處更多的弊端。」
CUP
/
文化
/
2023.09.14
18
:
45
人類基因組結構,與癌變有關
精神健康
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组
癌症
医学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的「地形」(topography)與癌變有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學術期刊「細胞報道」,揭示了基因組的結構分佈,可能影響多種癌細胞產生;當中具有某些特徵的基因組區域,正是誘發細胞基因突變的「熱點」所在。
CUP
/
文化
/
2023.09.13
18
:
49
美國學校,熱到要停課?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停课
冷气
学校
学生
学习
教育
热浪
高温
新學年剛開始,美國各地都有學校停課或縮短上課時間,讓學生提早放學,原因與高溫有關。由於天氣太熱,課室缺乏冷氣設備,教育界認為這樣的環境可能影響學生學習,學校需要為極端天氣做好準備。
CUP
/
文化
/
2023.08.31
18
:
45
密集恐懼是怎樣來的?
精神健康
不安
动物
心理
恐惧
皮肤病
經常說不要 Google 某些關鍵字,當中包括容易引起密集恐懼的字眼。不過避得到網絡,也避不了現實:吃熱香餅時千萬不要反轉、家中花灑不要盯太久,甚至手機密集的鏡頭,都有可能引起密集恐懼。為何這些細孔聚集,會令一些人不舒服?
CUP
/
文化
/
2023.08.28
18
:
45
【Soul Monday】新型復康用品,消除用家尷尬
精神健康
保健
美感
過往,復康用品的外觀及用色,總是過於單調、突出,使不少有需要人士對這些產品卻步。但隨著色彩豐富的便攜尿壺、有圖案的壓力襪、帶蕾絲的防漏安心褲、像耳筒的耳塞等新設計出現,消費者開始樂於使用可提升生活質素的產品。
CUP
/
文化
/
2023.08.21
18
:
45
【Soul Monday】放鬆談心的美國「男團」
美国
精神健康
冥想
心理
男士
男性
美國男性傳統上予人剛強的形象,再是難過也只會藏於心裡,更別說跟好兄弟吐苦水。直至近年,才有愈來愈多人坦承生活有所缺失,因而感到孤單、寂寞甚至不時憤怒。部分男士在聯誼組織 Journeymen 找到彼此,他們在大自然一同呼吸、一同冥想,並且學習敞開心扉談話,聊起各自的心碎與悲傷。
CUP
/
科技
/
2023.08.16
18
:
47
用人工智能,加速合成抗體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免疫
抗体
细胞
药物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形狀特殊的蛋白質鏈,能黏附於受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細胞,有助免疫系統識別及清除之。1980 年代以來,藥廠一直生產合成抗體以治療癌症、器官移植排斥等;研發期間要對數百萬種潛在抗體的氨基酸組合作篩選及測試。近年英國生物製藥公司 LabGenius 就運用算法提升研發效率,為合成抗體帶來革命。
CUP
/
文化
/
2023.08.16
18
:
43
筆是港媽:從餵母乳中學習相信和放手
精神健康
家庭
母乳
母亲
育儿
亲子
我本身是一個習慣處理數據的人,所以奶粉餵哺其實很切合我的性格,有很多數據讓我去參考和分析,例如:每次餵的奶量、餵奶間隔和次數、換尿片的次數等。而母乳餵哺是以嬰兒為主導,講求母嬰合作和建立默契,沒有太多確實的數據參考,這種抽象的關係令我經歷了好幾週的迷茫。於是,我為自己安排了三個適應階段。
CUP
/
文化
/
2023.08.15
18
:
46
產科沙漠:美國女性生育之難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孕妇
生育
医护
医护人员
医院
低生育率的影響之一,是令女性更難生育。美國愈來愈多醫院關閉「門可羅雀」的產科部門,以免人手不足下勉強營運而造成事故。更多老化或鄉郊地區變成所謂的「產科沙漠」,全縣沒有醫院、分娩中心及有接生經驗的醫生和助產士。這有可能導致嬰兒健康狀況惡化,孕產婦死亡率更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CUP
/
文化
/
2023.08.15
18
:
45
全球暖化,食物中毒更常見
精神健康
全球暖化
公共卫生
热浪
细菌
防腐剂
食物
食物中毒
夏天炎熱,食物容易變質,近日港、台兩地傳出多宗食物中毒新聞。有研究發現,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會影響食品安全問題,全球食物中毒案例比預期增加兩成,情況比想像中嚴峻。
CUP
/
文化
/
2023.08.14
18
:
45
【Soul Monday】審美由嬰幼兒開始
精神健康
婴儿
感官
梵高
美感
艺术
视觉
不少人認為長大才能建立個人美感,年紀太小理應不懂看畫。但最近有研究發現,那些能為成年人帶來愉悅的畫作,對嬰兒來說也更有吸引力。人的觀賞偏好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存在,一直延續到成年,像受成人喜歡的梵高畫作,也得到幼兒青睞。
CUP
/
文化
/
2023.08.10
18
:
46
如何為愈來愈熱的未來做好準備?專家:運動
精神健康
儿童
天气
气候
炎热
热浪
肥胖
运动
过重
酷热
体重
熱浪已成為人類無法避免的災害,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躲於冷氣房中,免受炎熱煎熬。坎培拉大學體育運動研究所教授 Julien Periard 及蒙特利爾大學心臟病研究所博士後 Thomas Deshayes 於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共同撰文,分析人們要如何改變生活方式,身體才能抵禦氣溫持續上升的日子。
CUP
/
文化
/
2023.08.09
18
:
50
殺傷案連連,引發南韓人集體恐慌
韩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南韩
心理
恐慌
情绪
杀人
袭击
半個月以內,有「治安強國」之稱的南韓發生兩宗隨機殺人事件,案發地點皆在光天化日下的地鐵站毗連之處,本已導致人心惶惶。隨後網上再湧現殺人預告,令市民的不安達至最高點,終日如同驚弓之鳥,不是見疑即報就是先跑為上,結果全屬虛驚誤報。多位專家認為,韓國人已經陷入「集體恐慌」狀態。
CUP
/
文化
/
2023.08.09
18
:
45
帶西尼羅病毒的蚊,愈來愈難消滅
美国
精神健康
传染病
抗药性
昆虫
杀虫剂
蚊
蚊子
美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因被蚊叮而感染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其中約 5 分之 1 感染者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當地一直採用針對這些蚊子的殺蟲劑以防病毒傳播。然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這些蚊子對殺蟲劑產生了抗藥性,增加該病毒的傳播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8.09
18
:
43
如何找出「頭暈」元兇?
精神健康
大脑
检查
病症
医生
医疗
头晕
頭暈的成因錯綜複雜,可能與藥物、情緒及環境因素有關,亦有機會涉及耳部、腦部、心臟健康等。雖然大部分情況皆由小問題引起,但亦因此令不少人忽略潛藏的重大健康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8.08
18
:
48
首例:重新連接大腦,癱瘓男子恢復動作和感覺
美国
精神健康
大脑
瘫痪
神经
医疗
紐約範恩斯坦醫學研究所的生物工程師 Chad Bouton,近日帶領團隊進行了一項頂尖臨床試驗,為全球首次運用雙重神經分流技術,令一位癱瘓的病人恢復右手的動作和觸覺。此技術運用電腦系統重新連接癱瘓者的大腦、脊髓和身體,為其復康之路帶來新曙光。
CUP
/
文化
/
2023.08.08
18
:
48
COVID 之過?英國再次面對麻疹危機
英国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儿童
疫情
疫苗
麻疹
7 月 14 日,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發出警告,表示當地有大規模爆發麻疹的風險,尤其是在倫敦,報告更預測可能有數以萬宗個案湧現。過去 60 年,麻疹早已成為一種可以用疫苗預防、幾乎已經絕種的傳染病,為甚麼現在倫敦會面臨如此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8.08
18
:
45
面對災難級夏天,穿黑衣還是白衣?
精神健康
时装
温度
热浪
衣服
天氣持續酷熱,在戶外要降溫,有人會手持小風扇、用穿戴式冷氣,也有人不斷飲水。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就指,穿對衣服出門同樣能使身體稍感涼快;反之,穿錯衣服可能會令體溫變得更高,容易不適。
CUP
/
文化
/
2023.08.03
18
:
48
大胃王接連出事,揭示娛樂節目的代價
日本
精神健康
厌食症
娱乐
糖尿病
电视节目
日本藝能界有一類藝人以食量驚人,卻能保持苗條身材聞名,大胃王比賽多年來亦是當地電視台的王牌節目。但鏡頭背後,正常人的身體其實以承受長期進食過量。當大胃王高橋知成在上月離世,加上傳出大胃王「魔女」菅原初代因大腸癌於 3 月病逝的消息,令人更關注大胃王的健康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8.01
18
:
46
大腦甚麼時候運作最佳?
精神健康
信息
大脑
思考
神经元
過去數十年,神經科學家一直以「臨界大腦假說」探討大腦如何處理信息。它假設大腦活動總是徘徊於「隨機」和「有序」兩個階段之間,前者是指大腦活動並不活躍,後者則是指過度活躍並處於癲癇發作的邊緣;兩者之間有一種稱為「臨界點」的平衡狀態,最有利於大腦同時處理多種複雜信息,如計算、傳輸和儲存信息等。
CUP
/
文化
/
2023.08.01
18
:
45
頭皮太多好尷尬?你可以做的是……
精神健康
外表
皮肤
真菌
护理
头皮屑
头发
发型
「綿綿頭上飛花」,在冰天雪地可能十分浪漫,不過若在平日恐怕就很尷尬。頭皮屑問題數千年前已有古希臘醫生描述,如今更估計近半成年人曾有相關問題。雖然算不上嚴重損害健康,但頭皮屑有礙觀瞻,或影響社交、髮型設計、穿著打扮等等。南澳大學臨床與健康科學副教授 Lorraine Mackenzie 及博士候選人 Sean Mangion,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享跟頭上飛花說再見的方法。
CUP
/
文化
/
2023.07.28
18
:
45
美國多個地區供水,證實含永久化學物質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水
水龙头
污染
淡水
饮用水
最新研究發現,美國 45% 的自來水供應,可能含有至少一種 PFAS。專家指出要根治問題,需靠如美國化工公司杜邦(DuPont)和製造商 3M 等減少使用 PFAS 或承擔其去除費用;供水商也須遵守安全法規,惟現時各州對 PFAS 的政策各有不同。
CUP
/
文化
/
2023.07.27
18
:
46
伊朗:整個國家,熱到融化
伊朗
社会
精神健康
中暑
停电
冷气
气候
潮湿
炎热
热浪
酷热
伊朗經歷超過攝氏 50 度的高溫,室外就連死物都難抵熱力而融化。但貧困問題加劇,大多數人負擔不起冷氣機來抵抗酷熱。加上當局長期管理不善,導致水資源嚴重缺乏,當地人甚至無法多喝水以防中暑。
CUP
/
文化
/
2023.07.27
18
:
45
迷信殺人:俄羅斯精英投向替代療法
俄罗斯
社会
精神健康
寡头
精英
迷信
医学
医疗
烏克蘭戰爭期間,俄羅斯人為逃避現實,對性靈及神秘主義事物的興趣激增。不少政商精英即使生病也不求助於西醫,反而選擇替代療法及巫醫,最終未有治癒,更因此賠上性命。
CUP
/
文化
/
2023.07.25
18
:
46
罷工背後,英國醫生自殺率上升
英国
精神健康
心理
职场
自杀
过劳
医生
医护人员
連月來,英國的初級醫生多次發起罷工行動,一方面要求調整薪酬幅度,追上通貨膨脹,敦促局方正視公營醫療服務人手流失。罷工背後,另一個現象正受到公眾關注:工作量太大、職場欺凌和繁瑣的醫療系統結構,導致英國醫生自殺人數持續上升。
CUP
/
文化
/
2023.07.25
18
:
41
方景文:為甚麼挪威人如此長壽?
精神健康
健康
寿命
幸福
挪威
生活
医疗
饮食
去過挪威的人,都難以忘懷當地清新的空氣、澄澈的海洋、潔淨的城市景觀。除了自然資源豐富,挪威其實亦是舉世知名的長壽之國, 根據聯合國 2021 年資料,北歐五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全部高於 80 歲,其中挪威人口的預期壽命更高於 83 歲。究竟挪威人的生活跟我們有甚麼不同?
前页
1
...
22
23
24
25
26
2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