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食物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1.11.24
17
:
41
鴻若遠:要罐頭定要黃金?短期糧食恐慌的可能性
人性
抢购
粮食
食物
因此,糧食危機的主因在於地緣政治不穩定。當然,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儲存一定日數的額外糧食就能安然度過,因為這類型的危機通常都只是短期性,但問題是像香港這樣的都市,最後還是得回到土地問題上。
CUP
/
文化
/
2021.11.11
17
:
46
韓國觀眾:戲院可以不去,爆谷不可不吃
韩国
社会
南韩
娱乐
零食
电影
食物
是要「與病毒共存」,還是繼續「清零」政策,各國自有決定。南韓嚴格防疫日久,近日亦終於放寬措施,包括戲院恢復場內飲食。但即使過去一段長時間,只准在院內呷汽水,而不得吃爆谷也好,韓國人也沒疏遠這種小食,並沒看視它為「看戲附屬品」。在他們心中,電影可以不看,爆谷不可不吃。
CUP
/
文化
/
2021.11.05
18
:
49
【COP26】人類飲食單一化危機
社会
全球化
物种
食材
食物
饮食
食物不只滿足人類口腹之慾,還承載本土文化和反映生態多樣。英國飲食記者 Dan Saladino 最新著作 Eating to Extinction 卻警告,在過去一個世紀,人類食物種類正急劇下降,不少地方菜和非主流食材步向絕跡,威脅著全球糧食安全;當巴黎人容忍 Starbucks 進駐林蔭大道,這股趨勢也危及地方文化承傳。
CUP
/
文化
/
2021.10.29
18
:
46
法國人為何害怕法包加價?
法国
社会
物价
生活
通胀
食材
食物
面包
不少法國家庭近日為小麥成本上升而擔心,憂慮連帶生活中離不開的法包價格也可能會因此上升。長久以來,許多法國人都會將法包定價視為該國經濟健康的指標,而且在經濟欠佳時期仍要為日常基本飲食付出更多金錢,令當地家庭負擔更重。
CUP
/
文化
/
2021.10.12
18
:
45
外來小龍蝦釀生態災難 引天敵就得救?
入侵物种
动物
小龙虾
河流
淡水
湖泊
生物多样性
真菌
食物链
小龍蝦備受民眾喜愛,卻是一個讓很多國家深感頭痛的存在,皆因它們部分屬外來物種,繁殖力強、適應力高,在自然環境中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是破壞「原住民」棲息地的殺手,同時使河流和湖泊退化。不過,近年有美國科學家發現,現時所捕獲的鏽斑小龍蝦數量正在減少。
CUP
/
文化
/
2021.09.27
18
:
50
日本現代化奇蹟的幕後功臣:騎單車的外賣仔
日本
社会
单车
外卖
东京
食物
餐厅
近年,Deliveroo 等外賣速遞程式大行其道,吸引很多人投身「外賣仔」行業,很多學生以單車代步或徒步上陣。在日本,外送服務稱為「出前」(でまえ),起源於江戶時代,是很多代國民的集體回憶。這一班外賣仔,餵飽了無數的日本打工仔女,是該國走向 20 世紀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
CUP
/
文化
/
2021.09.17
18
:
46
偽科學?蛋白質如何成為食品行業的熱潮?
精神健康
健身
氨基酸
营养
肌肉
蛋白质
运动
食物
在健美的潮流下,蛋白質已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營養,成為鍛鍊肌肉必備的補充品。英國「衛報」近日就有專文,講述蛋白質如何由小眾健身者的最愛變成主流補充品,進而被添加到各種食品及產品中,成為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行業。
CUP
/
文化
/
2021.09.14
18
:
47
帝國飲食史:猶太移民如何為英國帶來炸魚薯條
英国
战争
历史
犹太人
移民
食物
饮食
英國有著悠久的帝國歷史,以及當代發展出來的民主制度,這些強大的軟實力,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同時,移民亦在科研、工商、文化等領域作出貢獻,令英國人生活更多姿多彩。其中最明顯是飲食方面,除了英國大街小巷輕易找到的亞洲菜館,「英國國寶」炸魚薯條就是由猶太移民帶入當地。
CUP
/
文化
/
2021.09.10
18
:
41
李衍蒨:毛孩與我(的屍體)(下)
动物
宠物
尸体
狗
猫
食物
骸骨
狗狗雖然很可愛,但不要忘記,牠們始終與狼屬於同一家族。當人死後,就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無論在野外還是在屋內,屍體都會逐漸成為動物們的營養來源。
CUP
/
文化
/
2021.09.07
18
:
48
當日本醬油走進咖喱之國
印度
日本
调味
豉油
酱油
食材
食物
在香港家庭的廚房中,總是不乏日本豉油,但在香料大國印度,豉油又能否在當地餐廳及廚房佔一席位?調味料巨頭龜甲萬株式會社正在當地宣傳,希望說服印度人採用公司招牌調味料「萬字醬油」,更揚言要將之變成印度的茄汁。
CUP
/
文化
/
2021.09.03
18
:
41
李衍蒨:毛孩與我(的屍體)(上)
动物
宠物
尸体
狗
猫
食物
骸骨
貓狗將主人吃掉的主要原因為飢餓及焦慮。這種焦慮與我們壓力飆升時會嗜甜,從而瘋狂吃朱古力或雪糕的道理相近。
CUP
/
文化
/
2021.09.02
18
:
41
Ryan Fung:糧食危機下的植物肉大茶飯
粮食
素肉
素食
肉类
食物
疫情肆虐、經濟衰退、氣候變化、國際衝突…… 統統都為全球糧食危機火上加油,植物肉則提供了一個契機,讓全球過渡到生態可持續、社會平等的農業模式。雖然過程絕不容易,但只要大家願意踏出第一步,下回在餐廳親身試試植物肉,感受一下健康科技食品的美味,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CUP
/
文化
/
2021.08.25
18
:
41
綠色和平:氣候危機關你事!咖啡迷要特別留意
咖啡
咖啡豆
食物
打開 IG 搜尋「咖啡」,總會看到一張張精緻的文青打卡照,再配上一大堆 hashtags:「#chill」、「#coffeelover」等開朗活潑的字眼。不過,未來咖啡或需加上的新標籤:「#notavailable」。這是真實的存在。殺死咖啡的,正是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
CUP
/
文化
/
2021.08.23
18
:
42
李衍蒨:食物殘渣解密
尸体
微生物
死亡
消化系统
腐化
解剖
食物
骸骨
雖然食物殘渣很有用,但推斷死亡時間的複雜程度,並不可單靠食物或其他環境相關的條件完成,因為現有的工具都有其限制及漏洞。
CUP
/
文化
/
2021.08.16
18
:
47
南韓物價飆升,「元凶」竟是熱浪?
社会
价格
全球暖化
南韩
气候变化
热浪
物价
粮食
通胀
食物
饮食
港人久未訪韓,想念的除了風光名勝,還有既地道又便宜的韓式料理。但今時不同往日,現時在首爾街頭吃碗水冷麵,也要花約 70 港元。事實上,南韓通脹持續惡化已久,消費物價指數連續第 4 個月上升逾 2%。這除了歸咎於國際燃油價格,熱浪來襲竟也是另一「幕後黑手」。
CUP
/
科技
/
2021.08.13
18
:
46
植物牛肉之後,是植物海鮮浪潮?
海鲜
素食
食材
食物
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糧食需求隨之上升,而且平均消耗更多肉類。要滿足人類無止境增長的食慾,仿製出肉類香氣、味道及口感的植物肉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像美國植物肉品牌 Impossible Foods 的「不可能植物牛肉」經已推出市場。植物牛肉先拔頭籌,緊隨其後的大有可能是植物海鮮浪潮。
CUP
/
文化
/
2021.08.09
18
:
41
茶里:讓人畢生難忘的台灣夜市飯糰
台湾
香港
夜市
移居
移民
食物
饭团
饮食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的夜市食物,我會說是烤雞屁股;但如果要說我最難忘的,卻是飯糰。
CUP
/
文化
/
2021.07.27
18
:
47
沒有意粉、薄餅與番茄,古羅馬人吃甚麼?
古罗马
旅游
历史
烹饪
罗马
考古
食材
食物
饮食
說到意大利菜,大家自然聯想到意大利粉和薄餅,但這些菜式才幾百年歷史,如今必不可少的番茄,也是從南美引進的 17 世紀新食材,那麼熱衷大排筵席的古羅馬人,究竟有甚麼好吃?旅居意大利作家 Susan Van Allen 就在 BBC 專文介紹,一家開在羅馬古道旁的意大利餐廳,如何復刻重製 2,000 年前的古羅馬佳餚。
CUP
/
文化
/
2021.07.19
18
:
46
德國人打獵覓食,也是「良心」之舉?
德国
动物
打猎
狩猎
食材
食物
以咸豬手及香腸聞名於世的德國,豬肉消耗量冠絕歐盟。聯邦食品及農業局資料顯示,去年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 32.8 公斤。當地屠宰業更是規模龐大,惟去年疫症大流行,多間肉品加工廠爆發大規模感染,另有報道指工場環境惡劣並壓榨勞工。不少德人轉以狩獵獲取肉食,試圖自給自足。
CUP
/
科技
/
2021.07.07
18
:
45
幫助視障人士購物的彩 Code
社会
条码
残疾
视障
购物
食物
超市內有琳瑯滿目的商品,但對於視障人士而言,要憑一己之力選取合意的生活用品卻極為困難。由西班牙公司開發的新型彩色條碼技術,近日首次應用於英國食物包裝中,旨在幫助失明人士及弱視人士識別商店中的產品,並獲得有關食品的健康及安全資訊。
CUP
/
文化
/
2021.07.06
18
:
47
冷藏食品簡史
冷冻
历史
青豆
食材
食物
青豆看似毫不起眼,卻總成碗中焦點。香港人無法理解,為何燒賣上會有這東西,只覺「篤眼篤鼻」。很多人更從香蒜意粉拗到揚州炒飯,爭論這些青豆的存在,是畫龍點晴抑或畫蛇添足。但其實以它為首的冷藏食品,又是如何走進冰格,再走上飯桌?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就以專文介紹這段陌生而有趣的食物史。
CUP
/
文化
/
2021.06.30
18
:
41
茶里:我在台灣吃過的港式料理
台湾
香港
移居
移民
食物
饮食
不知道台灣人是不是誤會了香港人很喜歡吃三色豆,有好幾次我居然在燒賣內吃到,而且還是青豆放得最多,讓我差點吐出來。炒飯就算了,至少遞上來時我還能看見它們,可以逐顆逐顆挑走;但混在燒賣餡內,要食客咬開才發現「中伏」,真的是罪大惡極。香港的燒賣,是絕對絕對不會混進三色豆的!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48
中亞限定韓國菜,埋藏一段韓裔滅絕史
韩国
社会
中亚
传统
泡菜
流放
苏联
食物
融合不同地方菜的 Fusion 料理,是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明證,但來自哈薩克、烏茲別克的混種韓國菜,卻埋藏著一段 80 多年前的種族滅絕史 —— 1937 年史太林懷疑,居住遠東邊陲的 17 萬韓裔通敵,決意把他們流放貧瘠的中亞,造成數萬計人口罹難,倖存者只能以中亞食材入饌,意外碰撞出別樣的韓式料理。
前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