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生物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疫情
投资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联合国
媒体
接种
习近平
选举
协议
政治
冲突
警告
历史
普京
特朗普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RCI
/
时事
/
2024.10.07
14
:
55
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微核糖核酸 microRNA 的两名美国生物学家 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微核糖核酸 microRNA 的两名美国生物学家. 发布日期:6 小时前.
美国
生物学家
诺贝尔奖
安布罗斯和鲁夫昆是在马萨诸塞州做出这一突破性研究的。
VOA
/
时事
/
2024.02.03
2
:
08
剑指中国生技巨头的《生物安全法案》 被美参议院推迟审议
中国
生物安全法案
法案
据美国国会参议院消息人士周五(2月2日)指出,引发中国生技巨头公司股票大跌的《生物安全法案》已推迟了审议。
FT中文网
/
时事
/
2024.01.11
20
:
33
英科学家对微生物重新编程 探索新材料取得突破
科学家
微生物
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解开了一个“进化死结”,为开发新型药物及其他产品带来希望。
CUP
/
文化
/
2023.12.06
17
:
46
氣候變化,傳染病也走到天涯海角
社会
精神健康
人类
传染病
全球暖化
动物
气候变化
生物
疾病
病原体
病毒
细菌
一些動物會隨季節變更遷徙到其他地方,冰層融化、海洋、氣溫變暖等氣候變化同樣誘使牠們改變棲息地,鯨魚選擇到更北的地方;灰熊、白尾鹿、郊狼及其他走獸、鳥類的活動範圍則擴大到寒溫帶針葉林的南部。不過和動物們一起轉移的,還有各類病原體;疾病的地理分佈也在改變。
CUP
/
文化
/
2023.12.05
17
:
45
殘念生物事典|南極企鵝日睡過萬次
南极
精神健康
企鹅
动物
生物
睡眠
睡眠不足
對人類而言,經常打瞌睡代表睡眠不足,而研究南極洲喬治王島鳥類的科學家發現,南極企鵝不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而是在 11 小時間半睡半醒,每天打瞌睡 1 萬次以上。奇特的睡眠習慣讓牠們能時刻關注自己的巢穴、保護鳥蛋及雛鳥免受捕獵者傷害。
CUP
/
文化
/
2023.11.30
17
:
41
科學狗:雄性大棕蝠那話兒竟是身長四分之一!但不是用來……
交配
动物
生物
生物学
研究
繁殖
蝙蝠
男性經常會自誇雄風赳赳,那話兒精壯無比,永遠令伴侶驚嘆不已。然而,當你見過遍佈於中國與台灣的雄性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那不成比例的陰莖,你絕對會甘拜下風,自愧不如。
CUP
/
文化
/
2023.11.22
17
:
45
氣候變化會改變動物的大腦與行為?
全球暖化
动物
气候变化
演化
环境
生物
研究
神经系统
行为
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令地球溫度急升,降雨量和季節驟變,以及海洋酸化。許多物種正面臨生存環境的劇變,甚至影響其大腦和神經系統。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生物學家及神經科學家 Sean O’Donnell,試圖找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物種的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以及牠們在適應環境時的可能反應。
CUP
/
科技
/
2023.11.02
18
:
45
害蟲入侵,洛杉磯用果蠅對付果蠅
美国
社会
入侵物种
昆虫
果蝇
生物
农业
地中海實蠅只長約 6 毫米,但 3 隻果蠅卻足以令加州當局禁止整個洛杉磯社區輸出農產品。官方有一個阻止果蠅蔓延的計劃,就是用數百萬隻不孕果蠅,阻止果蠅持續繁殖。
CUP
/
文化
/
2023.10.26
18
:
45
主子的咕嚕聲,到底怎樣發出?
动物
生物
研究
声音
猫
貓是怎樣發出低頻的「咕嚕聲」(purrs)?科學家曾提出不少假設,但大多未經測試。人們熟悉的 3 種貓叫聲:喵叫、尖叫和咕嚕,前兩者的發聲原理與人類相若,但後者始終難以確定。近日,維也納大學研究團隊於「當代生物學」期刊發表論文,罕有地透過實驗揭示了貓發出咕嚕聲的過程。
CUP
/
文化
/
2023.09.27
18
:
45
躺著也能健身?
精神健康
健身
微生物
心理
睡眠
运动
早前,瑞典卡羅琳學院研究指出,早上比晚間運動更能有效燃燒脂肪;「泰晤士報」就提供以下 5 項貼士,讓人們以最省力的方法,增強肌肉與活力。
财新
/
时事
/
2023.09.15
2
:
52
斯微生物及创始人被限高消费 曾为新冠mRNA疫苗明星企业
新冠疫情
消费
明星
mRNA
微生物
疫苗
此次限制高消费的案件只是斯微生物所涉诸多案件中的一个,起诉斯微公司的情况大多是买卖合同纠纷,另有服务合同纠纷、施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
CUP
/
文化
/
2023.09.06
18
:
45
一隻灰狼,恢復了一整個生態系統平衡
动物
物种
狼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种群
繁殖
食物链
1997 年,一隻灰狼越過一座冰橋,從加拿大踏足美國皇家島。該島位於密歇根州蘇必略湖沿岸,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近日發表於期刊「科學前沿」(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表明,牠的到來改變了當地廣大狼群的命運,讓牠們擺脫疾病和近親繁殖帶來的打擊,並引發連鎖效應,改善了整個森林的生態平衡。
CUP
/
文化
/
2023.08.24
18
:
41
科學狗:甲蟲屁眼可吸水 與 NHA1 基因有關
害虫
昆虫
生态
生物
研究
细胞
农业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需要水,很多物種包括人類都會用口部吸收水分,但大自然中也有生物比較特別:甲蟲會打開牠們的屁眼,吸收漂浮在空氣中的微量水來補充水分。除此之外,牠們的屁眼更可以從糞便中擠出水分將之重新吸收,讓其可在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生存。
VOA
/
时事
/
2023.08.19
21
:
35
美国防部《生物防御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列为关键长期威胁
美国
中国
生物防御态势评估
国防部
国国防部周四(8月18日)发布《2023年生物防御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列为关键长期威胁,质疑中国对现有禁止生物战国际规则的遵守情况,并对中国加速将民用生物研究项目纳入军事的计划表示担忧。
CUP
/
文化
/
2023.08.16
18
:
42
科學狗:南瓜蟲吃屎才能消化,為防控蟲害研究新方向?
昆虫
生态
生物
研究
细菌
农业
南瓜蟲(Anasa tristis)是一種有指甲大小的灰啡色昆蟲,可能看起來平平無奇而且無甚殺傷力,但事實上可以在幾週內就毀掉整塊南瓜田的收成。然而,如果南瓜蟲沒有細菌小助手,就無法造成這種廣泛的破壞。不過,南瓜蟲到底從何獲得所需的細菌去消化南瓜呢?原來又是與「屎」有關!
CUP
/
科技
/
2023.08.03
18
:
45
按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妨礙科學研究?
人类
动物
演化
生物学
研究
科学研究
科研
使用工具,曾經被視為人類獨有技能,後來接二連三有研究證明,有個別物種同樣懂得運用工具。這些研究看似挑戰人類中心主義,但演化生物學家 Marlene Zuk 在科學雜誌 New Scientist 指出,如此以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只會曲解生物演化原理,長遠不利科學研究。
CUP
/
文化
/
2023.07.07
18
:
47
貓咪世代:貓咪如何從大草原走到人類家中
书
书评
生物学
猫
进化论
貓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常見的家庭寵物,相關的流行文化產品更加是歷久不衰。可是,貓咪為何如此獨特?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 Jonathan Losos 教授就在今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Cat,解構貓咪的進化機制。
CUP
/
文化
/
2023.06.29
18
:
42
科學狗:【唔駛用劍嘅】殺蒼蠅不見血之法:用蒼蠅屍體!
精神健康
压力
大脑
昆虫
生物
神经元
神经系统
苍蝇
研究發現,當黑腹果蠅見到死去同類的屍體時,壽命會以顯著且可測量的方式縮短。同時,牠們會開始表現得內向,身體脂肪減少,衰老速度加快並快死過其他沒見到同伴屍體的果蠅。
CUP
/
文化
/
2023.06.08
18
:
42
科學狗:畢氏粗角蟻扮蟻后 只需一個變異超級基因
昆虫
生物
蚂蚁
螞蟻在很多文化中,也有勤勞的象徵。然而,畢氏粗角蟻(Ooceraea biroi)卻會成為一個群族的「寄生蟲」,牠們會群起攻佔其他蟻巢,然後假扮蟻后,接受該巢原本的工蟻照顧。只要數量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這些寄生蟻和其後代都會在這群族中成為「打跛腳唔駛做」的悠閒階級,一直假扮蟻后。
CUP
/
科技
/
2023.05.24
18
:
45
太陽能人工樹葉:光合作用直接產生汽車燃料?
光合作用
太阳能
燃料
生物燃料
科研
能源
劍橋大學科學家在「自然能源」期刊發表報告,其新研發的太陽能「人工樹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乙醇和丙醇,直接用作推動汽車引擎的液體燃料;其能量密度極高,更方便儲存或運輸。現時該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有望將來取代化石燃料,助世界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CUP
/
科技
/
2023.04.21
18
:
46
當地球無菌時,人類也會消失
微生物
森林
树林
生态系统
生物
真菌
菌
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包括人類,微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如果細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都消失,一眾生物也很快會死去。近年有科學家警告微生物正急劇下降,有些更已絕種,有必要加緊拯救。
CUP
/
文化
/
2023.03.01
17
:
41
科學狗:巴西雌性樹皮蝨的吸精大法
动物
性器官
昆虫
生物
大自然總有令人驚喜的發現。最近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發表的研究指,在巴西發現的穴居樹皮蝨(屬名:Neotrogla)雌雄性的生殖器官結構,竟與我們認知的一凹一凸不同,而是雌性擁有突出類似陰莖的性器,而雄性則有類似陰道的空腔。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45
廚房最多病菌的東西:調味料樽
精神健康
厨房
微生物
烹饪
病菌
调味
爐頭、抹布、鋅盤、刀具、砧板、垃圾桶蓋…… 哪裡是廚房最多病菌滋生的地方?可能以上皆非 —— 明知容易藏穢的地方通常都會勤清潔。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發現,備餐過程中交叉污染最多的地方,可能是大家不太注意的調味料樽。
CUP
/
文化
/
2023.02.10
17
:
46
海豚與人,有食齊齊搵
巴西
动物
海豚
渔业
渔民
生物
巴西南部城市拉古納(Laguna)有個漁業社區,長期與野生海豚一起捕魚,建立跨物種合作關係。科學家則首次利用無人機、水底錄音器材等工具,記錄當地人與海豚如何協調,發現成功合作的關鍵,在於兩者擅長閱讀彼此的肢體語言。
CUP
/
文化
/
2023.02.09
17
:
47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最新戰場:環境仲裁
亚美尼亚
社会
地缘政治
战争
法律
环境
生物多样性
阿塞拜疆
领土
近日阿塞拜疆對同屬南高加索國家的亞美尼亞提出法律挑戰,指控亞美尼亞在佔領具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近 30 年期間,破壞當地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這是首次有國家根據「伯恩歐洲野生物種保育和棲地公約」(Bern Convention),尋求與他國之間的仲裁,如果阿塞拜疆勝訴,將會開創先例。
CUP
/
文化
/
2023.01.31
17
:
46
用家角度:木餐具就如一場災難
分解
回收
垃圾
塑胶
环保
生物降解
餐具
英國環境部長 Thérèse Coffey 日前宣佈,今年底將禁止企業銷售和提供即棄塑膠餐具。該禁令或將迫使企業採用較環保的替代品,如現時常見的聚乳酸(PLA)或木製餐具,但對用家和環境而言,可是最佳選擇?
CUP
/
科技
/
2023.01.19
17
:
46
科學家重建遠古生物蛋白質,對抗現代人類疾病
精神健康
免疫系统
古生物
疗法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南極洲冰層、海溝和火山環境中尋找微生物,追蹤可改良基因編輯技術的新蛋白質,糾正引致疾病的基因。最近,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表示,透過復甦已滅絕數十億年的生物蛋白質 Cas9 酶,研發出新的 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並適用於現代人類細胞。
CUP
/
文化
/
2023.01.16
17
:
46
寄生蟲會隨暖化消失,卻不是好事
美国
全球暖化
寄生虫
气候变化
生态
生物
生物多样性
傳播萊姆病的蜱蟲、傳播瘧疾和寨卡病毒的蚊,以及令人感染南美錐蟲病的接吻蟲,皆因氣候變化而擴大其活動範圍。但寄生物種因和暖天氣而活躍的情況,原來只屬例外。上週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多達 85 種寄生蟲當中,大部分數量會在 140 年內減少,對整個生態系統敲響警號。
CUP
/
文化
/
2023.01.05
17
:
47
全球暖化,白蟻禍延萬里
社会
入侵物种
全球暖化
昆虫
气候变化
气温
澳洲
生物
白蚁
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CUP
/
文化
/
2023.01.05
17
:
45
COP15 生物多樣性協議,為何要強行通過?
社会
全球
协议
海洋
生态
生物
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
關乎全球未來的 COP 27 在 11 月才剛結束,另一個攸關重要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OP 15)第二階段會議本月在加拿大舉行,最終通過史無前例的協議,旨在扭轉數十年來威脅世界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環境破壞。協議具體內容是甚麼?表決過程中,只有剛果民主共和國提出反對,作為世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這個非洲國家反對原因何在?
CUP
/
文化
/
2022.12.22
17
:
43
Ryan Fung:COP15「生物多樣性公約」好與壞
气候变化
环境
生态
生物多样性
资源
春秋代序,2022 年對氣候變化和生態世界算是有形無實的一年,剛剛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跟之前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一樣,落實的條文流於空泛,口號多,行動缺。
CUP
/
文化
/
2022.12.20
17
:
45
聖誕樹被忽略的環保作用
社会
土地
垃圾
树木
树林
减碳
生物多样性
种植
圣诞树
圣诞节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财新
/
时事
/
2022.12.09
8
:
54
斯微生物mRNA疫苗在老挝获批 专家建议复必泰用于中国老年人|大流行手记(12月8日)
中国
mRNA
微生物
老年人
疫苗
海外大放异彩的mRNA技术路线,在国内仍在寻求突围,复必泰进口或迎来新契机
CUP
/
文化
/
2022.12.09
17
:
45
恐龍滅絕伏線:地位太穩定
动物
哺乳类动物
多样性
小行星
恐龙
灭绝
生态
生物
白垩纪
恐龍約在 6,600 萬年前消失,如果牠們一直存在,相信仍會是地球霸主。人們普遍認為,遠古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終結恐龍時代的關鍵一撃,從此哺乳類動物踏上擴張之路。不過學界多年來都對恐龍消失前的狀況存有爭議,載於期刊「科學進展」的新研究指,正是恐龍變得強大,發展出穩定的生態系統,卻埋下無法應對小行星撞擊的滅絕伏線。
RCI
/
时事
/
2022.11.29
16
:
34
刚发表的《野生物种2020》警告,加拿大有2000多个野生物种濒临灭绝 刚发表的《野生物种2020》警告,加拿大有2000多个野生物种濒临灭绝. 发布日期:5 小时前.
加拿大
野生物种2020
警告
刚发表的关于加拿大野生物种状况的《野生物种2020》涉及到超过50,000个物种,这一报告警告说,其中2,000多个物种面临在野外灭绝的危险。
CUP
/
科技
/
2022.11.29
17
:
41
科學狗:靈芝新賣點 —— 生物降解電子部件
基板
生物
灵芝
靈芝在很多中國人眼中只是一種補健品,但你猜到它的皮又有甚麼用嗎?最新刊於「科學進展」的奧地利研究就指,可以用靈芝皮做電腦晶片和電池底座,令其更容易回收,且物盡其用!
CUP
/
文化
/
2022.11.04
18
:
42
科學狗:益生菌可改善女性私密處健康嗎?
精神健康
乳酸菌
女性
微生物
益生菌
细菌
阴道
近年愈來愈多益生菌產品推出,由最初幫助食用者整治腸胃健康,到現在竟然可以幫助減少女性私密處敏感痕癢、灼痛、異味等不適,到底這些說法是否有臨床基礎?女士們吃這些產品時是否要多加注意呢?
财新
/
时事
/
2022.11.01
8
:
15
生物学家颜宁将辞去美国教职 参与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美国
生物学家
颜宁20多年来辗转于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45岁时选择来到深圳
cnBeta
/
科学
/
2022.10.23
0
:
22
研究发现食用甲烷的“博格”一直在同化地球上的微生物
研究
甲烷
微生物
地球
在《星际迷航》中,博格人(Borg)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具有蜂巢意识的集体,他们同化其他生物目的是为了接管银河系。在非虚构的地球上,博格人是可以帮助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DNA包。
cnBeta
/
科学
/
2022.10.19
19
:
27
Nat4bio食品级涂层:可保护水果免受有害微生物威胁
微生物
Nat4bio是一家年轻的阿根廷初创公司,它正在专注于应用在农产品的薄涂层的研究。这有两个关键目的。首先是杀虫剂要求,然后是成熟过程。水果应该如何、何时、何地成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一些水果如香蕉,通常在绿色时被采摘,然后会在到达目的地的途中被催熟。
CUP
/
文化
/
2022.10.20
18
:
43
Ryan Fung:生物多樣性試當真
社会
保育
可持续发展
生态
生物多样性
要搞好 ESG,令整個地球更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限於關心減碳,也該關心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更認真探究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以及了解當中所構成潛在的一系列風險。
CUP
/
文化
/
2022.10.18
18
:
44
【CUPodcast】 ESG 傾呢啲:COP15 峰會在即,各國如何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
社会
动物
生物多样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於 12 月在加拿大舉行。各國如何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出力?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繼續討論生物多樣性議題,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現況。
cnBeta
/
科学
/
2022.10.13
9
:
46
导致蛀牙的微生物能够在牙齿上形成超级有机体
微生物
根据牙科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研究,这些多细胞、跨领域的集合体对抗菌剂和清除的抵抗力更强,并且比它们的单一物种等价物造成更广泛的牙齿腐烂。
CUP
/
文化
/
2022.10.11
18
:
44
【CUPodcast】 ESG傾呢啲: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有多重要?
社会
气候变化
生态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甚麼?對人類有甚麼影響?生物多樣性一般分為三個層面,包括遺傳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我們帶來各種益處。今集「ESG 傾呢啲」就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議題。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cnBeta
/
科学
/
2022.10.09
2
:
47
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对重复的蛋白质序列有了新的认识
蛋白质
生物学家
计算分析显示,许多重复序列在不同的蛋白质中是共享的,并且在从细菌到人类的物种中是相似的。大约70%的人类蛋白质包括至少一个由单一氨基酸重复多次组成的序列,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其他氨基酸。这些"低复杂性区域"(LCRs)也存在于大多数其他生物体的蛋白质中。
cnBeta
/
科学
/
2022.10.07
20
:
29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创建出仿生海洋电池
中科院
海洋
研究
微生物
电池
9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微生物所研究人员创建的小型化仿生海洋电池,在生物光伏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受到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一个天然太阳能生物转化系统的启发。
cnBeta
/
科学
/
2022.10.04
3
:
19
科学家设计出食油微生物 排泄出世界上最便宜的清洁氢气
科学家
设计
微生物
德克萨斯州的Cemvita公司在实验室和现场测试了一种迷人的新技术后,表示未来清洁氢气的价格可以低于1美元/公斤。这个想法是将专门开发的微生物泵入枯竭的油井,在那里它们会吃油并排泄氢气。
CUP
/
文化
/
2022.10.03
18
:
41
科學狗:印尼猴子的性玩具
印度
动物
猴子
生物
石头
猴子是在眾多動物之中,能夠掌握工具的動物之一,而最新刊於「行為學:國際行為生物學雜誌」的研究亦再次顯示,猴子會利用這種能力,以石頭製作性玩具。
cnBeta
/
科学
/
2022.10.01
7
:
07
生物学家创造出一种新型人类细胞 有助于研究早期胚胎发育
人类
研究
生物学家
鲁汶大学的Vincent Pasque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利用干细胞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类细胞。这种新细胞密切反映了早期人类胚胎中的自然对应物。因此,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胚胎植入子宫后的情况。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CUP
/
文化
/
2022.09.30
18
:
41
科學狗:印度跳蟻新蟻后延壽 500% 的秘密!
印度
动物
昆虫
生物
科学
胰岛素
蚂蚁
將壽命延長 500% 看似很多兼不切實際。不過在蟻后死後,印度跳蟻(Harpegnathos saltator)工蟻都會力爭上游,爭奪新蟻后寶座,勝者不僅可以產卵,更會得到大大延長壽命的能力,比普通工蟻壽命長 500%。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更確認到蟻后減緩衰老的秘密,在於一種名為 Imp-L2 的蛋白質,以抵消胰島素在新任蟻后體內的一些影響。
CUP
/
文化
/
2022.09.28
18
:
45
在城市中與蜜蜂生活,英國的綠色生態巴士站
欧洲
英国
荷兰
社会
巴士站
授粉
昆虫
温室效应
生物多样性
社区
绿化
蜜蜂
平日經過巴士站,你會否抬頭,看看車站頂有甚麼?英國近年建起多個特色巴士站,車站頂種花種草,讓人們在城市中和蜜蜂一起生活,提高牠們的生存機會,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造更多可能,同時為城市降溫和減慢溫室效應。這個名為蜜蜂巴士站的計劃,未來更有可能擴展到其他國家。
rfi
/
时事
/
2022.09.16
10
:
32
毅力号采得火星岩石样本 发现古代微生物潜在迹象
火星
微生物
虽然火星上过去也曾发现过有机物,但这一新发现被认为希望特别大,因为它来自一个沉积物和盐分的沉淀湖中区域,这些条件可能有利出现生命。
CUP
/
文化
/
2022.09.09
18
:
47
載入史冊:烏克蘭保城保生態的人造氾濫
乌克兰
保育
战争
生物多样性
自然
军事
在俄烏戰爭初期,俄軍直逼伊爾平河及基輔邊界期間,剛好河水突然上漲,迫使他們折返。這次是佔地數萬公頃的濕地生態系統相隔 70 多年來首次再度氾濫,不過卻並非自然現象,而是由烏軍炸毀大壩造成。濕地恢復舊貌之後,專家想到戰爭下的「野化」,不僅有利軍事防守,更有助保持生態多樣化。
CUP
/
科技
/
2022.08.26
18
:
42
科學狗:印尼發現超巨型細菌,竟可肉眼見到!
微生物
红树林
细胞
细菌
細菌是種微生物,往往不能用肉眼看到。不過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指,在加勒比地區的紅樹林沼澤中,發現迄今已知最大型的細菌,不單比大多數細菌大 5,000 倍,也比巨型細菌大 50 倍,長度超過 1 厘米長!這種在紅樹林的腐爛樹葉表面上,發現的超巨型細菌華麗硫珠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學名中的 Magnifica 來自法語的 magnifique,有巨大的意思。
cnBeta
/
科学
/
2022.08.22
4
:
39
科学家们尝试通过靶向微生物组来逆转食物过敏
科学家
微生物
许多食物过敏的人在接触诱发食物时只出现轻微症状。然而,有些人面临潜在的致命后果。在实验室测试中,一种由健康微生物群制造的名为丁酸盐的细菌化合物显示出对抗过敏反应的前景。问题是,口服这种化合物很难受。现在,科学家们描述了一种更可口的方式来提供这种化合物。他们还报告说,他们的“聚合物胶束”对小鼠的花生过敏是有效的。有一天,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抵制许多类型的食物过敏和炎症性疾病。
世界新闻网
/
时事
/
2022.08.21
11
:
39
新西兰天气恶劣 海豹误闯海洋生物学家房子做客
新西兰
海洋
天气
生物学家
新西兰天气恶劣,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的家里来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海豹,屋主太太说牠是一名「好客人」,在房子里待了一会儿后,见...
cnBeta
/
科学
/
2022.08.15
20
:
14
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的新的装甲恐龙物种
阿根廷
恐龙
生物学家
据《 Science Alert》周日报道,一个古生物学家小组在阿根廷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恐龙物种的遗骸。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恐龙来自白垩纪,也就是恐龙的最后一个时代,该物种大约在9700万到9400万年前在地球上漫游。
cnBeta
/
科学
/
2022.08.15
4
:
07
古生物学家发现怪异的装甲恐龙新物种:一种双足“坦克”
恐龙
生物学家
据New Atlas报道,像剑龙和甲龙这样的装甲恐龙大多是用四足行走的大而笨重的动物,但古生物学家现在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甲龙近亲,其大小与狗一样,用双足行走。最大和最引人注目的恐龙群体之一是装甲亚目(Thyreophora),这些食草动物都有厚厚的骨甲,以保护它们不被掠食者吃掉。这个群体中最有名的成员是剑龙家族,它们的背上有骨板,尾巴上有尖刺;还有甲龙,它们的身体像坦克一样,尾巴直如铁棒。
CUP
/
文化
/
2022.08.15
18
:
42
科學狗:瘧疾在港個案急升?另一傳染病爆發計時炸彈?
香港
精神健康
人体
传染病
寄生虫
昆虫
生物
疾病
疟疾
细胞
蚊子
血液
近期香港除了新冠疫情外,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到有另一種傳染病 —— 瘧疾。由外國抵港人士傳入本地,在短短的 1 個月間,個案急升至 30 多宗。雖然部分人經治療後順利出院,但有部分患者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已出現死亡個案。巿民大眾究竟對這種來至非洲的疾病知多少?對香港整體又會構成甚麼影響?
cnBeta
/
科学
/
2022.08.06
22
:
51
科学家绘制出一条可让微生物通过发酵二氧化碳来制造燃料的途径
科学家
微生物
燃料
面包师对面团进行发酵以制作出口感良好的面包。同样,酿酒师通过对小麦和大麦的发酵来获得一杯光滑的麦芽啤酒。而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面包师和酿酒师,一些微生物甚至可以做得更多。事实上,某些种类的细菌通过发酵二氧化碳气体来制造它们自己选择的营养物质。这可以被用来帮助为我们的世界提供能量。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