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精神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联合国
媒体
接种
特朗普
习近平
选举
协议
政治
冲突
警告
历史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06.06
18
:
43
Moyashi:精神病社會
社会
精神健康
压力
心理学
暴力
精神病
我相信今天生活在香港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精神病,有的只是程度的分別。或者說在一個荒謬的社會中,維持正常思考這個企圖,本身就是一件會痛苦得變成精神病的事。
CUP
/
文化
/
2023.06.05
18
:
50
【國際案例】英國如何應對精神病人兇殺案?
英国
社会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
精神病
6月2日,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兇案,令香港各界痛心。據指疑犯有精神分裂症紀錄,令大眾更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全球多國近年都面臨嚴重精神健康危機,在 1993 至 2022 年間,英國有 2,140 宗由精神病患者造成的致命案件;而 2005 至 2015 年間英國被判謀殺罪的人中,有 11% 是精神病患者,其中大多數被診斷為患有精神分裂症。該國的處理手法能為香港提供甚麼線索?
CUP
/
文化
/
2023.06.05
18
:
48
【拒絕遺忘之二】記憶外判數據庫,人類瀕臨「數碼失憶」?
精神健康
互联网
大脑
智能手机
记忆
资讯
在沒有手機與電腦不行的年代,我們都習慣把部分記憶工作外判給數碼設備。坊間有說法認為,人腦會因此遺忘重要資訊,甚至可能造成大腦記憶力退化,形成「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現象。究竟這是危言聳聽,還是人類退化與失憶的集體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6.02
18
:
47
【拒絕遺忘之一】從失憶症病例,神經科學家解拆甚麼是記憶
精神健康
大脑
记忆
記憶是人類學習與經驗世界的重要能力,但要遺忘與改寫記憶,從來不如想像般困難。上世紀的神經科學研究,以大腦機制拆解記憶之脆弱,年屆 104 歲的神經心理學家米娜(Brenda Milner)正是貢獻卓著的學界翹楚,她在數年前曾憶述其經典的失憶症病例研究,解釋記憶的本質。
CUP
/
文化
/
2023.06.02
18
:
41
呂嘉俊:絕食不能救國
精神健康
抗议
绝食
人類與生俱來必要進食,絕食者選擇反生物法則,是因為在精神層面以外,他有比生存更重要的追求。那絕對不是美食當前而拒絕的禁慾主義,是反動物本能,以身體作為武器,與敵人周旋。古往今來,我們知道的絕食者,如文天祥、甘地,到近代愛爾蘭共和派的絕食運動,都是以自己的身體抵抗強權。
CUP
/
科技
/
2023.05.29
18
:
48
大腦植入物,助癱瘓者再次行走
精神健康
大脑
步行
疗法
瘫痪
脊椎
脊髓
医疗
脊髓損傷可以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癱瘓,較幸運的或者可以通過訓練重新行走,但也有人自此無法再次站立。不同研究一直探索如何幫助癱瘓者重踏步履,科學家試過直接修復損傷並以電刺激腿部肌肉,去年又有研究直接對患者脊髓施電刺激。近日由瑞士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則使用大腦植入物,成功令實驗參與者再次走路。
CUP
/
文化
/
2023.05.25
18
:
50
你累了 —— 是身累還是心累?
美国
精神健康
休息
小脑
感觉
疲劳
疲累
运动
頭昏腦脹、提不起勁、連動根手指也嫌費力。我們口中「身心俱疲」的狀態,足以影響健康及生活質素。只是你又能否分得清,那是身累還是心累?美國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表明,「感覺疲勞」和「肉體疲勞」並不一樣,若可釐清兩者之別,並瞭解小腦處理疲勞的過程,可能有助找出更好治療方式。
CUP
/
文化
/
2023.05.24
18
:
50
【簡史】器官移植技術的倫理爭議
社会
精神健康
道德
医疗
近日,有消息傳出香港政府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衛局在 5 月 22 日稱近期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行政長官李家超更表示情況有可疑,已要求警方調查;而有建制媒體形容有關情況是「惡勢力的軟對抗」,目的是要「陰乾血庫」。其實一直以來,器官捐贈都是複雜的政策甚至是倫理議題。被喻為醫學倫理學的先驅的 Albert Jonsen,生前就曾在學術期刊 History of Medicine 扼要回顧有關器官移植的倫理史。
CUP
/
文化
/
2023.05.23
18
:
47
去一趟公廁,可以有甚麼健康風險?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公厕
厕所
清洁
病菌
身處戶外,有時到了極限,無論心中多不願意,都要到公廁解決大事。不少公廁之所以令人卻步,免不了一個髒字;衝擊嗅覺的氣味、清晰可見的黑色鞋印、廁格內上一人未沖走的痕跡⋯⋯ 表面骯髒不在話下,還很可能充滿病菌。一趟公廁歷程,其實可以帶來甚麼健康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5.19
18
:
48
未見皺紋,更要先打 Botox?
精神健康
年青
皱纹
美容
肉毒杆菌
风险
今日提起肉毒桿菌,最常見應是「打 Botox」—— 用於醫療美容,消除不同皺紋。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現時愈來愈多皮膚科或整容外科醫生,以早使用可預防皺紋產生為由,建議人們在 20 多歲未有皺紋的時候便開始打肉毒桿菌針。
CUP
/
科技
/
2023.05.18
18
:
48
AI 將來可以讀心?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大脑
人心難測,最近就有研究團隊結合一種類似 ChatGPT 的 AI 模型,以及功能性磁力共振腦掃描(fMRI)讀取的資訊,將人的思想轉化為文字,換言之,未來靠儀器就能讀取人心。但研究團隊擔心,這種「語言解碼器」可能會被惡意利用。
CUP
/
文化
/
2023.05.18
18
:
46
【超級老人】現代生活有損大腦健康?
精神健康
大脑
生活
生活方式
老人
老年
退化
运动
遗传
长者
饮食
美國查普曼大學人類學和衛生經濟學教授 Hillard Kaplan,於 2014 至 19 年間跟醫生、生物化學家和人類學家組成流動團隊,到訪亞馬遜偏遠地區逾 100 個村莊收集原住民的健康數據,以找出非工業化的生活模式,會否對大腦退化帶來不同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5.17
18
:
45
小腹疼痛、月經失調、難以受孕,都是氣候變化所致?
孟加拉
社会
精神健康
全球暖化
女性
月经
气候变化
海平面
生理
生育
疾病
咸水
在孟加拉沿岸地區,多數人也是「靠河吃河」,以養殖蝦蟹或捕魚維生。但該區位處低窪三角洲,近年海平面上升,加上颶風和水浸頻繁,因而出現海水倒灌,流入周圍的河溪及土壤。鹹水毀掉大眾生計,更破壞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這個全球人口第八多的國家揭示了,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一己性命,還危害家庭福祉和社區穩定。
CUP
/
科技
/
2023.05.16
18
:
46
機器學習,解構聲音識別的生物學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大脑
沟通
社交
神经元
声音
听力
「幾乎每個人也會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失去部分聽力,不論是受老化或噪音影響。故了解聲音識別的生物學和尋找改善方法,尤為重要。」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就開發機器學習模型,運用算法模擬獼猴和豚鼠等社交動物的大腦,了解牠們如何識別溝通時的各類聲音。
CUP
/
科技
/
2023.05.15
18
:
50
英國首誕「三親嬰兒」,是避免遺傳病的新希望?
英国
精神健康
伦理
基因
婴儿
孕妇
治疗
生育
科學和醫學進步,為母體存在缺陷或不育的人士帶來希望。英國人類受孕和胚胎學管理局證實,英國首批體內含有 3 人 DNA 信息的嬰兒已經誕生,這項開創性技術透過「線粒體捐贈治療法」(MDT)進行,目前相關嬰兒數量少於 5 名。所謂「三親嬰兒」掀起倫理爭議,但另一方面,新技術能協助女性誕下健康的孩子,避免胎兒罹患罕見遺傳疾病。
CUP
/
文化
/
2023.05.10
18
:
46
實驗室缺馬騮,正威脅到公共衛生災難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动物
大流行
实验
猴子
科研
美國實驗室猴子短缺問題早已出現,3 年多的疫情更令問題加劇,疾病相關研究因此大為受限。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缺乏猴子已威脅到當地應對未來公共衛生災難的能力。
CUP
/
文化
/
2023.05.08
18
:
50
研究:讀好學校,影響可持續至老年
社会
精神健康
学校
教育
智力
老师
老年
认知
不少家長相信子女所讀的學校如何,往後的日子也會如何,而為子女向學風良好的學校甚至名校叩門。近日有研究甚至發現,入讀師資好的學校,對學生產生的好處可持續到老年,到 70 多歲時,他們的大腦仍比同齡人年輕。
CUP
/
文化
/
2023.05.03
18
:
47
要真正用基因編輯治療致命疾病,有甚麼挑戰?
精神健康
治疗
疗法
种族
贫富
医疗
現時美國已批准超過 20 種基因治療產品,主要用於罕見的免疫和遺傳疾病;預料未來數年將於全球愈趨普遍,但當中仍涉及成本、倫理和安全考慮。上月在倫敦皇家學會舉行的第 3 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集合科學家、基因企業家、倫理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探討有關問題及業界發展。
CUP
/
文化
/
2023.05.02
18
:
50
男女衰老不一樣?
精神健康
器官
男女
细胞
老化
衰老
45 歲美國科技企業家 Bryan Johnson 擲重金作研究,以自身探索降低生理年齡的方法。儘管他服用大量補充品,加上嚴格的飲食、鍛煉和不同療法,聲稱現時擁有 37 歲的心臟、28 歲的皮膚和 18 歲的身體質素,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其方法不能逆轉衰老。除了有辦法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外,衰老仍是生物不可逆轉的自然生理過程,且原因大多未知。今年甚至有研究指,男性衰老比女性來得遲、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會以不同速度衰老。
CUP
/
文化
/
2023.05.02
18
:
46
罩袍之下:伊朗非法墮胎潮
伊朗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口
人权
堕胎
女性
妇女
怀孕
生育
药物
避孕
医疗
低生育率成為眾多國家的頭號問題,伊朗亦不例外。其伊斯蘭政府遂在前年立法,加強對藥物流產的限制,並禁止免費發派發避孕藥,引起極大爭議。政府上下如今驚覺,全國每年多達 30 至 60 萬宗墮胎,當中大部分也是非法進行。這些婦女在公共醫療系統以外,尋求中止意外懷孕之法,不少人還因此喪命。
CUP
/
文化
/
2023.04.27
18
:
49
年屆 80 仍能勝任總統嗎?
美国
精神健康
寿命
拜登
老人
诊断
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總統、現年 80 歲的拜登日前宣佈競逐連任,爭取將任期延長至 86 歲。今年 2 月白宮醫生曾表示,全面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總統能勝任目前工作,但仍有不少選民擔心「80 後」拜登能否應付下一屆任期,「華爾街日報」就此訪問一些醫學專家,了解年老是否就代表健康衰退。
CUP
/
科技
/
2023.04.27
18
:
47
AI 為病人度身訂做處方藥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治疗
药物
成立於 2018 年的以色列健康科技公司 Genetika+,結合最新的幹細胞技術與人工智能(AI)軟件,為個別抑鬱症患者制訂處方藥。
CUP
/
文化
/
2023.04.27
18
:
41
生蛇在身竟痛在心?
精神健康
水痘
皮肤病
醫學上「生蛇」即是患上帶狀疱疹,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疾病。最明顯的病徵是患者的皮膚出現沿著脊髓神經線分佈、呈帶狀排列的紅疹及水泡,因為病發時大多只牽涉一邊神經線,所以大部分個案只在身體單側發病。若患者感覺胸腔單邊出現痛感,並伴隨上述病徵,就有可能是由帶狀疱疹病毒造成的繼發性痛楚。
CUP
/
文化
/
2023.04.26
18
:
49
迷幻新藥,成矽谷新興風險投資
精神健康
初创公司
疗法
矽谷
精神疾病
药物
迷幻药
医疗
近年,醫學界愈來愈多臨床試驗,顯示迷幻藥物有助改善心理健康疾病及藥物成癮患者的病情,禁藥在未來或可成為良藥。一眾矽谷投資者,像 OpenAI 行政總裁奧特曼均看準醫用迷幻藥物的未來,開始投資研發相關藥物的初創公司。不過,多年來被濫用的違禁藥物要成為正式藥物並帶來商業效益,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CUP
/
文化
/
2023.04.20
18
:
46
PFAS:食品包裝中的化學物質
社会
精神健康
健康
包装
化学物
污染
食品
除了廁紙,食品包裝也驗出含有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添加這種化學成分能加固食品包裝,提供防水和防油性能,但研究發現 PFAS 最終可能會分解並混入食品中,威脅人們健康。
CUP
/
文化
/
2023.04.19
18
:
45
逆齡關鍵,就在我們血液當中
精神健康
治疗
血液
衰老
退化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 Saul Villeda 與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等團隊,進行了超過 15 年研究,發現當年長老鼠注入年輕老鼠的血液後,幾乎能逆轉所有衰老徵狀,如修復脊髓及心臟衰竭,促進骨骼癒合和胰臟細胞再生等。團隊正試圖從年輕的血液中,識別出有助回復身體機能的信號,研發可廣泛應用的治癒衰老藥物。
CUP
/
文化
/
2023.04.18
18
:
45
視錯覺:有助了解自閉症兒童的日常觀看方式
精神健康
交流
儿童
大脑
沟通
自闭症
视错觉
大腦由接收到解讀所見影像,需執行多種操作;其中有些為捷徑,例如當試圖理解視錯覺時,大腦會慣性套用某些運作模式,而忽略了實際差異並產生幻覺。一項針對 60 名兒童(其中 29 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研究發現,自閉症患者處理幻覺圖像時,這些捷徑和心智操作異於常人,可能影響其大腦建構日常生活畫面的方式。
CUP
/
文化
/
2023.04.17
18
:
47
抑鬱症,可能與雌激素和腸道細菌有關
精神健康
大脑
女性
抑郁症
激素
科學家已知道荷爾蒙、內臟和心理健康之間有著相互作用,當中最大挑戰是理清三者的關聯。中國武漢大學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產生的一種主要雌激素 —— 雌二醇,可能與抑鬱症發病有關。
CUP
/
文化
/
2023.04.14
18
:
48
霧霾清邁:空氣污染,罪在政治?
泰国
社会
精神健康
政治
污染
空气污染
农业
泰國北部的清邁「超越」北京、拉合爾和德黑蘭,淪為世上最污染城市。劣質空氣嚇跑遊客,打擊當地經濟,甚至危害居民性命。當局歸咎於國內及鄰國的森林火災及火耕引發有毒霧霾,寄望雨季來臨改善情況。但多位專家反駁,農民、山區部落和附近多國只是代罪羔羊,真正弄髒這片美景的是泰國政府本身。
CUP
/
文化
/
2023.04.14
18
:
43
Moyashi:欺凌是確保自己不被欺凌的最佳手段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
欺凌
群体
在大多的欺凌事件被揭發後,大眾經常都無法理解,受害人不一定是個討厭鬼,反而本來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為甚麼會被欺凌?加害者明明沒有實質好處,竟然會如此心狠手辣。事實不是受害者有甚麼特別,也不一定犯下甚麼天大的過錯,而是因為群體為了維持自己的向心力,急於找一個倒楣鬼。
CUP
/
科技
/
2023.04.13
18
:
46
【詐病請假注意】AI 可單憑聲線診斷感冒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感冒
疾病
诊断
医疗
疫情期間,不少醫療集團都提供視像會診服務,但最新 AI 研究更進一步簡化程序 —— AI 單憑聲線便能夠分辨病人是否真感冒,就算對方演技非凡,AI 亦能通過聲學,分辨對方是演戲還是真病。
CUP
/
文化
/
2023.04.06
18
:
45
水葬法比傳統殮葬方式更環保?
精神健康
死亡
环保
歐美國家近年興起綠色安葬,在各種環保葬法中,花葬、樹葬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水葬法亦開始受討論,這種殮葬方式如何進行?相比土葬或火葬是否真的更環保?
CUP
/
文化
/
2023.04.04
18
:
46
紋身對免疫系統有何影響?
精神健康
免疫力
免疫系统
疫苗
皮肤
纹身
细胞
紋身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科學家至今仍不太清楚它們為何不會在皮膚上消失。通常當皮膚受到外來刺激或破壞時,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等,會迅速找出源頭並吞噬它,繼而開始癒合過程;但當涉及紋身墨水時,免疫細胞中的酵素,似乎難以降解色素中的龐大顆粒。換言之,墨水不但交織於皮膚細胞之間,更是從巨噬細胞裡面顯現出來。
CUP
/
文化
/
2023.04.03
18
:
47
用唾液檢測多種癌症?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唾液
检查
治疗
疾病
癌症
1950 年代美國海軍上校兼牙醫 Kirk C. Hoerman 研究發現,未經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唾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s)水平明顯比健康的人高。從此科學界一直發展唾液測試技術,以檢測不同類型癌症。
CUP
/
文化
/
2023.04.03
18
:
46
當糖尿病或服食抗生素時,能同時食益生菌嗎?
精神健康
抗生素
益生菌
肠胃
現代人飲食習慣欠佳,經常出現腸胃問題,不少人會選擇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改善腸道微生態系統。但「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益生菌並非人人適合,有些人服用後,特別是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時,或者服食抗生素時,腸道內的細菌平衡卻反被破壞,並導致微生物多樣性降低。
CUP
/
文化
/
2023.03.30
18
:
47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精神健康
不育
全球暖化
化学物
家庭
气候变化
污染
生育
男性
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3.27
18
:
45
【Soul Monday】八旬跑手挑戰超級馬拉松
美国
精神健康
老人
跑步
运动
马拉松
年紀大,機器壞?60 歲以上的超級馬拉松選手,其實並不少見。本月初舉行的美國田徑協會 100 英里道路錦標賽,更有 5 名八旬跑者參加,挑戰約 161 公里的路程。其中 4 人成功完賽,這次 80 至 84 歲組別中的冠軍,所花時間更比該組紀錄快上 45 分鐘。
CUP
/
文化
/
2023.03.22
18
:
50
正常的迷思:社會如何令人生病
精神健康
免疫系统
创伤
压力
心理
生活
疾病
社会
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令到很多人意識到疾病不單是醫學問題,亦是政治和社會學的問題。加拿大名醫 Gabor Maté 去年就出版著作 The Myth of Normal,揭示社會一些所謂「正常」的狀態,如何令人一步步走向疾病。
CUP
/
科技
/
2023.03.22
18
:
47
【新詞】老年電子學:應對人口老化的答案?
欧洲
精神健康
新词
照顾
老人
护理
医疗
医护人员
研究員目前競相開發能為醫生、護士及護理員分擔工作的機械人。老年電子學(geriatronics)這門利用先進科技應對老年學、老人科和看護的全新領域,更是備受注目。
CUP
/
文化
/
2023.03.20
18
:
45
【Soul Monday】以蔬菜為主角的床邊故事
精神健康
偏食
儿童
家庭
教育
蔬菜
食材
饮食
孩子偏食不吃菜,令家長大感頭痛,但抗拒蔬菜,有時可能來自幼童對陌生食物的恐懼。有研究指出,當蔬菜融入故事,孩子在更熟悉蔬菜來源及特性後,就不會嫌棄這些有益食物。所以,由西蘭花、茄子、蘆筍、菠菜為主題的故事電子書亦因此應運而生。
CUP
/
文化
/
2023.03.17
18
:
49
【適者生存】切爾諾貝爾流浪狗 DNA 出現變異
精神健康
基因
狗
遗传
在 30 多年前,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周邊地區的居民被迫撤離,不少人只能遺下他們的寵物犬。數十年來,寵物犬的後代在切爾諾貝爾禁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繁衍生息,近日有研究發現,這些流浪狗的核心基因或已能適應毒性極高的棲息地,這將有助了解身處化學及輻射環境,對野生動物及人類產生的潛在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3.17
18
:
47
恐懼:同時驅動利他主義的情緒
精神健康
利他主义
大脑
心理
恐惧
情绪
杏仁核
荷尔蒙
很多人會把恐懼歸類為負面情緒。坊間有很多慰藉心靈的書籍和網絡文章,鼓勵人們要克服內心恐懼,以建立豐盛人生。每個人都會有感到害怕的時候,這是本能反應,但不是很多人會明白恐懼的本質。喬治城大學心理學教授 Abigail Marsh 的著作 Fear Factor 就嘗試解釋恐懼情緒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有時候甚至令人作出利他行為。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7
氣候變化下,新一波禽流感已蔓延至哺乳動物
美国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全球暖化
动物
哺乳类
气候变化
禽流感
近年在哺乳動物中發現 H5N1 禽流感病毒株的病例增多。雖然 H5N1 從未曾出現人傳人案例,但專家警告,氣候變化令生態系統失控並刺激病毒傳播,將造成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危機。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6
男性避孕藥即將面世,但男性會用嗎?
精神健康
怀孕
男性
避孕
避孕药
全世界高達一半的懷孕是意外,最終女性都必定要承擔身心以及各方面的後果,因此有人質疑,即使男性專用避孕藥即將面世,也不見得男方會認真做好避孕措施。但近日有研究反駁這類批評,稱對男性避孕藥的需求前所未見,男人已經準備好分擔避孕責任。
CUP
/
文化
/
2023.03.16
18
:
46
復常以後:3 年疫情,成過眼雲煙?
精神健康
创伤
大流行
大脑
记忆
封關、搶口罩、搶購廁紙、在家工作、Staycation、六點後無堂食、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 3 年疫情步入尾聲,這些經歷似乎沒想像般刻骨。有别於醫護人員、長新冠病患或親友染疫身亡的人,我們或已開始忘記大流行歲月。專家相信,這種善忘乃人腦的機制使然。
CUP
/
文化
/
2023.03.15
18
:
50
賀建奎當年基因編輯的女孩,現在還好嗎?
精神健康
基因
中國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早前獲批「高端人才通行證」來港,後來又被宣佈簽證無效。香港媒體自然關心「高才通」申請者有無申報案底,而對上週出席第三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部分科學家來說,最關心的可能是當年經賀建奎編輯基因後誕生的 3 個女孩,今天狀況如何。
CUP
/
文化
/
2023.03.15
18
:
45
PFAS:藏於廁紙,無法消除的「永遠的化學物」
社会
精神健康
厕纸
污染
环境
马桶
對環境有害的化學物無處不在,不少更存在於人類的日常用品之中。研究發現,將用完的廁紙沖進馬桶,送往污水處理廠,或是造成重大污染的原因。
CUP
/
文化
/
2023.03.14
18
:
45
咖啡只能一時提神,之後總是要還的
精神健康
作息
咖啡
咖啡因
提神
睡眠
饮料
饮食
美國國家咖啡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每日飲用約 22.5 億杯咖啡,每年約 5,000 億杯。很多人認為咖啡有助提神,但英國紐卡素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高級講師 Emma Beckett 指出,其效力或被高估;從咖啡借來的提神感,之後始終要奉還。
CUP
/
文化
/
2023.03.09
17
:
46
類生酮飲食,或對心臟有害
精神健康
心脏病
减肥
碳水化合物
胆固醇
饮食
不少有減肥經驗的人都試過生酮飲食,強忍口腹之欲,減少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以加快變瘦。但近日有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LCHF)的「類生酮」飲食,可能與較高水平的壞膽固醇有關,增加罹患動脈阻塞、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CUP
/
文化
/
2023.03.08
17
:
50
助人脫離邪教,首先別要否定他
精神健康
信任
信徒
宗教
沟通
社交
脱离
邪教
邪教可怕,更可怕的是旁觀者清但熟悉的人深陷其中,想幫助對方脫離邪教又苦無辦法。最惡劣的後果,可能是當事人為了邪教信仰跟自己關係決裂。如何幫助身邊的人認清邪教真面目,需要技巧。
CUP
/
文化
/
2023.03.08
17
:
48
三親嬰兒:解決不育問題的技術?
精神健康
不育
婴儿
生育
疗法
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夫婦選擇不生育孩子,發達國家的人口老化問題前所未有地嚴重,同時不少夫婦又要為不育問題煩惱,於是代母產子、試管嬰兒等技術應運而生。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介紹了「三親嬰兒」(three-parent baby)技術。
CUP
/
文化
/
2023.03.06
17
:
50
長命百歲不是夢,一輩子太長怎麼辦?
社会
精神健康
中年
人生
寿命
工作
成人
改革
教育
生涯
老人
长寿
一個人大約接受 20 年教育,工作 45 年,到 65 歲退休享受餘下人生;三階段人生是不少現代人的寫照。不過人類預期壽命一直延長,香港一個 2020 年出生的男嬰,平均預期壽命 82.9 歲已算低估,超過 90 歲實在不足為奇。更漫長的人生,或者需要另一套活法。
CUP
/
文化
/
2023.03.03
17
:
48
面盲症比想像中更普遍
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
诊断
有面盲的人常會認錯從未見過的人,或者無法認出本來已認識的人,造成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尷尬。過往有研究估計,此類症狀影響世界上 2% 到 2.5% 的人。但最近哈佛醫學院(HMS)及 VA 波士頓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新研究,發現有面盲症狀的人比以往估計的更為普遍。
CUP
/
文化
/
2023.03.03
17
:
45
為何星期日恐懼變得更嚴重?
社会
精神健康
上班族
工作
情绪
焦虑
职场
一般打工仔在星期日晚上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些憂鬱焦慮,因為一覺醒來會再次墮進工作輪迴中。西方以「Sunday scaries」形容休假完結快要上班的不安,這種愁苦感覺已逐漸成為困擾,2,000 名受訪美國上班族中,高達 75% 都在經歷星期日恐懼,估計是因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財務壓力和就業問題。
CUP
/
文化
/
2023.03.01
17
:
45
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控告社交媒體可行嗎?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互联网
儿童
成瘾
父母
社交媒体
诉讼
Laurie 發現女兒從 12 歲開始,經常瞞著她瀏覽社交媒體,並陸續出現焦慮、失眠、飲食失調、自尊低落,甚至有自殺念頭。去年 8 月,她代表女兒入稟洛杉磯高等法院,指控 TikTok、Instagram 和 Snapchat 危害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為現時美國數十宗類似訴訟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2.28
17
:
50
對於肢解,為甚麼我們反應特別強烈?
社会
精神健康
大脑
尸体
杀人
犯罪
肢解
肢体
谋杀
殺人容易毀屍難。為了毀屍滅跡,有人會大海沉屍、荒山埋屍、石棺藏屍,但相對而言碎屍、肢解總令人更覺兇殘。人已離世,被害者實際上已無法感受到分屍痛苦,為何人們仍會更厭惡隨後的肢解行為?
CUP
/
科技
/
2023.02.27
17
:
48
【專訪】SaNOtize 新型鼻噴劑,對抗的不止是 COVID
精神健康
一氧化氮
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
治疗
疗法
药物
疫症大流行令人更明白健康的重要,也更憧憬無副作用或藥物交互作用的療法。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 SaNOtize 就把目光放在一氧化氮之上,利用這種高效殺滅病毒、細菌和真菌的氣態分子,開發出顛覆性的抗感染平台技術,旨在治療 COVID-19、流感及慢性鼻竇炎,並為數以億計患有灰甲及糖尿病足等局部感染的人改善生活。
CUP
/
文化
/
2023.02.27
17
:
47
同情疲勞:對暴力麻木,衍生更多暴力
精神健康
同情
同理心
情绪
暴力
疫症下的生離死別、被迫害的阿富汗婦女、家破人亡的烏克蘭兒童、遭內戰與地震夾擊的敍利亞人…… 全球天災人禍,無不令人痛心疾首。但你我又從何時起,對於他人的不幸或不義,只感到無何奈可,甚至想置之不理?在媒體及社交平台推動下,這種「同情疲勞」現象來得更快更廣。世界愈糟糕,人們愈麻木。
CUP
/
文化
/
2023.02.27
17
:
42
科學狗:有抗體真的是「無敵星星」?淺談抗體依賴增強感染效應
精神健康
人体
传染病
免疫系统
感染
抗体
细胞
「有抗體就有保障」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正確的認知,但世間上還有很多領域都有待發掘,不是非黑即白的真理,正如現今物理學中,有很多理論都只能作有限度解釋,免疫學亦如是。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50
日本學校午餐保質素外,更是一場教育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午餐
学校
学生
教育
营养
社区
食材
饮食
在日本,學校午餐不只是提供溫飽,以及為發育中的兒童供給足夠營養,更是與食相關的最好教材,並可作為學童日後健康飲食的參考。日本文部科學省及學校尤其重視午餐,不但嚴格講求營養均衡及衛生,更會提供相關教育配套。
前页
1
...
21
22
23
24
25
2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