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健康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联合国
媒体
特朗普
习近平
选举
协议
接种
政治
冲突
警告
历史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2.05.12
18
:
46
女性營運的阿富汗醫院
阿富汗
社会
精神健康
塔利班
女性
医护
医院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至今,對婦女愈發「趕盡殺絕」,包括革除公職及禁止接受教育。最新法令更規定,女子出門不只要穿罩袍,還必須遮臉。唯幸在此困境之下,首都喀布爾尚有數間由女性營運的醫院,每天疲於拯救生命、提供婚姻建議,並照顧遺嬰及孤兒。當中許多醫護已為人母,甚至是家中的經濟支柱。
财新
/
时事
/
2022.05.06
6
:
28
教育部要求保障封控学校信息畅通,缓解师生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
心理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 “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CUP
/
文化
/
2022.05.04
18
:
49
普京有病嗎?
俄罗斯
健康
普京
生病
疾病
精神疾病
领袖
普京有早期認知障礙、普京將接受癌症手術……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普京生病的傳言甚囂塵上,站立時搖晃、神情不安、手不受控制顫抖的報道,似乎成為其生病的佐證。克里姆林宮否認普京健康有問題,傳媒及各國政界人士也只能作推測,若要比較權威的評估,可能要問問醫學專家意見。
CUP
/
文化
/
2022.05.03
18
:
48
大腦可自動「忘記」傷痛?
精神健康
回忆
大脑
治疗
记忆
人總有不想再想起的事,但大腦又能否控制這些記憶不要再度浮現?近日有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個信號,或能抑制不堪回首的記憶。若更深入了解其機制,未來有望找到強迫症、焦慮及抑鬱的新療法。
CUP
/
文化
/
2022.04.28
18
:
47
微塑膠人體影響之謎
社会
精神健康
人体
塑胶
科学研究
肺病
走到山川海洋極地,或者鹽、水和尋常食物,微塑膠都已無處不在。一週過去,人體可能已攝入約 5 克的微塑膠;上月一份研究更顯示,人體血液中也檢測到微塑膠。避無可避的微塑膠,會對人體造成甚麼傷害?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指,科學家雖然有所憂慮,但目前尚未確定微塑膠的健康威脅。
CUP
/
文化
/
2022.04.28
18
:
45
冷水浴真能令人強壯?
精神健康
淋浴
血液循环
有「冰人」之稱的荷蘭極限運動員 Wim Hof,曾創下最長時間浸泡在冰裡等超過 20 項健力士世界紀錄,並提倡「冰人呼吸法」改善身體免疫力而廣為人認識。最近他在 BBC 節目「與 Wim Hof 一起凍結恐懼」中,邀請體育節目主持 Gabby Logan 與歌手 Alfie Boe 等名人,每日以攝氏 12 度冷水淋浴 15 秒至 2 分鐘,宣稱有助提升體能和減壓,當中可有科學根據?
CUP
/
文化
/
2022.04.25
18
:
43
方景文:對抗癌症,服食營養補充劑有用嗎?
保健
健康
治疗
癌症
医学
除了保健原因,也有不幸患癌的人士希望服用營養素來改善或紓緩病情。無論是瀏覽網絡世界或是走入保健食品店,貨架上與癌症治療相關的補充劑多如繁星,既有售價較親民的洋蔥素、綠茶素,也有較為貴重的靈芝、雲芝,選擇繁多,但效用卻眾說紛紜,究竟應該如何理智看待?
cnBeta
/
科技
/
2022.04.22
23
:
13
扫场所码有新变化 杭州健康码“四码一屏”全市推行
健康码
4月23日,杭州健康码“四码一屏”全市推行,覆盖全市范围内所有的公共区域。根据此前记者从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得的消息,从22日开始,杭州疫情防控试点“四码一屏”——在地铁站、火车站、各入杭通道防疫检测站等区域,用手机扫一扫“场所码”,可实现“四码一屏”显示,即健康码、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信息和行程卡信息同时展现。
cnBeta
/
科学
/
2022.04.22
4
:
41
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跟改善长期身体或心理健康没有关联
研究
抑郁
心理健康
药物
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跟不服用药物的抑郁症患者相比,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在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些是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的Omar Almohammed及其同事于2022年4月20日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的发现。
CUP
/
文化
/
2022.04.21
18
:
46
【烏克蘭戰爭】戰亂下的早產潮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婴儿
孕妇
战争
早产
母亲
生育
世上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應該是母胎裡,不過對妊娠期間的烏克蘭母親們來說,外面的世界並不安全。戰爭期間,準媽媽們苦於在逃離國家或留下安胎之間作抉擇,對人身安全的擔憂及壓力,使嬰兒早產數字顯著增加。
CUP
/
文化
/
2022.04.21
18
:
45
一日三餐才健康?
精神健康
作息
卡路里
生活
血糖
饮食
亂世求生,身體要緊。一日食足早午晚三餐似乎是基本,但從小灌輸的思想,是否便為正確?抑或形同其他迷思,純屬都市傳說?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訪問多位專家,從生物到歷史角度,分析這個說易行難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有多大關係,部分答案更與我們的認知大相逕庭。
欧洲时报
/
时事
/
2022.04.19
7
:
00
遭遇各方面歧视 爱尔兰游居族群面临心理健康危机
爱尔兰
心理健康
歧视
欧盟的一项调查显示,爱尔兰游居者(Irish Travellers)是欧洲受歧视最严重、最贫穷的少数群体。这导致了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危机。
多维新闻
/
时事
/
2022.04.18
7
:
51
疫情|温州永嘉实施举报健康码异常奖励办法 最高奖励5万元
疫情
健康码
浙江温州市永嘉县实施疫情防控举报奖励办法,只要发现当天未纳入系统管控的红码、黄码人士,首位举报人就可获奖励1000元(人民币,下同)、500元;如被举报红黄码人士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另奖励首位举报人50000元。
DW
/
时事
/
2022.04.16
18
:
00
中国宇航员太空“出差”重返地球 网民:请扫健康码!
中国
太空
地球
健康码
3名中国宇航员在太空停留6个月之后,在本周六乘坐“神州13号”返回地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相关消息引起了网民热议,有人联系到近日反扑的疫情,调侃写道“欢迎回家,来把健康码扫一下,做个核酸先。”
CUP
/
文化
/
2022.04.14
18
:
49
從龐貝古城的麵包師,看亂世中的人生
精神健康
人生
古罗马
幸福
考古
庞贝
聽到龐貝古城,很多人想到火山帶來的死亡浩劫,西佐治亞大學古代史教授 Nadejda Williams 卻想要知道,歷經政治動盪與地震威脅的龐貝人,災前是如何活過來,答案就埋藏在火山灰封存的一家麵包店內。
CUP
/
文化
/
2022.04.14
18
:
48
被背叛又覺羞愧:前線醫護遭受的道德傷害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内疚
大流行
心理
医疗
医护
全球疫情多番起伏,醫生、護士及應急人員等,始終冒著染疫風險,在物資緊絀的現場奮力搶救病患,背後的貢獻和犧牲無異於衛國士兵。近日一份美國研究指出,前線醫護在大流行初期,被迫對患者實施醫療資源配給,卻見其他人無視安全措施,因而受到的「道德傷害」,相當於退伍軍人的精神創傷。
cnBeta
/
科技
/
2022.04.11
6
:
52
网友晒折叠屏手机高光妙用:同时展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手机
健康码
得益于三星、华为等厂商的推动,市面上的可折叠屏手机款式正越加丰富,甚至有的已经实现迭代更新。日前,有网友晒出了折叠屏手机的一个小妙用,并幽默地冠之以“折叠屏历史地位最高的一刻”这样的描述。
CUP
/
文化
/
2022.04.11
18
:
48
認知彈性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精神健康
创意
大脑
工作
心理
智力
智商
认知
混亂失當的防疫政策,難免令市民質疑決策層的智商(IQ)。但從心理學上討論,說他們智商低恐怕不夠準確,他們欠缺的更可能是「認知彈性」。
CUP
/
科技
/
2022.04.11
18
:
47
肌膚細胞逆齡,複製羊多莉有計?
精神健康
干细胞
治疗
活化
皮肤
细胞
身體隨年齡增長一點一滴的改變,是必然之事。可以在外表、皮膚上一直保持青春,相信是不少人的夢想。近日,英國劍橋 Babraham 研究所的科學家,就基於多年前複製羊多莉的技術加以創新,日漸接近這個夢想。科學家希望未來人體其他組織同樣可以「逆齡」,開發出治療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治療。
cnBeta
/
科技
/
2022.04.10
8
:
31
郑州小伙健康码3个月变红20多次:已转绿、原因成谜
中国
健康码
健康码、行程码是如今居家出行的必备,没有什么比“绿码”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了,没有什么比“红码”更让人唯恐避之不及了。但是在河南郑州,却有一位小伙子深受“红码”的苦恼,三个月的时间里明明没有出郑州,却反复变红20多次,生活、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
CUP
/
文化
/
2022.04.08
18
:
47
疫下,為何會更多「靈異事件」?
英国
精神健康
心理
睡眠
超自然
灵异
鬼怪
過去兩年,英國疫情時好時壞,自稱見鬼撞邪的報告則有增無減。與此同時,捉鬼探秘之旅亦參加者眾,關於超自然現象的節目更廣受歡迎。對於靈異事件,大可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但在疫症肆虐、政經不穩之際,男女老幼同樣「鬼迷心竅」,現象背後的社會和心理因素,或許非「胡思亂想」這麼簡單。
CUP
/
文化
/
2022.04.01
18
:
49
失語症,如何剝奪他們的溝通能力?
精神健康
名人
大脑
失语症
表达
语言
主演「虎膽龍威」(Die Hard)聞名的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因患上失語症,被迫放棄長達 40 年演藝事業,轟動國際影壇。究竟失語症成因為何,是否有治癒的可能?有哪些名人同樣受失語症之苦?
CUP
/
文化
/
2022.03.31
18
:
50
終結古老的疫症?瘧疾疫苗面世
非洲
精神健康
传染病
疫苗
疟疾
医疗
瘧疾是十分古老的傳染病,在羅馬時期已經盛行,若果得不到恰當的藥物治療,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單是 2020 年,瘧疾就感染了 2.41 億人,奪去 62.7 萬人的性命,當中 95% 個案來自亞撒哈拉地區,而 5 歲或以下的小童佔總死亡人數的 80%。不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帶來好消息: 瘧疾疫苗已經面世。
华尔街日报
/
财经
/
2022.03.30
8
:
41
中国财经媒体报道汇总: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中国
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媒体
网络
规范
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美国SEC将百度、富途等五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碧桂园、旭辉等房企注册拟发行中期票据,多家房企债务融资工具项目受理中;辉瑞新冠治疗新药临时纳入医保。
CUP
/
文化
/
2022.03.30
18
:
45
在家工作如何放鬆?做家務
精神健康
大脑
家务
工作
心理
打工仔
整理
治愈
焦虑
在家工作的漫長日子中,家務不再像以往般是苦差,反而逐漸成為減壓運動。焦慮時暫時擱下工作,稍為整理辦公桌、摺衣服、洗碗或吸塵,可以為上班族提供暫時分心的機會;將物件整理好後,眼前不再凌亂,似乎也更能專注工作。
CUP
/
文化
/
2022.03.28
18
:
49
COVID 後遺症:疲勞、睡眠障礙
精神健康
作息时间
失眠
康复
疫情
疲劳
睡眠
医疗
香港理工大學上週發表研究指,4 成 COVID-19 患者在康復 12 個月內有疲勞綜合症。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表示,康復者的疲勞成因未明。在澳洲,有學者正研究長期 COVID 症狀與慢性疲勞綜合症(CFS)的關係;澳洲廣播公司(ABC)就訪問當地醫學專家,嘗試解釋為何不少人會出現疲勞、睡眠障礙等問題。
CUP
/
科技
/
2022.03.28
18
:
46
生菜可助太空人預防骨質疏鬆?
精神健康
基因
太空
太空人
抗体
种植
蔬菜
食材
食物
骨质疏松
太空人長時間在地球以外執行任務,難免面對由環境不同帶來的健康問題。不過,最近有科學家研發出「太空生菜」,有助太空人在漫長旅程中保持骨骼健康,未來甚至可以幫助有骨質疏鬆風險的人。
CUP
/
文化
/
2022.03.25
18
:
45
AI 轉身變:生產鏈技術如何解決公共衛生問題?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公共卫生
数据
检测
医疗
每套健全的公共衛生制度,皆由成千上萬的拼圖組裝而成,從檢測到會診,中間經歷無數程序,每一步驟都要做好管理。對於一些資源緊拙但疫病為患的政府而言,要維持醫療系統是特別艱鉅的任務。「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報道,在跨國機構協助下,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用人工智能支援的生產鏈管理程式,決定新診所選址、分配人手和裝備,令人民更容易得到醫療服務。
CUP
/
文化
/
2022.03.24
18
:
47
你家居顏色如何,你工作情緒也必如何?
精神健康
大脑
家居
工作
打工仔
设计
颜色
目前很多人都要在家工作,但又抱怨家中環境不適合辦公,關鍵可能在於家居顏色,有時無印式的素色設計未必是最好,略加黃藍點綴,反而有助我們提振精神,有建築設計師就分享當中的用色心得。
CUP
/
科技
/
2022.03.23
18
:
50
自我傳播疫苗,是場變革還是毀滅?
精神健康
传播
传染病
疫苗
病毒
研发
研究
傳染病會在人群中傳播,甚至由野生動物跨物種感染人類,偏偏患者只能逐個接受治療,或事前逐個接種疫苗。假如有一種疫苗,接種後可以像傳播病原體一樣,在宿主體內複製抗病能力再傳播,甚至有機會在傳染病爆發前先行阻截動物傳人。不過,要研發這類自我傳播疫苗(self-spreading vaccine),目前仍有不少爭議。
CUP
/
文化
/
2022.03.22
18
:
47
蜘蛛絲:未來診治癌症的藥物關鍵?
精神健康
疗法
癌症
蛋白
蜘蛛
医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在 2020 年,全球頭號殺手是癌症,奪去近 1,000 萬人性命,即約總死亡人口的 6 分之 1,而最普遍的癌症依次分別是乳癌、肺癌和大腸癌。因此,如何更有效率地診治癌症,向來是不少醫學家終身研究的命題。瑞典卡羅琳學院的腫瘤學家 Michael Landreh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享,蜘蛛絲或會是未來診治癌症的關鍵。
CUP
/
文化
/
2022.03.22
18
:
45
當你被標籤為無趣……
精神健康
工作
心理
心理学
性格
生活中遇到無趣的人,相處起來確實是一件苦差。但有時人們之所以會認為他人不有趣,可能只是源於偏見。近日就有研究發現,人們對某類工作、嗜好及特徵帶有刻板印象,由此判斷他人無趣,所謂「無趣者」亦因此面對更多人際問題,甚至連能力也被質疑。
CUP
/
文化
/
2022.03.21
18
:
50
在家工作中,消失的同事互動時光
精神健康
同事
工作
打工仔
疫情
职场
办公室
辦公室同事之間有甚麼互動?茶水間閒聊、切生日蛋糕、下班順道走一段路?在家工作愈趨常見,對不少人來說,除非與工作內容有關,否則也就沒有理由尋找那些原本只會在辦公室出現的同事。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提醒,同事互動是辦公室日常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互動已產生不同影響。
cnBeta
/
科技
/
2022.03.18
6
:
06
腾讯手机QQ已可实现一键出示健康码
腾讯
手机
健康码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环了,无论是上班、上学、或是购物,只要出门都离不开它。今日,@腾讯QQ 官微宣布,QQ现已支持一键出示健康码。
CUP
/
文化
/
2022.03.18
18
:
50
疫情結束還是持續,誰說了算?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大流行
疫情
社会
2020 年 3 月 11 日,世衛組織宣佈 Covid-19 全球大流行,事隔至今兩年,很多人問疫情甚麼時候結束。有人認為這是科學家或政府的決定,有歷史學家卻指出,最終話事權其實是在民眾手上。
CUP
/
文化
/
2022.03.18
18
:
46
【超能體質】睡得少也能精神奕奕
精神健康
基因
睡眠
早睡早起、睡足 8 小時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但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像達文西、戴卓爾夫人,以至杜林普,都聲稱自己晚睡早起,只睡數小時仍能精神奕奕。據英國報章 The Telegraph 報道,此類「睡眠精英」(Elite sleepers)對我們的睡眠方式或會有所啟發,並為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法提供線索。
CUP
/
文化
/
2022.03.17
18
:
45
人死後,意識可以維持多久?
精神健康
大脑
意识
死亡
神经
临终
在至親離世時,生者總會在意逝者在彌留或宣佈死亡後,是否仍聽到自己說話,或是他們有否仍有感知。英國班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Guillaume Thierry 以自身經歷,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探討這個難解的問題。
cnBeta
/
科学
/
2022.03.15
20
:
43
研究调查非住院新冠患者在初次感染后16个月内持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新冠疫情
研究
心理健康
调查
感染
一项新的大型研究首次调查了非住院的COVID-19患者在初次感染后16个月内持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病情严重到使患者卧床超过7天,COVID-19导致急性疾病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更高。
CUP
/
文化
/
2022.03.14
18
:
50
【天災人禍】大型死亡事故,何時變得如斯尋常?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心理
死亡
疫情
社会
行为
2019 年,中國武漢市爆發不明肺炎疫情,病毒自此傳遍世界。截至 3 月 12 日,COVID-19 已感染全球約 4.5 億人次,奪去超過 600 萬人性命,而由於部分國家或地區會有隱瞞疫情的問題,加上計算方式不一,死亡人數或遠高於這個數字。現時,美國本身亦累積近 100 萬宗 COVID-19 死亡個案,「大西洋」雜誌專題報道就叩問,何時開始,民眾對此等大型死亡事件已經視若正常?
财新
/
科技
/
2022.03.09
19
:
50
T早报|苹果发布新款iPhone SE;华为拟再发30亿元短债;苗圩建议加强全国健康码整合
华为
苹果
iPhone
健康码
推荐:北京新增新冠病例涉字节跳动办公区;英美民航机构坚持飞行汽车不能无人驾驶;中兴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9.93%
CUP
/
文化
/
2022.03.09
17
:
46
過度囤積?你可能已經病了……
精神健康
囤积
强迫症
心理
情绪
焦虑
疫情
在全港封區強檢擬實行禁足令的消息傳出後,市面上出現恐慌性搶購,不少超市貨品均告「清零」。適度購買糧食日用品,以應疫情及政策變化實不為過,但若是過度囤積,例如家中已有一定存量的用品,仍覺不夠要不斷購買,或是不願丟棄家中過期已久的物品,則有可能是出現囤積病(Hoarding disorder)的徵狀。
CUP
/
文化
/
2022.03.07
17
:
50
真有不中 COVID 的體質?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基因
感染
疫情
病毒
疗法
明明身邊人相繼染疫,為何有些人卻總能安然無恙?科學家正嘗試研究這類擁有「異常」體質,並希望找出當中機理,以進行藥物開發,未來可以保護人們免於再受 COVID 病毒感染。
CUP
/
文化
/
2022.03.04
17
:
46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两性
夫妇
婚姻
家庭
家暴
暴力
男性
离婚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CUP
/
文化
/
2022.03.02
17
:
47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精神健康
儿童
孩子
家庭
心理
父母
社交媒体
育儿
辅导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CUP
/
文化
/
2022.03.01
17
:
47
在西澳洲,就業不穩正式被視為公共衛生災害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打工仔
散工
澳洲
职场
病毒可以殺人,貧窮同樣可以殺人,不過其影響有時會被醫學專家忽視。澳洲的西澳洲省就正式把就業不穩(job insecurity)列為公共衛生災害(health hazard),伊迪斯科文大學商業法學家 Alexis Vassil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背後的理據。
CUP
/
文化
/
2022.03.01
17
:
45
安靜、低成本、無過敏的被動住宅
社会
精神健康
住宅
噪音
建筑
温室气体
节能
隨著氣候問題加劇,新興的節能建築設計「被動房屋(passive house)」正在紐約及其他城市流行。此類房屋的通風系統會為室內空間持續換氣,加上超級絕緣的結構,即使有鄰居正在做飯,其他單位也不再聞到任何氣味,在客廳也不再聽到交通噪音。而且該類房屋具有高節能效益,有利於環境之餘,也為居民省下不少帳單費用。
CUP
/
文化
/
2022.02.25
17
:
47
大流行下太緊張,可能是疾病焦慮?
精神健康
心理
检测
焦虑
疫情
疾病
天氣寒冷,打噴嚏不足為奇。不過疫情之下,幾個噴嚏、幾聲咳嗽,或者會懷疑自己是否「中招」。關注個人健康是人之常情,但過度擔心患上嚴重未確診疾病者,可能有疾病焦慮症(Illness Anxiety Disorder)。科學作家 David Robson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指,疫情期間,部分人的疾病焦慮感受可能變得更嚴重。
CUP
/
文化
/
2022.02.24
17
:
47
噪音雷達,還市民清夢
法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噪音
巴黎
睡眠
声音
雷达
噪音帶來的健康問題日益受關注,而且不少大城市居民在感受過封城期間的寧靜後,難再忍受來自道路噪音,尤其是電單車刻意發出的隆隆巨響。法國當局就在 7 個城市安裝「噪音雷達」作試驗,檢測及拍下發出過大噪音的車輛,希望藉此訂立一個噪音污染限制,並對超過限制的駕駛者處以罰款。
CUP
/
文化
/
2022.02.23
17
:
50
英國醫學期刊:「超額死亡」才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口
数据
死亡
截至 2022 年 2 月 22 日,香港累計超過 6 萬宗 COVID-19 陽性檢測個案,總死亡數字為 336 宗,單日本地確診個案亦高達 6,211 宗。基本上自 2020 年初疫情爆發至今,我們每天都會聽到上述的個案匯報,但甚少提出質疑。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指「超額死亡」(excess death)才該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比起死亡和確診數字更精確有用。
CUP
/
文化
/
2022.02.22
17
:
46
腦轉數愈老愈慢?
精神健康
反应
大脑
年龄
心理
老化
谨慎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迫接受一個殘酷現實:年紀愈長,腦轉數就愈顯得大不如前,但最近一項研究推翻有關說法。。該項基於超過 100 萬名參與者數據的研究發現,直至 60 歲之前,大腦處理資訊的速度幾乎保持不變。
CUP
/
文化
/
2022.02.21
17
:
45
【Soul Monday】當快樂成為哈佛工商管理的一門課
精神健康
商业管理
学习
快乐
情绪
课程
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商學院中,工商管理人員學習商業交易及財務模型之餘,亦積極學習情緒管理,以及如何令自己及工作團隊更快樂。因他們明白上班更快樂,工作效率自然更佳,所得的好處絕對比營營役役埋頭苦幹更多。
CUP
/
文化
/
2022.02.18
17
:
49
研究:無公民參與抗疫決策,削弱社區復原韌力
加拿大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公民
心理
政策
自主权
行政
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健康科學及政治學者,對加拿大抗疫政策進行研究,發現政策制定過程排除公民參與、邊緣化拒打針小眾,結果不但會削弱政府公信力和社群互信,也會削弱社區復原韌力,長遠令社會無力對付下一波集體危機。
早报
/
时事
/
2022.02.17
3
:
40
研究:冠病痊愈者 一年后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新冠疫情
研究
心理健康
(早报讯)美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早期的冠病痊愈者在感染后一年内出现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较高。
VOA
/
时事
/
2022.02.17
19
:
25
挥之不去的大流行病对美国人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美国
心理健康
新冠病毒肆虐两年后,美国人的心理健康似乎受到了损害,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从焦虑到抑郁的各种问题。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9
英國醫學期刊:寂寞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孤独
心理
疫情
由年底的聖誕、除夕,再到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節慶一個接一個,能夠跟摯愛一起過固然是幸福美滿,可是對某些人來講,每逢佳節卻是倍感寂寞。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形容寂寞已經成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需要各界正視。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8
鮮為人知的烏克蘭戰爭代價:自殺問題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
战争
焦虑
自杀
军人
退伍军人
面對俄軍壓境,不少媒體都報道烏克蘭人如何備戰,惟再強悍的戰鬥民族也有脆弱一面。烏克蘭本身有頗嚴重的自殺問題,過去數年與親俄武裝對戰的前線軍人中,估計有超過 1,000 人自殺身亡,但為免俄軍借此打擊士氣,加上對自殺根深柢固的偏見,使軍人精神健康得不到政府支援,如今更要面對全面戰爭的精神壓力。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5
八旬兒照料百歲母:美國的「老老相顧」現象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家庭
照护
老人
长者
坐輪椅的是長者,推輪椅的也是長者。這種「老老相顧」現象,如今正在美國蔓延。統計顯示,65 歲或以上的照顧者持續增加,他們在理應退休享福的年紀,仍要照料久病伴侶,或比自己更老更弱的人瑞父母。本是出於愛與責任的行動,卻變成經濟、體力及心理重擔,甚至最終要「先行一步」。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9
疫情令人老得更快?
精神健康
压力
心脏病
炎症
疫情
衰老
疫情已踏入第三年,生活受限愈久,衰老速度亦似乎比以前更快。事實上,這並非錯覺,專家指出,病毒大流行確會加速老化,因為傳染病本身以及疾病帶來的慢性壓力及孤獨感,都會加速細胞老化,影響健康,甚至會縮短壽命。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5
如何與遺憾共存?
精神健康
反省
后悔
心理
情绪
生活中難免會做出錯誤決定,教人悔不當初,希望有「早知」可以避免事情發生。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指出,沉溺於遺憾及後悔之中確是不可取,但這種情緒也可以助人進步,重點在於學會與憾事共存。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5
【Soul Monday】嚐一口朱古力,能幫助身心障礙者?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企业
朱古力
残疾
职场
障碍
零食
每逢情人節,日本女性多會送出朱古力,向異性表達愛意或感謝,「久遠 Chocolate」正是近年熱門選擇之一。這個創於愛知縣的品牌,約有 7 成員工為身心障礙者,他們參與製作的朱古力,每年營業額達到 15 億日元。但企業的真正目標,其實是提升這些同仁的勞動價值及薪金水平。
前页
1
...
26
27
28
29
30
3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