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2.05.16
18
:
48
廚房部隊:養活烏克蘭的抗爭力量
乌克兰
社会
战事
战争
食物
餐厅
俄烏戰火不斷,烏克蘭國內的廚師、餐廳老闆和麵包師正團結起來,組成「廚房部隊」為軍人和平民提供膳食。
文化
/
2022.05.16
18
:
47
全球暖化,鹽化亦無處不在
社会
三角洲
全球暖化
气候变化
海平面
海洋
淡水
农业
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適合耕作,截至 2016 年當地就有 63% 面積用於農業生產。然而,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上雜誌 Yale E360 報道,到 2050 年左右,南海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大片土地鹽化,不再適合種植水稻。除了湄公河三角洲,世界各地不少同樣肥沃的河流三角洲甚至是內陸地區,也面臨鹽化挑戰。
文化
/
2022.05.16
18
:
46
【Soul Monday】合攝影與插畫之力,與逝者補拍「全家福」
日本
伴侣
回忆
家庭
拍照
插图
照片
「父親過身後,連張可供回憶的全家福也沒有。我們家也不是會去影樓拍照,那實在遺憾。」攝影師渡邊力斗年僅 29 歲,卻因早年喪親而常有此感觸,並希望為其他來不及與至愛留影的人,抹去這種悔恨。直至去年,他與相熟插畫家把照片結合繪圖,讓遺屬與缺席一方「補拍」合照,背後契機,是前輩的死訊。
文化
/
2022.05.16
18
:
45
【圖解】全球同意:向塑膠說再見?
社会
塑胶
环保
益普索(Ipsos)於 2021 年 8 月 20 日至 9 月 3 日間,訪問了來自 28 個國家,共 20,513 名 74 歲或以下的成年人,以瞭解各地人民對塑膠問題的看法。
文化
/
2022.05.16
18
:
43
茶里:香港粥麵店的回憶
香港
家庭
亲人
食物
饮食
父親那時的工作崗位就在餐廳門口,每天就這樣毫不間斷地「表演」拉腸粉的手藝給路人看。依稀記得,父親會先把調好的粉漿倒進燒紅的大鐵板上,用鐵片把粉漿掃均勻後,將叉燒、鮮蝦、牛肉等配料加進去,然後用大鐵蓋焗它幾分鐘,一道熱騰騰的腸粉就這麼完成了。
文化
/
2022.05.16
18
:
42
廖康宇:在英國搵食的二三事
英国
伦敦
粤菜
美食
食物
餐厅
若香港人每天由三餐開始自力更生,持之以恆,說不定有一天能夠在英國建立起一個獅子山飲食王國。
文化
/
2022.05.16
18
:
41
方俊傑:十字衝鋒車 —— 當簡單有罪
价值观
动作片
影评
电影
我介意的,是電影實在有太多價值觀想灌輸出去:是政府無情無義,才逼到良好市民鋌而走險,究竟何謂正,何謂邪?再加種族議題膚色議題;再加警權過大問題;再加性別平權問題…… 像「石破天驚」、「生死時速」那樣,純陽剛硬硬淨淨的動作片,可以宣告壽終正寢了,連 Michael Bay 也不會再拍。
文化
/
2022.05.13
18
:
50
在「孤星淚」的世界,巴黎人如何覓得快樂?
法国
娱乐
戏剧
政治
文学
历史
面對艱難世道,娛樂藝術往往是民眾的精神寄託。1832 年法國,是大文豪雨果筆下「孤星淚」的悲慘世界,共和黨人不但起義失敗,霍亂更橫行全國,超過 10 萬人離世,巴黎人於是寄情於滑稽通俗喜劇(Vaudeville),從尖刻的社會諷刺裡覓得快樂。
文化
/
2022.05.13
18
:
49
從教皇到梵蒂岡囚徒:教宗國的沒落史
意大利
天主教
宗教
教宗
梵蒂冈
历史
羅馬教廷的衰亡史,其中重要一頁發生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意大利王國入侵羅馬,教宗國基本上失去所有領土,教宗拒不降服,自稱「梵蒂岡囚徒」抗議。
文化
/
2022.05.13
18
:
48
擺脫俄羅斯,立陶宛朝能源獨立邁進
俄罗斯
欧洲
波兰
立陶宛
社会
天然气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波罗的海
能源
「波蘭 –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GIPL)日前開通,這代表聯同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從此連接到歐洲大陸的能源系統及管道網絡。「德國之聲」分析,對波蘭而言,鑑於上月突被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新管道堪比及時雨。但從波海三國看來,這只是她們擺脫俄國制肘、朝能源獨立邁進的重要一步。
文化
/
2022.05.13
18
:
47
希特拉是猶太人一說,從何而來?
德国
二战
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
5 月 1 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意大利電視節目,被問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身是猶太人,何來支持納粹主義時,竟聲稱希特拉都有猶太血統,史上一些最惡名昭彰的反猶分子本身就是猶太人。拉夫羅夫的說法震驚國際社會,原本對俄相對溫和的以色列,亦譴責有關言論不可原諒,並立即傳召俄國大使要求道歉。其實,希特拉是猶太人之說已流傳多年,就讓我們考證當中由來。
文化
/
2022.05.13
18
:
46
極浪費,超恐怖的漁業
社会
浪费
消费者
渔业
渔民
粮食
食物
鱼
今年 2 月,法國海岸一艘荷蘭拖網漁船釋出 10 萬條死魚,鋪滿數千平方米海面。船主聲稱是由於拖網出現漏洞,環保組織則指責船主故意傾倒廢棄物。無論如何,如此景象只屬冰山一角,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至少有 23 萬噸廢棄魚被釋於歐盟水域,其中 92% 與拖網捕撈有關,而此數字只反映全球漁業浪費的一小部分。
文化
/
2022.05.13
18
:
45
【展覽】「圓缺俱樂部」:直視與擁抱當代的脆弱
香港
展览
這些年,疫情籠罩,更凸顯世事無常,離別的場景變得恆常。對你來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圓缺俱樂部」邀請 7 位香港藝術家「審視、拆解、甚至擁抱這個時代中無處不在的脆弱」。這些情感被轉化為可見的、具象的形態時,又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及情緒?
文化
/
2022.05.13
18
:
43
Moyashi:並不新的新媒體
媒体
媒體的技術、結構、內容都是一種疊加態,或者像俄羅斯套娃,新的包裹著舊的。舊媒體不會完全死去,只會換個方式繼續存在。
文化
/
2022.05.13
18
:
42
呂嘉俊:粵菜文化如何去保存(二)
粤菜
美食
饮食
既然粵菜文化有價值,好好保存是王道,但談保育之前,或者先要問,粵菜文化為何會失傳?
文化
/
2022.05.13
18
:
41
林喜兒:黑錢勝地 —— 金錢與權力的詛咒
家庭
洗黑钱
犯罪
經過五年,終於到了結局篇,評價普遍不錯,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失望。我卻認為是求仁得仁,特別是最後一個鏡頭。
文化
/
2022.05.12
18
:
50
斯里蘭卡危機:壟斷政壇的政治世家
斯里兰卡
政客
政治
贪腐
丑闻
斯里蘭卡經濟崩潰,總理下台仍無法平息民憤,示威者把總理與總統的老家付之一炬。領導層老家淪為襲擊目標不是偶然,事關總統、總理、財政、內政、國防等政府要務,全數由政治世家拉賈帕克薩家族(Rajapaksa family)壟斷,他們任內向中國借貸建造大白象基建,導致國家負債累累,正是今日亂局的成因之一。
文化
/
2022.05.12
18
:
49
陶傑:烏克蘭戰爭的東西方心戰
俄罗斯
美国
乌克兰
北约
国际关系
外交
战争
核不扩散
核武器
武器
军事
北約暗中已經介入烏克蘭戰場,這一點沒有疑問。俄羅斯已經多次高調宣示:一旦發現歐洲北約國家協助烏克蘭作戰,一定會將戰爭升級。現在俄羅斯到底有多少確鑿的證據?如何將戰爭升級?
文化
/
2022.05.12
18
:
48
大型檢測所費不貲,但真的物有所值?
社会
精神健康
检测
清零
疫情
疫情以來,為進行病毒測試,排隊讓人用棉花棒「撩鼻、撩喉嚨」,已成為各地人民熟悉又麻煩的生活日常。但在疫情爆發至今逾兩年,有些國家的衛生部門開始對進行大型檢測的好處產生疑問,尤其這些措施的花費數以億計。路透社記者就此詢問各地科學家意見,了解繼續大型檢測的實際效用。
科技
/
2022.05.12
18
:
47
將來,你的廚師機械人會懂得試味
家用电器
烹饪
近年愈來愈多煮食電器面世,基本上每一種烹調方式都會有相應的電器。當然,即使有機器代勞,食物分量及調味仍是由人決定,但我們距離機械一手包辦煮食或已不遠。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與家用電器製造商 Beko plc 合作訓練機械人模仿人類,在咀嚼過程的不同階段評估菜餚的鹹味,以學習何謂味道好壞,目標是讓其成為更好的廚師,未來可望開發出自動及半自動的食物準備系統。
文化
/
2022.05.12
18
:
46
女性營運的阿富汗醫院
阿富汗
社会
精神健康
塔利班
女性
医护
医院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至今,對婦女愈發「趕盡殺絕」,包括革除公職及禁止接受教育。最新法令更規定,女子出門不只要穿罩袍,還必須遮臉。唯幸在此困境之下,首都喀布爾尚有數間由女性營運的醫院,每天疲於拯救生命、提供婚姻建議,並照顧遺嬰及孤兒。當中許多醫護已為人母,甚至是家中的經濟支柱。
文化
/
2022.05.12
18
:
45
城市如何利用自然之力預防洪災?
新加坡
社会
城市
城市规划
基建
森林
河流
绿化
自然
全球建築環境諮詢公司 Arup 月前發佈「全球海綿城市快照」調查報告,透過名為 Terrain 的人工智能和土地利用分析系統,分析面臨強降雨和嚴重洪水風險的 7 個主要城市,衡量城市空間管理過量水資源的能力。
文化
/
2022.05.12
18
:
44
【陶與戲】男人必看:一個快樂的傳說
意大利
影片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
集中营
电影
一部好電影,往往能提出問題,讓大眾辯論。今集「陶與戲」分享 1997 年意大利電影「一個快樂的傳說」(La vita è bella),講述一個猶太家庭被捉到納粹集中營的故事,就引起陶傑和林宇不同角度的解讀和詮釋。
文化
/
2022.05.12
18
:
43
在倫敦求存 —— 最強省錢組合超市 Meal Deal
英国
超市
食物
饮食
3.50 鎊 meal deal 聽起來很頹,但能從琳瑯滿目的架子上隨心挑選食物,付錢後又能在收據看到省掉多少錢,確為生活中帶來片刻的驚喜和小確幸。
文化
/
2022.05.12
18
:
42
吳蚊蚊:旅行的味道
香港
味道
旅行
旅游
人說味道是其中一種最持久的記憶。那麼香港呢,香港又會是甚麼味道呢?
文化
/
2022.05.12
18
:
41
方俊傑:絕頂好老細 —— 不過是個平凡人
影评
电影
你說老細是個大壞蛋嗎?不,他沒有意圖傷害任何人,他只不過是個平凡人,想有面子,不介意運用特權,像你和我。分別,在於你和我沒有下屬,沒有特權。
文化
/
2022.05.11
18
:
50
馬可斯家族回朝:以假政績勝出選舉?
菲律宾
误导
选举
菲律賓「獨裁者之子」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在總統大選初步贏得 56% 選民支持,大幅領先對手,使馬可斯家族在革命後 36 年回朝。有菲律賓學者警告,小馬可斯捏造興建風力發電站的政績,在競選時大肆宣傳,又把父親的獨裁統治描繪成「黃金時代」。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雷薩(Maria Ressa)更牽頭公民社會,抗衡新政權的假資訊。
文化
/
2022.05.11
18
:
49
英女王服務國家的起點 —— 汽車維修
英国
女王
展览
战争
历史
汽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因「偶發性行動不便」,缺席國會開幕大典,令人們關注女王的健康。今年適逢伊利沙伯二世在位 70 週年,當地正籌備一系列慶祝活動及回顧展覽。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WM)早前便有特別發現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是公主的伊利沙伯,在本地輔助服務團(ATS)服役的影片及照片。
文化
/
2022.05.11
18
:
48
如何能知世界大事,但又不被負面新聞影響?
社会
儿童
影像
心理
教育
新闻
社交媒体
無論是翻閱本地時事新聞,抑或是關注國際大事,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的影像,這些影像或會對自己和身邊人構成一定心理影響。韋恩州立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Arash Javanbakh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撰文,分享如何在熟知世界大事之餘,又不被可怕的新聞影像中影響。
文化
/
2022.05.11
18
:
47
太空軍備競賽:反衛星武器的爭議
太空
武器
卫星
军备
俄烏戰爭爆發,讓外界得以窺探現代戰爭可能循甚麼方向發展。其中宇宙衛星在整場戰事中扮演關鍵角色,令烏克蘭境內的俄軍無所遁形。近年,多個軍事強國都發展反衛星導彈技術,把軍備競賽推向太空層面。可是,這類反衛星武器向來存在爭議,被指威脅整個人類社會的安全,澳洲國立大學國際法專家 Cassandra Stee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呼籲各國棄用相關軍備。
文化
/
2022.05.11
18
:
46
土耳其國內「冷戰」:伊斯坦堡的自治與專制之爭
土耳其
社会
中央
伊斯坦堡
反对派
地方
政治
经济
中央政府與最大城市的「權鬥」,在歐美屢見不鮮。在愈發專制的土耳其,國家經濟瀕臨崩潰,伊斯坦堡這個由反對派主政的都會市,因中央與地方之爭而令自治和財政受壓,不只格外受到關注,更被學者形容為「冷戰」。城市福祉淪為政治籌碼,受害的卻是市民。
文化
/
2022.05.11
18
:
45
在紐西蘭一個城市,人與海獅正學習共存
社会
保育
动物
海狮
社区
纽西兰
繁殖
瀕臨絕種的紐西蘭海獅近年在紐西蘭但尼丁(Dunedin)奧塔哥半島(Otago Peninsula)生息繁衍,卻因為種種「惡習」,被當地居民視為「臭鄰居」。保育機構希望人與海獅能和平共處,保護牠們免受各種環境威脅,並繼續生育下一代,脫離絕種厄運。
文化
/
2022.05.11
18
:
43
Moyashi:迷因的前世今生
创作
迷因
網絡迷因的文化構造,在特定的圖片和句式中再創新意義,這個過程成為了基因對應環境而產生生理變化,也就是物種演化的類比。
文化
/
2022.05.11
18
:
42
曾詩敏:兩個世代並肩前行
网球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後輩不需要前輩盲目的支持,然而消化和吸收好前輩的訊息,就要謙虛但自信地往前走。不少時候,兩個世代可能會並肩而行,就好像拿度、祖高域及艾卡拉斯,後輩仰視偶像,前輩也以風度鼓勵後起之秀,然後各自努力,互相砥礪。
文化
/
2022.05.11
18
:
41
張樂芹:「大辭職」浪潮下,老闆們應如何應對?
就业
工作
打工仔
辞职
疫情未定,但工作模式的演化趨勢已成現實,如果要保持公司在未來的競爭力,我們現在就應該重新制訂相關的人才政策,放膽摒棄舊有的工作思維,以新心態迎接新常態。
文化
/
2022.05.10
18
:
50
戰亂瘟疫四起,這些英國人做了最壞準備
英国
社会
囤积
战争
末日
生存
瘟疫
世局愈見不穩,瘟疫戰亂頻繁,加深不少人的憂患意識。有個別英國人防患未然,在家中囤積各類日用品,食物、廁紙、柴木、收音機應有盡有,他們深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包括生存機會,英國「衛報」就訪問了其中幾位。
文化
/
2022.05.10
18
:
49
英國地方議會選舉:兩弱相爭的局面
英国
保守党
议会
选举
党派
5 月 5 日,英國舉行選舉,全國近 200 個地方議會進行換屆投票,涉及約 6,800 個議席。最終,執政保守黨總共失去 487 個席位,以及 12 個地方議會控制權,卻只贏得 1 個。香港建制媒體以「慘敗」來形容保守黨表現。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 Robert Ford 就在「衛報」撰文,作選戰賽後分析,提醒大家工黨亦不算勝出選舉,英國政局看來正重回兩弱相爭的混亂局面。
文化
/
2022.05.10
18
:
48
澳洲大選展望:在亞洲的定位之爭
社会
国际关系
外交
大选
澳洲
选举
「五眼聯盟」之一的澳洲,向來在亞太區扮演重要的地緣政治角色。今年 5 月 21 日,澳洲將會舉行三年一度的聯邦大選,選出第 47 屆澳洲議會,關乎管治權誰屬。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展望大選如何左右澳洲在亞洲區的定位。
文化
/
2022.05.10
18
:
47
【烏克蘭戰爭】抗俄之際,不忘保存蘇聯建築
欧洲
乌克兰
社会
城市
建筑
苏联
遗迹
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上月指出,至少 98 座烏克蘭文化及宗教場所被毀或受損。前蘇聯的標誌性建築及多處世界遺產受威脅,引起國際關注。蘇聯時期的現代主義建築則較少人過問,甚至充滿政治和歷史爭議,但一些志願人士仍想拯救它們,在戰火下搶救下一磚一瓦,以及烏人的遺跡。
科技
/
2022.05.10
18
:
46
真正 Innerspace:超聲波可助直接供藥到大腦?
大脑
治疗
疾病
疗法
癌症
肿瘤
超声波
医疗
種種疾病裡,最棘手的可能是治療腦部疾病。大腦有腦血管障壁,充當阻止有害物質進入、允許必須營養進入的守衛,但同時也視藥物為敵,導致藥物輸送受阻,無法發揮效用,亦令不少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療。不過,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新寧健康科學中心可能在聚焦超聲波(Focused Ultrasound)技術上,找到向大腦供藥的曙光。
文化
/
2022.05.10
18
:
45
深海之眼:透視海洋奧秘
动物
海洋
海洋生物學家 Edith Widder,總是羨慕研究陸上生命的同事,能躲於考察現場的隱蔽角落,不動聲息地窺探野生動物真實的一面。進行深海研究完全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乘著發出嘈雜引擎聲和明亮白燈光的潛艇,難免會干擾海洋生物。直至 Widder 從深海生物身上獲啟發,創造名為「深海之眼」的隱藏攝影機,那些彷彿會施展魔法的奇異生命,才真正在人類眼簾下展現。
文化
/
2022.05.10
18
:
43
銀行家職業事務所:投行外匯 Sales 都要識 API?簡介 eFX Sales 工作
事业
工作
打工仔
职位
投資銀行裡面的工種眾多,當中 eFX Sales(電子外匯銷售)屬於 Sales & Trading(即炒房)其中一類工種,他們跟傳統 FX Sales 不同的地方,在於客人的需要不同。
文化
/
2022.05.10
18
:
42
鴻若遠:「登樓嘆」—— 克制的主觀
中国
奥斯卡
影像
纪录片
电影
「登樓嘆」透過冷靜和殘酷的影像,悄悄地演繹了一部中國式的「上流寄生族」。
文化
/
2022.05.10
18
:
41
趙子龍:史前地球霸主恐龍滅亡之謎!!
漫画
文化
/
2022.05.06
18
:
50
語言學家港督:寶寧
香港
历史
殖民
语言学家
在 19 世紀開埠初期,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華洋雜處的國際港口,不單止有廣東華人、英國白人,還有葡國人、巴斯人、猶太人、印度人等族群聚居,行政首長要跟各界打好關係,需要具備優秀的語文能力。香港曾經出過戴維斯和金文泰等數任漢學家港督,但達到語言學家級數的,或許只有一個,就是號稱懂得 200 種語言的香港第四任港督寶寧(Sir John Bowring)。
文化
/
2022.05.06
18
:
49
美國墮胎權利不保,將改變世界潮流?
美国
社会
人权
堕胎
妇女
婴儿
孕妇
美國最高法院判決草稿日前外洩,預告推翻近半世紀的墮胎權利憲法保障,震驚公民社會,部分州政府或藉以制訂西方世界最嚴厲的反墮胎法。目前全球有 24 個國家完全禁止墮胎,37 個國家只容許孕婦有性命危險情況下墮胎,究竟如此判決是否背離世界潮流?對全球會否構成影響?
文化
/
2022.05.06
18
:
48
俄羅斯勝利日,動態歷史意義
俄罗斯
社会
战争
普京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
苏联
阅兵
5 月 9 日是前蘇聯及俄羅斯紀念 1945 年撃敗納粹德國的勝利日(Victory Day)。除了 2020 年因疫情延期,自 1995 年起,每年勝利日莫斯科都會舉行閱兵儀式,如此隆重其事,反映政府對此之重視。然而在蘇聯時代,其實並沒有每年勝利日閱兵的規定,當日甚至未必是假期。戰勝納粹德國值得紀念,但紀念歷史的方式,總可以隨政治需要而改變。
文化
/
2022.05.06
18
:
47
在 21 世紀北美,他們堅守 17 世紀生活
美国
社会
信仰
宗教
生活方式
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大國,當中卻有 33 萬人口的社群拒絕現代設備,沒有電視、電話、電腦,堅持以馬車代步,至今仍穿著人手織製的 17 世紀農民服飾,他們是信奉基督教門諾會的阿米什人(Amish)。
文化
/
2022.05.06
18
:
46
比特幣環境學:挖礦活動如何摧毀美國小鎮
加密货币
挖矿
比特币
社区
能源
电力
2021 年,比特幣累計升幅接近 60%,表現遠遠跑贏股市,令加密貨幣成為投資者的寵兒。雖然踏入 2022 年,比特幣價格回落不少,但仍有人看好其經濟潛力。不過,比特幣不是憑空出現,背後其實要經過繁複的「挖礦」過程,「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挖礦活動造成的巨大環境影響,如何沉重打擊一個美國小鎮。
文化
/
2022.05.06
18
:
44
【展覽】「雙同」—— 迷走 Déjà vu 之間
香港
展览
明明是走進一個新空間,為何會有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大館當代美術館最近推出新展覽「雙同」,正是以「似曾相識、雙生和雙重視覺等概念」為是次展覽的主題。展廳分別在一樓及三樓,佈局及作品如何令觀者有 Déjà vu 之感,甚至是「雙同」卻又不同的體驗?感知、視覺、記憶又如何影響整個欣賞體驗?這個如迷宮一樣的展覽,引領觀眾走進展現空間及作品的世界。
文化
/
2022.05.06
18
:
43
Moyashi:關於時事評論的二三事
媒体
时事
评论
這種供需關係經常會出現走調,例如為了在限時中填滿篇幅,交出「老母係女人」式的廢話評論。廢話只是媒體上的雞肋,其存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見解獨到,而是因為需要有人寫些東西來填滿版面上的空洞,讓民眾的手機有東西可以滑。
文化
/
2022.05.06
18
:
42
呂嘉俊:粵菜文化如何去保存(一)
香港
书
粤菜
美食
饮食
經歷了 5、60 年,有些味道的確會失傳,但江山仍然有人,不少食家都說,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吃粵菜最好的地方,那麼我們應如何去保存現有的粵菜文化呢?
文化
/
2022.05.06
18
:
41
唐明:富民與強國不可兼得?
中国
专制
平等
财富
所以,在中國社會,「富不過三代」是注定的。但凡財富都是依附權力所得,沒有法律的保障,更談不上尊重,在廣大無產階級眼裡,當然都是「不義之財」,和王位一樣,隨時「彼可取而代之」。否則,財產可以傳承累積,下一代不必由零開始,也就不必代代淪為韭菜。
文化
/
2022.05.05
18
:
50
親普京富商 —— 口裡說愛國,資產很誠實
俄罗斯
企业
富豪
普京
避税
普京入侵烏克蘭當日,曾經召見 37 名親政府富商,確保他們鼎力支持。但「華盛頓郵報」調查證實,這班富商口裡說愛國,實情過半都利用離岸公司匯款出國,多年來規避俄羅斯政府監管,甚至可能避過歐美的經濟制裁。
文化
/
2022.05.05
18
:
49
過濾營 —— 重現人間的二戰恐怖工具
俄罗斯
人权
战事
战争罪
集中营
难民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開戰以來已有逾 100 萬人從烏克蘭「疏散」。但烏國官員指控,俄軍從侵佔城市帶走數十萬平民,並在強行送俄之前,把他們囚禁於「過濾營」之中,逐一篩查政治立場。有分析指,這類拘留所曾為二戰時期的蘇聯所用,堪稱駭人恐怖。如今普京重施故技,背後的用意何在?
文化
/
2022.05.05
18
:
48
日本何時會向遊客開關?
日本
社会
入境
旅客
旅游
旅游业
疫情
許多人最後一次「返鄉下」去日本旅行,已是 2020 年前。因應疫情大流行,日本至今仍向外國遊客關閉邊境,「日本時報」引述關西大學教授估計,單是 2020 一年,當地因缺乏外國遊客造成的損失就高達 10.96 萬億日元;按此推算,兩年沒有外國旅客的損失可能達到 22 萬億日元。日本政府確實收到許多放寬邊境限制的呼聲,但目前開關與否,仍有不少考慮。
文化
/
2022.05.05
18
:
47
A.I. 有沒有常識?
人工智能
常识
讀到像「芝士漢堡刺傷」這樣的新聞標題,大概沒人會以為芝士漢堡是傷者或兇器,甚或猜想是漢堡包之間起爭執吧?但對人工智能來說,儘管它們在下棋或檢測腫瘤等方面的能力已超越人類,要以常理解讀此標題,反而會被考起。因當中涉及常識的掌握和運用,正是它們的弱項。
科技
/
2022.05.05
18
:
46
大自然的「綠色黃金」微藻,可開創可持續未來?
可持续发展
塑胶
海藻
环保
生物燃料
蛋白质
饲料
大家或較熟悉海藻這大型藻類;其實在海洋、淡水湖泊和河流中,還有大量同為水中生長的光合生物 —— 微藻。這些微小的生物是地球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它們相對容易養殖和收穫,甚至能利用廢棄營養物生長,來生產可用作食物或生物能源的生物質。藻類生物質還含有廣泛的有用分子,可用於生物塑膠、生物燃料、保健品、化妝品和食品成分。微藻因此有「綠色黃金」之名。
文化
/
2022.05.05
18
:
45
監獄奇觀:閱讀可減刑
社会
囚犯
学习
玻利维亚
监狱
阅读
長久以來,南美國家玻利維亞的監獄都處於極混亂的狀態。據路透社報道,在該國新例之下,囚犯如果想加快出獄,只需要閱讀,即可減少監禁時間。計劃旨在增進囚犯讀寫技能,讓他們未來能夠重拾希望。
文化
/
2022.05.05
18
:
44
【陶與戲】男人必看:這個殺手不太冷
影片
杀手
电影
1994 年,法國導演洛比桑憑著「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The Professional)打入荷里活,在殺手題材上開闢新路線。今集「陶與戲」,陶傑和林宇就一探這部「男人必看」真經典。
前页
1
...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