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2.05.05
18
:
43
林喜兒:我會回來找妳 —— 倖存者的緝兇故事
幸存者
受害者
谋杀
不少關於連環兇殺案的故事,往往著重描寫連環殺手,他們行徑怪異或絕頂聰明、動機是出於陰影創傷還是性格缺陷。Shining Girls 卻將焦點放在這些擁有某種天賦才華的受害女子身上。
文化
/
2022.05.05
18
:
42
莫坤菱:重看「一一」—— 如果人生有個按鈕叫重來,你會按嗎?
人生
婚姻
爱情
成长
遗憾
电影
青春
我們經常幻想可以擁有一個重來的按鈕,一按下去,回到原點,再選多次,我們生活上所有不美滿的東西都能煙消雲散。但是我們忽略了,我就是我,不會因為擁有推倒重來的魔法,便變成另一個人。那正如 NJ 的覺悟,很有可能,我們都會做一樣的選擇、選一樣的路,即使要被斬頭也不回頭。
文化
/
2022.05.05
18
:
41
紀浩基:喪盡癲才 —— 當尼古拉斯基治致敬尼古拉斯基治
喜剧
演员
电影
在好玩的戲劇前,大家可以把理性都放下,重溫一下這個陪著我們香港一代人成長、從顛峰到低谷的演員。尼古拉斯基治徹底演繹了花無百日紅。許多事情來去都應該隨心,有時是人,有時是一個城市的盛世。
文化
/
2022.05.04
18
:
50
英屬處女群島:一個自由港的衰落與英國治權之爭
英国
社会
殖民
殖民地
犯罪
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高峰時期領土遍及全球不同角落,所輸出的文化、思想和制度依然影響世界各地。經過二戰後的解殖思潮,很多前英國殖民地都獨立自決,但其實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一些海外領土,包括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和百慕達。近日,其中一個海外領地英屬處女群島爆出嚴重醜聞,總理涉嫌在美國販毒被補,官方調查報告就建議英國解散民選政府,直接管治當地。
文化
/
2022.05.04
18
:
49
普京有病嗎?
俄罗斯
健康
普京
生病
疾病
精神疾病
领袖
普京有早期認知障礙、普京將接受癌症手術……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普京生病的傳言甚囂塵上,站立時搖晃、神情不安、手不受控制顫抖的報道,似乎成為其生病的佐證。克里姆林宮否認普京健康有問題,傳媒及各國政界人士也只能作推測,若要比較權威的評估,可能要問問醫學專家意見。
文化
/
2022.05.04
18
:
48
為烏克蘭捱熱 —— 意大利的新氣溫政策
俄罗斯
意大利
乌克兰
冷气
天然气
气温
温度
热浪
能源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在 2021 年供給歐洲各地 33% 的需求。但為制裁俄國發動戰爭,歐盟宣布計劃到 2023 年將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意大利政府近日更訂立法例,要求意國人在夏季為烏克蘭多留一點汗 —— 調高冷氣溫度至27度,以加快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
科技
/
2022.05.04
18
:
47
外太空太陽能發電站: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
英国
太空
太阳能
能源
俄烏戰爭令西方多國再次意識到世界能源供應體系之脆弱,化石燃料過分掌握在某些國家上。與此同時,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重點政策考慮,聯合國就把 2050 年淨零碳排放視為目標。要同時達到供電自主和環保,最理想辦法是發展可再生能源。英國政府正考慮推出一個總值逾 160 億英鎊的大膽方案 —— 在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
文化
/
2022.05.04
18
:
46
薩爾瓦多濫捕成風,總統民望卻高企
社会
法律
犯罪
独裁
萨尔瓦多
警察
黑帮
踏入 3 月,薩爾瓦多的黑社會愈發猖狂,一場血腥衝突造成 87 人喪生。總統 Nayib Bukele 雷厲風行,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往後一個月內拘捕多達 1.9 萬人,許多相信是幫派成員,惟當中也有無辜之人。公民自由受到打壓,多數國民卻予以支持,因為在他們眼中,比起專制的領導人,黑幫暴力更加可怕。
文化
/
2022.05.04
18
:
45
智利漸變為半沙漠地區,如何影響城市規劃?
社会
干旱
公园
可持续发展
城市
植物
绿化
天乾物燥,寸草難生,正是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寫照。當地經歷長達 10 年旱災,如今就連極為粗生的青草,也成為罕見的奢侈品。政府急忙解救,包括建城近 500 年來首次實行制水,地方機構和園藝師亦改以沙漠植物群佈置。與此同時,整座城市正在半沙漠氣候之中,轉向可持續規劃。
文化
/
2022.05.04
18
:
43
Moyashi:狂鬼人間 —— 動態癡線佬
日本
政治正确
歧视
精神病
电视剧
灵异
故事的表述有問題,理應受到批評,但要將其存在徹底抹去,則是過猶不及。「怪奇大作戰」在日本特攝映像的發展史中,是一部有相當價值的作品,抽起了一集,等同在歷史中挖開一個缺口。
文化
/
2022.05.04
18
:
42
曾詩敏:流淌於血液的熱愛
香港
垒球
梦想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香港壘球女將們為熱愛的運動拼盡全力,她們是香港運動員其中一面的寫照,同樣頂著非職業身份去為運動付出的,還有很多。有些人覺得追夢很瘋狂,是的,過程可以很瘋狂,同時,我想,追夢對於夢想家而言,就如流淌於血液般理所當然。正如,你怎會挑戰呼吸的需要?
科技
/
2022.05.04
18
:
41
Meiling:星洲有個踢拖上班的政府部門
新加坡
员工
工作
政府
要一群 20 多歲的 Z 世代不入谷歌入政府,並不容易,要由政府領導他們,更是挑戰。李鴻毅還要背負「李顯龍」兒子的身份,在這個與別不同的部門,吸納不受權力掌控的人才,少一點胸襟,放不下身段,也做不到。
文化
/
2022.05.03
18
:
50
【烏克蘭戰爭】國人認同的焦土政策
俄罗斯
乌克兰
侵略
基建
战争
焦土
防守
烏克蘭基輔北部村莊德米迪夫在 3 月 19 日傳出附近大壩被毀,村莊被洪水淹沒。「紐約時報」報道,德米迪夫一眾居民正努力整理受淹家園。有地方在戰爭中被摧毀不令人意外,不同的是,德米迪夫受浸並非俄軍所為,而是烏克蘭人早前阻攔俄軍坦克進攻基輔的行動,成功為烏軍贏得準備防禦工事的寶貴時間。
文化
/
2022.05.03
18
:
49
俄電台總編:俄國倒退了 40 年
俄罗斯
乌克兰
传媒
新闻自由
普京
言论自由
俄羅斯電台「莫斯科迴聲」(Echo of Moscow)抱持獨立政治立場,仍能安然在當地廣播超過 21 年,最終卻在俄軍侵略烏克蘭期間,因發表與官方不同的言論而被迫關閉,總編輯 Alexei Venediktov 指,這象徵著該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文化
/
2022.05.03
18
:
48
大腦可自動「忘記」傷痛?
精神健康
回忆
大脑
治疗
记忆
人總有不想再想起的事,但大腦又能否控制這些記憶不要再度浮現?近日有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個信號,或能抑制不堪回首的記憶。若更深入了解其機制,未來有望找到強迫症、焦慮及抑鬱的新療法。
文化
/
2022.05.03
18
:
47
東南亞工人安奎基:世上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葡萄牙
西班牙
探险
历史
殖民
航海
麦哲伦
16 世紀是大航海時代的高峰期,歐洲的超級帝國打通了世界各地的航通,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榨取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為往後歐洲急速發展打好基礎。近年,西方社會積極反思帝國主義陰暗的一面,承認被殖民者的貢獻。很多讀者都知道,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探險是由麥哲倫(Magellan)帶領,但他其實未返回歐洲已經命喪菲律賓,東南亞工人安奎基(Enrique)才是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文化
/
2022.05.03
18
:
46
為何這家店會放棄送貨,改為自取?
日本
企业
商店
消费
购物
电子商务
安坐家中即可購物已成日常,但日本工作服品牌 WORKMAN(ワークマン)卻選擇逐步取消送貨服務,轉而要求客人到店自取,以省下包裝及運輸產品所需的成本。「日經亞洲評論」近日有專文解釋,在顧客已慣於無需到店的年代,WORKMAN 有甚麼方法令他們回到實體店。
文化
/
2022.05.03
18
:
45
佐賀縣荒廢數十年的稻田,如何成為新景點?
日本
社会
活化
营地
社区
日本農產品深受港人歡迎,但其實隨著人口老化,加上農戶往往後繼無人,愈來愈多耕地遭到荒廢。光是佐賀縣,1985 年至今便暴增 5 倍至 5,069 公頃。眼見有地無人用,一名本地建築師遂想到:若不扎根,何不紮營?一塊凋空 30 年以上的農地,經其改造成為熱門營地,雖不再種植稻米,卻種下振興希望。
文化
/
2022.05.03
18
:
43
黃宣游:通街墨寶的東方之珠
香港
代书
写字
书信
历史
香港舊日的城市風貌,是眾多歷史事件的因緣際會,眾多嶺南文化人、工藝人聚首,與西方文化產生的化學作用,結果也可謂空前絕後。林禮稠先生的故事是上世紀中葉廣東移民的一個寫照,以血汗和青春鍛造「東方之珠」。
文化
/
2022.05.03
18
:
42
科學狗:地上最強水熊蟲的順風車 竟然是蝸牛?!
动物
生态
科学
蜗牛
搭蝸牛順風車對於人類而言可能又蠢又慢,但如果你是水熊蟲…… 還是比自己爬行快得多。
文化
/
2022.05.03
18
:
41
方俊傑:喪盡癲才 —— Nicolas Cage 飾演 Nicolas Cage
奥斯卡
演员
自嘲
电影
過程中,Nicolas Cage 有時似乎是現實中的 Nicolas Cage,有時又好像只是在扮演戲入面的 Nicolas Cage。果然是度身訂做,換了另一位演員,個劇本根本需要由頭到尾完全寫過。
文化
/
2022.04.29
18
:
50
漢學家港督:戴維斯爵士
香港
殖民
汉学家
翻译
香港大部分人口操粵語,寫繁體中文,要與民溝通、勝任行政首長一職,中文水平十分重要。在港英時期,香港就出過多位漢學家級數的港督,最早一位在 1844 年滿清咸豐皇帝尚未登基的時候,就成為了香港第二任港督,任內大力推動學術和文化發展,但卻得罪全港商人。他就是戴維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
文化
/
2022.04.29
18
:
49
日元貶值,衝擊日本傳統觀念
日本
汇率
日元
经济
货币
贬值
通胀
近兩個月,日元兌美元匯率下跌約 12%,與美元掛勾的港元同樣感受到跌幅,日前每百日元兌港元更低見 6.04。準備日後去旅行也好,作投資也好,身在香港的人可能會考慮換一點日元。而在日本本土,傳統認為日元疲軟對本國經濟有利的觀點,正受到挑戰。
文化
/
2022.04.29
18
:
48
切爾諾貝爾的神秘黑菇:科學家研究輻射的關鍵?
社会
生物
真菌
辐射
當俄烏戰爭陷入拉鋸,俄軍手上的板斧愈來愈少之際,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警告核戰隨時會爆發。1986 年,同樣在烏克蘭地區,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廠意外「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告訴世人核災難的可怕。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仔細研究當年的災難現場,希望為人類找出應對輻射的方法,其中一個重點研究對象,就是核電廠內生長的奇怪黑菇。
文化
/
2022.04.29
18
:
47
「擺爛學」:為何身邊的人和事都無法進步?
交易
心理
态度
打工仔
职场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買賣雙方理應皆大歡喜?未必。現實可能是,期望彼此交付的也無需太好 —— 經濟學者把這種吊詭而普遍的概念,稱為「擺爛學」(kakonomics)。
科技
/
2022.04.29
18
:
46
生物採礦可避免破壞環境?
微生物
采矿
环境污染
矿物
生產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產品所需要的礦物,通常比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同類產品更多,推高礦物需求,令減少採礦環境破壞和擴大使用低碳能源之間出現矛盾。不過,採礦方式不單只有粗暴使用化學物料提取,近年業界便積極研究另類開採技術,例如利用生物科技作生物採礦。
文化
/
2022.04.29
18
:
45
【展覽】傳統工筆畫的當代演繹 —— 本地的「工筆新傳」
香港
展览
水墨画
當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碰撞後,水墨畫亦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時至今天,在當代的文化與社會下,本地的工筆畫又有怎樣的新面貌?置地公司於中環交易廣場舉辦以工筆為主的水墨作品展,名為「工筆新傳 —— 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邀請 9 位香港藝術家參展,展出共 31 幅具本地特色的工筆畫作,一覽近 20 多年來當代工筆在港的發展。
文化
/
2022.04.29
18
:
43
Moyashi:在日本碰壁的烏克蘭公關
日本
乌克兰
二战
公关
战后
历史
如果說烏克蘭有甚麼做錯了,那就是錯估了日本,也錯估了東亞的政局。烏克蘭用看德國的標準來期待日本,卻踩中了從來沒有脫離戰後體制的日本的尾巴。
文化
/
2022.04.29
18
:
42
Ryan Fung:政府削上網電價,ESG 光伏無望?
香港
太阳能
环保
能源
电力
有謂身體很誠實,要認清一個政府對某些政策的支持力度,最重要當然不是聽口號、看目標,而是看清楚所涉的資金和資源投入,遺憾地政府對「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實在可圈可點。近日環境局突然大幅削減上網電價回購價兩成,在再生能源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收水」,引起商界和環保界關注。
文化
/
2022.04.29
18
:
41
廖康宇:記一齣不能說的紀錄片,一場首映禮
香港
纪录片
电影
香港人
三小時的內容轉眼就過,觀看後更叫人久久不能釋懷。在觀看之前,筆者從來沒有想過一齣紀錄片可以有如此的感染力:原本以為過去的事已成過去,但當回憶在大銀幕前重現,情緒依然如昔日般熱血沸騰。
文化
/
2022.04.28
18
:
50
摩爾多瓦分離主義地區受襲,會是俄烏戰爭的新危機?
俄罗斯
乌克兰
分离主义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战事
战争
摩尔多瓦
烏克蘭戰爭繼續是全球焦點所在。不過,早前有觀察人士推斷,俄羅斯下個目標,可能是烏克蘭西南部鄰國摩爾多瓦(Moldova)。本週二便傳出俄國支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分離主義勢力所在地發生爆炸,可能是俄國的偽旗行動。事件引發憂慮,俄羅斯會否重複藉頓巴斯地區挑起戰爭的模式,將戰線延伸至摩爾多瓦。
科技
/
2022.04.28
18
:
49
Twitter 還會繼續推動「無大台」 BlueSky 嗎?
美国
去中心化
社交媒体
言论自由
全球首富 Elon Musk 私有化 Twitter 受全球關注,焦點落在社交平台的言論自由問題上,卻忽視 Twitter 投資的創新項目 BlueSky —— 建基於 Web 3.0 的研發計劃,通過開放協定嘗試建立「無大台」的社交平台,可望全面改寫社交網絡。收購消息傳出後,BlueSky 已澄清不在收購之列,正繼續獨立進行研發。
文化
/
2022.04.28
18
:
48
2022 年普立茲建築獎得主:綠色建築未來在西非?
非洲
布基纳法索
建筑
设计
今年 3 月揭曉了新一屆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該獎項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是業界最高殊榮,表揚「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今年得主是布基納法索建築師凱雷(Francis Kéré),他不單克服資源限制,更融合傳統技術,展示了綠色建築的未來。
文化
/
2022.04.28
18
:
47
微塑膠人體影響之謎
社会
精神健康
人体
塑胶
科学研究
肺病
走到山川海洋極地,或者鹽、水和尋常食物,微塑膠都已無處不在。一週過去,人體可能已攝入約 5 克的微塑膠;上月一份研究更顯示,人體血液中也檢測到微塑膠。避無可避的微塑膠,會對人體造成甚麼傷害?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指,科學家雖然有所憂慮,但目前尚未確定微塑膠的健康威脅。
文化
/
2022.04.28
18
:
46
向阿根廷人學習,與通脹共存之法
阿根廷
社会
消费
物价
通胀
供應鏈緊張、龐大紓困支出加上烏克蘭戰爭,導致全球各地通脹飆升,從日韓到歐美,家家戶戶都叫苦連天。唯獨在阿根廷,民眾卻淡定得多。對他們來說,物價高企並非新常態,而是幾十年來的老習慣。面對全球第二高的通脹率,當地人已從震驚變成麻木,在「捱貴貨」這方面,更是自有一套對策。
文化
/
2022.04.28
18
:
45
冷水浴真能令人強壯?
精神健康
淋浴
血液循环
有「冰人」之稱的荷蘭極限運動員 Wim Hof,曾創下最長時間浸泡在冰裡等超過 20 項健力士世界紀錄,並提倡「冰人呼吸法」改善身體免疫力而廣為人認識。最近他在 BBC 節目「與 Wim Hof 一起凍結恐懼」中,邀請體育節目主持 Gabby Logan 與歌手 Alfie Boe 等名人,每日以攝氏 12 度冷水淋浴 15 秒至 2 分鐘,宣稱有助提升體能和減壓,當中可有科學根據?
文化
/
2022.04.28
18
:
44
【陶與戲】李安:成也文青 敗也文青
影片
导演
李安
电影
曾執導「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等電影的著名導演李安,其荷里活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今集「陶與戲」,陶傑和林宇將點評李安幾部「失敗」之作,看他如何成敗也在文青。
文化
/
2022.04.28
18
:
43
紳士大哥:移民外國如何由二等公民進化成一等公民?
价值观
时间
生活
移民
金钱
某些人口中的「二等公民」,說來說去,不就是「因為無錢所以要做下欄工作」。說著這些話的,包括身上早拿了別國護照的既得利益族群,或是沉迷於民族主義但經濟條件差得沒選擇餘地的守舊者。這些人所認識的「生活」,就是在每一件事都標上價錢牌,生命就只剩下單純的金錢數字。
文化
/
2022.04.28
18
:
42
鴻若遠:無人死亡的火車難題 —— KFC 的道德抉擇
快餐店
歧视
肯德基
餐厅
体验
明白提出這個題目,自然會惹來反歧視人士的強烈譴責,但確實需要探討,因為 KFC 其實也附帶外賣服務,外賣也是吃炸雞的一個選擇,因此即使是堅持要吃炸雞,也並不是沒有辦法,但要求改變整個餐廳所有食客的體驗,來遷就某一個堂食客人,這個就是爭議的地方。
文化
/
2022.04.28
18
:
41
紀浩基:實體書最後堅持者的掙扎
书
阅读
电子书
有個實體書堅持者好友最近卻找到一個新觀點,就是即使書城存著你的 Amazon 電子書帳戶,其實也受控於一個 big brother,當然你希望 Amazon 雲端系統不對你進行審查,但萬一某個政權施加壓力時,很可能你帳戶中的一些言論激進書籍,就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候實體書的意義,就是無可取代。
文化
/
2022.04.27
18
:
50
Elon Musk 成功收購 Twitter,然後呢?
美国
企业
收购
社交媒体
言论自由
马斯克
全球首富 Elon Musk 成功以 440 億美元收購 Twitter,為史上最成功的槓桿收購行動之一。他曾經揚言,收購是出於捍衛言論自由原則,究竟這意味著 Twitter 將有甚麼具體改變?
科技
/
2022.04.27
18
:
49
人工智能消除城市雜音,提升地震偵測能力
人工智能
地理
地震
天灾
地震是殺傷力最強的自然災難之一,在歷史中曾經摧毀不少偉大文明,而 2008 年汶川大地震、2011 年福島大地震的可怕畫面仍教人歷歷在目。人類多年來都希望發展出精確預測地震的方法,即使今天全球科技發展的進步前所未有,這個宏願依然未能實現。不過,「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相關研究有新發展,專家正以人工智能程式消除城市雜音,提升地震警報能力。
文化
/
2022.04.27
18
:
48
是時候,重新面對返工的成本
社会
上班族
交通
成本
打工仔
职场
办公室
通勤
开支
兩年多以來,斷斷續續的遙距工作,上班族省下通勤時間,亦節省了交通、用餐甚至是置裝費。英國廣播公司(BBC)有專文指出,疫情稍緩,打工仔陸續重回辦公室,驚覺每日上班開支極大,而通漲更進一步推高工作成本。
文化
/
2022.04.27
18
:
47
醫療行業拯救大型購物「死場」
美国
社会
企业
地产
购物
购物中心
医疗
零售
疫情及防疫限制嚴重打擊零售業,不少店舖為求繼續經營,轉而售賣口罩及快速測試套裝。據商業雜誌 Fortune 報道,在美國,很多郊區大型購物中心 10 多年來本就經營困難,封鎖下更幾乎失去所有顧客。有醫療中心就想到改造這些「死場」,以應對龐大醫療需求。
科技
/
2022.04.27
18
:
46
印度的網上「牛市」
印度
社会
动物
应用程式
牛
买卖
农业
印度的 2 億頭奶牛和 1 億頭水牛,不只是印度教徒的神聖動物,更是 7,500 萬名奶農的「財神爺」。作為球第五大牛奶生產國,酪農業市值 1,740 億美元,吸引很多初創公司來參一腳,透過提供網上預約獸醫等服務賺錢。只是 Animall 這個牛隻交易平台更有野心,旨在改變整個畜牧經濟。
文化
/
2022.04.27
18
:
45
為防 COVID-19,中國派鵝軍守衛邊境
中国
社会
动物
清零
防疫
鸟类
鹅
據「國家地理雜誌」報道,在中國與越南的邊境,大約有 500 隻「鵝軍」站崗,準備隨時向非法入境者大聲鳴叫,甚至攻擊入侵者,以防止病毒經由邊境傳入。而在歷史上,好勇鬥狠的鵝亦曾背負看守貴價威士忌及軍事設施等重任。
文化
/
2022.04.27
18
:
43
唐明:1768 年「叫魂」的完美風暴是如此熟悉
中国
权利
历史
清朝
无产阶级
形成如此海嘯級別的災難,其中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低下階層因為毫無人身權利,朝不保夕,有如暗無天日的洞穴裡的生物,極其容易被恐懼和瘋狂驅使,亦即歷史學家所說的「人口劣質化」。
文化
/
2022.04.27
18
:
42
曾詩敏:運動員在香港社會的可能性
香港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筆者寫下這篇,除了分享今次工作的樂趣,同時與大家一同思考退役運動員的出路,甚至闊一點說,運動人和體育在香港社會有甚麼可能性。
文化
/
2022.04.27
18
:
41
呂嘉俊:我們懷念英殖時代,但為何不愛英國菜?
香港
美食
食物
「懷舊」明明是一種不理性行為,就算當時過得不怎麼樣,經過時間洗刷,好的感覺會留下而壞的經驗會洗走,但為何談到食物,我們又忽然理性起來,從歷史到烹調手法,去分析英國菜的差劣,而不是麻木地愛上它呢?
文化
/
2022.04.26
18
:
50
廢除成績表,師生家長都安樂?
日本
社会
学校
学生
学习
家长
小学
心理
成绩
教学
「暑假」結束,香港學生又再回校上課,為分數好好打拚。但在日本神奈川縣,一間公共小學卻打破傳統,由 2020 年度開始廢除成績表,希望把孩子從評級中解放,從此不再互相比較。這個破格之舉至今實施兩年,當中有何成效和得著?共同通訊社早前對該校進行專訪,探討師生和家長的感受。
文化
/
2022.04.26
18
:
49
蘇聯二戰「解放東北」期間,對中國人民的暴行
中国
俄罗斯
二战
战争罪
历史
犯罪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二戰期間,蘇聯雖然是同盟國的一分子,協助自由世界擊敗德意日軸心國為首的法西斯陣營,但其軍紀之敗壞,令很多平民百姓都聞風喪膽。佔領德國期間,蘇聯士兵強暴超過 200 萬名德國女姓,近 24 萬女受害者喪命。蘇聯在「解放」中國東北後,也犯下嚴重暴行,而且不單針對戰敗的日本僑民,連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人亦逃不過蘇聯士兵的魔掌。
文化
/
2022.04.26
18
:
48
法國總統連任為何不尋常?
法国
民主
总统
选举
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束,馬克龍成功連任,為法國 20 年來首位連任總統。對比其他民主國家,政治領袖不時在選舉成功連任,如美國的列根、克林頓、小布殊和奧巴馬,還有連任 3 次的德國默克爾,為何法國總統連任是相對罕見?
文化
/
2022.04.26
18
:
47
經濟大蕭條的餐桌:美國水批
美国
大萧条
甜品
食物
饮食
經濟不景,普羅大眾需要節衣縮食,食肆接連倒閉,可以改變整個城市的飲食文化,例如「雙餸飯店」近月便在香港大行其道。上世紀 30 年代,美國遭逢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市民為了節省開銷,要在飲食方面動腦筋,不少家庭吃不起甜品,只好從食材方面想辦法。云云大蕭條食譜中,最奇葩的一款可算是恍如都市傳說般的「水批」,其用料之簡約,顛覆了人們對批餅的想像。人們只需要水、糖、麵粉、牛油和少許雲呢嗱香劑,透過化學作用,就可以變出半透明狀的「奶黃」。
科技
/
2022.04.26
18
:
46
培植肉衝出太空,遠征不是夢?
以色列
太空
肉
肉食
食物
太空人太空執行任務時間可長達 6 個月,飲食是需要精心準備的一環,當中包括部分預先妥善保存的肉類。不過,想像一下長途太空旅遊或太空殖民的未來,此法未必可行。以色列人造肉初創公司 Aleph Farms 就展開一項新測試,瞭解肉類細胞能否在太空環境培育生長,希望藉此揭開太空旅行新一頁。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在解決地上人造肉問題之前,太空種肉的想法可能走得太遠。
文化
/
2022.04.26
18
:
45
要真正減碳,還需看消費型碳排放?
瑞典
社会
商品
消费
减排
经济增长
瑞典議會環境目標委員會 4 月初建議設立消費型碳排放減排目標,並納入 2045 年淨零排放目標,議會中的所有 8 個政黨均予以支持。如提議經立法落實,瑞典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消費型碳排放目標的國家。
文化
/
2022.04.26
18
:
43
Moyashi:被消費的「豐滿」
日本
女性
广告
政治正确
漫画
物化
假若表現如此健全、還要是不涉及現實人類的畫作都要被安上「消費女性」的罪名,那麼一大堆長期以真人泳裝女郎作封面的小報週刊和青年漫畫雜誌又算是甚麼?
文化
/
2022.04.26
18
:
42
林喜兒:鍍金時代 —— 新舊時代的交替
世代
性别
种族
阶级
新舊時代的人相遇,產生磨擦和衝突,也是劇集的核心所在。
文化
/
2022.04.26
18
:
41
方俊傑:奪命狂呼 —— 多了一份文青味
影评
恐怖片
杀人
续集
血腥
电影
我只能說,第五集「奪命狂呼」,在很多細節上呼應最開端的第一集,建議先重溫一次才入場,才看得明。同一時間,它又與時並進。
文化
/
2022.04.25
18
:
50
被遺忘的庚子俄難:俄軍在華的種族大屠殺
中国
俄罗斯
社会
国际关系
屠杀
战争
历史
清末
黑龙江
晚清時期,亦是全球帝國主義的高峰時期,西方列強透過與清廷簽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瓜分勢力範圍。其中俄羅斯透過 1858 年「璦琿條約」、1860 年「中俄北京條約」,鯨吞外東北約 100 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在八國聯軍之役期間,俄軍的暴行更加是罄竹難書,近萬人在東北地區被屠殺,史稱「庚子俄難」。
文化
/
2022.04.25
18
:
49
學校復課,有些學生卻長期失蹤
美国
社会
学校
学生
家庭
抑郁
教育
生活
疫情
隔离
青年
全港中小學恢復面授課堂,但經歷長期停課及網課,難保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美國大部分學校去年秋季全面復課,但公立學校卻有多達百萬名學生長期缺席,意味著他們整個學年缺席率達 10% 或以上,究竟這些學生都到了哪裡?疫情如何推使他們放棄學業?
前页
1
...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