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3.07.07
18
:
49
澳洲治療精神疾病的處方:迷幻蘑菇、搖頭丸
精神健康
摇头丸
治疗
澳洲
精神健康
精神病
药物
迷幻蘑菇
医疗
日前,著名歌手李玟自殺身亡,家人證實她受抑鬱症困擾多年,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由於精神病非常難治,各國一直苦思如何處理這個棘手問題。近日,澳洲率先打破禁忌,成為全球首個處方搖頭丸(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及迷幻蘑菇(裸蓋菇素,Psilocybin)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及抑鬱症的國家。
科技
/
2023.07.07
18
:
48
CRISPR 基因編輯遺傳病療法,今年有望授權臨床應用
精神健康
治疗
医学
医疗
基因編輯治療是科幻故事中無所不能的技術,可治療癌症、高膽固醇甚至不孕,甚至延長人類壽命極限。這種充滿未來色彩的 CRISPR 基因編輯療法,今年將有望成真,預料美英多國將授權應用於治療遺傳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究竟這種醫療技術發展到甚麼地步,距離全面應用還有甚麼障礙?
文化
/
2023.07.07
18
:
47
貓咪世代:貓咪如何從大草原走到人類家中
书
书评
生物学
猫
进化论
貓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常見的家庭寵物,相關的流行文化產品更加是歷久不衰。可是,貓咪為何如此獨特?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 Jonathan Losos 教授就在今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Cat,解構貓咪的進化機制。
文化
/
2023.07.07
18
:
46
法國乾旱,全因 Volvic 礦泉水?
法国
社会
干旱
工厂
气候变化
矿泉水
饮用水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今年夏天法國各地受乾旱禍害,就連礦泉水源之一的法國城鎮沃爾維克(Volvic)也無法逃過一劫,當地村落已實行限水禁令。不過,許多人將問題歸咎於 Volvic 等知名礦泉水品牌,控訴這些工廠每年大量抽水。到底法國人被迫減少用水,跟礦泉水工廠「搶水」有關嗎?
文化
/
2023.07.07
18
:
45
瑞典「木城」計劃:未來城市的想像
欧洲
瑞典
北欧
可持续
建筑
斯德哥尔摩
木材
环保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舊工業區,滿是荒廢的廠房和停車場,發展商計劃在這裡建造一座「木城」,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型的木材建築項目。現代木材結構建築好處多,既廉價且防火,採用木質建材更是應對氣候暖化的方案。
文化
/
2023.07.07
18
:
43
月巴氏:1994(12)——「生死時速」
动作片
小说
电影
荷里活動作片經歷了 80 年代由肌肉主導,到現在,似乎正醞釀變化,奇洛李維斯不是過去史泰龍亞諾那種類型的英雄,你不會見到他突然除衫展示肌肉,也不感受到他刻意地強悍, 而就只是一個普通執法人員,在某個尋常日子,某個危急關頭,如實地,展示了智慧和勇氣。
文化
/
2023.07.07
18
:
42
夏海安:底特律真的是生人勿近嗎? (上)
美国
城市
底特律
建筑
道路
去年冬天,我趁美國旅遊簽證尚未到期,就和家人從加拿大租車自駕前往美國來個短途旅行。我居住的城市,距離兩個美加邊境 —— Niagara Fall/Buffalo 及 Windsor/Detroit 要兩小時起計的車程,自駕遊來說是合理距離。加上有些老香港人推薦我去底特律參觀,介紹說在那邊購物抑或飲食都比多倫多優勝,我就聞名而去,看看到底大家口中的汽車、破產、罪惡之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文化
/
2023.07.07
18
:
41
Moyashi:交通意外戰爭
日本
交通意外
安全
历史
汽车
马路
日本戰後的 50、60 年代,私人汽車由奢侈品逐漸平民化,一般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在路面跑的汽車數量增加,交通意外的頻率同時上升。交通意外死者數目甚至超越了日清戰爭的日本戰死者數量(兩年間 17,282 人),死者數在 1959 年首次突破一萬人的關口,然後年年遞增,在 1970 年到達頂峰的 16,000 人。交通意外猶如戰爭狀態,史稱「交通戰爭」。
科技
/
2023.07.06
18
:
50
眾多企業未擁抱 AI,職場大洗牌還未正式開始
社会
人工智能
企业
职场
职业
過去一年,大家開口閉口都是 AI,更瘋傳職場即將大洗牌,但世界始終未見一夜變天,關鍵可能是企業還未全面擁抱 AI 技術。「經濟學人」分析指,人類適應新科技總比想像中緩慢,除了部分大企業巨額投資及牽頭應用 AI,很多公司仍然態度審慎,意味著 AI 對職場的衝擊,可能是長年累月的漸進演變過程。
文化
/
2023.07.06
18
:
49
南韓鼓勵生育之道:減考試難度
社会
南韩
压力
学生
家长
教育
生育
生育率
考试
南韓家長為確保子女贏在起跑線,自幼便提供各類私人補習,盼望他日在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考取優異成績。近年社會各界都意識到背後的連串問題,如教育不平等、年輕人不堪壓力患精神疾病,以及嚴苛考試制度減低國民生育意欲等。有見及此,南韓政府宣告降低入學試難度,有期望新措施能間接鼓勵生育。
文化
/
2023.07.06
18
:
48
【烏克蘭戰爭】在俄國內的法律戰爭
俄罗斯
欧洲
人权
反战
律师
战争
法律
维权人士
在開戰後的俄羅斯,任何人反對向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便等同犯罪,不分老幼一律嚴懲處治,有示威者在拘留期間更慘遭虐待。人權律師淪為政府公敵,一些業內的反戰律師已面臨起訴,其中數十人更被吊銷執照。驟然間,全國風聲鶴唳。即便如此,逾百名律政新鮮人卻無懼危險,不辭勞苦,加入全國最大法律辯護團體之一 OVD-Info,以熱誠和專業捍衛異見人士。
文化
/
2023.07.06
18
:
47
日本回收很講究,其實也是焚化大國
日本
社会
回收
垃圾
焚化
日本講究建築美學,又以公共建設聞名,大阪舞洲垃圾焚化廠正是藝術與實用兼備的成功例子。該工廠耗資約 600 億日元,建於大阪郊區填海區域,是已故奧地利藝術家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雖則日本的焚化廠將大部份廢棄物轉化為電力,但原來在美麗背後,焚化廠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似乎不符合該國一直講究回收的形象。
文化
/
2023.07.06
18
:
46
告別「食物噪音」—— 糖尿病藥竟然是減肥神藥?
精神健康
健康
治疗
减肥
肥胖
药物
医学
TikTok 一條題為「食物噪音解說」的短片,累計多達 18 億次的瀏覽量,令「食物噪音」成了熱門新詞;像 Ozempic、Mounjaro 這類注射糖尿病藥物,更因有消除「食物噪音」之效而被採購一空,標價甚或超過 1,000 美元。不少服用者在社交媒體聲稱,此藥能讓他們瞬間打消任何有關食物的念頭,從而抑制食慾,有助減肥。
科技
/
2023.07.06
18
:
45
未來太空食品:當呼吸可以製成食物
二氧化碳
企业
国际太空站
太空人
粮食
食材
以往太空人執行任務時,在機艙只能吃包裝食品,或者吃太空站種植的生菜。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研發新的太空食品,解決太空人的飲食問題,配合他們執行長時間的太空任務。NASA 近年便舉辦比賽,邀請企業協助開發可持續太空食品的方法,比賽現已進入決賽階段,有入圍公司開發 「呼吸製成食物」技術,帶來全新可能。
文化
/
2023.07.06
18
:
43
唐明:莎劇人物 06 —— 理想的情人是雌雄同體
中性
喜剧
爱情
经典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亞的喜劇主旨不在諷刺,而是浪漫愛情,直到今日依然被廣泛改編,或者從中偷橋。其中第十二夜大概是改編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甚至被譽為「完美的喜劇」,尤其是女主角薇奧拉女扮男裝,更巧合地切中了當今的性別多元潮流。
文化
/
2023.07.06
18
:
42
Percy Leung:If Every London Tube Line Were a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 Part 2
英国
交通工具
伦敦
古典音乐
铁路
音乐
On 15 June, I published the first part of my series of articles on the musical qualities of the London tube lines. In a nutshell, the Jubilee Line is a cacophonous monster, the Central Line is nothing short of a depressing nightmare, while the Piccadilly Line has attained the very attributes of a bemusing jester. This week, I will turn my attention to three other lines and liken each of them to a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that shares their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文化
/
2023.07.06
18
:
41
Ryan Fung:2023 年下半年開局,地球迎來歷史高溫
厄尔尼诺
披露
欧盟
气候
「熱辣辣熱辣熱辣辣,好熱好熱。」世界氣象組織(WMO)2023 年 5 月才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飆升至歷史新高,言猶在耳,時間只是過了不足兩個月,7 月 3 日就錄得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地球表面以上 2 米處記錄的全球平均氣溫超過 17°C(62.6°F),十分可怕。
文化
/
2023.07.05
18
:
50
【新詞】相遇主義:通過相遇讓都市人產生共情
英国
城市
城市规划
散步
新词
书
书评
步行
近年,香港興起一股散步熱潮,把城市中的種種邂逅變成浪漫的相遇。英國作家兼藝術家 Andy Field 就在今年 5 月發表著作 Encounterism,中文可以暫譯為「相遇主義」。Field 覺得人與人之間各種偶然的相遇 —— 無論是好是壞、熱情或冷淡 —— 都令人著迷不已,接著又提出了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態度。
文化
/
2023.07.05
18
:
49
德國右翼民粹黨地方選舉首度獲勝 —— 選民想甚麼?
德国
右翼
外国人
东德
民主
移民
选民
选举
德國松訥貝格上月 25 日開始成為全國頭條,因當地人在地方選舉,選出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候選人塞塞爾曼(Robert Sesselmann)。政界人物形容,另類選擇黨首次贏得地方首長職位是「敲響民主警鐘」,甚至有評論認為選民「故意支持納粹思想主導的極右破壞政黨」,但諉過選民容易,瞭解選民真正想法及對執政聯盟的不滿才是要務。
文化
/
2023.07.05
18
:
48
「慢就業」:不躺平、不就業的中國青年
中国
社会
企业
劳动力
大学
失业
工作
求职
毕业
经济
青年
隨著畢業季來臨,許多應屆畢業生都開始忙於搵工,但受到疫情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面對就業困難,促成年輕人「慢就業」現象,畢業後不馬上投身職場。大陸媒體形容「慢就業」並非貶義詞,既不是不就業,更不是躺平,只要「方向清晰、方法對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聽起來一切很樂觀,但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分析指,青年失業率創新低,或會引起人們對教育價值的反思。
文化
/
2023.07.05
18
:
47
未來 30 年,蚊子恐成最危險動物?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传染病
昆虫
热岛效应
疟疾
登革热
牠們殺人如麻,嗜血成性。這種世上最致命的動物,不是獅子老虎大白鯊,而是大不過指尖的蚊,估計每年約有 70 萬人死於蚊患。不少科學家警告,隨著氣溫上升,蚊的活動範圍正加速轉移,在美國以至全球擴散,經由蚊子傳播的嚴重疾病,如瘧疾、寨卡、登革熱等,將在未來數月至數年奪去更多性命,情況令人憂慮。
文化
/
2023.07.05
18
:
46
無分男女,皆會有大量美國工作被 AI 取代?
美国
美国
社会
人工智能
女性
就业
性别
经济学
职场
在美國,年齡介乎 25 至 54 歳的女性,就業人數於今年 4、5 月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更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預測,像 ChatGPT 這類生成式 AI 技術或取代大部分職位;另一項研究顯示,儘管美國勞動力市場以男性佔多數,但受此趨勢影響的在職男性有 58%,而受影響的女性工人則高達 79%(近 5900 萬人)。
科技
/
2023.07.05
18
:
45
芬蘭建核廢料處置場,永久解決核廢料問題?
欧洲
芬兰
社会
反应堆
安全
核能
能源
辐射
當日本政府把福島第一核電廠超過 130 萬噸核廢水排放入海,北歐國家芬蘭正研究用其他方法處理核廢料問題。芬蘭計劃在西部海岸的奧爾基洛托島(Olkiluoto)興建一個核廢料儲存庫,預計能埋藏核廢料長達 10 萬年之久,這會是解決核廢料問題的可行方案嗎?
文化
/
2023.07.05
18
:
43
【香港菜系列】呂嘉俊:如何能創造出「香港菜」?
香港
本土
历史
饮食
同樣是由外地傳入,再轉化出新的模樣,但大家認為漢堡包是美國國食,香港的沙嗲牛肉麵卻是「混雜而成」的產物,這是否雙重標準呢?
文化
/
2023.07.05
18
:
42
Hong Kong Infosphere:從建築察看香港的世界脈絡 ——「戰後建築研究檔案」計劃
亚洲
香港
建筑
战后
历史
我們成長的環境之中,不少建設也是在戰後才出現。從街市、學校、大會堂等日常生活的場所中,我們往往可從它們簡潔的結構及外表,辨認出這種被界定為「現代主義」(modernism)的風格。風格可以是很好的切入點去欣賞我們身邊的建築,但同時我們不應拘泥於教條去為這些建築定格。一座建築物之所以如此模樣,除了反映建築師本身的主意及其接受的訓練,也是取決於業主及用家,當時社會的態度以至地緣政治等形成。
文化
/
2023.07.05
18
:
41
曾詩敏:溫布頓公開賽 ——「歷史」與「當今」共存
人工智能
比赛
网球
运动
体育
來到年中這個時候,網球四大滿貫輪到英國的溫布頓。這項被稱為歷史最悠久的大滿貫賽事,向來跟「歷史」、「傳統」和「優雅」等字扯上關係。隨著比賽拉開戰幔,最近賽事的宣傳、媒體、內容、資訊、討論⋯⋯當然也一浪接一浪,「歷史」和「當今」如何衝擊和共存,亦是頗有趣的觀察。
文化
/
2023.07.04
18
:
50
華格納氣數未盡:轉移陣地白羅斯,烏克蘭嚴陣戒備
俄罗斯
俄罗斯
兵变
卢卡申科
军事
兵變過後,華格納集團於 7 月 1 日結束俄羅斯業務,頭目普里戈任的愛國傳媒集團也要關閉,但華格納氣數未盡。華格納部隊有數千兵力正轉抵白羅斯,衛星圖亦發現白羅斯為安置華格納興建兵營。由於未知普里戈任的幕後盤算,烏克蘭已加派兵力到北部邊境嚴陣戒備。
文化
/
2023.07.04
18
:
49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在馬里烏波爾的置業夢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俄罗斯人
战争
置业
重建
在戰爭未完的地方買樓相信是艱難決定,但無阻俄羅斯人的入市決心。烏克蘭戰爭最先遭俄軍襲擊的烏東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去年經歷三個月圍城後,幾乎只剩頹垣敗瓦,俄軍佔領當地後,重建工作火速在瓦礫堆上展開。親俄媒體最近報道,該城不但「恢復生機」,房地產廣告甚至出現在俄國互聯網。
文化
/
2023.07.04
18
:
49
【新詞】反創意:「創意城市」下的蒼白創意
创意
创新
书
书评
社会学
在 21 世紀,人類的創意成為了根本的經濟資源,除了傳統的勞動階級和服務階級,還出現了「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es),無論是科學家、工程師、學者、設計師,或者藝術家,只要以創新維生便是「創意階級」一員。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地理學家 Oli Mould 的著作 Against Creativity,引領讀者反思創意如何影響現今社會。
文化
/
2023.07.04
18
:
47
窮有窮教:越南教育的成功之道
越南
社会
学校
学习
教学
教育
发展中国家
识字率
越南經濟近年急速發展,人均 GDP 雖然只有 3,760 美元(約 29,400 港元),但當地學生在國際閱讀、數學和科學評分卻表現出色。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越南人的整體學習成績超越泰國和馬來西亞,甚至遠超英國和加拿大的同齡學生,越南國內亦未見性別或地區之間的教育不平等。「經濟學人」近日的專題文章剖析了越南教育的成功之道。
文化
/
2023.07.04
18
:
46
阿斯巴甜以外,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致癌物
精神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代糖
健康
可乐
癌症
致癌
阿斯巴甜
為追求健康,不少飲品食品轉為使用代糖,但多年來科學界一直質疑攝入代糖對人體是否安全。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擬將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潛在人類致癌物」,但令人驚訝的是看似健康的蘆薈及蕨類植物也同在此列。
文化
/
2023.07.04
18
:
45
航空公司的難題:乘客過重
社会
乘客
收费
肥胖
航空公司
飞机
体重
登上飛機,與超重乘客為鄰是不少人的困擾,機位本已擁擠,乘客還變相被迫讓出半個位。對航空公司而言,體重問題同樣是隱憂,乘客體重持續上升令飛行成本增加 ——1993 年英國航空公司男乘客平均體重為 79 公斤,女乘客平均體重 67 公斤,但國民保健署(NHS)數據顯示,2021 年男女乘客體重平均值分別升至 85 和 72 公斤。
文化
/
2023.07.04
18
:
43
Moyashi:關於炎上的條件
媒体
言论
炎上不炎上的決定性因素是話語權被握在誰的手中,你有沒有說不的權利。儘管官員失言再多,但只要政府不需要人民授權,都不會被炎上 —— 你敢炎上試試看?你不會聽過北韓或者伊拉克有甚麼炎上,有機會是那裡炎上的事情不會傳到你耳邊,但更大可能是那些地方從來沒有機會炎上過些甚麼。在某些國度,如果有甚麼是一輛坦克解決不了,那需要的是兩部坦克。
文化
/
2023.07.04
18
:
42
紳士大哥:都是紅髮惹的禍?
刻板印象
歧视
历史
講起紅髮,你第一時間是想起「海賊王」裡的四皇紅髮傑克?還是新舊版本「小魚仙」?他們兩者其實都有個共通點,而這共通點,正正是引致紅髮者在西方社會中一直受到某程度上的歧視原因。
文化
/
2023.07.04
18
:
41
筆是港媽:在日出產 —— 產後護理服務
日本
母亲
产后
育儿
护理
離開醫院當天,我就立即前往這家護理酒店,直到女兒足兩個月才回家。在酒店生活這段時間,助產師每天都會跟進我身體的康復進度,也會不停幫助和指導我各種育兒技巧。最重要是,我可以隨時暫托女兒於嬰兒房,不但晚間能夠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日間有時更可以外出散步。
科技
/
2023.07.03
18
:
50
AI 治國:人工智能會否搶走總統飯碗?
人工智能
政治
管治
领导
近半年大家都在爭論甚麼職業可被 AI 取代,由記者、設計師、客戶服務到法律顧問,長此下去,究竟總統又會否被取代?原來,確實有人類論者公開主張,由 AI 取代人類領導國家,究竟背後理據是甚麼?技術上又是否可行?
文化
/
2023.07.03
18
:
49
Shein 備受美國國會追擊,為何「洗白」也難翻身?
中国
血汗工厂
行销
Shein 以提供低價及流行時裝而聞名,但多年來被質疑使用有害的原材料、工作環境惡劣、奴役工人、使用童工等。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近日有 Influencer 到訪企業的中國總部後,盛讚其工作環境,但做法不但無助改善企業形象,反而引起更強烈批評。
文化
/
2023.07.03
18
:
48
【烏克蘭戰爭】基輔警力不足,首都危機四伏
欧洲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基辅
战争
治安
警察
正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東部反攻俄軍,首都基輔有賴本地警力確保市民安全,但由於很多執法人員加入軍隊或駐守檢查站,令維持秩序的人手嚴重短缺。偏偏藏械、家暴到間諜活動,各類問題都在戰時特殊環境下惡化。「自由歐洲電台」近日透過兩位年輕警員的一次執勤,揭露威脅基輔乃至烏國的治安問題。
文化
/
2023.07.03
18
:
48
肉食飲食法,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精神健康
健康
营养学
肉类
肉食
食物
饮食
一股肉食風潮正在興起,在肉食網紅(meatfluencer)推波助瀾下,吸引不少人仿傚只吃肉不吃素。肉食網紅甚至強調,這種飲食習慣會令自己變得更瘦、更健康、更快樂,但營養學家、醫生等專家都不盡同意這種看法。
文化
/
2023.07.03
18
:
46
洗衣機人類學:英國人的洗衣機為何要放廚房
英国
人类学
家居
厨房
房屋
污秽
洗衣机
清洁
生活
英国人
你家的洗衣機放哪裡?香港土地問題嚴峻,居住空間有限,每人的答案可能不同。有人專設洗衣房;若露台夠大,直接放室外方便取衣晾曬;英國人多數將洗衣機放進廚房,這種生活習慣是否與善用居住空間有關?澳洲社會人類學家 Kirsten Bell 早年從加拿大搬到英國,便嘗試從人類學角度理解這種做法。
文化
/
2023.07.03
18
:
46
【Soul Monday】在烏克蘭戰區,有人就有郵政服務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救援
邮政
烏克蘭郵政局制定了新戰時時間表,郵政人員身穿防彈背心,每月要踏上 3 次危險的旅程。他們不僅運送信件及包裹,還為少數仍然居住胡利艾波萊的居民送上養老金、食品雜貨及藥物,其中大多數是貧困人士及老年人。
文化
/
2023.07.03
18
:
43
書店們:不一樣的藝術家
书籍
画
艺术
近日,一代大畫家黃永玉逝世,黃永玉是沈從文的表侄,都來自湘西少數民族鄉村。作為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國畫外,他的木刻版畫既吸收西方及蘇聯現代風格,又充滿濃郁的農村風情,並以少數民族為題材,例如早年成名的畫集「阿詩瑪」。黃永玉作品及其人,都作風大膽、率性坦誠,文革時曾因畫睜一眼閉一眼的貓頭鷹而被列為「黑畫」,早前為中國郵局設計藍色兔子作為癸卯年特種郵票畫稿,也被網民責難為「妖裡妖氣」。這次我們懷念這位藝術大師,以下節錄 3 本有關「不一樣的藝術家」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文化
/
2023.07.03
18
:
42
林喜兒:「西遊 ABC」—— 登陸美國的觀音菩薩與孫悟空
美国
喜剧
成长
移民
西游记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成功在荷里活說好了亞洲人的故事,最近 Disney + 的「西遊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是否延續了這個潮流?
文化
/
2023.07.03
18
:
41
唐明:莎劇人物 05 —— 用寬恕解脫靈魂上的繫鎖
文学
暴风雨
经典
莎士比亚
寬恕、和解 —— 不僅是與敵人和解,更要與自己和解,遵從道德和理性而放下怨恨,這一切,對於中國文學是極其陌生的。「暴風雨」主旨的此一傳統,可以在小說「基督山恩仇記」、「悲慘世界」或者電影「月黑高飛」、「死囚 168 小時」找到,仇恨是靈魂的枷鎖,唯有寬恕,才會得到釋放和自由,而支持此一主旨最大的理由,正是普羅斯彼羅所說的:「我是他們的同類,跟他們一樣敏銳地感到一切,和他們有著同樣的感情。」
文化
/
2023.06.30
18
:
50
普京解散華格納,但瓦解不了華格納「非洲帝國」?
俄罗斯
非洲
马里
兵变
普京
武装冲突
联合国
華格納兵變後,普京鐵定要解散整個僱傭兵集團,頭目普里戈任流亡白羅斯,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但華格納集團在非洲有 5,000 名僱傭兵,專門服務中非共和國、利比亞、馬里、蘇丹等非洲政權,為集團最有利可圖的市場。究竟華格納「非洲帝國」能否延續,抑或會被普京「國有化」?
文化
/
2023.06.30
18
:
49
法國青年司機被殺,再掀「警察暴力」爭議
法国
社会
交通
抗议
枪击
法律
示威
种族
警察
青年
马克龙
法國巴黎西部市郊楠泰爾人口近 10 萬,與鄰近城市相比,較多工人階級聚居。近日一名 17 歲青年司機在楠泰爾因拒絕停車遭警察開槍擊斃,該名警員已因殺人罪被捕。事件引發當地民眾不滿,許多人上街示威,再次掀起有關「警察暴力」的法律爭議。
科技
/
2023.06.30
18
:
48
AI 幻覺:何解人工智能會捏造事實?
社会
人工智能
大脑
数据
资讯
過去半年,以 ChatGPT 為首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吸引全球目光。縱然這類自然語言生成 AI 系統相當全能,但絕不是萬無一失,不少用家發現 AI 不時「說謊」和虛構事實,這種現象稱作「AI 幻覺」(Artificial Hallucination)。究竟這種 AI 失誤與人類大腦運作可有相通之處?研究人員又如何減低 AI 產生「幻覺」的機會?
文化
/
2023.06.30
18
:
47
裁員、收費、改審查:眾社交媒體「抄考」馬斯克營商大法
美国
社会
企业
收费
营利
社交媒体
马斯克
去年秋季馬斯克收購 Twitter 後,採取強硬管治手段,包括大規模裁員,並且引入收費及訂閱模式,多種做法引起全球爭議。但美媒「全國廣播公司」分析,多個社交媒體的行政總裁讚揚其營運策略,甚至有樣學樣,當中還包括近日與他在網上舌戰、約打鐵籠格鬥的 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
科技
/
2023.06.30
18
:
46
圖瓦魯數碼建國計劃,能否趕上氣候變化?
社会
全球暖化
国家
数码化
气候变化
海平面
环保
部分研究估計,按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圖瓦魯(Tuvalu)或成全球最早因氣候問題「滅國」之地。專家推測到 2100 年,此太平洋島國的 95% 土地將被周期性大潮淹沒,基本不再宜居。圖瓦魯遂積極開墾土地,並宣佈要把國家全面數碼化,在元宇宙保留歷史及文化。如今大半年過去,計劃能否趕上「變化」?
文化
/
2023.06.30
18
:
45
【亞洲首次】新加坡國立大學躋身 QS 排名頭十
新加坡
社会
大学
学术
教育
高等教育
今年的「QS 年度大學排行榜」首次出現亞洲大學的名字。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全球第 8 名,比去年上升 3 位,排名壓過一些港人熟悉的世界級名校,例如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美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等等。
文化
/
2023.06.30
18
:
43
Moyashi:異世界普京
普京
漫画
现实
虚构
該漫畫最特殊的地方,是主角名字發音是沒有違和感的俄語,造型更是充滿普京的影子,「騎乘」這個元素某程度上也是致敬普京騎熊的迷因,於是該作其實是普京異世界穿越的搞笑劇。
文化
/
2023.06.30
18
:
42
Ryan Fung:亞洲國家推動氣候議程之別
社会
晶片
亞洲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一向較歐美落後,近日「金融時報」就針對亞洲各國及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發展寫一系列報道,巧妙地讓大家看到不同地區如何各懷鬼胎,看待 ESG 議題之別。
文化
/
2023.06.30
18
:
41
月巴氏:1994(11)——「Amplified Heart」
小说
漫画
音乐
今天意外地,Patrick 打電話給我。本來已經走到𨋢口,去商場茶餐廳吃早餐,但忘了帶銀包,打開家門鐵閘時,正好聽到電話在響。Patrick 問,有沒有興趣接收一些 Simon Bisley 漫畫?
文化
/
2023.06.29
18
:
50
多倫多新市長:因六七暴動離開的港人移民
加拿大
社会
多伦多
市长
港人
移民
选举
多倫多市長選舉結果出爐,港人移民鄒至蕙(Olivia Chow)成功當選,為當地首位非白人市長。香港人或者對鄒至蕙比較陌生,但她在加拿大是知名政治人物,曾當選國會議員達 8 年,出版過回憶錄剖白心路歷程 —— 書中大談在港的童年經歷,六七暴動改變其人生軌跡,舉家隨著移民潮離港。
文化
/
2023.06.29
18
:
49
求龜問卜,搜救兒童的哥倫比亞原住民衛隊
哥伦比亚
社会
原住民
失踪
武装冲突
社区
卫队
雨林
早前,哥倫比亞 4 名原住民兒童在雨林生存 40 日後獲救的消息成為國際新聞,下一步可能是把如此扣人心弦的生存故事搬上荷里活大銀幕。4 個原住民兄弟姊妹一躍成為全國甚至全球話題,而有份拯救他們、早在約 20 年前成立的哥倫比亞原住民衛隊,同樣開始為人所知。
科技
/
2023.06.29
18
:
48
電話騙案成大患,各國各出辣招
英国
加拿大
社会
欺诈
澳洲
犯罪
诈骗
因每日收到大量垃圾來電及短訊,為免誤墮騙局,不少人一看到陌生電話,就會選擇不接。港府近日會以電話及短訊形式,抽查市民是否符合領取消費劵資格,令人擔心會誤認政府電話為詐騙來電。事實上,詐騙來電造成的不便及巨大財政損失,已成為各國政府及電訊供應商首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文化
/
2023.06.29
18
:
47
為甚麼維京人會從格陵蘭神秘消失?
冰岛
北欧
定居
格陵兰
历史
海平面
维京人
相傳,挪威出生的紅髮艾瑞克於 980 年左右因犯下誤殺被流放出居住地冰島,兩年後抵達西北一片陸地,並命名為格陵蘭,即「綠色土地」。他在 985 年回到冰島,宣揚這片新陸地大有可為,吸引了 25 艘船合共超過 400 人出發前往定居。直至 1450 年島上仍有一些維京人在南部海岸耕種,後來卻全部神秘消失。近期有研究發現,海平面上升,或是維京人離開的原因。
科技
/
2023.06.29
18
:
46
AI 之於回收有大用?
美国
社会
人工智能
初创
回收
垃圾
资源
推動回收不容易,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歐美企業暫停回收業務,降低人手回收效率。一些初創公司就看準時機,運用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自動回收,為回收市場帶來另一種可能。
科技
/
2023.06.29
18
:
45
想食又覺貴?未來,人造拖羅幫到你
社会
企业
初创
寿司
捕鱼
生态
肉类
食材
食物
香港人喜歡食壽司,有否想過壽司刺身也可以在實驗室培植而成?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母公司此前宣佈開發細胞培植拖羅肉,希望令食材供應更穩定。與其合作的美國加州食品生產企業 BlueNalu 亦正研發各種人造海鮮,旨在解決過度捕魚的問題,未來可能成為傳統魚肉的替代品。
文化
/
2023.06.29
18
:
44
【愛在左右】從保育皇都到紀錄片「尚未完場」 香港曾經容得下的多元
香港
影片
历史
移民
纪录片
「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祁凱達和前港台編導徐岱靈執導紀錄片「尚未完場」,從璇宮戲院(皇都戲院前身)切入,記錄了 50 年代娛樂大亨歐德禮(Harry Odell)在香港的一段往事。兩人從 2015 年開始參與保育皇都戲院,整理大量歷史資料,一步一步尋找相關線索 connecting the dots,說一個幾乎淹沒於時代的傳奇故事。大家或許好奇,為何他們會如此熱情地為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物,製作一齣紀錄片?
前页
1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