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家庭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2.11.07
17
:
45
【Soul Monday】法設蝴蝶信箱,讓受虐兒童把不能說的寫出來
法国
社会
儿童
家庭
性虐待
暴力
书信
欺凌
虐待
受虐兒童往往難以向他人明言自己受到甚麼傷害及威脅,近年法國有兒童保護組織設立信箱,讓難以開口的兒童可以寫信求助,並由專家作出評估。結果,信箱揭發大量兒童受虐待案件,警方更需要調查某些求助個案。
CUP
/
文化
/
2022.10.17
18
:
50
助人不能自助:照顧者壓力症候群
社会
精神健康
家庭
疾病
老人
长者
若果有人不幸遇上意外,受苦的不單單是當事人,還有當事人的至親,他們可能要充當照顧者的角色,長時間守候照料當事人。近年,愈來愈多心理學和公共衛生專家關注這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有學者就專門研究「照顧者壓力症候群」(caregiver stress syndrome),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
CUP
/
文化
/
2022.10.17
18
:
41
紀浩基:「晚安媽咪」—— 兩種人生取向的解讀
家庭
影评
心理
母亲
道德
电影
導演 Matt Sobel 今年推出的驚慄片「晚安媽咪」,是重拍 2014 年奧地利同名電影,由「海嘯奇蹟」、「戴安娜」的娜奧美屈絲(Naomi Watts)主演。故事講述孿生兄弟在父母離婚後,父親送他們到身為演員的母親家後之驚慄故事。
CUP
/
文化
/
2022.10.14
18
:
47
德國中產階級正在萎縮?
德国
社会
中产
家庭
收入
生活
通胀
开支
德國從戰敗國變成歐盟最大經濟體,中產階層在這期間象徵社會進步的希望,亦因為他們貢獻一大部分稅收, 普遍也對民主信心較大,有助於確保社會穩定。只是好景不常,如今通脹侵蝕工資,加上能源等價格飆升,教師和公務員等為數眾多的中產人士,生活開始陷入困境,令人憂慮社會衰退,動搖一國之本。
CUP
/
文化
/
2022.09.21
18
:
46
以獎學金之名:日本青年的學債噩夢
日本
社会
大学
学校
学生
学费
家庭
現時近半數日本大學生利用的「獎學金」制度,並非對優材生作出的無償援助,而是等同港人俗稱 Grant Loan 的「專上學生資助計劃」,借錢來讀書,工作才還款。但學費和稅率加了又加,收入水平卻未見增長,令愈來愈多大學生貸款,亦愈來愈多畢業生負債。為求早日「歸零」,省吃儉用乃是必然,結婚生子也不用想。教育改變命運,只是不知更好抑或更壞。
CUP
/
文化
/
2022.09.20
18
:
45
子女多少歲才應有智能電話?
精神健康
儿童
家庭
手机
教育
父母
時至今日,智能電話幾乎已成為兒童的必需品。但作為父母仍是會覺得兩難:讓孩子像別人一樣擁有電話方便聯絡、吸收各種資訊,還是趁年幼時先遠離這些電子設備,免受負面資訊影響?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父母應在何時為子女提供智能電話。
CUP
/
文化
/
2022.09.15
18
:
47
超高齡韓國:回不了家的失智老人們
韩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南韩
失智症
失踪
家庭
老人
過去 5 年,韓國 60 歲以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從 72 萬飆升至 91 萬,相關的失蹤個案亦見急增。這些長者步出家門後,徘徊於曾經熟悉的街頭,有可能一去不返。家人奔走各方,卻往往遍尋不獲,從此失去至親。高齡化勢不可擋,同類事件只會有增無減,但南韓政府仍欠相應對策,讓迷途老人平安回家。
CUP
/
文化
/
2022.08.29
18
:
45
【Soul Monday】一襲婚紗,世代相傳 72 年
美国
传承
女性
婚礼
家庭
家族
1950 年的美國芝加哥,新娘子 Adele Larson 以 100 美元買來一套婚紗,在當地教堂完成人生大事。這襲禮服卻未從此報廢,反而在往後的 72 年,相繼借給兩位妹妹、女兒和 3 名外甥女,讓她們穿著與愛侶同步紅毯。到了本月初,孫女 Serena Stoneberg 成為家族內第 8 名女性穿起此件世代相傳的白紗,在外祖母當年許誓之地,跟男友共諧連理。
CUP
/
文化
/
2022.08.03
18
:
46
減工時跟 ESG 也有關?
社会
家庭
工作
工时
生产力
职场
办公室
COVID-19 疫情改變人對工作形式的認知,讓全球大量公司和員工體驗彈性工作模式。許多員工正追求更具彈性的工時和工作地點。在勞動力市場緊張之時,公司也在尋找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縮減工時不僅員工受益,也帶來環境和社會效益,可成為企業改善 ESG 的措施之一。
CUP
/
文化
/
2022.06.29
18
:
45
孩子轉運站中的嬰兒箱:「遺棄」還是「託付」?
韩国
社会
南韩
婴儿
孤儿
家庭
成长
弃婴
電影「孩子轉運站」讓韓國揚威海外,亦令嬰兒箱的存在再受關注。導演是枝裕和籌備劇本期間,曾採訪發起人李鐘洛以作參考。這位牧師自 2009 年底設置此箱,供人匿名放下無法撫養的初生兒,至今收容過 1,988 人,亦持續受到「縱容棄嬰」等非議,但讓嬰孩活下去的信念,始終未被動搖。
CUP
/
文化
/
2022.06.21
18
:
45
數據科學顯示:人們都揀錯了約會對象
伴侣
家庭
心理
择偶
社交
约会
選擇結婚對象,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但至今人們也很少為此求助於科學。在人際關係學中,要招募大量夫妻作研究,既困難又昂貴,大多只憑有限的數據分析。直至近年,科學家 Samantha Joel 嘗試以新方法預測夫妻關係成功的要素,得出有趣又令人沮喪的見解。
CUP
/
文化
/
2022.06.16
18
:
45
沉默中受苦:新手爸爸的「產後」抑鬱
社会
精神健康
家庭
心理
抑郁
父亲
男性
育儿
辅助
医疗
照顧新生兒的重壓,以及為人父母的巨變,新手爸媽都得承受。但是產後抑鬱這種在子女出生後首年持續情緒低落、冷漠甚至產生自殺傾向的精神惡疾,多年來卻被視為「婦女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資源多為女性而設。男性患者缺乏病識感,加上恥於表達情緒困擾,估計數以百萬計父親正在暗自受苦。
CUP
/
文化
/
2022.06.16
18
:
41
莫坤菱:「孩子轉運站」的舊影子 —— 沒有血緣的家人,還是法制公事公辦重要?
韩国
孩子
家庭
影评
血缘关系
电影
上星期看了是枝裕和執導的韓國電影「孩子轉運站」,一齣被喻為「最日系的韓國電影」,男主角宋康昊憑戲更獲得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成為第一位韓國演員獲康城影帝,想必已經交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日本導演對執導韓國電影一樣駕輕就熟,發揮甚佳。
CUP
/
文化
/
2022.06.10
18
:
48
小別勝新婚?夫妻的「休婚年」
伴侣
夫妻
婚姻
家庭
日久可以生情,兩看也可相厭。歐美一些婚姻顧問及感情治療師發現,愈來愈多夫妻選擇來個「休婚年」(gap-year),雙方協議分開生活一段日子,給彼此探索興趣、經歷甚至性伴侶的空間。作家 Katie Bishop 近日為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探討這種反傳統的相處模式,會是鞏固感情抑或加速離異。
CUP
/
文化
/
2022.05.24
18
:
41
林喜兒:In My Skin —— 笑著面對苦澀
家庭
成长
校园
电视剧
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 和 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CUP
/
文化
/
2022.05.17
18
:
45
拒絕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的父母
社会
儿童
家庭
教育
父母
社交媒体
精神健康
青年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青少年以至兒童都已離不開智能電話,朋輩關係亦大多建立在社交應用程式之上。「華盛頓郵報」報道,有父母堅拒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做法似乎剝奪了孩子擁有與他人同樣的權利,卻能保證孩子的精神健康。
CUP
/
文化
/
2022.05.16
18
:
46
【Soul Monday】合攝影與插畫之力,與逝者補拍「全家福」
日本
伴侣
回忆
家庭
拍照
插图
照片
「父親過身後,連張可供回憶的全家福也沒有。我們家也不是會去影樓拍照,那實在遺憾。」攝影師渡邊力斗年僅 29 歲,卻因早年喪親而常有此感觸,並希望為其他來不及與至愛留影的人,抹去這種悔恨。直至去年,他與相熟插畫家把照片結合繪圖,讓遺屬與缺席一方「補拍」合照,背後契機,是前輩的死訊。
CUP
/
文化
/
2022.05.16
18
:
43
茶里:香港粥麵店的回憶
香港
家庭
亲人
食物
饮食
父親那時的工作崗位就在餐廳門口,每天就這樣毫不間斷地「表演」拉腸粉的手藝給路人看。依稀記得,父親會先把調好的粉漿倒進燒紅的大鐵板上,用鐵片把粉漿掃均勻後,將叉燒、鮮蝦、牛肉等配料加進去,然後用大鐵蓋焗它幾分鐘,一道熱騰騰的腸粉就這麼完成了。
CUP
/
文化
/
2022.05.13
18
:
41
林喜兒:黑錢勝地 —— 金錢與權力的詛咒
家庭
洗黑钱
犯罪
經過五年,終於到了結局篇,評價普遍不錯,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失望。我卻認為是求仁得仁,特別是最後一個鏡頭。
CUP
/
文化
/
2022.04.25
18
:
49
學校復課,有些學生卻長期失蹤
美国
社会
学校
学生
家庭
抑郁
教育
生活
疫情
隔离
青年
全港中小學恢復面授課堂,但經歷長期停課及網課,難保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美國大部分學校去年秋季全面復課,但公立學校卻有多達百萬名學生長期缺席,意味著他們整個學年缺席率達 10% 或以上,究竟這些學生都到了哪裡?疫情如何推使他們放棄學業?
CUP
/
文化
/
2022.04.11
18
:
45
【Soul Monday】爸爸為女兒學習鬢辮
儿童
家庭
性别
父母
父亲
育儿
头发
在母親與女兒的親子時間中,紮鬢辮從來都是重要一環。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有一群父親正在學習這種技能,希望父女間也能共渡這種幸福時光,亦想告訴孩子不應被性別定型的道理。
CUP
/
文化
/
2022.03.29
18
:
42
林喜兒:心之旋律 —— 不用催淚也讓人感動
奥斯卡
家庭
亲人
电影
「心之旋律」出色之處,是其政治正確而不令人煩厭;情感真摯卻不煽情催淚。
CUP
/
文化
/
2022.03.28
18
:
45
【Soul Monday】單親爸爸的愛心便當
日本
单亲家庭
家庭
支援
父亲
育儿
生兒育女不易,若因離異或喪偶而要獨力撫養,怕是分外吃力。在日本,單親爸爸偏少,彼此聯繫不多,疫下更感孤立。長野縣一名「帶子雄狼」深有同感,只是日子再難、收入減少也好,他仍堅持每天清晨替相依為命的兒子製作便當,還把成品拍照,上傳至社交媒體,以自己的奮鬥模樣與網民互相打氣。
CUP
/
文化
/
2022.03.17
18
:
46
從法例看出日本有多保守
日本
社会
再婚
女性
婚姻
家庭
性别歧视
民法
法律
结婚
离婚
黑户
日本是亞洲最強大的民主大國,是全球自由陣營重要的一員;其創意工業和尖端科研亦讓很多人折服。可是,在政治自由和經濟創新以外,日本社會同時又十分保守,家庭和性別議題特別受爭議。美國密芝根大學日本研究專家 Allison Alexy 就在「東亞論壇」發表評論,呼籲日本改革 19 世紀流傳至今的家庭法,因為法例明顯帶有性別歧視的色彩。
CUP
/
文化
/
2022.03.14
18
:
49
【愛因斯坦誕辰】天才所承認的失敗
家庭
爱因斯坦
历史
苏联
间谍
今天是愛因斯坦 143 歲誕辰,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成就無出其右,但他和很多普通人一樣,曾經在情路上經不起考驗,晚年更與懷疑蘇俄女間諜發展不尋常關係。究竟在那個美蘇劍拔弩張的年代,蘇聯有否從愛因斯坦取得任何關鍵情報?
CUP
/
文化
/
2022.03.11
17
:
46
【3.11 十一週年】為了福島的未來,重新建學校
日本
社会
人口
家庭
教育
社区
辐射
11 年前的福島核事故,令發電廠所在的大熊町變得 「生人勿近」。很多町民疏散至同縣的會津若松市,並在當地生兒育女。如今當局計劃耗資逾 45 億日元,在町內開設一所集合托兒所、幼稚園、小學及初中,並引入人工智能等教育系統的公立學校,以求重振大熊町。但把故鄉的未來,托負在孩子身上,不少家長對此顯得猶疑。
CUP
/
文化
/
2022.03.08
17
:
49
【烏克蘭戰爭】信政府多過信親人的俄羅斯親戚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家庭
战争
资讯
據估計,俄羅斯約 1,100 萬人口有烏克蘭親屬,但當俄軍大舉入侵烏國,不斷轟炸各地城市時,卻沒有太多人會關心在烏親人是否平安。據「紐約時報」報道,不少這些俄國親戚全盤接受克里姆林宮發放的資訊,即使烏國親戚說明該國已烽火漫天,生命受到威脅,他們仍是信政府多於信自己的至親。
联合报
/
社会
/
2022.03.06
9
:
17
《辛普森家庭》24年前神預言「俄烏戰爭」 主角穿越再揭結局
辛普森家庭
俄烏戰事持續延燒,各國民眾都殷切期盼戰爭早日落幕。不過近來網路上掀起熱議,經典卡通《辛普森家庭》竟在1998年便預測了這場戰爭的發生,...
CUP
/
文化
/
2022.03.04
17
:
46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两性
夫妇
婚姻
家庭
家暴
暴力
男性
离婚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CUP
/
文化
/
2022.03.02
17
:
47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精神健康
儿童
孩子
家庭
心理
父母
社交媒体
育儿
辅导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CUP
/
文化
/
2022.02.28
17
:
46
一夫多妻,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兒童留下的陰影
社会
一夫多妻
女性
婚姻
家庭
犯罪
育儿
徐州八孩事件,激起中國社會關注。然而,令人髮指的婦女拐賣、虐待事件,何止在中國發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一夫多妻制的社會風俗,導致一些女性成為丈夫滿足慾望的工具,生育眾多下一代卻又無力撫養,甚至出現綁架、販賣婦女等問題。
CUP
/
文化
/
2022.02.17
17
:
44
【愛在左右】遺物轉化 告別「衣」戀
影片
家庭
心理
死亡
亲人
辅导
遗物
2012 年,澳洲女士 Mary Burgess 在丈夫離世後,將他的毛衣拆散再重新編織成新的物品,發覺過程令自己得以釋放和療癒,因而提出「遺物轉化」的概念。本身是社工、平日主要關顧癌症和臨終病人的吳宇峰受到啟發,將概念帶到香港,成立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並在去年得到社創基金撥款,資助他舉辦遺物轉化工作坊。
CUP
/
文化
/
2022.02.16
17
:
47
一部主婦口述歷史,記載經濟起飛前的日本家常菜
日本
传统
家庭
料理
烹饪
菜色
食材
食谱
「住家菜」不只滿載回憶,亦反映了社會變遷。日本調理科學會橫跨 4 年,推出全套 16 冊的「繼承傳統 日本的家庭料理」食譜書,便結集了 1960 至 1970 年代、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前,扎根全國各地的 1,880 道家常菜色,希望讓故鄉的味道留芳百世。整個系列製作時長近 10 年,動員逾 300 名研究者,一批昭和主婦更是全書的靈魂人物。
CUP
/
文化
/
2022.02.15
17
:
45
八旬兒照料百歲母:美國的「老老相顧」現象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家庭
照护
老人
长者
坐輪椅的是長者,推輪椅的也是長者。這種「老老相顧」現象,如今正在美國蔓延。統計顯示,65 歲或以上的照顧者持續增加,他們在理應退休享福的年紀,仍要照料久病伴侶,或比自己更老更弱的人瑞父母。本是出於愛與責任的行動,卻變成經濟、體力及心理重擔,甚至最終要「先行一步」。
CUP
/
文化
/
2022.02.10
17
:
43
方俊傑:瀑布 —— 內斂的鋒芒
台湾
家庭
疫情
邻居
邻里
电影
如果真要拍一齣講述疫情的電影,台灣大可以拍一齣自吹自擂的宣傳片。唏,台灣是台灣,怎可能?結果,「瀑布」主要是有關一對母女在疫情之下的生活點滴。如果你把「陽光普照」形容為鋒芒畢露,「瀑布」則內斂得多,但殺傷力依然驚人。
CUP
/
文化
/
2022.02.08
17
:
47
緬甸家庭割蓆潮
缅甸
社会
报纸
家庭
抗争
政变
示威者
军政府
自去年 11 月開始,緬甸國有報章上出現一個怪現象,就是每天平均有 6 至 7 個家庭刊登聲明,與家中公開反對軍政府的年輕一輩斷絕關係。由於緬甸軍方從民選政府手上奪權後,宣佈將充公反對者的財產,並逮捕匿藏抗議者的人,更多次突擊搜查民居,令當地人心惶惶,家中長輩不欲受牽連,惟有公開與抗爭人士「割蓆」自保。
CUP
/
文化
/
2022.01.19
17
:
48
「你自己懂的」薩米家庭育兒方針
北极
儿童
原住民
家庭
教育
育儿
自主
萨米人
亲子
家長「頭痕」,原因有時可能是孩子不聽話。不過,為甚麼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把自為的孩子一定頑劣?歐洲唯一土著民族薩米人(Sámi)就有另一套看法 —— 讓下一代自小參與放牧工作、擁有生活起居發言權、鼓勵他們在不同生活範疇獨立決定。儘管這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旨在讓孩子準備應對北極生活的極端挑戰、培養適應力,但都市家長,或許也能從中參考一二。
CUP
/
文化
/
2022.01.03
17
:
50
東南亞的家天下現象
印尼
柬埔寨
菲律宾
垄断
家庭
东南亚
談及政治上的家族世襲繼承,不免令人聯想君主專制國家,但其實共和或君主立憲制國家亦能找到家族「王朝」的例子。在菲律賓,兩大政治家族後人 —— 獨裁者前總統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之子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總統杜特爾特之女薩拉(Sara Duterte-Carpio)就聯手競逐來屆正副總統。「華爾街日報」報道形容,目前東南亞國家的家族政治趨勢,不止於菲律賓,印尼、柬埔寨亦如是。
CUP
/
文化
/
2021.11.30
17
:
46
【森田剛改姓宮澤】日本丈夫冠妻姓的煩惱
日本
社会
夫妇
姓氏
婚姻
家庭
户籍
在日本男團「V6」本月初解散後,前成員森田剛與妻子宮澤理惠自組公司之餘,近日更傳出他冠上妻子的姓,成為「宮澤剛」。有網民稱這種做法是愛妻表現,但現實中,改妻姓的男士在生活上仍會遇上種種尷尬與困難。
CUP
/
文化
/
2021.11.03
18
:
46
南韓防自殺妙方:柏齡交友
社会
交友
南韩
家庭
应用程式
约会
退休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南韓的老年人貧困率及自殺率一直都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經過國家計劃、公民社會倡議以及公眾意識提高,南韓的青、中年開始決心幫助父母享受「新生活」。為讓父母柏齡過得快樂,子女們正利用交友程式,幫助父母找尋對象,助他們排遣寂寞。
CUP
/
文化
/
2021.10.21
18
:
47
俄羅斯少子化的副作用:反 LGBT 立法
俄罗斯
社会
人口
家庭
普京
疫情
苏联
早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扭轉俄羅斯的人口下降趨勢,已經是普京政府的首要任務。普京曾在 2019 年公開承認,俄羅斯人口減少的前景令他困擾。他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是在 2024 年任期結束前解除人口危機。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成為俄羅斯政府打壓 LGBT 等少數性取向族群的理由,包括禁止宣傳同性戀,以及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兒女,以維持傳統家庭的價值觀。
CUP
/
文化
/
2021.10.21
18
:
45
冷靜熱線:要根絕家暴,先給男人示弱的空間
社会
精神健康
伴侣
家庭
家暴
心理
热线
男士
疫下的不安及焦躁,加上長留家中「困獸鬥」,全球均見家暴問題急劇惡化,而受害者多為女性。政府往往只依循舊制,出錢出力保護婦女遠離辱罵和拳頭。但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當局反為男士成立求助熱線,讓他們透過對話學習控制情緒和行動,以及正視暴力的根本原因 —— 認定男人必需強勢的「男子氣慨」。
CUP
/
文化
/
2021.10.19
18
:
48
印度絕育營 工作結紮二選一
印度
社会
人口
健康
女性
家庭
家计
工作
手术
绝育
风险
人口大國中國上月宣佈,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外界分析是其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部分。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多年來則推動「絕育營」 (sterilisation camp),至 2016 年政策才步向終結。但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該國女性囿於生計問題,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大規模絕育。
CUP
/
文化
/
2021.10.13
18
:
47
絕育印度 工作結紮二選一
印度
社会
人口
健康
女性
家庭
家计
工作
手术
绝育
风险
人口大國中國上月宣佈,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外界分析是其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部分。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多年來則推動「絕育營」 (sterilisation camp),至 2016 年政策才步向終結。但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該國女性囿於生計問題,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大規模絕育。
CUP
/
文化
/
2021.09.20
18
:
49
「小飛俠行動」:美國如何在冷戰時期秘密接走上萬名古巴學童
美国
古巴
儿童
家庭
历史
难民
在獨裁國家,很多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逃離,但仍會希望年輕一代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在 1960 年到 1962 年,古巴正推行各種社會主義改革,同時肅清不少異見分子。這個時候,美國秘密展開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兩年之間接走超過 1.4 萬古巴學童,這場今天很少被人談及的壯舉,被稱為「小飛俠行動」。
CUP
/
文化
/
2021.09.16
18
:
41
方禮倫:Honouring the dead 緬懷逝者
英国
墓地
坟墓
家庭
亲人
移居英國之後,許多人面對與長輩分離的現實,包括清明掃墓,從此暫停。
CUP
/
文化
/
2021.09.10
18
:
47
陶傑:全球年輕人不滿
中国
社会
大学生
家庭
求职
移民
职场
青年
全球下一代,不論國家經濟富裕或貧窮,年輕人不滿的情緒愈來愈強烈。
CUP
/
文化
/
2021.09.08
18
:
48
陶傑:中國的第二個挑戰
中国
社会
人口
婚姻
家庭
手游
结婚
中國就改革開放下一步應該如何,引起重大爭論,甚至是「第二次文革」的恐懼。中國的問題是: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推行國有化,未能確保各級官員的辦事能力和質素,如何能刺激生產的積極性,以及杜絕貪污,此一舊問題尚未解決。第二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世界性的經濟問題。收入不穩定,許多人喪失了長期合約,工作改為短期合約,令下一代不敢結婚,生育的時間也因此延後。
CUP
/
文化
/
2021.09.07
18
:
47
刻意的邂逅(上)—— 南韓專業相睇文化
社会
交友
伴侣
南韩
婚介
婚恋
家庭
「자만추」是南韓流行用語,意即「尋求自然的相遇」。當地人曾夢想如韓劇情節般,純粹巧合地來一場浪漫的邂逅。但實際上,南韓人極難在節奏急促、以工作為中心的社會中偶遇合適的另一半。現在,他們似乎更傾向於「相睇」。
CUP
/
文化
/
2021.09.02
18
:
45
「隱沒」於澳洲社會的無家女性
社会
精神健康
女性
家庭
家暴
暴力
流浪
澳洲
社区
早前有港產片聚焦於本地露宿者,並打破大眾對街友的性別定型,認識到四處流浪的不只有「漢」,無家的婦女卻更常被忽視。澳洲亦有同類情況,全國近半「街友」都是女性,大多遭受家暴而流離失所,卻因帶著孩子而不便睡在街頭,只能輾轉於廉價的旅館、合租屋乃至汽車後座,令這個問題「隱沒」於社會,缺乏適當援助。
CUP
/
文化
/
2021.08.26
18
:
48
從東京移居度假勝地,日本人追求「心靈盈餘」更勝物質富裕?
日本
社会
家庭
支出
消费
满意
生活
1960 年代,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瀨戶內海的淡路島上,許多初中畢業生正站在港口碼頭、車站的月台前,流下依依不捨的眼淚。他們離鄉背井,只為了前往大都市,到巷弄裡的小工廠或商店等就職。儘管愁容滿面地橫渡瀨戶內海,心中卻是充滿著對未來優渥生活的期待。當年的淡路島長年人口持續外流,如今在半個多世紀之後,卻發生了前所未見的變化。
CUP
/
文化
/
2021.08.25
18
:
48
東奧過後,日本極簡主義興起?
日本
社会
奥运
家庭
支出
消费
满意
生活
相較於第一次東奧舉辦時,日本正進入高度增長期的 1964 年,二次東奧時的日本,正值經濟成熟期的 2021 年。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日本都獲得了舉辦奧運與殘障奧運的機會,甚至二度舉辦之際,碰上足以動搖固有價值的疫情。唯有開始思考今後日本應該追求的根本目標,才可能讓本屆奧運的舉辦更具意義。
CUP
/
文化
/
2021.07.14
18
:
42
曾詩敏:小孩子的氣度
个性
儿童
家庭
教育
三歲定八十,我們長成甚麼人,往往跟原生家庭和教育有莫大關係。面對批評、過失或事與願違,我們都需要有容人和納己的氣度,才可重整陣腳再出發。別以為小孩子不需要這些東西,也別以為他們不會懂;今日一個小行為,可能已是他們未來的某種雛形。
CUP
/
文化
/
2021.07.02
18
:
48
疫情引爆「Baby Shock」,日本少子化危機加速 18 年
日本
社会
人口
家庭
恋爱
消费
经济
肺炎
戀愛停止,已經導致相關旅遊設施的遊客數減少,讓各個飽受疫情摧殘的產業,進一步遭受情侶消失的打擊。然而,如果整個日本「開始談戀愛」的人口真正減少了,迫使少子化比預期更加速發生,不只是日本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也遠遠不止於此。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6
南非新婚姻法:齊人之福,女性也值得擁有?
社会
一夫多妻
南非
婚姻
家庭
南非深陷第三波疫情,以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計算,現為最受打擊的非洲國家。但對當地人而言,在整個社會面臨生死關頭之際,個人的終生幸福似乎更值得關注,甚至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只因在上月初,內政部公佈的「婚姻綠皮書」建議,把一妻多夫制度合法化。女性應否享有齊人之福,從此引起全國上下的爭議。
CUP
/
文化
/
2021.06.08
18
:
45
【圖解】香港的虐兒問題
香港
社会
儿童
家庭
暴力
虐待
社會福利署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在香港,去年的虐兒個案總數比 2019 年輕微下降 6.6%,然而防止虐待兒童會認為,個案下跌或與疫情有關,因為兒童減少與他人接觸,變相更難發現問題。
CUP
/
文化
/
2021.06.03
18
:
46
當「袋鼠」不可恥?南韓青年與父母們的雙贏
韩国
社会
南韩
家庭
成年人
父母
今年初南韓統計廳公佈,當地正值 3、40 歲的未婚男女當中,多達 4 成半至 5 成半人仍與父母同居。他們被媒體標籤為「袋鼠族」(캥거루족),長大了也離不開哺乳袋,無力自立。但事實上,部分「袋鼠仔」賺錢不少,也有「袋鼠爸媽」不願放手。對這些家庭來說,共住一室互相幫忙,反而達至某種雙贏。
CUP
/
文化
/
2021.06.02
18
:
49
人在中國,未婚生子如出櫃
中国
社会
人口
单亲家庭
单身
女性
家庭
生育
上月,中國公佈人口普查結果,官方承認人口增長放緩,近日政府更推出三孩政策,鼓勵生育的意味不言自明。人們不想生育自然有不同原因,彭博社(Bloomberg)上月一篇評論文章便認為,需要改善婦女的生活、減輕身為人母的負擔、顧及未婚產子母親所承受的恥辱,才有望提升生育率。言猶在耳,「紐約時報」近日報道,未婚生子的中國女性,經常遭剝奪福利。
前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