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儿童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01.13
17
:
43
在英國,於日常生活上一門有機食物課
英国
健康
儿童
基因改造
激素
饮食
香港家長對小朋友的食物都有要求,我也不例外。當媽媽以前,我沒有刻意選擇有機食物,但會盡量購買無激素的肉和雞蛋。有些報道指人造激素影響身體荷爾蒙,更會導致小孩早熟。雖然我並沒有核實這些坊間的說法,但選擇無添加激素旨在消除心中的疑慮。
CUP
/
文化
/
2022.12.19
17
:
45
【Soul Monday】荷蘭設單車銀行,兒童、輟學青年和老人都得益
欧洲
荷兰
社会
二手
交通工具
儿童
单车
家庭
义工
贫穷
踏單車是荷蘭人生活的一部分,單車數目甚至比全國人口還多。但隨著通脹和能源開銷飆升,很多家庭再也負擔不起這種基本代步模式。多個單車銀行為此伸出援手,讓孩子們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車。荷蘭皇家旅遊者協會(ANWB)更成立計劃,修理及改裝廢棄的二手單車,讓其適合兒童騎行。
CUP
/
文化
/
2022.12.13
17
:
49
韓國「孤兒」:國際善事的黑幕
韩国
儿童
南韩
孤儿
收养
欧美
身份
造假
1953 年韓戰停戰後,當地大量兒童被遺棄在孤兒院,催生了國際間收養韓國兒童的現象。60 多年來,不同機構組織把大量韓國兒童帶到西方,據韓國政府稱,1953 至 2019 年間,到達外國的韓國兒童數字多達 167,864 人。然而,近年不少嬰孩時期已到西方生活的韓國「孤兒」發現,自己離開本國時根本不是孤兒,甚至發現他們的過去,純屬捏造。
CUP
/
文化
/
2022.12.13
17
:
48
人工智能如何幫助唇顎裂兒童?
精神健康
人工智能
儿童
婴儿
医疗
颚裂
全球大約每 700 名嬰兒中,就有一個患有唇裂和/或顎裂。未經治療的兒童可能終身都會有呼吸和吞嚥困難,以及牙齒和言語問題;先天性顎裂患者通常有嚴重學習困難、焦慮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甚至有更高死亡風險。最近,瑞士研究人員就透過人工智能和 3D 打印技術簡化治療過程和減低成本,為本來無法負擔昂貴醫療費的家庭帶來希望。
CUP
/
文化
/
2022.11.07
17
:
45
【Soul Monday】法設蝴蝶信箱,讓受虐兒童把不能說的寫出來
法国
社会
儿童
家庭
性虐待
暴力
书信
欺凌
虐待
受虐兒童往往難以向他人明言自己受到甚麼傷害及威脅,近年法國有兒童保護組織設立信箱,讓難以開口的兒童可以寫信求助,並由專家作出評估。結果,信箱揭發大量兒童受虐待案件,警方更需要調查某些求助個案。
CUP
/
文化
/
2022.10.19
18
:
45
為何全球愈來愈多人近視?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童
学习
教育
眼镜
近视
全球近視人口愈趨上升和變得年輕。自 1980 年代後期至今,新加坡年輕人近視率已高達約 80%;美國的成人近視率由 1971 年的 25% 上升至約 40%;南韓、台灣和中國的青少年近視率更介乎 84% 至 97%。預計到 2050 年,全球將有一半人口近視;而愈早近視,日後愈可能患上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白內障和近視黃斑病變等嚴重眼疾。
CUP
/
文化
/
2022.09.20
18
:
45
子女多少歲才應有智能電話?
精神健康
儿童
家庭
手机
教育
父母
時至今日,智能電話幾乎已成為兒童的必需品。但作為父母仍是會覺得兩難:讓孩子像別人一樣擁有電話方便聯絡、吸收各種資訊,還是趁年幼時先遠離這些電子設備,免受負面資訊影響?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父母應在何時為子女提供智能電話。
CUP
/
文化
/
2022.08.23
18
:
47
每 6 人就有 1 人心理不健康!英國兒少新危機
英国
精神健康
儿童
公共卫生
青年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過去 5 年來,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雖然增加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支出,但支援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公共服務卻反而減少。而疫情解封,原本被壓抑的需求隨之爆發,深陷心理危機的年輕人,有時得等待數個月才能獲得幫助。
CUP
/
文化
/
2022.08.09
18
:
41
【香港文摘】築起無邊界的家 —— 訪寄養家庭盧氏夫婦
香港
儿童
育儿
访问
退休
盧氏夫婦是全港 950 個寄養家庭的其中一分子,他們照顧過 6 名寄養兒童。2 人的教養方式令寄養兒童和子女能融洽相處,家庭和睦。盧氏夫婦不問回報地付出,在有限的居住期間,給予兒童無限的關愛,在製造家庭共同回憶的同時,也建立舒適、安樂的居住環境,並抱著一視同仁的態度來照顧和教導。
CUP
/
文化
/
2022.07.11
18
:
45
【Soul Monday】紙偶戲教兒童善待野生動物
印尼
保育
儿童
动物
教育
犀牛
在印尼一個小漁村,前教師 Samsudin 用紙偶角色,配以滑稽表情及誇張聲線,向孩子講解極危物種爪哇犀牛(Javan rhinoceros)的困境,希望在孩子心中種下保育的種子。
CUP
/
文化
/
2022.06.17
18
:
47
校園槍擊案頻仍,孩子在家自學保命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校
教育
枪击案
枪械
近日美國接連發生大型槍擊案,特別是在德州城鎮尤瓦爾迪,造成 21 名小學師生被殺的慘劇,令所有家長震驚且心寒,唯恐他朝兒女也會枉死校內。然而,當局在防止槍械暴力方面停滯不前,一些父母自覺「求人不如求己」,乾脆讓孩子在家自學,遠離安全成疑的校園。
端传媒
/
时事
/
2022.06.09
23
:
01
晚報:美众议院通過《保護我們的兒童》槍管法案,但預料會遭參議院否決
保护我们的儿童
众议院
法案
美國 眾議院於當地週三(8日)通過名為《保護我們的兒童》的收緊槍械管制法案 。法案下一步交由參議院審議表決,但在共和黨表明抵制之下,預料獲得通過的機會很微。
CUP
/
文化
/
2022.06.06
18
:
48
孩子口罩下成長,影響語言、表情等腦部發展?
日本
精神健康
儿童
口罩
幼儿
成长
疫情
发育
防疫
孩子不再怕生,以往被視為成長的象徵。但經過疫症大流行,日本不少家長及幼兒工作員觀察到,毫不防範陌生人,或是無法認出熟人的幼童,在這兩年明顯增加。研究幼兒發展的學者憂慮,這是兒童在全民佩戴口罩的環境下長大,因而無法區別樣貌所致。部分托兒機構有見及此,正積極尋求讓防疫與溝通並存之法。
CUP
/
文化
/
2022.06.02
18
:
47
幼兒得到合適言語治療之前,家長可以做的事
精神健康
儿童
幼儿
幼稚园
教育
语言
兩歲是幼童入讀學前預備班的年齡,往往也是家長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差異的時刻,像有些幼童可以說個不停,有些則沉默寡言。近日有報道指,一名兩歲女童因被幼稚園方發現語言表達較弱,經評估及轉介後接受行為及言語治療,但治療期間被治療師不停責罵至嚎哭,若年幼女童從此對專業治療有心理陰影,就需要家長耐心作出輔導。在覓得更合適的專業協助之前,父母可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為孩童進行基本言語練習。
CUP
/
文化
/
2022.05.31
18
:
49
戀童獨裁者:斯特羅斯納
社会
儿童
巴拉圭
强奸
犯案
独裁者
很多「獨裁強人」對外樹立威嚴、強悍,以至神聖的形象,但內裡其實患有各種社交障礙,會自戀、狂躁,乃至有各種怪異癖好。南美洲的巴拉圭,於 1954 至 1989 年期間受獨裁者斯特羅斯納(Alfredo Stroessner)鐵腕統治,數以萬計的人遭殺害或者被酷刑虐待。近年,巴拉圭當局就調查斯特羅斯納及其親信的戀童暴行。
CUP
/
文化
/
2022.05.25
18
:
48
芬蘭式教育,在印度可行嗎?
印度
芬兰
社会
儿童
北欧
学校
学童
教育
測驗考試是大多數地區教育系統的主軸,成績也自然成為莘莘學子學習歷程上最重要的事,但一味追求成績,學童容易陷於壓力之中,亦易忽略應有生活技能。所以上課時間少、作業少、考試少,學生學習能力卻相對高的芬蘭,近年頓成各地倣效對象。不過據「德國之聲」報道,「以考試定生死」的印度雖嘗試採用芬蘭教育系統,但目前仍面對不少困難。
CUP
/
文化
/
2022.05.17
18
:
48
兒童不明肝炎與 COVID 的關係
美国
英国
精神健康
儿童
感染
疾病
病毒
肝
腺病毒
医疗
歐美各地和日本等 20 個國家,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兒童嚴重急性肝炎病例,截至上週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全球至少有 348 宗相關懷疑病例,英國官方指當地有 176 宗。早期證據顯示,兒童不明肝炎可能與腺病毒感染有關,但同時也有研究人員指出病例可能與 COVID 有聯繫。月刊「大西洋」報道則指,兩種觀點未必彼此排斥。
CUP
/
文化
/
2022.05.17
18
:
45
拒絕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的父母
社会
儿童
家庭
教育
父母
社交媒体
精神健康
青年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青少年以至兒童都已離不開智能電話,朋輩關係亦大多建立在社交應用程式之上。「華盛頓郵報」報道,有父母堅拒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做法似乎剝奪了孩子擁有與他人同樣的權利,卻能保證孩子的精神健康。
CUP
/
文化
/
2022.05.11
18
:
48
如何能知世界大事,但又不被負面新聞影響?
社会
儿童
影像
心理
教育
新闻
社交媒体
無論是翻閱本地時事新聞,抑或是關注國際大事,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的影像,這些影像或會對自己和身邊人構成一定心理影響。韋恩州立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Arash Javanbakh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撰文,分享如何在熟知世界大事之餘,又不被可怕的新聞影像中影響。
CUP
/
文化
/
2022.04.13
18
:
46
創意培訓新方法:講故事
企业
儿童
创意
培训
故事
早從至少 1950 年代起,心理學家便提倡各種提升創意的方法,但時至今日,人們仍普遍認為創意是天賦,教不到也學不來。近日就有研究從孩子身上獲得啟發,建立一套適用於所有人的創意培訓新方法:小孩子之所以創意無限,正是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也在角色扮演和講故事。
CUP
/
文化
/
2022.04.12
18
:
48
歐洲學童的詰問:「俄羅斯已夠大,為何還想要更多?」
欧洲
社会
不安
儿童
学生
战争
教育
课堂
新一代的歐洲學童,在 1990 年代巴爾幹戰爭之後才出生。當大型戰爭重臨歐洲大陸,烏克蘭難民亦開始逃難,來到他們的國家,加上社交平台不斷出現相關資訊,年紀輕輕的他們難免受到衝撃。他們也希望心中的疑問,能在課堂上得到解答。
CUP
/
文化
/
2022.04.11
18
:
45
【Soul Monday】爸爸為女兒學習鬢辮
儿童
家庭
性别
父母
父亲
育儿
头发
在母親與女兒的親子時間中,紮鬢辮從來都是重要一環。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有一群父親正在學習這種技能,希望父女間也能共渡這種幸福時光,亦想告訴孩子不應被性別定型的道理。
CUP
/
文化
/
2022.03.28
18
:
47
美國禁書潮「推手」:自我審查的學校圖書館
美国
社会
儿童
图书馆
学校
审查
教育
书籍
青年
美國學校禁書激增,光在去年 9 至 11 月便錄得 330 宗爭議,更多個案未有呈報。受家長質疑而下架的作品,多是討論種族、性別及 LGBTQ 身份。就連獲得普立茲獎、講述納粹大屠殺的圖文小說「鼠」(Maus),亦成為移除對象。兒童的閱讀自由已見縮窄,部分學校圖書館卻為免麻煩,暗中收起「可疑」書籍,圖書館員亦自我審查,刻意迴避「敏感」讀物,以求明哲保身。
CUP
/
文化
/
2022.03.23
18
:
48
【俄式洗腦】戰爭政治宣傳,由學童做起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儿童
学校
宣传
战争
教师
教材
教育
历史
洗脑
青年
俄羅斯久攻烏克蘭不下,還要面對國內外的反戰浪潮,日益孤立下,普京不只全面鎮壓、頒佈新法嚴懲異議,還選擇向「未來棟樑」下手,強推毫無疑問的愛國主義。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克里姆林宮已將其反烏宣傳擴展到所有年級,連幼稚園學生也受到「洗禮」,學會支持出兵、擁護總統。
CUP
/
文化
/
2022.03.15
18
:
45
麵包比知識重要:黎巴嫩的輟學現象
黎巴嫩
社会
儿童
学习
教育
民生
经济
青年
本就不堪一擊的黎巴嫩經濟,再遇上疫症大流行及貝魯特港口爆炸,令全國貧窮率升至 80%,很多人三餐不繼,亦無力負擔藥物,教育更變成奢侈品。年輕人等不及以知識改變命運,陸續放棄學業。有些女孩更被安排出嫁,從此告別校園。
CUP
/
文化
/
2022.03.02
17
:
47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精神健康
儿童
孩子
家庭
心理
父母
社交媒体
育儿
辅导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cnBeta
/
科技
/
2022.02.16
18
:
09
美参议员提出《儿童网络安全法案》:将为16岁及以下用户提供保护
儿童网络安全法案
网络
法案
继一系列有关社交媒体对儿童影响的国会听证会之后,康涅狄格州的民主党参议员Richard Blumenhal和田纳西州的共和党参议员Marsha Blackburn于本周三提出了一项法案,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为16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保护。
CUP
/
文化
/
2022.02.14
17
:
43
李衍蒨:遇見七萬年前的孩子
儿童
墓地
东非
洞穴
考古
骨头
骸骨
又有誰想到,一具被安放在東非洞穴內的孩子屍體會在 78,000 多年後再次被人發現,重見天日。
CUP
/
文化
/
2022.02.10
17
:
47
【北歐式育兒】遊樂場是讓兒童勇於冒險的地方
瑞典
芬兰
儿童
北欧
城市规划
教育
社区
育儿
游乐场
在香港的遊樂場,滑梯變得愈來愈短,搖搖板、旋轉設施等漸漸消失,這樣無疑更安全,但兒童也會失去無所畏懼地玩耍的能力。反觀北歐國家的遊樂場,充滿可以讓兒童冒險及探索的設施,讓他們從小就懂得遊樂趣味。
CUP
/
科技
/
2022.01.20
17
:
43
李衍蒨:西西里地下墓園木乃伊群
儿童
墓园
尸体
木乃伊
而多年後傳出有關 Rosalia 的消息,不是因為其被妥善保存的木乃伊身體,而是相繼有當地新聞、影片、照片及報道拍攝到她在眨眼!
CUP
/
文化
/
2022.01.19
17
:
48
「你自己懂的」薩米家庭育兒方針
北极
儿童
原住民
家庭
教育
育儿
自主
萨米人
亲子
家長「頭痕」,原因有時可能是孩子不聽話。不過,為甚麼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把自為的孩子一定頑劣?歐洲唯一土著民族薩米人(Sámi)就有另一套看法 —— 讓下一代自小參與放牧工作、擁有生活起居發言權、鼓勵他們在不同生活範疇獨立決定。儘管這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旨在讓孩子準備應對北極生活的極端挑戰、培養適應力,但都市家長,或許也能從中參考一二。
CUP
/
文化
/
2022.01.17
17
:
49
蘇丹內戰,為何兒童會被送到古巴?
社会
儿童
内战
南苏丹
士兵
战争
1983 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作為南蘇丹武裝力量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成立。內戰加上饑荒,造成超過 400 萬人流離失所、估計 200 萬人死亡,同時影響 2011 年南蘇丹經公投獨立。專門研究南蘇丹的人類學家 Carol Berger,則在新著作中探討 SPLA 當年如何強徵蘇丹南部兒童入伍。
CUP
/
文化
/
2022.01.17
17
:
45
【Soul Monday】管弦樂團再造廢棄物,也再造弱勢青年的人生
西班牙
社会
儿童
回收
学生
乐器
环保
管弦乐
贫民窟
音乐
羅馬尼亞少女 Cristina Vazquez 在馬德里貧民窟長大,管弦樂似乎離生活很遙遠,她小時候從沒想過自己會拉小提琴。但今天,她使用由回收材料製成的樂器,成為環保管弦樂團首位小提琴手,並教授其他弱勢青年拉奏樂器,希望用音樂改變命運。
CUP
/
文化
/
2022.01.05
17
:
43
紀浩基:「毒魔:血戰大屠殺」—— 淺談日趨嚴重的成人電影兒童化
儿童
剧情
情绪
成人
观众
电影
要不是花了不少成本做出精彩的特技,這部電影根本可以閉上眼睛當廣播劇去聽。過去能夠拍成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但現在有了漫威這品牌做護身符,怎麼樣的劇本都能搬上大銀幕。
CUP
/
文化
/
2022.01.04
17
:
48
有種童婚,叫新郎
尼泊尔
社会
儿童
婚姻
教育
结婚
女孩,總是「童婚」的第一印象,估計有 6.5 億名女孩及婦女未滿 18 歲就結婚。 不過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提醒,全球也有 1.15 億男性在孩童時代結婚;男童總是打擊童婚運動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群。
CUP
/
文化
/
2021.12.31
17
:
45
【展覽】遊走於 60 至 80 年代遊樂場的虛實之間
香港
儿童
城市规划
展览
社区
游乐场
每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對公共遊樂場有各種回憶。香港的遊樂場設計多年來都被指單調、缺乏特色,政府立法會秘書處 2017 年的報告也形容,本地遊樂場「設計千篇一律,不免單調乏味,難以吸引兒童玩樂」。近年部分公共遊樂場已加入不少共融遊樂設施,但大家可曾想過,其實早期的本地遊樂場設計曾經大膽創新,甚具特色?
CUP
/
文化
/
2021.12.22
17
:
46
玩具太多對兒童有害?
精神健康
儿童
家长
幼儿
教育
玩具
亲子
物質富裕的社會中,許多小孩都擁有大量玩具。在美國,2 至 12 歲的兒童收到的玩具,平均每人總值超過 6,500 美元;而在澳洲,玩具業每年價值超過 37 億澳元。到了聖誕送禮時節,家中的玩具數量或會進一步增加。有學者近日就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擁有太多玩具,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
CUP
/
文化
/
2021.12.17
17
:
41
鴻若遠:總得有一個要改變 —— 手塚貴晴的理想幼稚園
日本
香港
儿童
幼稚园
教育
也許很多香港家長,看過這條 TED Talk 後,第一個反應不是希望孩子學懂日文,去報讀這學校,而是會追問:「唔知佢哋啲學券賣幾多錢呢?」
CUP
/
文化
/
2021.12.14
17
:
50
納粹大屠殺歷史,甚麼年紀學習才算合適?
精神健康
儿童
大屠杀
幼儿
教育
纳粹
現代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種族滅絕罪行,必定要數納粹大屠殺,這是歷史教育不能迴避的一課,但甚麼時候講授大屠殺歷史才最適切?有兒童教育專家提醒,這段暗黑歷史顛覆道德、附帶絕望訊息,可摧毀學童的童真,因此應當有完備道德教育配合,不宜過早向兒童揭開殘酷歷史真相。
CUP
/
文化
/
2021.12.06
17
:
45
【Soul Monday】準備回歸的聖誕老人
美国
儿童
大流行
快乐
节日
圣诞节
圣诞老人
去年,美國職業聖誕老人只能用虛擬方式到訪各家各戶,今年終於可以回歸現實,逐家逐戶拜訪期待已久的小朋友,聖誕老人學校的入學人數也因此增加。學員不僅會學習如何在普天同慶的日子為孩子送上快樂,更會探討如何為受困孩子分憂。
CUP
/
文化
/
2021.11.29
17
:
47
安葬昆蟲,給孩子上一課生命教育
日本
儿童
宠物
教育
昆虫
葬仪
當香港政府對野豬「趕盡殺絕」,日本社會近來則興起辦「安葬昆蟲」,不少寵物善終公司亦增設相關服務。客戶多為幼童和小學生,他們希望好好送別及供奉曾經相伴的蟲兒,而非僅當垃圾丟棄。此舉乍看只為哄孩子,但學習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卻是父母要教育子女的寶貴一課。
CUP
/
文化
/
2021.10.18
18
:
45
【Soul Monday】大人的垃圾,由孩子收拾
日本
社会
儿童
垃圾
疫情
义工
亲子
疫下日本,不便三五成群聚在食肆,因而衍生出「路邊喝酒」的亂像,不只構成噪音及治安問題,往往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影響公眾衛生。望而氣憤的市民甚多,動手改善的人很少。神戶市就有一名 7 歲女孩,每逢週末,當那些大人宿醉未醒,她已隨父親走遍社區,把煙頭、空罐一一撿起。
CUP
/
文化
/
2021.10.11
18
:
45
【Soul Monday】巴西兒童靠打拳找到出口
巴西
社会
儿童
拳击
贫民窟
运动
提到拳擊,人們總會聯想起熱血及勵志的電影情節。現實中,巴西聖保羅(Sao Paulo)南端貧民窟 Capao Redondo 也正開始舉辦拳擊訓練項目,吸引區內年青人參與。即使只有零零落落、要就地取材的場地練習,青少年仍能透過出拳來抒發日常生活壓力,更有參加者得到賞識,得以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
CUP
/
文化
/
2021.10.04
18
:
45
【Soul Monday】銀髮族玩具醫生:活到老,救到老
日本
修理
儿童
玩具
退休
银发
空有手藝卻無處發揮,是退休人士的常見煩惱。日本有 6 位大叔倒是活用所長,他們以「玩具醫院 岐阜」的團體名義,定期走訪縣內多間兒童中心,修理各式各樣的破損玩具。這些醫生用心「治療」,並且「診金」全免,皆因每次出動也只為興趣,以及孩子們的笑容。
CUP
/
文化
/
2021.09.20
18
:
49
「小飛俠行動」:美國如何在冷戰時期秘密接走上萬名古巴學童
美国
古巴
儿童
家庭
历史
难民
在獨裁國家,很多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逃離,但仍會希望年輕一代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在 1960 年到 1962 年,古巴正推行各種社會主義改革,同時肅清不少異見分子。這個時候,美國秘密展開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兩年之間接走超過 1.4 萬古巴學童,這場今天很少被人談及的壯舉,被稱為「小飛俠行動」。
cnBeta
/
游戏
/
2021.09.18
2
:
26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派大星出招 今年秋季发售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
明星
近日,《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发布派大星出招演示,《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是一款类《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的格斗游戏,将于今年秋季登陆PS4、PS5、Xbox SeriesX|S、Xbox One、任天堂Switch和PC。
cnBeta
/
游戏
/
2021.09.11
5
:
32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海绵宝宝出招演示 今年秋季正式上线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
明星
今日(9月11日),《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发布海绵宝宝出招表以及演示视频,海绵宝宝最好的朋友派大星充当训练沙袋,该作将于今年秋季登陆PS4、PS5、Xbox SeriesX|S、Xbox One、任天堂Switch和PC。
cnBeta
/
游戏
/
2021.09.09
5
:
43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新实机演示 海绵宝宝大战忍者神龟
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
明星
IGN公布了4段《尼克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实机演示视频,展示了游戏的实机玩法界面,我们将其整合为一段,下面请看视频。四段演示分别是爱普莉尔对阵Nigel,猫狗对阵Lucy Loud,开发者游戏玩法分析以及海绵宝宝、派大星、忍者神龟李奥纳多和爱普莉尔四人大乱斗。
CUP
/
文化
/
2021.09.06
18
:
41
紳士大哥:中國限制遊戲時間以訓練孩童服從極權
中国
儿童
政策
服从
极权
权力
网络
游戏
电子游戏
畢竟,沒有團體式的補習班就不能補習嗎?不打網絡遊戲就不能打單機遊戲嗎?都是裝模作樣。事實上政策要做到的,就是告訴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誰才是老大,誰才說了算。
CUP
/
文化
/
2021.09.01
18
:
48
限時打機,更加沉迷?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人权
儿童
学生
成瘾
教育
智能手机
游戏
游戏机
电子游戏
日本香川縣正是其中一例。去年 4 月起,當地實施「網絡・遊戲成癮對策條例」(ネット・ゲーム依存症対策条例),規定未成年者每天使用智能手機及打電玩的時間。這項全國創舉引起爭議,有高中生更控告縣政府違憲。結果一年後,同縣教育委員會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即使學童少滑了手機,心癮依然有增無減。
CUP
/
文化
/
2021.08.31
18
:
45
移民退學潮下,學童如何面對離別?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心理
悲伤
教育
父母
离别
新學年將至,不少學童會對重投繁忙學習生活感到忐忑不安。而更令他們不安的,相信是在移民退學潮下,要面對與玩伴分離。突然失去朋友難免令學童頓感失落及懊惱,美國一位親子博客兼父親 Rob Youngblood 就曾撰文,講解父母該如何陪伴小孩渡過這段艱難時期。
CUP
/
文化
/
2021.08.16
18
:
45
【Soul Monday】印度希望巴士,為孩童「運來」學校
印度
社会
儿童
学习
教育
疫情
贫穷
一直以來,非牟利組織 TejasAsia 都在印度營運「希望巴士」,每個工作天都會出車前往新德里貧民窟,為勞工、拾荒者及清道夫等低下階層的孩子,提供他們本或遙不可及的學習機會。疫症大流行後,這些流動課室更填補了教育缺口,亦為兒童帶來另一片天地,暫別困境,擁抱童真。
cnBeta
/
科技
/
2021.08.09
6
:
11
苹果发布《扩展儿童保护》快速问答文档 化解CSAM相关疑虑
扩展儿童保护
苹果
针对 CSAM 系统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苹果已经在一份题为《扩展儿童保护》的常见问题解答(FAQ)中给出了回复。这家库比蒂诺科技巨头宣称,相关回答旨在减轻广大用户对 iCloud 图像检测和消息扫描功能的隐私与通讯安全顾虑。
财新
/
时事
/
2021.07.30
5
:
26
应对低生育率 学者吁加速制定《儿童福利法》
儿童福利法
专家建议,应统筹规划面向全体儿童的福利政策体系,注重儿童养育责任中的国家责任,同时出台《儿童福利法》,以弥补家庭保障不足,促进人口均衡增长
CUP
/
文化
/
2021.07.21
18
:
45
全靠 Peppa Pig,美國孩子也開始說英式英語
美国
英国
儿童
卡通
口音
学习
英语
语言
典雅的英國口音是否令人稱羨?演出電影「無聲絕境」的英國女星 Emily Blunt 就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兩名年幼女兒可以像她一樣操英國口音,而非丈夫 John Krasinski 的美式英語。直到去年,女兒們到倫敦讀書,終於重拾英腔,令 Blunt 喜不自勝。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各地兒童亦開始說起英國用語,靠的卻是一年來不斷看卡通 Peppa Pig。
CUP
/
文化
/
2021.07.19
18
:
45
【Soul Monday】侏儒症的她,給好奇小孩的童書
英国
侏儒症
儿童
学习
教育
书
身形
侏儒症患者走在路上,往往因為身形上的差異,承受途人的異樣目光,甚至會有小孩好奇問父母:「為甚麼那人這麼矮小?」現年 22 歲、身高不到 121 厘米的 Danielle Webb 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導致生長受限。樂觀的她坦然接受這一切,更希望路上的父母們看到她時,不要「把好奇的孩子拉走」,而是好好向孩子解釋人人各有差異。她為此寫了一本童書,希望提高人們對此疾病的認識。
环球网
/
时事
/
2021.07.15
10
:
06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与各国国内立法”边会举行
儿童权利公约
联合国
人权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吴文诩)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期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于15日举办主题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与各国国内立法”的云上边会。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的近百位法律专业人士、高校学者和国际儿童保护关注者参加会议。
CUP
/
文化
/
2021.07.14
18
:
42
曾詩敏:小孩子的氣度
个性
儿童
家庭
教育
三歲定八十,我們長成甚麼人,往往跟原生家庭和教育有莫大關係。面對批評、過失或事與願違,我們都需要有容人和納己的氣度,才可重整陣腳再出發。別以為小孩子不需要這些東西,也別以為他們不會懂;今日一個小行為,可能已是他們未來的某種雛形。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5
亂世中成長:戰爭童年博物館
乌克兰
社会
儿童
博物馆
战争
波斯尼亚
童年理應是無憂無慮,但有些兒童卻被迫在戰火中成長。為記住在戰爭中被遺忘的孩童生活,位於波斯尼亞的戰爭童年博物館(The War Childhood Museum)保存了當地 1990 年代戰時孩童的生活用品,目前更收集世界各地的珍貴藏品,以呈現各地兒童的戰時經歷。
CUP
/
文化
/
2021.06.15
18
:
45
不想和誰吃飯:日本人的「聚餐恐懼症」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生
心理
教育
障碍
饮食
婉拒飯局邀約,多是因為懶得交際應酬。但對少數日本人來說,這其實是「聚餐恐懼症」(会食恐怖症)作祟。患者在人前進食就會緊張不安,開始作嘔、暈眩、胃痛甚至難以吞嚥。無奈大眾缺乏認識,令他們長期受到誤解。這種心理疾病的成因,比想像中普遍 —— 小時候被迫進食,要把「盤中餐」吃光。
前页
1
...
11
12
13
1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