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社会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选举
政治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1.07.08
18
:
46
草藥拯救阿爾巴尼亞經濟
社会
植物
草药
农业
阿尔巴尼亚
自疫症大流行以來,基於防疫及健康的需要,各地對藥用植物的需求急促上升。相關趨勢帶動阿爾巴尼亞的草藥行業蓬勃發展,並成功拯救國家因旅遊業停擺而出現的經濟危機。
CUP
/
文化
/
2021.07.08
18
:
45
「出埃及記」:加州人也用腳投票?
美国
社会
人口
企业
加州
德州
移民
Spectrum 的總裁 Joe Vranich 認為:「在美國,還有誰比 CBRE 更加了解城市的經濟結構,以及未來的風險因素?他們選擇搬到德州而非留在加州,是不可忽略的跡象。」
CUP
/
文化
/
2021.07.07
18
:
50
紐西蘭的「反起底法」的平衡世界
社会
人权
纽西兰
自由
言论自由
據「華爾街日報」在 7 月 5 日報道,由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科技巨企組成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IC),於 6 月去信香港政府,警告當局若繼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修訂(民間又稱「反起底法」),該聯盟憂慮或會停止在香港提供服務,以免令員工墮入法網。誠言,有些西方民主國家都設有類似的「反起底法案」,關鍵是如何在資訊權與個人私隱間取得平衡。
CUP
/
文化
/
2021.07.07
18
:
47
傳媒末日:報道衝突等於煽動分裂
印度
社会
传媒
克什米尔
新闻自由
自由
言论自由
记者
高压
2019 年印度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後,先後有傳媒集團被查封,接連有記者被警方逮捕入獄,報道陣亡反對派武裝分子的殮葬新聞,同樣遭受警方立案調查;印度內政部甚至通過法令,禁止採訪軍方與武裝分子衝突的消息,聲稱報道等同鼓吹分裂國家。
CUP
/
科技
/
2021.07.07
18
:
45
幫助視障人士購物的彩 Code
社会
条码
残疾
视障
购物
食物
超市內有琳瑯滿目的商品,但對於視障人士而言,要憑一己之力選取合意的生活用品卻極為困難。由西班牙公司開發的新型彩色條碼技術,近日首次應用於英國食物包裝中,旨在幫助失明人士及弱視人士識別商店中的產品,並獲得有關食品的健康及安全資訊。
CUP
/
文化
/
2021.07.06
18
:
50
普京的「香檳戰爭」:俄羅斯香檳才是香檳
俄罗斯
法国
社会
普京
葡萄酒
贸易
酒
香槟
根據歐盟「受保護的地理標誌」(PGI),及「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PDO)制度,唯有產自法國香檳區的氣泡酒,才能稱為香檳。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前發起一場「香檳戰爭」—— 規定只有俄國國產氣泡酒才可貼上「香檳」標籤,法國在內其餘進口氣泡酒,只是「氣泡酒」。
CUP
/
文化
/
2021.07.06
18
:
46
謎之禮儀:日本人也受不了的社交潛規則
日本
社会
打工仔
社交
礼仪
礼貌
职场
大和民族出名禮貌周到,從鞠躬到道歉也極為講究。但近年某些社交潛規則,譬如「倒酒時要保持酒瓶的商標向上」、「蓋印時要像向身旁的上司躬身般把印微微傾斜」、「交換名片時要像『坐墊』般按職位高低由上至下收起」,不少日本人亦覺得莫名其妙。疫下改為遙距辦工,這種「謎之禮儀」更是變本加厲。
CUP
/
文化
/
2021.07.05
18
:
49
陶傑:秘密警察是如何在俄國形成的?
俄罗斯
社会
十月革命
沙俄
独裁
白色恐怖
秘密警察
言论自由
革命
人人都以為蘇聯時代史太林的統治,政治審查、打壓知識分子,其實共產黨時代的蘇聯,是對帝俄時代審查言論的一大政治報復。
CUP
/
文化
/
2021.07.05
18
:
48
日本錢湯如何吸引年輕一代新客?
日本
社会
年轻人
东京
洗澡
社区
经营
日本影視作品有時會出現角色們到公共浴場「錢湯」洗浴的場面。現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浴室,源於 16 世紀末江戶時代的錢湯亦顯得凋零。近年,一些錢湯開始改變裝潢、增加其他附設設施,以促進社區交流為定位,嘗試吸引年輕人體驗傳統沐浴文化。
CUP
/
文化
/
2021.07.05
18
:
43
鄭立:深山太保 —— 得到社會上認同,還是得到自己喜歡好?
动漫
动画
现实
社会
自我
自由
「深山太保」之所以有趣,在於角色們都重視「活得像自己」這件事,他們很清楚地表達,為了自己的好惡,可以完全不顧社會的眼光去做事。
CUP
/
文化
/
2021.07.02
18
:
48
疫情引爆「Baby Shock」,日本少子化危機加速 18 年
日本
社会
人口
家庭
恋爱
消费
经济
肺炎
戀愛停止,已經導致相關旅遊設施的遊客數減少,讓各個飽受疫情摧殘的產業,進一步遭受情侶消失的打擊。然而,如果整個日本「開始談戀愛」的人口真正減少了,迫使少子化比預期更加速發生,不只是日本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也遠遠不止於此。
CUP
/
文化
/
2021.06.30
18
:
49
回歸 60 周年:瀕臨「種族稀釋」的果阿族
印度
社会
宗教
殖民
1961 年印度出兵葡屬殖民地果阿(Goa),實現果阿回歸偉業,但很多果阿人對回歸 60 周年無動於衷,反而埋怨人口近半的新移民缺乏本土歸屬感,國內又有大量低質素遊客湧入,不尊重果阿人的生活文化,加上無數果阿人外流以改善生活,在在導致果阿人身份認同岌岌可危。
CUP
/
文化
/
2021.06.30
18
:
47
無法談情,日本戀愛產業面臨崩盤
日本
社会
恋爱
服饰
生活
经济
美容
肺炎
「原本人口就在減少,現在疫情衝擊又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整個社會談戀愛的人數難以增加。」日本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山田昌弘指出:「學校和職場原是日本人邂逅對象的兩大場所,在遙距線上化之下,愛情萌芽的地點也頓時減少。」要是日本人真的「停止戀愛」,首當其衝的將會是服飾業。
CUP
/
文化
/
2021.06.30
18
:
46
【泰有心】用 K-Pop 應援的政治動機
泰国
社会
交通工具
偶像
南韩
歌迷
经济
疫下的曼谷空蕩蕩,草根的士「篤篤」司機因沒有生意而陷入財困。在此艱難時刻,泰國的年輕反政府示威者兼 K-pop 歌迷選擇在篤篤車尾落廣告,宣揚對偶像的愛,同時幫補基層司機生計。
CUP
/
文化
/
2021.06.30
18
:
45
青春期睾酮如何影響跨性別運動員
社会
精神健康
奥运
性别
科学
荷尔蒙
运动
运动员
紐西蘭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成為史上首名以跨性別女性(跨女)身份參加奧運的變性選手。儘管哈伯德此舉受跨性別群體歡迎,但亦有聲音質疑,在 2012 年性別轉換前,以男兒身經歷青春期的哈伯德如今參與女子項目,在身體及力量上會享盡優勢。研究人類性別差異演變的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學系講師 Carole Hooven,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時同意,青春期的睾酮賀爾蒙,確會為跨女選手帶來優勢。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8
採訪到最後:獨裁統治下的最後新聞工作者
社会
媒体
新闻自由
独裁
卢旺达
言论自由
新聞自由從不是理所當然,尤其是缺乏民主的第三世界。新聞工作者桑達拉姆(Anjan Sundaram)數年前推出著作 Bad News: Last Journalists in a Dictatorship,記錄了盧旺達獨裁者如何查封傳媒集團,殺害及拘捕無數新聞工作者,多人要到處匿藏或流亡海外,部分人委曲求全而充當官方喉舌,以致當地幾乎不存在獨立新聞報道。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7
泰國權威主義溫床:大學迎新欺凌文化
泰国
社会
制度
大学
学生
心理
民主
独裁
迎新
体制
上月初,泰國曼谷皇家理工大學一名男生在被 12 名高年級生踢至死亡,原因是他未就欺凌一年級生的活動提出建議。事件令人震驚及惋惜,亦讓社會再度正視大學的迎新霸凌文化。有評論指出,這種荼毒校園數十年的惡劣「傳統」,正是泰國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的溫床。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6
南非新婚姻法:齊人之福,女性也值得擁有?
社会
一夫多妻
南非
婚姻
家庭
南非深陷第三波疫情,以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計算,現為最受打擊的非洲國家。但對當地人而言,在整個社會面臨生死關頭之際,個人的終生幸福似乎更值得關注,甚至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只因在上月初,內政部公佈的「婚姻綠皮書」建議,把一妻多夫制度合法化。女性應否享有齊人之福,從此引起全國上下的爭議。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5
亂世中成長:戰爭童年博物館
乌克兰
社会
儿童
博物馆
战争
波斯尼亚
童年理應是無憂無慮,但有些兒童卻被迫在戰火中成長。為記住在戰爭中被遺忘的孩童生活,位於波斯尼亞的戰爭童年博物館(The War Childhood Museum)保存了當地 1990 年代戰時孩童的生活用品,目前更收集世界各地的珍貴藏品,以呈現各地兒童的戰時經歷。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4
【CUPodcast】人類需求有高低之分嗎?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学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
馬斯洛將所有需求歸為兩大類別:匱乏需求與成長需求。匱乏需求關乎個體生存,例如安全、連結與自尊。當匱乏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人就會傾向追求成長需求:探索世界,學習「存有之愛」,找尋個體目的, 達到自我實現。馬斯洛認為各需求之間沒有高低之分,人類滿足各種需求是一種整合與完善自我的過程。但他強調,雖然需求沒有高低之分,但在追求目的前,應先滿足一定程度的安全需求,否則會帶來不良後果。
CUP
/
文化
/
2021.06.28
18
:
50
世代遺忘:請記住曾經失去了甚麼
社会
世代
年轻
心理
记忆
遗忘
長江後浪推前浪,但不再年輕的人,對一代新人是否勝舊人或者有異議。「一蟹不如一蟹」效應並非新鮮事,研究相關效應的心理學家指出,對下一代有抱怨,反映這些批評既不準確,亦非基於特定文化或時代而提出,純粹是普遍人性的遺忘特質產生錯覺所致。不過,這些錯覺往往不論年紀,發生在大部分人身上;當中,下一代人對前代的遺忘,又會帶來其他影響。
CUP
/
文化
/
2021.06.28
18
:
49
太監攝政與專橫女王:托勒密埃及如何走向滅亡
埃及
社会
摄政
历史
某些古王國有攝政(Regent)之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君王無法履行職務時,會代為處理國政。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末段,就曾有一位宦官位居攝政,敗壞朝綱,誘發內戰,捲入羅馬的權力鬥爭,最終托勒密埃及在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自盡後被羅馬吞併。那位宦官名為波提紐斯(Pothinus)。
CUP
/
文化
/
2021.06.28
18
:
48
2020 疫年,紐西蘭台灣死亡人數不升反跌?
台湾
社会
精神健康
人口
死亡率
纽西兰
老人
肺炎
疫症大流行至今,官方錄得的死亡數字逾 390 萬。「經濟學人」以各國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對比沒有發生大流行的預期死亡人數,設計出統計模型,估計疫情造成的全球超額死亡人數高達 1,000 萬。大流行奪去許多性命,但在一些防疫措施較嚴格而未有大爆發的地區,例如紐西蘭和台灣,2020 疫年總死亡人數卻有所下跌。
CUP
/
文化
/
2021.06.28
18
:
46
【圖解】香港和德州囚權的距離
美国
社会
人权
囚犯
天气
监狱
香港 5 月份的熱夜數目已打破近 140 年紀錄,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指,監獄比牆外世界更熱,並發起聯署,要求懲教署改善監獄酷熱環境。有人認為,囚室無冷氣是常識,質疑熱到暈只是某些在囚人士不適應。與此同時,在美國德州,囚室應否安裝冷氣已是討論多年的議題。
CUP
/
文化
/
2021.06.25
18
:
50
走進新時代:群眾獨裁的日常
社会
政府
政权
民主
独裁
生活
自由
在「國家體制」下,市民大眾怎能過好日常生活?已故德國歷史學家 Alf Lüdtke,在 2016 年編輯了遺作 Everyday Life in Mass Dictatorship,講述在「群眾獨裁」(Mass Dictatorship)下,人民生活的日常。
CUP
/
文化
/
2021.06.25
18
:
49
阿富汗青年如何以霹靂舞療癒暴力創傷
阿富汗
社会
心理
跳舞
运动
青年
自 70 年代起,阿富汗歷經軍事政變、蘇聯入侵、軍閥內戰、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興起,及後又有美阿戰爭。到今天,阿富汗依然未能走出政治亂局,年輕一代在暴力創傷中成長。面對各種瘡疤與困境,有年輕人就通過霹靂舞,尋找生存勇氣,進行自我療癒。
CUP
/
文化
/
2021.06.25
18
:
48
26 年來,「刺針」如何漸漸失去公信?
社会
信任
学术
科学研究
论文
1823 年創刊的期刊「刺針」(Lancet),在醫學學術界享有權威地位,人們自然期望當中刊載的論文專業、可信。去年著書探討科學研究領域造假現象的蘇格蘭心理學家 Stuart Ritchie,最近就在雜誌「旁觀者」(The Spectator)撰文質疑「刺針」失信。
CUP
/
文化
/
2021.06.24
18
:
50
【編輯之前】現代審查制的開端:15 世紀教廷
社会
出版
宗教
审查
新闻
新闻自由
言论自由
记者
香港「蘋果日報」結業,成為第一所因香港新時代而倒閉的媒體機構,有評論認為事件遠超一家媒體被政治打壓的層次,憂慮未來香港的新聞審查只會更加猖獗。中歐大學媒體學家 Marius Dragomir 在 2019 年曾發表研究,爬梳專制國度下的出版審查史,現代資訊審查的歷史甚至來得比新聞報業來得更悠遠。
CUP
/
文化
/
2021.06.24
18
:
47
中資項目為非洲帶來金錢,也帶來示威?
中国
非洲
社会
一带一路
中资
投资
抗议
示威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矢志拓展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其中一個策略是向各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又或者以國企名義直接在當地興建大型基建項目,非洲是中資機構投資熱點。有人會認為中資項目可以刺激非洲經濟發展,但四名來自荷蘭、瑞士、美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在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發表研究,指出中資項目所在地區往往更容易爆發示威。
CUP
/
文化
/
2021.06.23
18
:
50
比北韓更北韓:新聞最不自由的國度
非洲
社会
厄立特里亚
新闻自由
民主
言论自由
资讯
在剝削自由方面,北韓素來被公認為全球之最,但無國界記者(RSF)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榜上,原來有國家的新聞封鎖表現超越北韓,那就是東非小國厄立特里亞。該國政府 20 年前查封所有私營傳媒、未經審訊監禁新聞工作者後,新聞自由從此一蹶不振。
CUP
/
文化
/
2021.06.23
18
:
48
陶傑:稍有懷疑,即等同陰謀論者?
社会
媒体
怀疑
言论自由
阴谋论
對一種流行的「專家理論」表示懷疑,是否就是相信陰謀論?
CUP
/
文化
/
2021.06.23
18
:
47
退訂 Coupang:韓版亞馬遜為何淪為眾矢之的?
社会
精神健康
劳工
杯葛
消费
职场
送货
被喻為韓版亞馬遜的 Coupang 在今年初於美國上市,創辦人金範錫成為新興億萬富翁,其「哈佛輟學再創業」的事跡,更為世人津津樂道。但在上週六,「退訂 Coupang」登上韓國 Twitter 實時熱門話題首位,相關帖文超過 10 萬則,其他社交媒體也有類似情況。這波杯葛浪潮源於一場大火,但這間全國最大電商的非人道職場,其實早已燃起年青人的怒火。
CUP
/
文化
/
2021.06.23
18
:
45
埃及手信,埃及製造
埃及
社会
旅游
纪念品
旅行購買紀念品時,總希望購得當地製造的高質產品。有見及此,埃及的紀念品製造商正密鑼緊鼓準備「埃及製造」的精緻金字塔、圖坦卡門面具、娜芙蒂蒂(Nefertiti)胸像複製品,寄望在當地旅遊業復甦後售予有要求的旅客,並能靠著品質贏得口碑。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50
記者:21 世紀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社会
传媒
刺杀
犯罪
罪案
言论自由
记者
新聞及出版自由令資訊得以流通、當權者受到制衡,是重要的人權基石,傳媒亦被喻為行政、司法、立法機關以外的「第四權」。可是,新聞自由不是自有永有,而是要由人民去捍衛,在獨裁或者戰亂國度,記者的人身安全就時常受威脅。2020 年底,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在上個 10年,全球平均每 4 天就有 1 名記者被殺。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48
中亞限定韓國菜,埋藏一段韓裔滅絕史
韩国
社会
中亚
传统
泡菜
流放
苏联
食物
融合不同地方菜的 Fusion 料理,是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明證,但來自哈薩克、烏茲別克的混種韓國菜,卻埋藏著一段 80 多年前的種族滅絕史 —— 1937 年史太林懷疑,居住遠東邊陲的 17 萬韓裔通敵,決意把他們流放貧瘠的中亞,造成數萬計人口罹難,倖存者只能以中亞食材入饌,意外碰撞出別樣的韓式料理。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47
消滅貧窮是減少全球能源消耗的關鍵?
社会
减排
发展中国家
能源
贫穷
過去,不少人視環境污染為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當參與氣候變化討論時,有大國會托辭自己是發展中國家,要著重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質素,拒絕為溫室氣體排放設上限。列斯大學環境學家 Marta Baltruszewicz 的新研究就打破了扶貧和環保對立的迷思,證明消滅貧窮和減少能源消耗環環相扣。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45
巴黎:吸毒花都
法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吸毒
巴黎
毒品
社区
2019 年 5 月開始,巴黎市政府耗資 900 萬歐元(約 8,300 萬港元),展開 3 年計劃以「解決霹靂可卡因問題」,但如今仍有逾萬名服用者,不少更在光天化日下於鬧市吸毒。當局為免癮君子在街遊蕩,近日安排他們聚集到一個花園,結果遊憩處淪為吸毒王國,注射器更掉在兒童玩的沙坑。原本想要「眼不見為淨」,如今反被媒體重點報道。
CUP
/
文化
/
2021.06.21
18
:
50
新寡頭政治 —— 富人與極權的共生關係
俄罗斯
欧洲
匈牙利
波兰
社会
寡头政治
政体
普京
民主
隨著民主-專制混合的政治體系於世界各地冒起,許多新晉寡頭正以驚人的速度「合法」賺錢。他們用不著貪污舞弊,只靠位高權重的「朋友」安排,便能一夜致富。兩者成為一體,達到共生關係 —— 富人靠政權生財,獨裁者索取回報。雜誌「大西洋」近日以專文分析,在俄羅斯、波蘭及匈牙利等國家,這種新寡頭政治如何成就一黨專政。
CUP
/
文化
/
2021.06.21
18
:
49
當共同體遇上黨 —— 改革小農社會失敗記
中国
社会
共同体
共产党
安徽
旅游
农村
中國安徽省有條名叫碧山的農村。跟其他農村一樣,面對城市急速發展,碧山人口流失嚴重。2011 年,藝術家歐寧與策展人左靖發起「碧山計劃」,通過在當地合作、分享與分擔,建立「碧山共同體」,並使碧山成為供村民、藝術家及遊客聚集的地方。不過計劃到 2016 年就被政府中止。2015 年曾到碧山參觀的中國丹麥商會總經理倪邁森(Mads Vesterager Nielsen)近期訪問歐寧,談及被中止的「碧山計劃」。
CUP
/
文化
/
2021.06.21
18
:
48
印度疫情促使年輕人購買保險
印度
社会
保险
死亡
肺炎
青年
印度第二波疫情猶如煉獄一般,醫院、太平間及火葬場均不堪負荷,令年輕人感受到死亡只有咫尺之遙,促使他們購買人壽保險,希望若自己遭遇不測,家人仍能有所保障。
CUP
/
文化
/
2021.06.21
18
:
47
歐國盃:一個鼓勵不健康消費的舞台?
社会
公共卫生
比赛
赞助
足球
运动
饮食
6 月 15 日,葡萄牙首席球星 C 朗拿度在記者會上,拿開兩支可樂,並呼籲大家多喝水,一時成為全球佳話。除了歐國盃贊助商可口可樂成為焦點,也令人反思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模式。格拉斯哥大學公共衛生學者 Robin Ireland 和社會學家 Christopher Bun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用公共衛生角度分析歐國盃的贊助風波。
CUP
/
文化
/
2021.06.21
18
:
45
【Soul Monday】來自監獄的獎學金
美国
社会
学校
学生
教育
更生
奖学金
监狱
罪犯
青年
Sy Newson Green 在美國加州就讀的天主教男校,一年學費要 12,900 美元,但他讀高中二年級時,雙親卻各有重病並失去工作,更為治療而花光積蓄。前路茫茫之際,他獲發一筆獎學金,得以順利畢業並升讀大學。這批出錢相助的善長仁翁,正是在附近監獄服刑的囚犯。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50
有史以來的「愚蠢」審查制度
社会
出版
创作
审查
历史
言论自由
电影
1930 年,反戰名著「西線無戰事」改編電影上演。電影同年來到德國放映時,觀眾只能在大量警察在場下觀影,12 月更遭最高審查委員會撤銷放映許可證。翌年,電影經大量刪節及審查才得以在「特定群體與非公開活動中放映」;1933 年希特拉上台後,該片便遭全面禁播。今天,不少國家對發行電影均有一套審查制度,雖然不能與昔日德國的審查制度相比,但美國德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Jonathan Rose 認為,人們亦應注意審查制度愚蠢而令人無法接受的一面。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49
ESG「社會」支柱疫下抬頭?
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投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司營商,以往多談論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社會負責任投資(SRI)。現時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之中,以 E(環境)執牛耳,「氣候金融」潮流聲勢浩大,S(社會)鋒芒未及。但在 2021 年,大流行疫情爆發一年有多,各國航運、旅遊、飲食業仍大受打擊,富人得益於金融量寬措施,窮人卻朝不保夕。隨著社會風險暴露人前,ESG 的「社會」支柱亦愈來愈重要。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47
古巴國產電話將面世,會是把雙面刃?
社会
互联网
古巴
审查
数据
监控
网络
华为
防火墙
古巴政府正準備生產幾乎每個古巴人都想要的東西 —— 新款而便宜的手提電話。國產智能電話也許能讓數百萬買不起進口電話的國民,一圓隨時上網的夢想,但據網媒 Vice 報道,「國產」是雙面刃,因電話所使用的自家作業系統,不僅難以兼容所有外國應用程式,更可能成為政府的監控工具。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46
美墨邊境中,迷幻的蟾蜍盜竊
美国
墨西哥
社会
动物
盗窃
蟾蜍
迷幻药
美國和墨西哥交界的索諾拉沙漠,佔美國加州、亞利桑那州及墨西哥索諾拉州大片地區。沙漠裡有一種特有蟾蜍物種:科羅拉多河蟾蜍(Colorado River toad),其分泌物可提煉出迷幻藥。據美國「大西洋」雜誌報道,近年在美國,盜竊這種蟾蜍再提煉迷幻藥的情況有所增加,亞利桑那大學沙漠實驗室研究助理 Robert Villa 就十分憂慮這個盜竊蟾蜍的問題。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45
【愛在左右】你「想」家電 助弱勢社群配置床櫃
香港
影片
社会
捐赠
社工
义工
Bonnie 是一名家庭主婦,4 年前加入「建祝義工隊」,將二手家俬贈與有需要的人。她會安排搬運團隊將家俬「送上門」,提供送貨及組裝等一條龍服務。
CUP
/
科技
/
2021.06.17
18
:
49
切爾諾貝爾核災最大受害國,為何是白羅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社会
放射性
核电厂
辐射
眾所周知,切爾諾貝爾核災發生在烏克蘭,核廠方圓 30 公里皆為無人之境,但你未必知道,受災最嚴重其實是鄰國白羅斯,大多數核輻射物質都落入當地,導致農地荒廢、人口驟減。為何核災始於烏克蘭,最大受害者反而是白羅斯?
CUP
/
文化
/
2021.06.17
18
:
45
用膠變出雲呢拿味
社会
可持续
塑胶
环保
细菌
全球每分鐘售出過百萬個膠樽,當中只有約 14% 得以回收,其餘在使用過後,便完全喪失價值,浪費之餘,也讓塑膠問題日益嚴重。為此,科學家想出了新的解決方法,利用細菌將塑膠廢料轉化成雲呢拿調味料。
CUP
/
文化
/
2021.06.17
18
:
42
方俊傑:手捲煙 —— 亂世中的赤子之心
香港
电影
黑帮
黑社会
「手捲煙」當然充滿沙石,但它呈現出來的赤子之心卻足夠彌補,在烏煙瘴氣的世界,還有人堅持「唔講一,唔講三,講義」。即使可能是一句騙人的口號,至少動聽。
CUP
/
科技
/
2021.06.16
18
:
50
中國新時代的核能擴張
中国
社会
核能
核电
发电
能源
6 月 14 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道,離香港 130 公里的台山核電廠發生洩漏事故,營運核電廠的法國公司據指曾兩度向美國求助。台山核電站回應指核電廠目前達到「安全、質量和工期等指標的既定目標」,香港保安局亦稱,天文台輻射監測結果顯示香港環境輻射水平過去一年維持正常。中國矢志成為能源大國,核電是中國能源政策佈局的其中一環。
CUP
/
文化
/
2021.06.16
18
:
47
蘋果捍衛消費者私隱,反扶植對手鞏固數據霸權?
美国
社会
垄断
广告
网络广告
追踪
蘋果在最新作業系統 iOS 14.5 中,禁止讓其他 App 開發者透過蒐集其十億用戶數據的方式來設計度身訂做的廣告,行政總裁 Tim Cook 聲稱這是為保障消費者的私隱權益,但實際的結果,更可能是迫使其競爭對手如 Facebook、Google、騰訊、抖音等,加速鞏固自己的數據霸權。
CUP
/
文化
/
2021.06.15
18
:
48
挽救低生育率:尼日利亞婦女何以平均生五個?
尼日利亚
社会
人口
信仰
尼日尔
生育
生育率
中國實施「三孩政策」以挽救持續下滑的生育率,但「兩孩政策」施行數年都未能扭轉跌勢,新政策成效備受質疑。要刺激生育,不妨研究生育率稱冠的西非,人口升幅驚人的尼日利亞,每名婦女平均生 5 個孩子,究竟是政府提供誘因、抑或其他因素鼓勵當地人生育?
CUP
/
文化
/
2021.06.15
18
:
47
挾消費者以令諸侯,蘋果的數據新政策是「私隱虛偽」?
社会
广告
网络广告
追踪
今年 1 月,蘋果行政總裁 Tim Cook 重申,如果「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蒐集彙總並出售,那麼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數據,我們也失去了做人的自由」。
CUP
/
文化
/
2021.06.15
18
:
46
【邊一個……】人在辦公室比工作效率更重要
社会
上班族
人事
人力资源
打工仔
职场
香港人每星期工時中位數為 44 小時,不過,上班族雖然長時間在辦公室,卻並非每分每秒都努力工作,有時甚至處於低工作效率的狀態。但對於上司、老闆甚至部分打工仔而言,重要的是打卡出勤,即使只是在辦公桌前「扮工」,或是要拖著病軀上班,人在似乎比一切重要,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解釋這種職場怪現象。
CUP
/
文化
/
2021.06.15
18
:
45
不想和誰吃飯:日本人的「聚餐恐懼症」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生
心理
教育
障碍
饮食
婉拒飯局邀約,多是因為懶得交際應酬。但對少數日本人來說,這其實是「聚餐恐懼症」(会食恐怖症)作祟。患者在人前進食就會緊張不安,開始作嘔、暈眩、胃痛甚至難以吞嚥。無奈大眾缺乏認識,令他們長期受到誤解。這種心理疾病的成因,比想像中普遍 —— 小時候被迫進食,要把「盤中餐」吃光。
CUP
/
文化
/
2021.06.11
18
:
48
東京奧運下月開幕,日本還有機會叫停?
日本
社会
奥运
比赛
疫情
运动
2020 東京奧運(又再)快將開幕,雖然多地疫情未退,疫苗接種進度亦慢,但錢已花了,「賣身契」也簽了,一旦叫停不只無收入,還得承擔財務責任,賠償天文數字。在可能損失的人命和鐵定損失的利益之間,日本政府選擇進行到底,乍看是個無奈之舉。但其實只要當局有心,如今想要中止東奧,也非毫無辦法。可是以首相菅義偉為首的高官們,始終沒有這個心。
CUP
/
文化
/
2021.06.11
18
:
47
【臭外地的】由來已久的中國地域歧視
中国
社会
中国人
北京
外地人
歧视
河南
近日流傳一段影片,一名中國北京大媽在當地巴士破口大罵外地人為「臭外地」、「上北京要飯」。大家都是中國人,理應不用分那麼細,但中國的地域歧視現象確實存在。北京大媽事件並非孤例。
CUP
/
文化
/
2021.06.11
18
:
46
航運業黑幕:長賜號船員仍然被埃及扣押
埃及
社会
人权
船运
货船
货运
長賜號擱淺蘇彝士運河事隔近 3 個月,早就不受國際傳媒關注,但原來埃及仍然扣押貨輪與船員。有智庫機構研究員提醒,如此有違人權的待遇絕不罕有,每當船東與當地政府無法化解分歧,貨輪與船員往往淪為人質,扣押時間可長達數年,為航運業鮮有人關注的黑幕。
CUP
/
文化
/
2021.06.11
18
:
45
徵收碳稅,以市場邏輯減低碳排放?
社会
减碳
经济增长
經濟活動無可避免要消耗能源,使用化石燃料能源會排放溫室氣體。近年有環境學者提出「去增長運動」新概念,認為減緩經濟發展才是救世良方。經濟增長是否必然與保護環境不可共存?經濟學家認為問題不在經濟增長,而是環境污染的成本「太低」。
前页
1
...
40
41
42
4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