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3-
09.13
18:41
CUP  /  文化

吳蚊蚊:菠蘿炒牛肉

香港傳統的食物,有太多好的,逢年過節,總有要下廚的時候,友人和男友都期待我煲湯,可是我不在行啊。至少要端出一味見得人的菜,我就會煮菠蘿炒牛肉。

更多文章
回憶總是美|懷舊商品更受歡迎

很多消費者都喜歡復刻版包裝,及停產多年再次發售的產品,像是雪糕蛋糕、經典動漫週邊,或「他媽哥池」等兒時最喜愛的玩具。這些孩提時靠父母才能購買的東西,有時充滿回憶、有時則更求之不得,人們長大後擁有了經濟能力,總會再渴望擁有。 查看文章

Moyashi:香港文化的第二生命

日本 80 年代的 City Pop 黑膠唱片價格被瘋狂推高,香港電影以及關連的流行文化也在同樣的語境下成為炒賣對象。在日本,舊電影雜誌的成龍特集有價有市,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去年剛剛推出日本上映 35 周年紀念的高清復修光碟。 查看文章

書店們:那年盛夏

稍前本地一齣頗受歡迎的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當中很多細節都能對應今日香港社會的景況,而劇中人物被強迫參與「遊戲」時作出的反應、抉擇,也令不少觀眾反思自己對當下社會景況的看法和抉擇。以下節錄 3 本書,談一談對思想的控制和鎮壓、對真相的反思。 查看文章

紀浩基:老坑的認證 ——「情人」修復版 Blu-ray

當我們說要買實體藍光修復版影碟、還想看那些附加的製作特輯時,就馬上顯出老態了。更甚是買了老嘢中的至愛 —— 法國導演尚積葵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梁家輝和珍瑪琪(Jane March)主演的文藝愛情情慾片「情人」(The Lover)。 查看文章

鴻若遠:預告片中透露東莞仔的命運 ——「黑社會」1 和 2 後,還有 3 嗎?

自從上次買了英國修復版「天若有情」後,筆者一發不可收拾,繼續禮失求諸野,尋找港產片海外修復版,最新入手的是紐西蘭 Chameleon Films 的「黑社會 2:以和為貴」。這個修復版算是一個功德,它包含了外國影評人的語音旁述、對黑社會過去的介紹,以及杜 Sir 在影展的訪問。 查看文章

呂嘉俊:見過倫敦金又怎會再信月餅會

如果在今日世道,有組織再推出月餅會,你還敢買嗎?我膽小,會相信未到中秋,組織早已解散,錢都不翼而飛。人人都說香港的食物變質,是人心變了,美味又怎可能穩守得住呢? 查看文章

鴻若遠:禮失求諸野 —— 最美好港產片畫面,只能在海外追尋

過去最美好的港產片年代,出現過無數的精彩電影,遺憾因成長於 VHS 年代,即使後來的 VCD、LD、DVD,以及 Blu-ray 全都儲過,但不少 80、90 年代精彩的港產片,卻從沒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版本。 查看文章

Moyashi:為甚麼我們需要真人版

寫實化不是整個故事的終點,因為媒體技術終究會再進化,於是今天的成功又會是明天要超越的對象。而被超越的舊日經典不會消滅,而是成為潮流的語言,等待有心人來再包裝。 查看文章

【那年盛夏】Y2K 美學:千禧之交的期盼與哀愁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引起不少討論,除了懸疑劇情矚目,劇中從科技產品、服飾打扮到家居佈置,都復刻 20 多年前的 Y2K 風格,又同時注入先進的科幻元素,形成 Y2K 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近年 Y2K 風格成懷舊潮流,常見於視覺設計到服裝穿搭,但其實風格所承載的,還有千禧之交對未來的期盼和焦慮,其中集體情緒與當下大有相通之處。 查看文章

呂嘉俊:重看港產片「金玉滿堂」,誰信 30 年不變

近年我們時常翻看香港的老照片和舊電影,然後慨嘆今非昔比,沒想過看從前的港產飲食片,還要是喜氣洋洋又搞笑的賀歲電影,竟同樣會生出類似感觸。「喜劇,是悲劇加上時間。」換個說法,悲劇是喜劇加上時間,原來都一樣。 查看文章

呂嘉俊:香港經典西餐廳 —— Amigo 不可能複製

近 10 年經常聽到餐飲業人士慨嘆香港難請人,要找一位服務貼心的侍應,更是難上加難。每聽到類似的話,我便想起跑馬地的 Amigo 餐廳,一家開了 50 多年的老牌餐廳,內裡的侍應員工全部都是活字典,不少都年過 70 歲,在餐廳內一做就是 40 至 50 年。 查看文章

Moyashi:數碼懷舊

香港開關後,内地旅客再次歸來。來自小紅書的自由行旅客找到了新玩法,除了拿著麥當勞外賣到麥當勞道的路牌下自拍,還有到深水埗等地的二手市場買數碼相機。 查看文章

呂嘉俊:車仔麵是街頭小吃最後的防線

每想到此,我便慶幸香港還有車仔麵店。車仔麵的出現,本來也因貧窮而起,用各式下欄食物做出好味道來,只是它的命運比街頭小吃好,近年有人投資,由街頭車仔檔變成店舖。車仔麵賣的食物其實一樣是街頭小吃,炆煮過的豬皮蘿蔔、韭菜豬紅、咖喱魚蛋、煎釀三寶…… 查看文章

呂嘉俊:富記粥品結業,別忘了花生雞腳的意義

這種距離與關係很抽象,不知怎樣具體說明,或者以近年用到泛濫的「人情味」方能解釋,但又覺這字詞既玄且幻,不夠實在。不過隨著富記粥品的結業,我想這經營模式已難以存在,一碟平價的花生雞腳心椗將成絕響。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修復公眾電話,重新貢獻社區

時代不斷進步,舊物漸被淘汰,為此感慨的不限於老一輩。美國 90 後青年 Mike Dank 便鍾情於公眾電話,十多歲起就收藏這種過時之物。去年這位技術工程師更進一步,把個人愛好發展成社區善舉。他與朋友合辦互助組織,利用重新接線的電路板,把民眾捐出的舊電話連接上網,免費供人使用。 查看文章

唐明:為何有人要修復一個大半個世紀前的鬧鐘?

千萬個普通家庭的點點滴滴,像拼圖一樣,組合起這一百來年的英國歷史:殖民地、世界戰爭、移民潮、經濟蕭條或者起飛,並不需要宏大敘事,台上主政的大人物,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似乎沒有那樣突出,或者說,他們也希望能減到最低。不需要驚天動地,救萬民於水火,不需要人人開口閉口,都提著他們的名字,即使是邱吉爾。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酒吧老闆轉型,助街機重生

成長於 90 年代及 00 年代初的小孩,不少都愛流連機舖或是室內遊樂場。時至今日,街機已被家用主機、電腦及電話遊戲所取代,英國一位酒吧老闆卻選擇在疫情下轉型開設舊街機修復及銷售公司,從垃圾堆填區中拯救街機,再轉售讓其重生。 查看文章

Moyashi:懷舊的媒體與媒體的懷舊

在 1982 年公映的「哥布拉 Space Adventure」,最近趁著上映 40 周年的紀念,以 4K 重製的方式重製,在日本的劇院限定上映兩星期。雖然是 40 年前的電影,但當時使用了最新的映像科技,是日本國內第一部以 3D 繪圖和杜比立體聲製作的動畫電影。 查看文章

繼黑膠後,卡式錄音帶也開始復興

黑膠復興,銷售增長驚人,為實體音樂市場帶來希望。鍾情黑膠的人,可能是享受播放唱片過程的儀式感,又或追求其模擬音質。黑膠在美國的銷售數字自 2006 年起回升時,另一種模擬音樂載體卡式錄音帶的市場仍然低迷。然而,近年這種音質不如黑膠的音樂載體,同樣有復興之勢。 查看文章

呂嘉俊:誰看中香港老店的價值?

近 10 年我們常遇到相同情況 —— 老店宣佈結業,市民惋惜,繼而蜂擁排隊光顧,拍照留念,令店家不勝負荷,累壞了,最後在忙碌中落閘,眾人依依不捨,哀香港已死,竟然連一個老招牌都留不住…… 當傷逝未完,忽然傳來消息,有資金注入老店,未來將會在其他地區重新開幕。 查看文章

呂嘉俊:香港幾時出現西米蓮蓉焗布甸?

一盤西米蓮蓉焗布甸送上桌,表面焦香,內裡綿滑,吉士和蓮蓉甜糯,暖人心肺。它已成為懷舊粵菜館的招牌甜品,眾所周知,這是中西合璧的魔力,但我還是好奇,到底香港幾時出現西米蓮蓉焗布甸?始創者又會是誰呢? 查看文章

為何南斯拉夫情結仍然盛行?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Yugoslavia)門外,大批旅客排隊參觀社會主義南斯拉夫創始人鐵托(Josip Broz Tito)之墓。他們有些拿著鮮花,有些則揮舞舊國旗,要在 5 月 7 日為這位獨裁者慶祝生忌。「衛報」近日就有專文解釋,為何這些國家人民仍抱有如此強烈的南斯拉夫情結(Yugo-nostalgia)。 查看文章

呂嘉俊:蓮香樓結業的啟示 —— 香港還可有百年老店嗎?

香港蓮香樓從前在威靈頓街 117 號,一幢 3 層高的戰前舊樓中,地下賣餅,2 樓較高檔,茶錢較貴,讓人飲茶傾生意,3、4 樓是庶民天下,捉棋玩雀,完全保留了西關茶樓的文化風味。 查看文章

莫坤菱:「七人樂隊」的觸動 ——「回歸」後,我們在香港「迷路」

「七人樂隊」由香港 7 位著名導演拍攝,包括杜琪峯、徐克、許鞍華、林嶺東、譚家明、袁和平和洪金寶,由 50 年代戰後到 2020 年代,每人拍一部短片,刻畫一個 10 年,至於誰拍哪個就抽籤決定,既向菲林致敬,也訴說香港情懷。 查看文章

【香港文摘】舊時好玩:日漸失去的味道

當年灣仔檀島咖啡餅店出名蛋撻,出爐之際,有人排隊購買,皆因香、甜。何以香?只因用新鮮雞蛋而已。份量正確,自然不太甜而有甜味。樣樣事都巧妙製作,自然齒頰留香。今日,求多、快、省,不求好,品質壞了。 查看文章

Moyashi:遠去的珍寶海鮮舫

珍寶海鮮舫逾半世紀的歷史落幕,在 6 月 14 日從港島南區被拖離至外海的停泊區,等候營運公司的發落。餐廳 2020 年 3 月暫停營業,但其實早在 2013 年已經入不敷支,疫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結果而言,這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查看文章

呂嘉俊: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我想起不少父母輩中人,總愛說當年結婚擺宴會的酒樓在彌敦道,如今酒樓都結業了,十多年前自由行興起,那地方變成了金舖,一直至今。 查看文章

呂嘉俊:「港產」腐竹何去何從

做一塊好腐竹,利錢低,工序卻頗多。先要將黃豆烘乾,打走豆殼,將黃豆肉浸數小時,用石磨磨成漿。之後以木糠生火燒熱鍋爐,爐上放不鏽鋼鑊,注入豆漿煲熟。因豆漿面層接觸到冷空氣,形成薄膜,師傅用竹枝挑起薄膜,晾在竹架上。 查看文章

【香港文摘】舊時好玩:懷念舊戲院

這都是集體回憶,我們這一代「戲院長大」的少年。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