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香港官方名稱 Hong Kong 將來改稱 Xianggang,國際社會是否遵循?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就受夠國家與火雞混為一談,去年年底下令更改英文國名 Turkey,發音與拼寫都遵照土耳其文 Türkiye,還計劃在聯合國登記,誓要國際社會遵循,但數個月來,國際反應都非常冷淡。
中国民政部最近公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将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规定要求不得直接引用或者擅自转译可能损害中国领土主张和主权权益的外国语地名。分析人士指出,此项内容在于通过规范命名权利,达到宣誓主权的目的。虽然此条例法律效力并不高,但是可以产生寒蝉效应,让中国人在发表言论的时候更加注意自我审查。 查看文章
將主席錯叫成主人,箇中滋味只有本人才明白。叫錯「主人」或者不常見,不過如果有人叫錯你的名字,就可能值得留意,因為研究表明,這個人可能喜歡你。 查看文章
香港人說的英文非常有特色。這甚至引起不少學者的興趣,基本上只要在 Google Scholar 輸入「Hong Kong English」,就能看到上百篇相關的學術文獻,當中以研究英語發音(Phonetics)為主。那麼,到底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是甚麼?與我們日常相關嗎? 查看文章
倘若小朋友對語言學習有興趣,家長不妨讓他們學習第三種語言。趁他們還在關鍵期內,能學好語言,達至母語水平的機會較高。即使過了關鍵期,仍可以學習其他語言,只是不奢求口音一定能達到母語水平。 查看文章
兒子在 7 個半月時出世。那時,長輩的說話成了無形的壓力:「他一定比足月嬰兒發展得慢,你要更有耐性地教他。」作為新手媽媽,沒有經驗而且無信心,又背負著「早產媽媽要比其他媽媽更努力」的標籤,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後來,我慢慢明白這不是父母的擔子,我們應該享受與早產子女一同成長的里程。 查看文章
不少香港人對英國都有個深深的情意結,但凡聽到有誰能講得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英式口音,就不免雙眼發光,肅然起敬。然而,如果將這種典雅的英語口音說成 British Accent 難免籠統,因為英國的口音著實有很多種,要更精確地講,香港人最崇拜的那種其實叫做「Queen’s English」。 查看文章
想起他們昔日的孩子氣,轉眼間,已離鄉別井,照顧自己的大小事,不禁有點感觸。20 出頭沒有太多的顧慮和包袱,可以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他們渴望分享心中的掙扎,而我也樂意當這個樹洞。 查看文章
已故美國笑匠 George Carlin 曾在 1972 年列出 7 個永遠不能在電視說的髒話。粗口除了字義低俗粗鄙,有時連聽到也覺得「哽耳」。上週發表在期刊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的研究就指出,世界各地粗口在發音上有些共同之處 —— 通常沒有某些「乾淨」的發音。 查看文章
當然,我又不認為保留英文名就是「崇洋戀殖」,對於很多香港人,他們的英文名從小到大就跟著自己了,是身份構成的一部分,而且一半英,一半中,這種兼通東西的混雜性,就是香港特質的最好體現。 查看文章
早前網上瘋傳著一組照片,一個指示前往青龍頭的中英文路牌,中文名字由「青龍頭」錯變成了「青頭龍」。被網民嘲笑其製作粗疏,還附上另一張照片,見一名身穿反光衣的警員,不知道是正在貼上,還是要把中間一字撕下來。但從警員戴著口罩可知,應該是這近年發生的事,而不是舊圖重溫。 查看文章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日常所用的語文,其實一直有變。在香港的學校,學生很多時依然在學習電子時代之前的英文。可是,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家 Vaclav Brezina 近日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指出,在網絡世代下,英國人的日常英語,出現了五個明顯轉變。 查看文章
近年,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局勢緊張,雙方近在去年 6 月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在 10 月又有 200 名中國士兵因擅越國界,被印方短暫扣留。12 月 29 日,中方又有一項新舉措,把中印爭議地區、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其中一大部分被中方稱為藏南地區)的 15 處地方改名。 查看文章
“打疫苗”(vax)成为《牛津英语词典》2021年度词汇。英国广播公司1日报道称,《牛津英语词典》表示,“打疫苗”一词在新冠疫情期间“打进英语语言的血液之中”。据统计,“打疫苗”一词在今年9月的使用频率同比增加72倍。 查看文章
朱克伯格日前在公司新名稱 Meta 介紹影片中強調,相信「元宇宙是公司下一篇章」。人們留意元宇宙是甚麼、會為創新科技帶來甚麼改變之餘,自然也關心 Facebook 為何要改名。類似例子不僅 Facebook 或 Meta,改名重塑品牌到底有何用意? 查看文章
學習英文其中一個最困難的地方,是要牢記各種文法規則,無論是使用情態動詞(modal verb)、區分時態(tense),還是選用合適介詞(prepositions),皆令很多人大為頭痛。而其實英國人也懷疑過教授文法的必要性,在 1960 到 1988 年,英國學校就曾經以去文法的方式教授英文。最近,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教授 Willem Hollmann 就於學術網站「對話」,講述當時的教育方式對今天英國的影響。 查看文章
(星島日報報道)南韓電視劇《魷魚遊戲》近日刮起韓流旋風,連英國《牛津英語詞典》都一口氣新增了二十六個韓式英文單字。 新增的韓式單字包括「hallyu」(韓流)、「Hanbok」(韓服)、「banchan」(飯饌z,小菜)、「bulgogi」(韓式燒肉)、「kimbap」(紫菜飯捲)、「mukbang」(吃播)、「aegyo」(撒嬌),以及韓國藝人常用「fighting」(加油)等。 查看文章
美国串流平台Netflix的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大受欢迎,而韩国流行音乐(K-pop)和文化亦已风靡全球。韩风也影响到民众使用语言的方式,《牛津英语词典》(OED)9月推出更新版本,当中新增26个韩式英文单字。 查看文章
在奧運期間,觀眾們可以短時間內欣賞極多高水平體育賽事,由港人熟悉的游泳、乒乓球,再到比較冷門一些的水球、滑板等等。在這些比賽中,主角固然是世界級運動員,但裁判有時亦會扮演關鍵角色,影響比賽發展。有趣的是,在英文世界中,裁判的叫法特別多。 查看文章
美國大學的極左放水陋習,開始吹襲英國。英國至少兩家大學:侯城(Hull)和窩士打(Worcester)—— 也就是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喼汁老字號出產的那個地方 —— 都採取極左的教育方針。一旦外國或少數族裔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不夠,例如文法錯誤、太多串錯字、英文語法句子結構有嚴重缺陷,批改這種試卷時,不應該扣分,應該尊重少數族裔或該外國學生的「文化差異」,不要以白人精英優越主義思想為標準,判決這個學生的功課死刑。 查看文章
典雅的英國口音是否令人稱羨?演出電影「無聲絕境」的英國女星 Emily Blunt 就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兩名年幼女兒可以像她一樣操英國口音,而非丈夫 John Krasinski 的美式英語。直到去年,女兒們到倫敦讀書,終於重拾英腔,令 Blunt 喜不自勝。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各地兒童亦開始說起英國用語,靠的卻是一年來不斷看卡通 Peppa Pig。 查看文章
美國處境喜劇 Friends 在 2004 年播出最後一季,6 位主角陪伴觀眾 10 年後,終以搬出曼哈頓公寓作道別。劇迷期盼多年,最近終盼得主角在特別節目中重聚。但事實上,17 年來 Friends 從未真正消失,不僅在疫情期間成為劇迷的精神食糧,多年來更深深地影響著各地觀眾。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