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作家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疫情
投资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联合国
媒体
接种
习近平
选举
协议
政治
冲突
警告
历史
普京
特朗普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11.29
17
:
47
英國布克獎 2023:我們正見證愛爾蘭文學的黃金一代
爱尔兰
作家
文学
英國的「布克獎」(Booker Prize)是每年世界文壇一大盛事。11 月 26 日今屆「布克獎」得主正式出爐,由愛爾蘭作家林奇(Paul Lynch)憑「先知之歌」(Prophet Song)贏得殊榮。作品講述未來的愛爾蘭陷入了法西斯管治,一名女科學家試圖從拯救身為工會領袖的丈夫。都柏林三一學院英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Orlaith Darling 形容,這屆「布克獎」標誌著愛爾蘭文學的黃金一代誕生。
CUP
/
文化
/
2023.07.13
18
:
50
昆德拉對哈維爾:布拉格之春後的世紀筆戰
捷克
作家
小说
抗争
捷克斯洛伐克
政治
笔战
苏联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昨日與世長辭,享年 94 歲。昆德拉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多部小說享負盛名,與劇作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並列為戰後國際最知名的捷克知識分子,同樣見證過 1968 年蘇聯坦克輾壓捷克,潰敗「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事後昆德拉選擇流亡,哈維爾選擇留下來,他們此前展開的筆戰,半個世紀過後依然有啟迪。
CUP
/
文化
/
2023.06.08
18
:
50
遇刺倖存,堅毅魯西迪以新書再探歷史虛實
作家
刺杀
小说
书
书籍
現年 75 歲的印度裔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被伊朗追殺多年,去年 8 月不幸遇刺,身中多刀,更有一隻眼睛失明,令很多人以為魯西迪創作生涯就此告終,他卻在今年初出版新書「勝利之城」(Victory City),展現頑強不死的創造力。究竟他經過生關死劫所寫的新書,要說的是甚麼樣的故事?
CUP
/
文化
/
2023.05.30
18
:
42
筆是港媽:Roald Dahl 的神奇魔法筆
英国
作家
创作
博物馆
写作
小说
初中時期,我的閱讀課總離不開看 Roald Dahl 的作品。Dahl(1916 至 1990 年)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The Witches、Matilda 和 The BFG 等書籍曾分別被拍成電影和在舞台上演,深受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及觀眾歡迎。一位已故作家的作品,仍然穩居英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暢銷榜,而且經常被列入中小學的閱讀書單中,到底他的神奇魔法筆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
CUP
/
文化
/
2022.11.04
18
:
47
【槍桿與筆桿】戰火中的烏克蘭文學節
乌克兰
作家
出版
写作
战争
书
记者
在俄軍無人機轟炸陰霾下,烏克蘭最大型文學節 Lviv BookForum 經總統澤連斯基加持,上月照常舉行。雖有國際名家 Margaret Atwood 及 Neil Gaiman 參與支持,但烏克蘭本土作家始終是主角,有作家從戰場死裡逃生,部分人仍然奔走於槍林彈雨的前線,用文字記錄俄軍戰爭罪行。他們都相信,戰爭的殘酷體驗將轉化為素材,滋養出下一代本土作家寫出優秀作品。
CUP
/
文化
/
2022.10.12
18
:
47
諾貝爾獎「量產器」:英國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欧洲
作家
出版
书籍
翻译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Annie Ernaux、 Olga Tokarczuk、Elfriede Jelinek 以及 Svetlana Alexievich,這些歐洲女作家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皆由成立不過 8 年、只得 6 名全職員工的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發行英譯本。全藍或全白的封面僅得作品和作家之名,但簡約樸實的設計之下,卻是一件件文壇瑰寶。
CUP
/
文化
/
2022.10.07
18
:
50
陶傑:李怡的千山獨行
中国
香港
作家
共产党
民主
知识分子
自由
言论自由
关怀
李怡終身從事政論、出版、報刊主編,一生人只做了一種職業,而且只有一種信仰,就是知識分子如何令中國人生活得最幸福。
CUP
/
文化
/
2022.10.07
18
:
49
勇氣與敏銳: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法国
作家
女性
文学
书籍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其中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在 10 月 6 日公佈,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亦是歷來第 16 位奪獎的法國作家。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盛讚安妮艾諾能夠「以勇氣、客觀、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其作者與學者雙重身份,令其「自傳式社會學觀察」成為創作一大特色。
CUP
/
文化
/
2022.08.12
18
:
48
狄更斯沉迷鬼故的原因
英国
作家
展览
狄更斯
闹鬼
鬼魂
農曆七月鬼門關開,人們對鬼魂、靈異事件通常敬而遠之。但在 1859 年,英國文豪狄更斯卻積極尋找可能遇到鬼的地方。10 月,由其故居改建而成的狄更斯博物館將舉行展覽,探討狄更斯一生對超自然現象的迷戀。
CUP
/
文化
/
2022.07.08
18
:
43
Moyashi:閱讀衛斯理的方法
香港
作家
倪匡
书籍
科幻
每當有作家過身,必定會牽起一陣閱讀的潮流,首推都是幾本代表作,但要數倪匡的代表作「衛斯理」,那是整套有 145 本的巨型小說系列,還未數與有關連的原振俠系列等,應該不少人看到數字已經打退堂鼓。
CUP
/
文化
/
2022.07.06
18
:
49
從「人頭戀+10」,倪匡看「自己」
香港
作家
倪匡
理想
短篇小说
作家倪匡逝世,日前遺體已火化,不設儀式不發訃聞。長存讀者心中的倪匡,或許是言談幽默、哈哈大笑的他,但他曾表示:「性格就如靈魂一樣虛無縹緲,解剖一個人,解剖得怎樣仔細也找不到性格出來。」「衛斯理」系列一再強調,人性複雜難以估計,甚至成為外星人的研究觀察對象。人性其中一個複雜之處,在於「自己」是甚麼。其小說集「人頭戀+10」裡,10 個以『自己』為主題的短篇,或者可以一窺倪匡對「自己」的理解。
CUP
/
文化
/
2022.07.05
18
:
50
陶傑:繁華化為塵土,他回歸了星空
香港
作家
倪匡
在殖民地時代,倪匡提供了有香港特色的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遺產。倪匡高壽,含笑而逝,他活得夠長,能目睹自己一生最主要的科學預言成為現實,香港真的成為了一座文化價值觀的空城,這是大師的小幸,更是香港的大不幸。
CUP
/
文化
/
2022.07.05
18
:
49
港產片功臣:編劇兼臨時演員倪匡
作家
倪匡
编剧
电影
倪匡前日與世長辭,很多人都記起身為小說家的倪匡,特別是其名著「衛斯理」系列。但其實倪匡亦是港產片功臣,小說不但改編成電影,更撰寫過超過 300 部電影劇本,高峰期每 3 至 4 天完成一個;他還擔演過 10 多部電影的臨時演員,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是演歡場嫖客一角,據說拍攝期間醉得不省人事,經歷一如小說般傳奇。
CUP
/
文化
/
2022.06.16
18
:
44
【陶與戲】活地亞倫與陶傑「愛.尋.迷」
影片
作家
电影
活地亞倫電影一部接一部連年不斷,當中的佈局、內涵,怎樣呼應其作家的出身?陶傑當年執導「愛.尋.迷」,原來曾被勸走相似的路線?今集「陶與戲」,他就與林宇一同回味這位跨界高產導演的獨特風格。
CUP
/
文化
/
2022.02.22
17
:
50
我們都回不了去:一個歐洲人的盛世記憶
欧洲
奥地利
作家
回忆录
文学
书
书籍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由
今天是「人類群星閃耀時」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自殺身亡 80 周年。他是德語世界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經歷過 19 世紀末的歐洲太平盛世,自信樂觀地憧憬過人類將來,卻接連歷經兩場世界大戰,遭遇極權迫害而流亡海外,也見證自由心靈如何屈從國家意志。其臨終遺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就為文明盛極而衰留下最後見證。
CUP
/
文化
/
2022.02.17
17
:
48
緬甸政變後誕生的首部文學作品
缅甸
作家
创作
抗争
散文
文学
示威
诗
诗人
军事政变
一年前緬甸軍事政變,多位緬甸作家和詩人都在網上發表創作,為抗爭留下第一身見證,其中不少人被監禁或處決,部分遺作收錄到最新詩集與散文集「摘去新芽不會阻止春天來臨」(Picking Off New Shoots Will Not Stop the Spring),為政變後的首部緬甸文學作品。
CUP
/
文化
/
2021.10.19
18
:
49
得獎「女」作家竟是三位男編劇 —— 文學惡作劇可以接受嗎?
西班牙
作家
作者
女性
小说
恶作剧
文学
欺骗
西班牙「行星文學獎」上週五頒發,獲獎作品是該國犯罪小說家 Carmen Mola 的小說「野獸」。據報 Carmen Mola 是一位大學女教授的的筆名,然而頒獎典禮上卻有三名男子上台領獎,並表示他們是合著作家 —— Carmen Mola 本人。「自爆」身份後,包括該國政治人物、LGBT 運動人士 Beatriz Gimeno 在內,部分人批評三人男扮女發表作品的「騙子」行為。不過,文學惡作劇(literary hoax)當真不可接受嗎?
CUP
/
文化
/
2021.08.19
18
:
48
【𢲷晒頭】巧妙地偷書稿,所為何事?
作家
出版
图书
书
犯罪
诈骗
近年,不少不法之徒寄送釣魚電郵至圖書業界各類型的作者、代理及編輯,為的是騙取作品原稿,但騙徒既不會將作品轉售圖利,也不會將之公開上網。偷書稿賊犯案動機不明,使得出版業大感困惑,也難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