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3-
09.11
18:48
CUP  /  文化

摧毀靈魂還是脫胎換骨?LVMH 駕馭品牌的水火之道

談到 LVMH 集團的傑出成就,Arnault 在受訪時曾說,因為各個品牌「擁有非常矛盾的兩個面向,是永恆的經典,同時也是最現代的代表。就像水與火,卻能互融」。

更多文章
回憶總是美|懷舊商品更受歡迎

很多消費者都喜歡復刻版包裝,及停產多年再次發售的產品,像是雪糕蛋糕、經典動漫週邊,或「他媽哥池」等兒時最喜愛的玩具。這些孩提時靠父母才能購買的東西,有時充滿回憶、有時則更求之不得,人們長大後擁有了經濟能力,總會再渴望擁有。 查看文章

歐洲的假髮潮流,全因一個人的禿頭?

現在一個人戴假髮,可能是出於要遮蓋脫髮禿頂,又或純為造型。而幾百年前歐洲顯貴戴上又高又大而且特別假的及肩假髮,則是一種時尚。在 17 世紀風行的及肩長假髮(full bottom wig),更是禿頭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個人喜好。 查看文章

失竊頻繁、商品單一…… 日本無人店的發展困境

受疫情影響,24 小時無人店在日本蔚然成風,近來大型出版代理商亦加入行列,增設全天候自助書店。但針對這類商舖的盜竊案亦與日俱增,販賣冷凍餃子或貴價肉類的尤其受害,商品單一亦令吸引力漸減。部分店家在網上「緝兇」望收阻嚇作用,或去專門化來擴充客源,有些甚至走回頭路,招人顧店兼促銷。 查看文章

Hoka 與 On 的崛起,Nike 創新不再?

上月美國芝加哥馬拉松賽事中,肯雅跑手 Kelvin Kiptum 打破世界紀錄,他所穿的跑鞋 Nike Alphafly 3 一度成為焦點。運動品牌巨頭 Nike 過去一年球鞋銷量不升反跌,「華爾街日報」指新興品牌如 Hoka 和 On 的銷售額有明顯增長,這些競爭對手不只注重功能性跑鞋,更追求舒適,受消費者喜愛。當疫情打亂 Nike 的庫存和供應鏈,新品牌崛起會否威脅行業巨頭的地位? 查看文章

孟加拉罷工潮 —— 國際品牌與工廠雙重剝削

孟加拉成衣廠近日爆發罷工潮,工人要求加薪,衝突中造成至少 2 人死亡。孟加拉是僅次於中國的成衣生產大國,為 Levi’s、Zara 和 H&M 等國際品牌長期供貨。儘管這些品牌公開表態支持提高工資,但實際上,當成本上漲,品牌卻威脅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工廠反過來壓榨工人,反映了重重剝削,到底誰該為工人權益負責? 查看文章

Hong Kong Infosphere:港鐵的政治經濟學 —— 打破積極不干預的迷思

港鐵 R+P 營運模式的優勢在於香港獨特的行政立法關係、高密度人口結構、與地產商之間的互惠關係,使得港鐵在對比倫敦、紐約的地鐵公司下更具競爭力。惟近年疫情後旅客數量驟降,香港人口流出及香港選舉制度改革,會否影響港鐵的營運模式以及未來的鐵路規劃,一切尚是未知之數。 查看文章

唐吉訶德:我們賣的不是便宜商品,是日本情懷!

日本的唐吉訶德,通常與「驚人的便宜」畫上等號。然而,海外門市從日本訂購商品會產生運費等開支,不可避免會提高售價。為了壓低價格,只有與當地企業合作,著手開發日本食品。 查看文章

仍留在俄羅斯的外國企業

俄羅斯侵烏克蘭後,數百間外國企業表明反戰立場,退出俄國市場,但仍有公司選擇留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CELI)創辦人 Jeffrey Sonnenfeld 譴責這些企業貪婪,甚至是俄羅斯入侵的共犯。有些企業之所以留下來,或因政治上缺乏離開的壓力,或不忍放棄龐大市場;但對某些企業而言,持續供應必需品,才是人道的做法。 查看文章

林喜兒:「超模傳奇」—— 回憶光輝,面對當下

Apple TV+ 紀錄片「超模傳奇」(The Super Models),講述從 80 年代開始,自小渴望做模特兒的 Linda Evangelista、被星探發掘的 Cindy Crawford 和 Christy Turlington、志願是做舞蹈員的 Naomi Campbell,四位少女乘著 80 年代的時尚發展。她們從雜誌、廣告硬照到時裝天橋,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寵兒,某程度上改寫了模特兒的發展。 查看文章

Air Jordan 神壇地位不保?哪些運動鞋正在熱炒?

曾幾何時,每當 Air Jordan 推出新一代波鞋或復刻版,開售當天都會有大批顧客在鞋店外排隊,大熱鞋款在炒賣方面長期有價有市,而 Jordan Brand 多年來都是 Nike 旗下最暢銷品牌。但近日路透社專文指出,掀起波鞋文化的 Air Jordan 正備受威脅。 查看文章

勞力士為何收購百年合作對象?

瑞士鐘錶品牌勞力士(Rolex)早前宣佈收購寶齊萊(Bucherer),成為鐘錶界熱門話題。同樣來自瑞士,勞力士是頂級豪華腕錶品牌,去年銷售收入高達 97 億美元,冠絕其他對手;寶齊萊除了製錶,更是全球最大腕錶零售商,過百專賣店主要分佈於歐美。1924 年以來兩大品牌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關係,這次收購則引來一些憂慮,雜誌 Chronos 日本版主編廣田雅將就分析交易的緣由。 查看文章

美國大學生:Shein 獎學金是為「漂綠」

近日 Shein 與洛杉磯時裝設計商業學院(FIDM)合作展開獎學金計劃,隨即引起學生強烈不滿。 查看文章

豪擲 158 億美元買下 180 歲 Tiffany,LVMH 如何讓媽媽級品牌翻新?

Arnault 不惜豪砸 158 億美元買下 Tiffany,這個數字比 LVMH 集團一整年的淨利還要高,甚至還同意收購前發股息的優惠條件,外界認為 Tiffany 根本不值這個價錢。沒想到 Tiffany 在收購當年營收就創下新高,更推升母集團營益率大幅成長。 查看文章

建構零事故生產線,日產挑戰 Tesla 龍頭地位

日產在 2010 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 Leaf 之後,經過了約 11 年,才推出後繼的 Ariya。最新的電動車款,則是去年 6 月推出的輕型電動車 Sakura,還在年底拿下「日本年度風雲車」頭銜,3 款車皆創下銷售佳績。 查看文章

提供深夜拉麵、把外送員當夥伴…… 寵愛顧客成日本服務業王道

日本酒店業經歷 3 年多疫情衝擊,不少連鎖大型品牌被迫關閉分店,但一家平價中型商務飯店不僅不受影響,顧客推薦指數高居日本第一,2022 年底期間每間客房均價約 12,500 日元,價格甚至比疫情前還高。 查看文章

堅持不用數碼科技取代人情服務,平價迴轉壽司成業界第一

該連鎖壽司店由企業銚子丸所營運,在東京首都圈一共有約 90 家門市,2021 年度營收約為 170 億日元。這家規模不大的公司,何以能贏得顧客的推崇? 查看文章

面對災難級夏天,穿黑衣還是白衣?

天氣持續酷熱,在戶外要降溫,有人會手持小風扇、用穿戴式冷氣,也有人不斷飲水。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就指,穿對衣服出門同樣能使身體稍感涼快;反之,穿錯衣服可能會令體溫變得更高,容易不適。 查看文章

Barbie:流行超過 60 年的營銷策略

隨著電影 Barbie 上映,這個有 60 多年歷史的長青玩具再次引來注目。多年來 Barbie 形象百變,角色間有自己的社交關係,而且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這些都是玩具公司美泰(Mattel)的功勞。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市場學教授 Sameer Hosany 分析,該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助 Barbie 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查看文章

【展覽】英國 VA 博物館首個亞洲巡迴展「Bags: Inside Out」—— 探索手袋背後的各種意義

V&A 博物館於 2020 年 12 月起開始以「Bags: Inside Out」作巡迴展覽,帶領大眾探索手袋背後的種種文化意義。香港的太古廣場是其首個亞洲巡迴展的終點站,展出逾 200 件珍貴展品,讓觀者從古至今,全面了解手袋的「進化史」。 查看文章

紳士大哥:自己的錶也不能賣?高級鐘錶潛規則入門

理解了高級腕錶「一錶難求」,你大概也可以明白到真正的好錶,的確會是「有錢都買不到」。大家都是付那個定價,牌子專門店為甚麼要把貨物給你? 查看文章

當中國人開始選擇本土品牌,西方企業如何自處?

中國人口眾多,西方品牌自然積極開拓市場。過去中國消費者比較偏好外國品牌,但近年隨著「國潮」趨勢興起,原本在市場競爭中受質素低劣、銷售能力等問題困擾而處於劣勢的本地品牌,已扭轉局面。 查看文章

南韓年輕人創業夢:開便利店

南韓最近出現一個現象,愈來愈多 20、30 歲的年輕人不做打工仔,爭著自己開便利店,背後原因為何?隨著更多年輕一代加入這個行業,便利店在推銷和營運模式上亦有所轉變,更貼近年輕顧客的需要。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建立大碼時裝公司

日本關西大碼服裝公司「Mr.Bliss」致力於讓肥胖人士變得更好看、更可愛、更值得信賴。公司認為即使胖,也可以穿合身又好看的衣服,不必屈就只能穿寬鬆衣服。社長横尾美德直言:「肥只是個人特徵,不應該覺得羞恥。」 查看文章

【尚未完場之二】歐德禮夫人與香港百年時尚品牌「詩納菲兒」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講述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如何由戰時香港的戰俘,到後來成為香港第一代大娛樂家。電影也拍攝了香港歌手張敬軒大宅 Alberose,該物業曾經由珠寶世家 Albert Weill 家族持有,Albert Weill 把時尚品牌「詩納菲兒」(Sennet Frères)帶到香港,地位顯赫一時,而歐德禮夫人 Sophie Weill 正是他的長女。 查看文章

林喜兒:The Mysterious Mr Lagerfeld —— 老佛爺的墨鏡背後

小白貓 Choupette 是「老佛爺」Karl Lagerfeld 最寵愛的小公主,老佛爺生更前說過要把遺產留給她。同期在 Met(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行的回顧展,從時裝回看老佛爺一生的成就,BBC 紀錄片 The Mysterious Mr Lagerfeld 透過訪問他身邊最貼身的人,窺探他的人生,Choupette 當然也是主角之一。 查看文章

帶媽媽逛英國超市見聞

師奶們愛逛超市,我媽也不例外。媽在香港也逛盡區內超市,她的宗旨很清晰 —— 哪家超市有抵買的東西,她就會到哪家。這 3 星期她訪英的節目離不開逛超市,我也安排她到英國的 10 大超市打卡。她現在知道:愛逛超市的,不會到便利店版的超市。只有規模大的超市才能滿足我們購入不同種類食材和物品的需要。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伊拉克的二手衫潮流

在巴格達北部一片棕櫚樹林中,伊拉克牧羊人正在欣賞模特兒穿二手衣物再造時裝,在草地上的綠地毯「行天橋」,活動發起人希望人們能了解時裝業對環境的影響。近年,時髦而環保的古著,逐漸受到追求品質及低價的伊拉克年輕人歡迎。 查看文章

品牌紛紛停用袋鼠皮,原來是好心做壞事?

兩大運動用品公司 Nike 和 Puma 日前宣佈,今後停用袋鼠皮來製鞋。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議員正在推動禁售袋鼠製品的法案。多數澳洲人看來,上述舉動未免荒謬。袋鼠在其祖國,肉被當作食材,皮用來造袋、錢包和皮帶。生態學家亦普遍支持捕殺袋鼠,以及延伸的商業活動。為袋鼠好,到底是誰決定? 查看文章

反華情緒下,中國企業如何拓展歐美市場?

中國品牌正於美國受到史無前例的追捧,社交媒體抖音(TikTok)、電商平台天母(Temu)、影片剪輯 CapCut,成為當地 iPhone 用戶下載量數一數二的應用程式,快時裝品牌 SHEIN 的排名甚至高於亞馬遜,並正計劃在紐約上市。但西方對華猜疑日深、中美關係愈趨緊張,這些企業如何在不受歡迎的國度拓展業務?「經濟學人」日前整理出它們的三大方針。 查看文章

【香港道別式】Openground —— 香港養不起的藝文空間?

Openground 進駐深水埗大南街 7 年,在地下設 cafe 和售賣設計書籍,閣樓則辦展覽,供公眾免費入場,可惜近年經營困難,最終蝕七位數字離場。告別前夕,創辦人林欣傑(Keith)回首分析 Openground 到此為止的死因 —— 香港,真的養不起這樣的複合式藝文空間嗎? 查看文章

成本低廉的 Tote Bag,蘊藏甚麼文化意涵?

香港人習慣稱作「環保袋」的 Tote Bag,成本價低廉,不但取代即棄膠袋,更是小眾文青的至愛。如今全球流行的 Tote Bag,究竟從何而來?其中蘊藏甚麼文化意涵,以致被人視為品味象徵? 查看文章

快速、奢侈、揮霍:年輕新世代為何這樣花錢?

歐盟有超過 1 億人口年齡介乎 10 至 34 歲;美國 3 分之 1 人口為 Z 世代和千禧一代,以其為首的家庭年度支出達 2.7 萬億美元,約佔總支出 30%。年輕一代不但具消費力,還展現新的消費模式 —— 沉迷虛擬世界,但講求貨真價實和品味;既要便捷的無縫購物體驗,又要彰顯個性 —— 品牌正了解該如何定義下一個消費主義時代。 查看文章

阿富汗奇觀:蒙頭的人體模特

塔利班於阿富汗重奪政權後,首都喀布爾的市貌大為改變。除了女性幾乎絕跡街上,就連女裝店內人體模特兒的「頭顱」,也不再曝露於人前 —— 因為它們皆被布料甚至黑色膠袋牢牢包裹起來。這種奇特光景固然反映當地的嚴厲統治,但同時也展現店主們小小的反抗和創意。 查看文章

紳士大哥:當利是封貴過裡面張銀紙,拜年還是搵自己老襯?

以前在雜誌社工作時,每逢過年例必收到很多品牌送贈,專門設計的利是封。今年聽到朋友講這些利是封,在二手網站上炒賣得火熱,一些名牌子 10 個、20 個一包的利是封動輒 400、500 元,有些包裝精美一點的更炒賣至過千。那個利是封豈不是分分鐘值錢過裡面張銀紙? 查看文章

「西太后」的環保時尚

英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 去年 12 月 29 日逝世,終年 81 歲。她在 1970 年代以叛逆、前衛的風格,在時裝界打響名堂;其重視氣候和環保議題的理念,從她的時裝表演與設計中亦可窺見。 查看文章

面具於 16 世紀的歐洲:既流行,亦可恥

說到面具,今日多數人會想起派對或舞台上的誇張服飾。但其實古今中外也有佩戴面具的文化,由醫學用途、彰顯階級、神聖象徵、時尚標誌,甚或職業與日常所需⋯⋯ 意義一直隨時代轉變。 查看文章

紀浩基:「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 應該袋住先?還是寧為玉碎?

當然,叫你回想發生在自家身上的這類難題,有時不想提起,未敢忘記。但近日 Netflix 新推出的迷你紀錄片「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Pepsi, Where’s My Jet?),就正好是個完美演繹,也許可透過這個象徵性故事,回想一下自己曾經面對過的處境。 查看文章

【展覽】BUAISOU 藍染魅力,淬鍊獨有的生命之藍

日本天然藍染工匠團隊 BUAISOU 由 4 個年輕人組成,搬到德島居住,展現出不一樣的藍染及堅持。「青出於藍:BUAISOU 之日本天然藍染工作」是他們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亦是 CHAT 六廠的全新季度展覽。展覽將以沉浸式裝置展現 BUAISOU 的藍染作品、工具和真實還原工作室空間,讓大家感受他們「從農地到衣櫥」的獨特概念與嶄新的傳承方法。 查看文章

快思慢想模式:標誌設計造成的公關災難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為慶祝 60 周年校慶推出新校徽,放棄此前的分割用色設計,希望令校徽中的鳳「形態更清晰靈動」,其中簡化版校徽甚至刪去校訓「博文約禮」。結果惹來社會各界的批評,由親中的校董成員到學生代表皆批評事前缺乏諮詢。如何改造知名機構的標誌,一直是設計界的大難題,有專家就從神經科學角度分析。 查看文章

鴻若遠:牛油果催熟襪 —— 一百種生活方式的慢活觀察

大概全世界的思考模式有很多種,100 個城市有 100 種生活方式,香港只不過是其中一種,如果你移到外地,別嘗試帶著優越感去,別老是以自己過去沿用的生活模式來跟所在地作比較。 查看文章

英女王過身後,皇家認證怎麼辦?

從奢侈品牌 Burberry 到家常調味料品牌亨氏(Heinz),英女王離世,將改變數以百計品牌的形象。這些品牌都獲皇家認證(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可在產品及營銷中使用相應王室成員授權的紋章。目前的皇家認證中,由女王發出的佔大多數,共計 620 項,將隨其離世失效,相關品牌需要在兩年內從產品上移除女王徽章。部分企業日後尋求新王查理斯三世認證時,可能會有困難。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以「勇敢」作為國家品牌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夫婦早前登上美國時尚雜誌 Vogue,有人批評他們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時美化戰爭,但丹佛大學媒體、電影及新聞研究副教授 Nadia Kaneva 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提到,烏克蘭是首個在戰爭期間發起國家品牌宣傳活動的國家,並以此作為應對軍事入侵的關鍵策略,目的是爭取實際的軍事、經濟及道德支援。 查看文章

Moyashi:當山寨成為原罪

為回應國內的社會動盪,中國的反日浪潮愈燒愈烈,雖然依照一貫的調子,最終的受害者通常都是自己人多於日本。先有女子在蘇州日本街穿和服而被捕,罪名是「煽動民族仇恨」和「尋釁滋事」;然後以抄襲日本品牌起家的「名創優品」(MINISO)發表道歉聲明,說從今以後「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品牌」。 查看文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据广电总局网站8月8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正确导向,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4号)修订工作基础上,起草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查看文章

紳士大哥:匹配人中之王的錶中之皇 Richard Mille

如果在玩錶界問哪一個牌子可以叫做「錶皇」,答你 Patek Philippe 或是 Rolex 的未免膚淺。雖則兩者的保值甚至升值能力一流,但一味在乎數字價值升升跌跌,那根本不叫玩錶,頂多只是個投資者。 查看文章

鴻若遠:貴價麻雀 —— 在品味和傳統之間的糾纏

疫情關係,大型戶外活動缺乏,華人最好當然是「生意淡薄,不如賭博」了。 過去打麻雀只重視贏錢,但因長期被困家中,許多人開始追求優質麻雀,於是不少中產嘗試購入貴價麻雀。 查看文章

池逸知:赤膊上陣賣時裝的 Abercrombie Fitch

作為潮流商品,隨潮流而起落,也只能跟這班大隻男模在中環說聲再見了。 查看文章

土耳其「營商」新道:賣假貨,賺歐元

里拉大幅貶值,土耳其人要「化危為機」,手段竟包括外銷 A 貨。根據在邊境截獲的冒牌商品價值,該國現為歐盟的第三大山寨貨來源地,僅次於中國及香港。對歐洲買手而言,以歐元入貨變得便宜,需求因而急升;從土國商家來看,非但生意多了,賺歐元更有著數。經濟動盪之下,非法貿易意外造就「雙贏局面」。 查看文章

「有機棉」並不有機?

不少大型服裝品牌轉用有機棉,聲稱所使用的棉花經過獨立認證,不含化學殺蟲劑、化肥及基因改造種子,以宣揚其可持續發展承諾,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選擇。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所謂有機棉產品,可能並不有機。 查看文章

「重造」陀飛輪,讓貴價手錶平民化?

一隻瑞士製造,加上世界頂尖設計師精心設計及改進的陀飛輪(tourbillon)手錶,售價通常超過 10 萬瑞士法郎,目標客戶自然非富則貴。假如說一隻全新「瑞士製造」加「陀飛輪」手錶只售 5,000 瑞士法郎(約 42,500 港元)以下,會否擔心受騙?瑞士有製錶初創公司,正嘗試開拓貴價手錶市場平民之路。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