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2-
07.26
18:46
CUP  /  文化

越南橡膠涼鞋:從戰時產物變成當代潮物

炎炎夏日,一雙涼鞋可保持雙腳通風舒服,也省卻出門穿襪的麻煩。據法新社報道,對越南人而言,涼鞋更多一層文化意義,因那是上世紀 40 年代戰爭中的產物。當時回收軍用車輛或飛機輪呔製作鞋履的做法,時至今日仍未改變。

更多文章
基辛格的戰略決定,如何造就赤柬上台?

在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中,已故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得獎是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原意是表揚他促成越戰停火談判,但他策劃秘密轟炸柬埔寨卻為人詬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管理學副教授 Sophal Ear 指控,基辛格的決定直接破壞柬埔寨穩定,造就赤柬上台與恐怖統治。在這個蓋棺論定時刻,就讓我們清算基辛格要為赤柬上台負多少責任。 查看文章

【展覽】空間的詩意 靜聽靈魂的細語

畫廊 VILLEPIN 近日舉辦展覽「Whispers of the Soul」,重點展出澳裔美籍畫家 Lawrence Carroll 的作品。他的創作常以淺淡、柔和的色調,融入不同物料與素材,營造出一種脆弱、懷舊和靜謐的氛圍,並透過獨特的視覺語言引起觀眾共鳴。 查看文章

Hoka 與 On 的崛起,Nike 創新不再?

上月美國芝加哥馬拉松賽事中,肯雅跑手 Kelvin Kiptum 打破世界紀錄,他所穿的跑鞋 Nike Alphafly 3 一度成為焦點。運動品牌巨頭 Nike 過去一年球鞋銷量不升反跌,「華爾街日報」指新興品牌如 Hoka 和 On 的銷售額有明顯增長,這些競爭對手不只注重功能性跑鞋,更追求舒適,受消費者喜愛。當疫情打亂 Nike 的庫存和供應鏈,新品牌崛起會否威脅行業巨頭的地位? 查看文章

還四處找?可持續紡織物料,就在你垃圾筒裡

在迪士尼經典動畫「101 斑點狗」中,奸角庫伊拉捉了近百隻小斑點狗,欲狠下毒手製作狗毛皮草。但原來狗毛在現實中亦被用作製造紡織物,但就不用殘忍殺掉小狗,而是襯換季掉毛及到寵物美容院修毛時收集毛髮。而且比起羊毛及棉花,狗毛是更可持續的素材。 查看文章

「全民隱身」時代來臨?現代戰場的隱身術

電影「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可能不再是虛構故事情節,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近日在科學活動上示範「隱身術」,讓自己的下半身瞬間消失,更揚言「全民隱身」時代來臨。事實上,隱身原理與科學有關,除中國外,世界各地的軍隊也在研發相關技術,究竟隱身方式有幾多種?這類新產品將帶來甚麼可能? 查看文章

Air Jordan 神壇地位不保?哪些運動鞋正在熱炒?

曾幾何時,每當 Air Jordan 推出新一代波鞋或復刻版,開售當天都會有大批顧客在鞋店外排隊,大熱鞋款在炒賣方面長期有價有市,而 Jordan Brand 多年來都是 Nike 旗下最暢銷品牌。但近日路透社專文指出,掀起波鞋文化的 Air Jordan 正備受威脅。 查看文章

Ryan Fung:銅價不再熱

氣候變化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是其中之一,銅價在 ESG 大行其道的年代一度炒上,不過今年以來卻表現疲弱,背後原因林林總總,只有一點最真實:投資者用腳投票。 查看文章

去月球,穿甚麼鞋?

距離 1969 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超過半世紀,人們對此剩下不同記憶和記載;相比之下,太空人在月球的真實足印卻能在無風環境中保留百萬年。月球上一小步如此雋永,美國太空總署(NASA)自然關心 2025 年再次重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應該穿甚麼鞋,數年前開始與商業夥伴設計及改進新一代月球靴材料。這些靴具體設計尚未公開,但 NASA 曾發表報告表明它們需符合甚麼要求,供人略窺一斑。 查看文章

越戰遺禍:殺人 50 年的美軍未爆彈

美軍參與越戰期間,對當地發射重 500 萬噸的砲彈,惟約 3 分 1 在落地時未有炸開,當中包括集束彈。美國撤軍以後,曾投放數千萬美元清理這類未爆彈(UXO),但半世紀過去,越南的農民和兒童每年仍會發現上千個,有些僅埋在地下幾吋之深。有掃雷組織估計,50 年來全國超過 10 萬人因此受傷甚至死亡。 查看文章

用強力膠製成膠更環保?

當眼鏡框斷裂、皮鞋甩底時,強力膠是及時的補救工具,所以不少人都會家中都常備這種萬用膠水。而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強力膠能成為更好的塑膠原材料,未來或可籍此生產出易於回收,並具可持續性的塑膠。 查看文章

【漂綠】以回收為名,轉賣運動鞋到印尼二手市場

近年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不少企業致力推動循環經濟,但成效備受質疑。以美國老牌化工巨擘陶氏化學(Dow)為例,陶氏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回收運動鞋,對外宣稱鞋底的橡膠材料回收後,會製成操場跑道或遊樂場。不過路透社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運動鞋並未被回收再造,而是被二手商轉賣到印尼市場出售。 查看文章

NASA 資助科學家,有望引領人類再邁進一大步

NASA 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宣佈將資助 14 個團隊的破天荒發明,旨在於 20 到 30 年後幫助改進或實現 NASA 的新型任務。當中 3 項研究:於火星培植真菌作建築材料、於月球運送氧氣的管道,以及液體望遠鏡鏡片,或將帶來劃時代的貢獻。 查看文章

告別石屎森林,土坯是抵禦高溫的未來建材?

香港連日天氣酷熱,反常熱浪更席捲歐洲。各地建築師都在思考,未來建築要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有建築師就提倡仿傚古人的土坯建築,其中泥土與有機物料混合的建材,不但可循環再用,還有冬暖夏涼的效果,是未來建築的絕佳選項 查看文章

酒塞的軟木:球場、太空也會用

軟木(Cork)過往通常用於酒塞、告示板及地板,但過去 15 年間,世界對可持續物料的需求不斷增長,軟木因具彈性、耐用、天然耐水和阻燃而備受關注,這類具有 3,000 年歷史的材料開始應用於更多層面。世界上最大的軟木生產商 Amorim 自 2018 年以來,每年投資 1,000 萬歐元研發更多軟木產品,目前已開發出大約 20 種新材料,像清潔漏油的軟木粒,以及可以吸收火車振動的軌道墊等。 查看文章

剩食水泥:真豆腐渣也可做建材?

食物浪費會為地球造成負擔,建築材料也會成為污染源頭。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由此研發出將剩食製成「可食用水泥」,不浪費食物之餘,亦有助減少傳統建材生產,他們的目標更是希望為受災人士提供緊急糧食。 查看文章

史上最微型機械蟹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工程師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史上體積最小的遙控步行機械人,外形靈感源自斑紋黃道蟹(Peekytoe crab)。這隻機械蟹只有半毫米寬,比跳蚤更小,可以行走、彎曲、旋轉、轉身及跳躍,未來可望應用於小型電器維修及微創手術。 查看文章

曾詩敏:Nike —— 50年品牌的故事

一個品牌,50 年,說長不長,但半世紀絕對不短。如有份參與的朋友所言,當中有太多故事可以講,要如何挑選呢?我想,從一個參觀者的角度去看,他們想帶出的訊息是清晰明顯的 —— 由過去說到未來,回顧重大時刻。 查看文章

芝士、啤酒甚至玩具,也可由一粒米開始?

受疫症、戰爭及供應鏈混亂影響,麵粉及煮食油等食材非但價格暴漲,有些甚至因供應緊拙而長期缺貨。一些日本企業務求打破困局,積極開發能在本土自給自足的替代品。當中最具潛力的原料,便是雪白晶瑩的米。無論是芝士、啤酒甚至玩具,如今也可由這些白色顆粒「變身」而成。 查看文章

物質生態學:要腐朽的雕塑

在美術館中展出的雕塑,通常由堅固材料製作而成,適合永久保存,以顯藝術品的雋永。美國-以色列設計師兼建築師 Neri Oxman 卻反其道而行,在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中展示兩個一模一樣,並會自行分解的雕塑,其中一個會讓它腐朽,回歸自然;另一個則會加以保養,讓參觀者看到兩者的變化。 查看文章

魷魚色素細胞,可以作保溫物料?

魷魚皮膚伸縮自如,可隨意變色。有研究人員因此受到啟發,研發出一種如魷魚皮膚般具適應能力的複合物料,可為飲品杯、外賣袋、包裹箱,甚至貨箱保持溫度。 查看文章

在越南,不能說的中越戰爭?

中國和越南皆是世上少數依然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單從意識形態來看,兩國關係理應緊密友好。可是兩國在冷戰期間曾爆發多次軍事衝突,包括知名的 1979 年中越戰爭,到今天又就著南海主權爭議而時有磨擦。中越一直亦敵亦友,過去一些包袱,也成為不能說的禁忌。「外交家」雜誌就有評論探討,越南的老師為何避免談及 1979 年中越戰爭。 查看文章

放棄清零的胡志明市,如何步向新常態?

疫情初期,越南曾經是清零典範,但胡志明市自去年爆疫失守後,政府已放棄清零,維持基本防疫措施,嘗試「與病毒安然共存」,即使近日確診人數創新高,仍堅持繼續解封。在越南進行民族誌研究的美國博士生 Rachel Tough 就在文化雜誌 Mekong Review 撰文,為讀者導遊「新常態」(bình thường mới)下的胡志明市。 查看文章

「有機棉」並不有機?

不少大型服裝品牌轉用有機棉,聲稱所使用的棉花經過獨立認證,不含化學殺蟲劑、化肥及基因改造種子,以宣揚其可持續發展承諾,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選擇。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所謂有機棉產品,可能並不有機。 查看文章

逆權的宗教領袖:當一行禪師遇上馬丁路德金

今年 1 月 22 日,舉世知名的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於故鄉越南順化的慈孝寺圓寂,享年 95 歲。他出版上百本著作,是把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畢生弘揚「入世佛學」,在全球各地掀起反戰運動。他以行動告訴我們,宗教領袖應該走入社會,救濟受苦難的人民。而他與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主席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跨宗教友誼,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查看文章

繼續用膠,也可以是環保的一途?

塑膠污染是全球問題,散落在自然環境的塑膠垃圾,可在河流海洋中四處漂流。解決塑膠污染首要對付即棄塑膠產品。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香港環保署亦推動​「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或於 2025 年落實。到底在禁了即棄塑膠以後,我們有甚麼可用的替代品? 查看文章

【專訪尹志文導演】即棄塑膠就是超渡不了的冤魂

不少宗教及地方文化確信萬物有靈,人類使用過的物件也有生命,就算是即用即棄的塑膠亦如是。近日維港投資與「媽媽的神奇小子」導演尹志文聯手製作的預告片「超渡樽頸位」,正是講述人類所使用的大量塑膠,久久無法分解,遺害人間五百年,猶如無法超渡的惡靈。尹導演接受訪問時直言相信世上有鬼,但鬼魂若非自己所害,就不會懼怕,不過他確實畏懼塑膠:「即棄塑膠肯定是人類的共孽,所有人都有參與去產生廢膠。」 查看文章

【印度黃麻】振興行業,將麻布變名牌

植物纖維黃麻,亦即麻布質地產品在全球各地愈來愈受歡迎,更晉升成為製作名牌袋、皇室婚禮禮品包裝的用料。專家預測,到 2024 年,黃麻袋行業產生的價值將超過 30 億美元。印度就迫切希望乘此機會,重振本已式微的麻布行業,將麻布袋變成名牌手袋。 查看文章

250 歲的 Birkenstock,如何從德國木屐變身潮牌?

一間製鞋公司如何持續成長近 250 年,還能讓家族名揚全世界? 查看文章

【ESG 趨勢】大品牌棄塑膠包裝轉紙包裝

近年,大眾愈來愈關注塑膠的環境影響,包括其生態污染及碳放排。在 ESG 大趨勢下,愈來愈多品牌的消費品從塑膠包裝轉為紙包裝。 查看文章

藝術館「不是時裝店!」 藝術品與玩味設置呈現古今衣飾變化

當中,「不是時裝店!」可說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藝術館化身成「時裝店」,由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選取與衣飾鞋履相關的 76 組傳統及當代藝術作品,更另設「試身室」,讓參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品外,也可了解及反思古今的審美標準。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