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會為地球造成負擔,建築材料也會成為污染源頭。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由此研發出將剩食製成「可食用水泥」,不浪費食物之餘,亦有助減少傳統建材生產,他們的目標更是希望為受災人士提供緊急糧食。
意大利垃圾处理成本正不断上涨,今年每个家庭的平均支出将达到329欧元,比上年增加2.6%。 查看文章
王英良:张宇受访表示,要设计符合当地环境的垃圾处置整体解决方案,就需要进行完整深入的实地调查,结合业内先进技术,进行系统化规划。 查看文章
根据意大利环境保护与研究高等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城市垃圾处理报告,利古里亚是意大利垃圾处理成本最高的地区,2022年该地区人均垃圾处理费用为270.7欧元。 查看文章
12月23日,在位于马耳他纳沙尔的马赫塔卜垃圾处理中心,一个灰色垃圾袋内的易燃物品着火,消防队员急速赶往现场灭火。马赫塔卜是马耳他主要的垃圾堆放和处理中心。 查看文章
畫廊 VILLEPIN 近日舉辦展覽「Whispers of the Soul」,重點展出澳裔美籍畫家 Lawrence Carroll 的作品。他的創作常以淺淡、柔和的色調,融入不同物料與素材,營造出一種脆弱、懷舊和靜謐的氛圍,並透過獨特的視覺語言引起觀眾共鳴。 查看文章
輪蟲(Rotifer)極其微小、無所不在並數量眾多,一個地點中每公升水可以有多達 23,000 隻。過去有科學家會研究這種嘴部周圍有旋轉纖毛輪的生物,其攝取聚苯乙烯微塑膠之能力。不過近日發表的研究提出,輪蟲可能會在攝入並分解微塑膠的過程中,將之分裂成大量更小、更危險的納米塑膠,加劇海洋危機。 查看文章
在迪士尼經典動畫「101 斑點狗」中,奸角庫伊拉捉了近百隻小斑點狗,欲狠下毒手製作狗毛皮草。但原來狗毛在現實中亦被用作製造紡織物,但就不用殘忍殺掉小狗,而是襯換季掉毛及到寵物美容院修毛時收集毛髮。而且比起羊毛及棉花,狗毛是更可持續的素材。 查看文章
電影「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可能不再是虛構故事情節,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近日在科學活動上示範「隱身術」,讓自己的下半身瞬間消失,更揚言「全民隱身」時代來臨。事實上,隱身原理與科學有關,除中國外,世界各地的軍隊也在研發相關技術,究竟隱身方式有幾多種?這類新產品將帶來甚麼可能? 查看文章
香港交易所在 2023 年初發佈諮詢文件,建議加強 ESG 框架下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當中包括鼓勵企業考慮如 GRI 準則等其他國際 ESG 匯報框架下的行業披露規定,並作出其認為適當的披露。 查看文章
德國推動的「建築物能源法案」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強制熱泵系統取代天然氣加熱設備,禁用氫氟烯烴引來爭議。分析指出,法案甚至助長極右翼勢力冒起。 查看文章
為了說好金融中心故事,香港政府和監管機構在推動綠色債券上,作風一直都甚為積極。但一直有聲音質疑,這變相是為不少本質上會產生更多碳排放的項目做融資,因為經由綠債融資支持的往往只是基建周邊綠色項目。很少會聽到香港發展負碳排項目,也比較少見會提出一些近年歐美興起的可持續債券(sustainability bonds)。 查看文章
亞洲各國正努力應對環境挑戰,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分享旅遊觀察,從日本住宅太陽能板普及化到印尼的環保酒店,探討兩國如何在日常生活推動環保,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查看文章
英國經濟學家 Kate Raworth 於 2017 年提出「冬甩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啟發經濟新思考。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討論「冬甩經濟學」,歐洲國家如何在政策中應用概念,實現循環經濟,並達致可持續發展? 查看文章
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ACTO)一連兩天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貝倫舉行會議,巴西總統盧拉形容:「世界需要將貝倫會議視為一個里程碑。」說得如此重要,但各國在保護雨林還是擴張石油勘探之間存在分歧,要達成協議恐怕不易。 查看文章
初代太陽能板陸續因磨損和毀壞而退役,當中絕大部分也被送去堆填。美國維珍尼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Mool Gupta 警告,到 2050 年全球太陽能廢物將重達 7,800 萬噸。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城市尤馬(Yuma),就有北美首間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板回收廠。潛在商機之大,亦吸引初創公司涉足這個領域。 查看文章
大逆轉!反 ESG 浪潮已由美國蔓延到歐洲。金融界一直利益掛帥,在政治凌駕氣候的年代,歐美機構投資者陸續改變立場,一些選擇不再要求大型石油公司削減碳排放,一些選擇任命入化石能源公司董事平衡利益,一些則選擇在代理投票議題上讓股東自行決定投票取向。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是其中之一,銅價在 ESG 大行其道的年代一度炒上,不過今年以來卻表現疲弱,背後原因林林總總,只有一點最真實:投資者用腳投票。 查看文章
人口老化,甚至乎人口減少,在高碳經濟沒有科技突破、能源轉型維持現況的情況下,很直接的邏輯就是會有利應對氣候變化,但現在的情況是科技不會沒有突破,能源轉型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到底效果會否抵消額外社會成本? 查看文章
日本講究建築美學,又以公共建設聞名,大阪舞洲垃圾焚化廠正是藝術與實用兼備的成功例子。該工廠耗資約 600 億日元,建於大阪郊區填海區域,是已故奧地利藝術家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雖則日本的焚化廠將大部份廢棄物轉化為電力,但原來在美麗背後,焚化廠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似乎不符合該國一直講究回收的形象。 查看文章
推動回收不容易,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歐美企業暫停回收業務,降低人手回收效率。一些初創公司就看準時機,運用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自動回收,為回收市場帶來另一種可能。 查看文章
在海外生活,若週末要進市中心,所花的交通時間成本,較在香港這麼集中的城市為高,因此許多人的週末活動,都是選擇與一班朋友去某個人的家,進行燒烤聚會。在這種情況下,就牽涉到後院燒烤爐的生火問題。有人喜歡用柴或炭來燒烤,但生火永遠是習慣了城市生活的香港人一個大難題。當然,你大可在網上或超市輕易買到炭精或其他各種助燃物料,但其實也有不少外國專家有教授如何自製助燃劑。 查看文章
塑膠行業重視回收,鼓勵消費者參與其中,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回收塑膠本身也可能釋放大量微塑膠,或達回收量逾一成,危害環境。研究反映回收再造不一定對環境帶來好處,源頭減廢才是最重要。 查看文章
美国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绿色行动正在变废为宝,这也提振了美国的垃圾处理公司。 查看文章
欧洲虽然已经开始将活用核电站和核垃圾处理场放在一起来制定规则,但只有两个国家在处理场的建设上取得进展。日本虽已开始在北海道展开调查,但出现了停滞迹象…… 查看文章
當眼鏡框斷裂、皮鞋甩底時,強力膠是及時的補救工具,所以不少人都會家中都常備這種萬用膠水。而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強力膠能成為更好的塑膠原材料,未來或可籍此生產出易於回收,並具可持續性的塑膠。 查看文章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查看文章
買樽裝水喝快捷方便,從利潤分佈來看,這個市場一直穩定增長。但研究發現,此行業不單帶來塑膠污染,還降低中低收入國家對公共飲水系統的投資,同時加劇全球供水不平等。 查看文章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退休金年齡改革,引發當地清潔工人罷工抗議。事件持續超過半個月,街頭垃圾堆積如山,旅遊勝地「光之城」巴黎瀰漫著一股臭味,但大多數巴黎人都不介意,有旅客甚至表示支持。 查看文章
印度婚禮繁文縟節很多,南北習俗大不同,北部通常持續 3 天,花費甚大,且會製造大量垃圾。想要完全「零廢」結婚,怕是不可能任務,但愈來愈多印度人意識到儀式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開始思考如何在過程中減少浪費,塑造新興的「綠色婚禮」。 查看文章
智能電話逐漸摒棄 3.5mm 耳筒插頭,無線耳筒開始成為人們日常外出必備配件。但方便以外,這種無線體驗也造成難以維修的電子垃圾。近日「華爾街日報」專文指出,大多數藍牙耳機均存在一大問題 —— 體積太小,不可更換電池。 查看文章
每年有近 8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大海,不單污染海洋生態,甚至流入食物鏈,威脅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意大利有環保團體把考古學融入環保,建立廢膠博物館,提高環保意識之餘,也從海灘廢物中提取有用資料。 查看文章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每年產生約 6,000 萬噸食物垃圾,約佔食物供應總量的 30%。食物浪費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國際議題,我們如何在減少浪費食物之餘,為環境出力? 查看文章
「後口罩時代」下,選擇的自由終於回到個人手上。口罩令撤銷,或者有人仍會外出佩戴口罩,但野生動物似乎沒有選擇。近年全球人人使用即棄口罩,遺下大量塑膠垃圾。疫情大流行期間產生數十億計個口罩、手套,令塑膠污染問題更趨嚴重,並對野生動物構成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的風險。 查看文章
無論是氣象氣球還是間諜氣球,世上的確有大量氣球高掛在天空中運作。單是氣象氣球,全球各地每日就有約 1,800 個升空,當中置有測量大氣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等的儀器,但每年只有 2 成儀器得以回收。大至氣象氣球,小至普通派對氣球,最終都可能成為天空垃圾(sky trash)。 查看文章
NASA 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宣佈將資助 14 個團隊的破天荒發明,旨在於 20 到 30 年後幫助改進或實現 NASA 的新型任務。當中 3 項研究:於火星培植真菌作建築材料、於月球運送氧氣的管道,以及液體望遠鏡鏡片,或將帶來劃時代的貢獻。 查看文章
從中世紀開始,泰晤士河就成為傾倒糞便、垃圾的地方,更曾有人難敵泰晤士河惡臭而要逃離倫敦。時至今日,經過污水處理等措施,泰晤士河水質已大有改善。不過無法過濾的東西 —— 濕紙巾 —— 近年在河上淤積成島,甚至影響河流走向。 查看文章
有斷捨離女王之稱的近藤麻理惠最近表示,自從 2021 年誕下第三個孩子後,更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光,已經有點放棄整理家居。不過對日本國內不少出於各種原因,成為垃圾屋住戶的人來說,卻有需要好好整理一番。 查看文章
英國環境部長 Thérèse Coffey 日前宣佈,今年底將禁止企業銷售和提供即棄塑膠餐具。該禁令或將迫使企業採用較環保的替代品,如現時常見的聚乳酸(PLA)或木製餐具,但對用家和環境而言,可是最佳選擇? 查看文章
大多數畫家會用各種專用顏料作畫,但在約翰內斯堡的 Mbongeni Buthelezi,卻是用從當地垃圾場及城市街道收集的塑膠垃圾,作為另類繪畫材料。他說:「動物正在死去,海洋中的魚正在死去 —— 因為這種材料,也因為我們人類,我們需要承擔這個責任。」 查看文章
要了解 ESG 業界的趨勢,自然要拜讀不同資料,當中滙證的 ESG 報告算是行內必讀之選,最新滙證 ESG 分析員就一連發佈兩份 2023 年展望,當中包括氣候發展和 ESG 發展,氣候展望上週已作分享,今日再跟大家講講 ESG 展望。 查看文章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 查看文章
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2022 年對於支持 ESG、可持續發展的一方可算是十分氣餒。在戰爭爆發、通脹失控、能源危機的夾擊下,氣候問題基本上就是「開倒車」,全人類似乎大概也需要不爭氣地默默放棄 1.5 度目標,向氣候災難走近一步。 查看文章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高,各界更關注即棄塑膠製品的使用以及其對環境之影響。推廣「走塑」已成潮流,英國也不例外,當地政府試圖遏止廢物污染河流和海洋生態,英格蘭地區即將禁用即棄塑膠餐具。 查看文章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查看文章
曾經,各地政府和學者都推廣興建焚化爐,認為相比起堆填區,是更加環保的選擇,而且部分設施更有發電功能,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是,近日美國多場反焚化爐的居民運動,批評設施損害居民健康,引起大眾對有關議題更多反思。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剖析焚化爐背後的利弊。 查看文章
減廢已成為荷里活電影業界的新目標,重用道具在未來或會更為普遍。像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巨型二手倉庫 Materials Oasis 內,就放滿花瓶、梳化、藝術品、人造植物、包裝紙袋、裝滿沙子的塑膠箱、大型牆壁等雜物,全都是來自影視行業的廢棄物,免費提供予其他電影製作機構、非牟利組織、學校等,讓道具的生命得以延長。 查看文章
在英国,扔在家庭垃圾桶里的电池每年导致垃圾箱和垃圾处理中心约700起火灾,因为锂电池如果损坏或碾压会爆炸。废旧电池引发的火灾每年花费消防服务和垃圾处理公司约1.58亿英镑。 查看文章
如何清理海洋垃圾,到如何阻止塑膠流入海洋,對各國來說都十分棘手。今集「ESG 簡單講」,就介紹荷蘭海邊城市最近興建由社區主導的氣泡牆,利用氣泡與水流攔截河道垃圾,有望解決海洋塑膠垃圾問題。 查看文章
據估計,在 11 月 15 日,全球人口突破 80 億大關,增長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那些較為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地球有限的天然資源倍感壓力。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除了人口過剩,過度消費同樣值得關注,甚至被視為解決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查看文章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積極綠化城市,不單宣佈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禁用即棄膠袋、引進天然氣巴士,還耗資巨款在這個度假勝地建造太陽能發電廠,為氣候峰會做足準備。與此同時,獲埃及環境部支持的環保組織 VeryNile 也投入工作,數月前他們在尼羅河發起一項垃圾清潔活動,把收集得來的塑膠廢料砌成一座巨型「垃圾金字塔」,藉此提高當地人的環保意識,強調保護環境和海洋生態之重要。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