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1-
09.08
18:43
CUP  /  文化

茶里:我在台灣報案的經歷

做完筆錄後,警察叫我這幾天開手機等消息,然後就請我先回家了。我把這件事跟房東說了後,便開始搜尋有沒有好騎的摺疊單車,讓我騎完後能直接帶回家,想藉由消費沖淡一下遺失單車的不快感。但很意外的,三天後,警察便致電我說單車和犯人都找到了。

更多文章
失信於民後,英國警方如何恢復聲譽?

上月 YouGov 進行的民調顯示,只有 49% 英國人認為警方「做得好」,遠遜於 4 年前的 77%。總督察 Andy Cooke 承認,警民關係從未如此緊張,指此乃警察部門至今「最大危機」之一。為恢復公眾信心,警方決定「深耕社區」,讓專注地方工作的警員組成的鄰里警務隊,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加強巡邏。 查看文章

失竊頻繁、商品單一…… 日本無人店的發展困境

受疫情影響,24 小時無人店在日本蔚然成風,近來大型出版代理商亦加入行列,增設全天候自助書店。但針對這類商舖的盜竊案亦與日俱增,販賣冷凍餃子或貴價肉類的尤其受害,商品單一亦令吸引力漸減。部分店家在網上「緝兇」望收阻嚇作用,或去專門化來擴充客源,有些甚至走回頭路,招人顧店兼促銷。 查看文章

英澳紐店舖失竊激增,不只因為生活難捱

近日「彭博」報道,店舖盜竊案在澳洲和紐西蘭大幅增加,而且愈發猖狂、暴力和有組織,令兩國每年損失估計近 100 億澳元。無獨有偶,「經濟學人」日前亦指英國店內扒手激增,時裝連鎖店 Primark 表示利潤因此減少,零售集團 John Lewis Partnership 的主席甚至形容為「流行病」。生活成本飆升或是共通成因,但恐怕並非唯一且最大元凶。 查看文章

巴黎人擺脫塞車,卻變成了塞單車

疫情三年,世界大變,包括巴黎市貌。當地增設了大量單車徑,主要大道部分路段禁止車輛使用,讓行人和單車安心進佔,還提供免費單車課程及維修津貼。大批居民從此擺脫通勤塞車之苦,這座來屆奧運主辦城市亦向減碳更進一步。只是當雙輪族暴增,卻為當局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單車徑擠塞。 查看文章

【極權統治濫觴】「鋼鐵菲利克斯」再次豎立

「鋼鐵菲利克斯」(Iron Felix)捷爾任斯基(Dzerzhinsky)是蘇聯秘密警察的始作俑者,也是 1917 年俄國革命後「紅色恐怖」的締造者,其在莫斯科的銅像曾隨著蘇聯解體而被推倒,但近日又再度出現在當地外國間諜部門總部,象徵普京政府承襲其遺志的決心。 查看文章

曾詩敏:淺嚐濟州體育文化

濟州除了讓大家大快朵頤的海鮮、黑豬肉、有名的咖啡店、主題公園外,確實也有不少滿足運動愛好者的活動和選擇。最簡單如在市區路邊,我們也見到應該是共享系統的電動滑板車和單車。 查看文章

Moyashi:集體回憶凋零後,香港會是個神話

有人認為入鄉隨俗,盡力融入當地社區是應該的;有人認為政治訴求也許無法長期維持,但香港人起碼需要保留自身的文化和語言。兩者未必矛盾,只不過現實執行之際多有衝突,因為每個人對「融入當地」的意義都有差異,更基本的問題是所謂「自身文化」到底是甚麼。 查看文章

筆是港媽:四孩全職爸爸移居澳洲的第一年

亞昌一家去年移居澳洲,夫妻繼續維持「男主內女主外」的模式,妻子當全職護士,亞昌當全職爸爸照顧四孩起居。亞昌是我在大學天主教同學會的牧民工作者,主要給予建議和支援,是莊員們的同行者,我們都知道他很有耐性,脾氣很好,只是沒想到,亞昌會負起照顧四個小孩的重任。帶著四孩一同前往陌生地方定居有甚麼挑戰?他們習慣這個新地方嗎?在澳洲上學的小孩快樂嗎?亞昌有沒有「Me time」? 查看文章

鴻若遠:「海外麻將尋根系列」1 —— 接通世代的鴻溝

人在異鄉,在認識到新朋友時,連繫華人文化的,原來還是最傳統的共通語言。如果「第三類接觸」說宇宙不同文明的共通語言是音樂,那海外華人的共通語言就是麻將。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基輔警力不足,首都危機四伏

正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東部反攻俄軍,首都基輔有賴本地警力確保市民安全,但由於很多執法人員加入軍隊或駐守檢查站,令維持秩序的人手嚴重短缺。偏偏藏械、家暴到間諜活動,各類問題都在戰時特殊環境下惡化。「自由歐洲電台」近日透過兩位年輕警員的一次執勤,揭露威脅基輔乃至烏國的治安問題。 查看文章

法國青年司機被殺,再掀「警察暴力」爭議

法國巴黎西部市郊楠泰爾人口近 10 萬,與鄰近城市相比,較多工人階級聚居。近日一名 17 歲青年司機在楠泰爾因拒絕停車遭警察開槍擊斃,該名警員已因殺人罪被捕。事件引發當地民眾不滿,許多人上街示威,再次掀起有關「警察暴力」的法律爭議。 查看文章

筆是港媽:幼童爸媽的猶豫 —— 何時上學?

24 小時照顧幼童的確需要很多勞力、耐性和心機。雖然曾經是老師,但自問不是一個有耐性的人,我也很容易因兒子的無心之失而生氣。儘管有這麼多送兒子上學的理由,我們還是選擇讓他多留在家中 1 年。 查看文章

酷熱難耐,已經是人口移民的理由

近日天氣酷熱難耐,勞工處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引起不少討論,但氣候研究學者所爭論的,是面對全球不斷升溫的趨勢,究竟酷熱是否已經構成移民的因素? 查看文章

林喜兒:Black Ops —— 黑人無間道

BBC 半小時的警匪喜劇 Black Ops,是 Gbemisola Ikumelo 和 Akemnji Ndifornyen 繼以黑人演員為主的喜劇節目 Famalam 後,再度合作。Gbemisola 說希望創作一個平日不會有人找她演出的劇集,她希望拍的警匪片包含追逐、槍戰場面,也要好玩、要惹笑,於是和 Akemnji 創作兩個低級警員做臥底的故事。 查看文章

世界潮流:多國警隊為何走向高學歷化?

放眼全球各地警察部隊,其實都正步入高學歷化以應對新挑戰。荷蘭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的犯罪學家 Jan Terpstra 和 Dorian Schaap 曾發表研究,分析三個歐洲地區警察的「高等警察教育」(higher police education)改革。 查看文章

A 先生眼中的西班牙

上回提要,初到西班牙的我,主要見到西班牙的多樣豐富,另一邊廂,出生和居於馬德里近半個世紀的丈夫 A 先生,見到的西班牙卻是一個四分五裂、完全不團結的國家。 查看文章

初蒞西班牙報到:這個國家幾不錯

1 年半前左右,我開始落腳在西班牙生活;伴侶是馬德里人,我也就以馬德里為基地。這樣下來有數次被問到「你喜歡西班牙嗎?」我的回答都是正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作為遊客到現在定居下來,西班牙持續給我一種多元、豐富的感覺。沒有甚麼「至上」主義,對不同族裔的人也算很接納。 查看文章

曾詩敏:拜訪「體育之都」—— 墨爾本

我喜歡以運動看世界,很多時候到異地,是為了體育的緣故;有時就算不是因體育外遊,也少不免會留意當地的體育文化。早前跟 Visit Victoria 到墨爾本走了一趟。初到這個最近取代悉尼,成為澳洲最大城市的維多利亞州首府,不禁好奇想感受及窺探一下,這裡的「體育之都」(Capital of Sport)美譽,有多大程度名副其實? 查看文章

【搶人才】新加坡貴租嚇跑外國人?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數據顯示,當地的平均租金價格在去年飆升 30% 之多。住屋開銷暴漲,連高薪厚職的外籍人士也吃不消,近月開始出現移居潮。當前現象,令人關注這個吸引大批外資和人才的東南亞國家,會否失去作為亞洲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查看文章

私刑直播:印度的法外暴力問題

印度北方邦上週六發生駭人兇殺案,惡貫滿盈的前國會議員 Atiq Ahmed 及其兄弟於警方護送下,接受電視直播訪問時遭人射殺。行兇者落網時公然向印度教大神致敬,兩名政府官員更予以讚揚,形容處決這名本在服刑的穆斯林為神聖的正義。事件再次令人憂慮,法外暴力嚴重滲入國家治理,成為執政黨打壓異己的手段。 查看文章

上班「無叉用」?辦公室餐具消失之謎

從辦公室拿走一支筆、一把剪刀,嚴格而言均屬盜取「公司資源」,只是大部分資方不太計較。但若然人人都帶走一點東西,確實令人頭痛。「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上班族回到辦公室,茶水間的餐具亦不斷消失,並帶來各種麻煩。 查看文章

帶媽媽閒逛倫敦公園

倫敦是英國生活消費最高的城市,加上近年通脹嚴重,出外消費有時會超出預算,但帶家人出外還是有不少免費活動。倫敦的公園是我的首選,公園多而大,而且草地可以任坐任走,最適合一家大小和有寵物的朋友。 查看文章

在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

我認為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英國人很清楚明白日常生活充滿荒謬滑稽的事情,亦不介意把這些瘡疤狠狠割開,然後極盡辛辣地公諸人前。可是,英國人會不會大刀闊斧地改變?又並不必然,因為這種讓人死不去的不便,也可以是一種令人安樂過活的秩序。 查看文章

我認識的兩個香港 20 後的在英生活

想起他們昔日的孩子氣,轉眼間,已離鄉別井,照顧自己的大小事,不禁有點感觸。20 出頭沒有太多的顧慮和包袱,可以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他們渴望分享心中的掙扎,而我也樂意當這個樹洞。 查看文章

緬甸內戰時,罪案急升中

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香港尚且有「國際大刀會」之名,2021 年 2 月開始緬甸軍事政變至今近兩年,引發內戰之餘,軍政府優先追捕政敵的做法,已令法律及社會秩序陷於崩潰。自政變以來,緬甸暴力及和輕罪個案皆飆升,當地不斷傳出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入室盜竊的報道及片段,更不時發生政變以前罕見的銀行、珠寶店、電話舖搶劫案。 查看文章

美國澤西市如何達到交通「零死亡」?

自大流行爆發以來,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激增,例如新澤西州 2020 至 2021 年間的相關死亡人數就增加近 20%,其後下降不到 1%。但州內的澤西市自 2018 年起採納國際訂立的交通安全框架,率先推行「零願景」(Vision Zero)計劃,成功實現零交通死亡的目標,或可讓面臨交通安全危機的其他城市作為參考。 查看文章

為自由,為未來:俄羅斯孕婦的南美分娩潮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受到西方社會制裁以至孤立。低下階層仍在國內為經濟不景而苦,有能力者則已紛紛外遊「避戰」,像對這場戰爭保持中立的泰國,自去年秋季吸引大批俄國旅客。與此同時,數以百計孕婦遠赴阿根廷,卻非為了一己享受,而是替子女尋求多一本護照,以及多一份自由。 查看文章

在英國度過亂中有序的第二年

倫敦的文化多元,也令我感受到身份政治之複雜,到真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共存,就體現權力關係如何在身體和生活環境之中游動。身份建構大抵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我也不急於在離開香港的第 2 年就要找到答案,反而有一絲絲期待這種亂中有序的狀態,會把我塑造成一個怎樣的人。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荷蘭設單車銀行,兒童、輟學青年和老人都得益

踏單車是荷蘭人生活的一部分,單車數目甚至比全國人口還多。但隨著通脹和能源開銷飆升,很多家庭再也負擔不起這種基本代步模式。多個單車銀行為此伸出援手,讓孩子們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車。荷蘭皇家旅遊者協會(ANWB)更成立計劃,修理及改裝廢棄的二手單車,讓其適合兒童騎行。 查看文章

移居英國後,隨時區改變的運動習慣

移居英國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改變是體育習慣。在香港,可以在家工作的話,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會打開 NBA League Pass,一邊看球,一邊煮早餐;有時候 ViuTV 會有直播,可以聽到張丕德和翁金驊的旁述,感覺就更加親切。而且美國分東西岸時間,我可以看完東岸賽事就緊接西岸。我通常工作到傍晚,就會換上戰衣,到樓下打籃球,然後沖涼、吃晚飯,一日復一日。 查看文章

搶人才的 DNA:該如何評估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

在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強調香港要「搶企業」、「搶人才」,其後接受媒體專訪時又指,香港有美貌有智慧,具吸引人才的 DNA。究竟政府會推出甚麼實際措施「搶人才」,該些措施又會如何實踐,市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近年學界就進行過一些研究,分析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talent attractness)。 查看文章

北韓憲法下,國內人人都是罪犯

北韓治安,可能是計劃前往當地者的共同疑問。在必須隨團旅遊、所有行程受控制下,遊客不太可能遇上搶劫、扒手等罪案,不過始終難以看到官方論述以外的北韓。化名 Joshua Kim 的脫北者就在美國專門報道北韓新聞的 NK News 撰文,透露北韓社會有甚麼常見罪案,又有甚麼罰與不罰。 查看文章

文革時的戰狼:在莫斯科紅場被警察毒打的中國學生

近年,中國的戰狼外交受到世界關注。在中國外交史中,也曾經出現過極端激進、勇武的時代 —— 文化大革命。其中,1967 年更爆發一場「莫斯科紅場流血事件」,令中蘇本來緊張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在事件中,中國留學生大鬧紅場,最終慘被蘇聯警察毒打。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以單車取代校巴,孩子更健康快樂

每逢星期三,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居民都會走到窗前或門前,觀看約 170 個踏單車經過的孩子。穿著黃色安全背心的體育老師 Sam Balto 從早上 8 點 10 分左右,就會帶領孩子們用單車通勤上學。以單車取代校巴近半年來已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上學方式,社區亦非常歡迎,因能減少交通擠塞和污染,還促進體育活動與社區發展。 查看文章

《警察白皮书》因安倍枪击案罕见修改后公布

  【共同社10月14日电】日本警察厅14日公布了2022年版《警察白皮书》,其中写进前首相安倍晋三枪击事件后对政要警备工作的验证和改进。白皮书往年在七八月公布,今年因7月8日发生枪击案,为加入相关表... 查看文章

短住倫敦社會房屋的第一身觀察

社會房屋是建築學院設計課裡經常出現的主題,但焦點往往流於建築物本身,而缺乏建成之後真實狀況(post-occupancy)的關注。若然我們設計之前,先在社會房屋住上數星期,也許我們會對如何設計合理的社會房屋,會有更多深入的考量。 查看文章

逆流南下:旅居墨西哥城的美國數碼牧民

遙距辦公的流行,造就了大量數碼牧民,以電腦工作,以四海為家。其中部分人從美國南下,旅居於墨西哥同名首都,白天在咖啡廳和公園敲鍵盤,晚上於餐廳及酒吧享受人生。他們為墨西哥城帶來更多的收入,還有更高的房租和更吵的環境。受疫情打擊的經濟有了生機,惟從中獲益的本地人僅限少數。 查看文章

單車沉沒為甚麼會是「全球習俗」?

過去,曾有本地共享單車公司指旗下多架單車疑遭惡意破壞並拋入水中。共享單車沉落河堤或海濱,不只令本地相關企業頭痛,更是全球現象。巴黎、阿姆斯特丹、墨爾本、聖地亞哥、西雅圖、馬爾默等眾多城市,都有單車沉沒的問題。即將出版新書 Two Wheels Good 的新聞工作者 Jody Rosen 就在英國「衛報」指出,隨著共享單車項目增加,相關情況變得更嚴重。 查看文章

北韓警察腐敗,成就市場活動

北韓實行計劃經濟,理論上所有財產都屬於國家。北韓警察如到市場巡邏,大可拘捕當中每一個人,因為全在進行私人買賣活動。然而,本屬非法的私營經濟,實際上卻是一股重要經濟力量。警員不會執法,以免牽連甚廣,更何況他們本人亦一直從這些「違法」經濟活動獲利。 查看文章

2019 年後的移民潮,香港共同體的尺度重構

近年,講到「尺度重構」,其中一個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大灣區」規劃,提及如何把香港在內的城市,模擬和塑造成一個新的經濟、文化、政治單位。可是 2019 年後,中港因疫情通關無期時,香港人以自己的雙腳投票,自行來一次「尺度重構」,當經驗擴大,就不會回頭。香港未必是世界級的城市,但香港人會是世界級的共同體。 查看文章

紳士大哥:牛油戰爭擊中英國新移民內心軟肋

早陣子的「牛油戰爭」原本只是親中媒體藉故炒作,以 1 公斤裝牛油混淆視聽,誤導英國物價高得離譜。如此無水準的報道,立即就被揭穿當中謬誤,但此也觸動了一眾移英港人的神經,紛紛羅列在外地生活開銷低廉的證據,並隨之順道炫耀英國生活的美好。如此一來,又演變成移英派和留港派的爭論,雙方各有主張、據理力爭,但這種爭拗的背後,最大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查看文章

茶里:台灣人總說,我們台灣很小

每一次只要在台灣人面前提及「台灣真的很大欸」,他們的反應一定是瞪大雙眼,回你一句「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說」,屢試不爽。 查看文章

林喜兒:We Own This City —— 真實的重量

劇集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出發,在 2003 至 2017 年的時間線上遊走,來回在 FBI、律政的審問、小組的日常工作、多次的「犯案」過程。因為來自真實事件,從調查報告出發,其實有點像紀錄片…… 查看文章

Moyashi:在家工作,不如搬去滑雪場

當 2 年前疫情開始之際,筆者曾經跟日本的朋友開玩笑,說到鄉下避疫的民眾可以重構日本的人口分佈,為東京一極集中的城鄉差距問題帶來希望。豈料一語成讖,真的出現了從市中心向地方城市移出的人群。雖然數量並沒有大到可以稱為「人潮」,但的確打破了東京的集中定律。 查看文章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都會盜圖(物理)

在講求知識產權的社會,剽竊他人創作自然會引起批評。不過相比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之間直接偷竊對方畫作,剽竊似乎已經比較「客氣」。大英博物館版畫及繪畫部門學者 Grant Lewis 在藝術雜誌 Apollo 撰文指,隨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成熟,盜畫成了藝術家一大行業危害。 查看文章

紳士大哥:移民不想融入新環境是否荒謬可笑?

我曾經也有感覺不解,為甚麼去到一個新的地方還要圍爐自封?然而思前想後我就明白了,最簡單一句話,就是這批近日移民英國的人,根本就不想離開香港。 查看文章

薩爾瓦多濫捕成風,總統民望卻高企

踏入 3 月,薩爾瓦多的黑社會愈發猖狂,一場血腥衝突造成 87 人喪生。總統 Nayib Bukele 雷厲風行,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往後一個月內拘捕多達 1.9 萬人,許多相信是幫派成員,惟當中也有無辜之人。公民自由受到打壓,多數國民卻予以支持,因為在他們眼中,比起專制的領導人,黑幫暴力更加可怕。 查看文章

茶里:在台灣很平常,在香港卻很罕見的事

其他地方的人都說,子女長大後就會各散東西,在香港卻反其道而行,子女跟父母同住一輩子是常態。但這是因為香港的子女特別孝順、特別顧家嗎?倒也不是,歸根究底,都是出於一個「窮」字。 查看文章

不增警力,罪惡率卻大跌的達拉斯

從前,很多人會覺得要改善治安,就應該要調派大量警力,加強執法和巡邏。可是,近年多國都出現反警暴運動,有示威者甚至高呼解散警隊,以保障民眾安全。美國的達拉斯在 2021 年後就改變了警政方針,更成功降低罪惡率。 查看文章

茶里:港仔搬來台灣後的日常娛樂

先不說騎車到哪裡玩,光是「騎車」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娛樂。第一次感受到騎車那速度感後我就上了癮,然後專挑一些路又大又直的地方極速狂飆(利申:都是在法定的車速之下),那種迎風奔馳的舒爽感覺讓人一掃悶氣。就這樣偶爾騎到山上看風景、閒時騎到海邊看夕陽,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