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家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经济
拜登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特朗普
调查
苹果
能源
数据
媒体
协议
联合国
选举
冲突
政治
习近平
警告
历史
接种
人工智能
普京
查看全部
cnBeta
/
科学
/
2021.07.01
6
:
17
科学家找到应对疫苗引发血栓的新治疗方法
科学家
血栓
疫苗
新冠疫情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支科学家团队,已经证明了一种挽救生命的新方法,或可用于治疗与疫苗相关的血栓。据悉,该校血小板免疫学实验室(MPIL)的研究人员,推荐了将抗凝血药物和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应对疫苗引发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
多维新闻
/
时事
/
2021.07.01
6
:
02
“公鼠怀孕”引发伦理争议 中国科学家撤稿
中国
科学家
在自然界中,雌性一直负起孕育后代的重担。然而,中国有科学家上月初发布研究成果,成功让雄性老鼠怀孕并诞下幼鼠,打破自然界规律,随即引起关注与争议。该研究成果于6月10日发表在BioRxiv预印本上,但尚未正式发表,未经同行评议。为了不想扩大不必要的争议,经慎重考虑,论文作者已决定撤回文章,目前已向BioRxiv提交撤稿请求。
cnBeta
/
科技
/
2021.07.01
4
:
37
科学家开发新型锂金属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到创纪录水平
科学家
最近《自然-能源》杂志上刊登了一个新报告,下一代电池的一个特别有前途的架构是使用纯锂金属,这种材料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可以使电动汽车在每次充电时行驶更远。报告中显示,这些类型的电池背后的想法是将阳极组件中使用的石墨换成纯锂金属,它可以容纳多达10倍的能量。
cnBeta
/
科学
/
2021.07.01
3
:
57
科学家开发新型锂金属电池 将下一代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到创纪录水平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下一代电池的一个特别有前途的架构是使用纯锂金属,这种材料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可以使电动汽车在每次充电时行驶更远。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这项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出了一种长效锂金属电池的设计,该电池在破纪录的充电周期内仍能保持功能。
全现在
/
财经
/
2021.06.30
17
:
00
想减肥却管不住嘴?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锁嘴装置来“帮”你
科学家
减肥
“限制或关闭人类的嘴是一种噩梦,它代表着让我们沉默、挨饿、窒息,甚至可能会杀死我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酷刑。”安娜说。
早报
/
时事
/
2021.06.30
20
:
34
科学家研发可提供暴露于冠病环境信息的面罩
新冠疫情
科学家
(早报讯)一项研究显示,集成在口罩和夹克等可穿戴织物中的微型传感器,可提供有关暴露于冠病等致病病原体的即时信息。
早报
/
时事
/
2021.06.29
20
:
49
美科学家恢复被删病毒序列 有望促进冠病溯源
新冠疫情
科学家
(早报讯)美国一名科学家表示,其最新研究显示,即使在缺乏实地研究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促进对冠病起源的理解。
CUP
/
文化
/
2021.06.29
18
:
46
南非新婚姻法:齊人之福,女性也值得擁有?
社会
一夫多妻
南非
婚姻
家庭
南非深陷第三波疫情,以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計算,現為最受打擊的非洲國家。但對當地人而言,在整個社會面臨生死關頭之際,個人的終生幸福似乎更值得關注,甚至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只因在上月初,內政部公佈的「婚姻綠皮書」建議,把一妻多夫制度合法化。女性應否享有齊人之福,從此引起全國上下的爭議。
cnBeta
/
科学
/
2021.06.28
12
:
58
科学家发明简易技术 可实时跟踪锂离子在充放电中的移动过程
科学家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基于实验室的简单技术,使他们能够观察锂离子电池内部,并在电池充电和放电时实时跟踪锂离子的移动,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利用这种低成本的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限制充电速度的过程,如果得到解决,可以使大多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充电。
FT中文网
/
时事
/
2021.06.28
1
:
06
科学家正在研发冠状病毒超级疫苗
新冠疫情
科学家
疫苗
一种多价疫苗可能对所有新冠病毒突变、以及未来任何来自乙型冠状病毒家族的病原体具有保护作用。
世界新闻网
/
时事
/
2021.06.27
22
:
52
武汉实验室最后和唯一外国科学家 :我没染过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
科学家
彭博资讯报导,来自澳洲、对蝙蝠传染病有深入研究的病毒学家安德森(Danielle Anderson),在去年12月中国武...
cnBeta
/
科学
/
2021.06.27
20
:
18
科学家将新的和改进的CRISPR 3.0系统用于植物的高效基因激活
科学家
在《自然-植物》杂志的一项研究中,马里兰大学(UMD)植物科学副教授Yiping Qi介绍了一种新的和改进的植物CRISPR 3.0系统,专注于基因激活而不是传统的基因编辑。这个第三代CRISPR系统专注于多重基因激活,意味着它可以同时提升多个基因的功能。据研究人员说,这个系统拥有目前最先进的CRISPR技术的四到六倍的激活能力,显示出同时对多达七个基因的高精确度和效率。
cnBeta
/
科学
/
2021.06.27
9
:
52
火星上的水可能比科学家想象的要多
火星
科学家
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火星上就被发现有位于地表下的湖泊。这些数据来自欧空局的一艘名为火星快车的航天器。该航天器向红色星球的表面发射雷达信号,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该星球的南极似乎有液体的地下湖。自2018年以来,后续研究发现火星上应该有着比想象还要多的地下湖泊。
cnBeta
/
科学
/
2021.06.26
22
:
15
惊人发现让科学家重新思考哪些基因控制着衰老
科学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团队在一项针对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只有 30% 的基因是可以设置动物内部时钟、作为衰老标志的基因。科学家发现,细菌或许可以驱动苍蝇中许多标志衰老基因的活动。
cnBeta
/
科学
/
2021.06.26
14
:
40
变废为宝:科学家利用小龙虾壳储存能量
科学家
除了麻辣的夜宵之外,小龙虾还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中国科学院(CAS)中国科技大学(USTC)的朱锡锋教授团队使得使用小龙虾壳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生物模板成为可能。这项工作发表在《碳》杂志上。
cnBeta
/
科技
/
2021.06.26
8
:
25
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在港举行
中国
科学家
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26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国家月壤在港正式亮相。当天的仪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等共同为月壤揭幕。
多维新闻
/
时事
/
2021.06.26
3
:
28
中英澳科学家新发现“龙人” 或取代尼安德塔人成现代智人最近亲
科学家
中英澳科学家团队近日发表研究论文,指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收藏的古人类化石哈尔滨头骨化石,实际是代表一个新的人种,命名为“龙人”(Homo longi sp. nov.)。研究团队认为,龙人与大荔人、金牛山人、华龙洞人、夏河人等构成东亚地区特有的一个新演化支系,该支系可能是现代智人(Homo sapiens)最接近的亲戚,为探讨和推动国际智人起源问题提供新的确凿证据。
cnBeta
/
科学
/
2021.06.25
20
:
50
科学家开发世界上最小的鱼类追踪标签 将跟踪美洲鳗和八目鳗幼体
科学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如果要检查鱼类如何受到水电站大坝的影响,监测微小的、脆弱的个体尤为重要。这就是美国科学家开发了据称是世界上最小的鱼类追踪标签的原因。
cnBeta
/
科学
/
2021.06.25
4
:
18
科学家打造性能优于凯夫拉的碳柱型超轻装甲材料
科学家
外形的轻量与纤薄,是下一代装甲材料的两大理想特性。在借鉴了海螺、动物鳞片、以及微调泡沫的灵感之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家们,又展示了他们使用先进纳米工程制造的一种新型装甲材料,且据说性能优于凯夫拉纤维和钢材料。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具有光明前景的新材料,竟然起源于一种光敏树脂。
cnBeta
/
科学
/
2021.06.23
20
:
47
科学家分析3000多年前鲨鱼对史前人类的致命攻击细节
人类
科学家
据外媒CNET报道,科学家们已经解开了一个史前男子惨死的谜团。在有条不紊地研究了他的多处暴力伤害后,他们说这是鲨鱼所为,并且他们已经重建了致命攻击的惊人细节。
全现在
/
财经
/
2021.06.23
20
:
00
为了创新啤酒的味道,科学家从深海沉船提取百年前的酵母
科学家
21世纪与19世纪的两位酿酒师的珍贵连结最终将永远消散,还有那些酒瓶中的珍贵酵母。
纽约时报
/
时事
/
2021.06.24
15
:
01
科学家恢复被删除的早期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新冠疫情
科学家
200多个被删除基因序列中13个被恢复。新分析为此前说法提供支持,即在与海鲜市场有关的疫情暴发前,多种冠状病毒可能已经在武汉传播。相关序列为何遭删除引发疑问。 阅读更多
cnBeta
/
科学
/
2021.06.23
12
:
51
科学家发现原行星盘结构与巨型系外行星之间的直接联系
科学家
新研究显示,在行星形成盘中存在的空隙对于质量较高的恒星和大型气态系外行星形成过程来说更为常见。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观测到的500多颗年轻恒星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了原行星盘结构,即环绕恒星的行星形成盘与行星统计学之间的直接联系。
cnBeta
/
科学
/
2021.06.23
5
:
27
科学家为寻找新的SARS-CoV-2新变种而开发出低成本技术
科学家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用于对新的SARS-CoV-2变种的全球传播进行具有成本效益的监测。(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病毒)该技术进展在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发表。
cnBeta
/
科学
/
2021.06.23
4
:
32
科学家在古代琥珀中发现新型“僵尸蚂蚁”真菌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自然界最有趣的恐怖故事之一就是一种真菌,它会让蚂蚁“僵尸化”进而传播它的孢子。现在,研究人员在古代琥珀中发现了已知的最古老的该种寄生虫。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家伙。
cnBeta
/
科学
/
2021.06.22
20
:
59
科学家创造新型人造皮肤 受到冲击时产生类似于真实皮肤的“瘀伤”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人造皮肤,它可以在受到冲击时产生类似于真实皮肤的“瘀伤”,帮助揭示机器人或假体的潜在损坏情况。这种假瘀伤的目的是作为一种警告信号,表明人工肢体或结构可能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不会继续无意地撞击物体。
cnBeta
/
科技
/
2021.06.21
20
:
43
科学家发明HiccAway吸管 可立即治愈打嗝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近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称为HiccAway的设备,这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吸管,声称可以立即让人们摆脱打嗝。它是由德克萨斯大学神经科学重症监护室主任Ali Seifi博士设计的,旨在帮助从神经损伤中恢复的病人控制打嗝(显然打嗝在脑损伤中很常见)。
cnBeta
/
科学
/
2021.06.21
20
:
31
科学家开发用于心脏的水凝胶 或能防止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后并发症
科学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在进行开胸手术后,心脏上形成的疤痕组织有时会粘在周围的组织上。这种并发症被称为粘连,而一种新的水凝胶可能有助于防止粘连的发生。虽然并不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心脏粘连会妨碍心脏的正常运作,另外,它们可能使后续的心脏手术无法安全进行。后一个问题尤其适用于儿童,因为随着他们心脏的成长,他们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CUP
/
文化
/
2021.06.22
18
:
47
消滅貧窮是減少全球能源消耗的關鍵?
社会
减排
发展中国家
能源
贫穷
過去,不少人視環境污染為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當參與氣候變化討論時,有大國會托辭自己是發展中國家,要著重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質素,拒絕為溫室氣體排放設上限。列斯大學環境學家 Marta Baltruszewicz 的新研究就打破了扶貧和環保對立的迷思,證明消滅貧窮和減少能源消耗環環相扣。
全现在
/
财经
/
2021.06.21
15
:
00
科学家将蜗牛变成微型机器人?
科学家
机器人
科学家将蜗牛变成微型机器人?看看它如何躲避玫瑰狼蜗的攻击。
cnBeta
/
科学
/
2021.06.21
14
:
18
科学家研究了旧石器时代三种常见的照明系统
科学家
研究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研究人员2021年6月16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论文,对旧石器时代三种常见的照明系统(火把、油灯和壁炉)进行研究,显示了旧石器时代洞穴居民如何在洞穴深处旅行、生活和创作。
cnBeta
/
科学
/
2021.06.21
4
:
02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皮肤:擦伤跟真的一样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近日,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材料,他们称这种材料可以通过让设备和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感知伤害来改善假肢设备和机器人的性能。据悉,这种人造皮肤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凝胶,它会根据力度改变颜色来模仿瘀伤的过程以提供损伤发生的视觉信号。
cnBeta
/
科学
/
2021.06.20
20
:
53
科学家提出“互补认知”新理论:集体智慧的进化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在行为现代人类出现之前的时期,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是显著的--正是这些发生了数十万年的压力塑造了人类的进化。今日发表在《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认知进化的新理论,名为“互补认知(Complementary Cognition)”。
cnBeta
/
科学
/
2021.06.20
20
:
26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中国
动物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地球总能找到让我们惊喜的新方法,最新的一个就刚刚在中国上演。一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目前被认为是地球上行走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这是一种巨型犀牛的新物种,它比任何长颈鹿都要高,跟六头大象一样大。这头临夏副巨犀(Paraceratherium linxiaense)的头骨化石长度超过3英尺。
cnBeta
/
科学
/
2021.06.20
9
:
52
科学家找到人类怕黑的原因:光线能够抑制大脑活动
人类
科学家
人类对黑暗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尤其是在儿童身上。那么为什么人类会这么害怕黑暗呢?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据外媒报道,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分析人类大脑活动在光明和黑暗环境中的不同变化,找到了人类害怕黑暗的原因。
cnBeta
/
科学
/
2021.06.20
3
:
42
科学家揭开了长达数十年的高玛射线暴谜题
科学家
由英国巴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带领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刚刚在一篇论文中首次证实了一项长达数十年的理论预测 —— 通过对遥远伽马射线爆发中的磁场进行测量,可知这些“爆炸波”喷射出的磁场,会在与周遭介质发生碰撞后而变得混乱。据悉,当至少 40 倍太阳的大质量恒星用一种灾难性的爆炸迎来死亡时,就会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并形成黑洞。
cnBeta
/
科技
/
2021.06.20
3
:
15
世卫首席科学家:现在就开启疫苗加强针注射为时尚早
科学家
疫苗
新冠疫情
就在全球部分政府官员热烈讨论是否应开启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世卫组织发出声音,称现在就决定需要注射为时尚早。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表示,对于开启疫苗加强针注射的呼吁“为时尚早”。
cnBeta
/
科学
/
2021.06.20
0
:
57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防御机制 RIG-I受体是关键
新冠疫情
科学家
自 COVID-19 首次正式报告和大流行蔓延开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展开了大量深入的分析,以开发有效的治疗方式。据悉,新冠病毒在不同感染者身上的症状不尽相同。比如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较轻、甚至没有感觉,但少数重症感染者却必须接受精心的救治。为了搞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许多科学家都在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14
:
24
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区别开来
科学家
来自德国和美国的Skoltech科学家及其同事分析了人类、黑猩猩和猕猴在肌肉、肾脏和三个不同脑区的代谢组。研究小组发现,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发生了突变,使腺苷酸裂解酶的稳定性降低,导致嘌呤合成的减少。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8
:
17
科学家在人造迷你肾脏器官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科学家
类似于肾脏输尿管芽的器官提供了一种研究肾脏疾病的方法,可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和再生方法。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已经创造了可能成为组装合成肾脏的一个关键构件。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4
:
05
你的“朋友圈”上限是多少? 科学家给出答案
科学家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5月26日报道,虽然常言道,1000个朋友不嫌多,但专门研究动物行为的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告诉我们,人类同时只能维持150段友谊或“联系”。换言之,150人是人脑能够同时处理的友谊关系的上限。
财新
/
时事
/
2021.06.19
2
:
21
陪审团未达成一致 华人科学家胡安明一审宣告无效
科学家
《华尔街日报》援引陈刚的代理律师罗伯特·费舍尔的评价称,在胡安明的案件中,检方找不到间谍活动的证据,还“试图将欺诈指控藏在一个含糊不清的NASA拨款条款中”时,才出现了一审无效的局面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1
:
07
科学家终于弄清参宿四神秘变暗原因
科学家
从 2019 年 11 月到 2020 年 3 月,参宿四在2019年10月发生了惊人的“大变暗”,2020年2月中旬,其亮度已经降到其典型亮度(typical brightness)的35%左右。在之后几个月里,其亮度又开始恢复。其变暗之谜就吸引不少天文爱好者,因为如此快速且可见的亮度变化十分罕见。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0
:
47
图科学家深入研究蜘蛛脚毛粘性 可开发出更强力、可逆的粘合剂
科学家
研究
蜘蛛为何能够在很多不同类型的表面笔直前进或者后退?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为创造强大的、可逆的、生物启发的粘合剂开辟新的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蜘蛛脚。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一项新研究中,想要形成类似于大型游荡蜘蛛 Cupiennius Salei 那样毛发状结构带有粘性的脚,比此前认为的更具多样性。
cnBeta
/
科学
/
2021.06.19
0
:
23
中国科学家成功让公鼠怀孕:受雄性海马怀孕启发 产下10只幼崽
中国
科学家
在整个自然界中,雄性孕育后代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目前已知的雄性怀孕生育后代的物种只有海龙科((包括海马、风笛鱼和海龙在内的鱼类))。但一直以来,雄性是否也能分担孕育后代的重担成为萦绕在人类脑海中的疑问。而最近,中国科学家就成功让雄性老鼠怀孕并顺利诞下后代,打破了自然界的规律。
早报
/
时事
/
2021.06.18
10
:
31
世卫首席科学家:德尔塔正成为全球主要冠病变体
新冠疫情
科学家
(早报讯)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说,德尔塔变种病毒正在成为冠病在全球的主要变体。
早报
/
时事
/
2021.06.18
10
:
24
世卫首席科学家对CureVac疫苗试验结果失望
科学家
疫苗
新冠疫情
(早报讯)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说,CureVac的冠病疫苗初步试验结果令人失望。
cnBeta
/
科学
/
2021.06.18
4
:
28
被拖出海洋的侏罗纪遗迹:科学家发现一种独特的深海怪物
科学家
海洋
据外媒报道,当科学家们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的迹象时,在地球上仍有许多完全陌生的生物有待发现。现在,一种全新的恐怖已经从海洋深处浮现--来看看Ophiojura,一种“完全独特”的动物,其的手臂上覆盖有钩子,另还有八组牙齿状的颌。
cnBeta
/
科学
/
2021.06.18
3
:
54
镍箔加热方案助力科学家打造下一代高性价比eVTOL快充电池
科学家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eVTOL)概念的兴起,该行业对于电池性能的独特要求,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在道路上驰骋的 EV 动力电池相比,我们除了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还需考虑到 eVTOL 电池在快充效率、循环寿命、以及最重要的电池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cnBeta
/
科技
/
2021.06.17
19
:
34
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九年后6G商用 可秒传至少5部高清电影
科学家
5G来了,6G还有多远?6月17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尤肖虎给出了一个6G时间表:“2025年开始做标准,预计到2030年发展成熟,进入商业化阶段。”
CUP
/
文化
/
2021.06.18
18
:
41
唐明:誰有資格「剛愎自用」?
英国
中产阶级
政客
政治家
历史
贵族
邱吉尔
對於政治,他的態度比較超然,他不必非得賴在權位上,為了繼續執政而妥協。按照邱吉爾的標準,林鄭這等頂多是基層小市民,晉身高級公務員的中產階級,連張伯倫那樣的商人也不如,又有甚麼資格目無下塵,擺出一副「雖千萬人吾往矣」,獨自高瞻遠矚的姿態?
cnBeta
/
科学
/
2021.06.17
4
:
19
科学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开发出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科学家
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机器人是探索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的好帮手,但有一个环境对它们来说比较棘手,那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现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蛇形机器人,它使用一系列方法钻过柔软的沙地或土壤。
cnBeta
/
科学
/
2021.06.17
4
:
04
科学家打造出能对跳动心脏电场成像的“石墨烯相机”
科学家
石墨烯
据外媒报道,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科学家展示了石墨烯的另一种用途,即将其作为一种先进传感器的基础进而让来自活细胞和组织的电信号实现成像。据悉,该团队的“石墨烯相机”被用来记录跳动的心脏的电活动,当涉及到大脑时,其还可以开辟出新的感知能力。
cnBeta
/
科学
/
2021.06.17
2
:
11
科学家重建庇里牛斯野山羊数量历史:为避免灭绝旋涡提供有价值信息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庇里牛斯野山羊(pyrenaica pyrenaica)的悲惨历史是一个表明持续增加的物种数量因人类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损失的强有力例子。这可能是本世纪初欧洲的第一次灭绝事件。然而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或避免做什么来阻止这种灭绝旋涡。
华尔街日报
/
时事
/
2021.06.17
1
:
40
联邦法官宣布华裔科学家胡安明案审理无效
科学家
周三,由于陪审团围绕田纳西大学前科学家胡安明是否为获得美国政府研究经费而隐瞒其在北京的工作这一问题僵持不下,一名联邦法官宣布该案的审理无效。
cnBeta
/
科学
/
2021.06.16
3
:
10
科学家在解开玻璃的“大科学”结构之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玻璃是我们每天最常见的物体之一,但这种非金属和非液体材料的详细结构一直是科学界的一大谜团。一个由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发现,非晶态和晶态的金属玻璃具有相同的结构构块。而正是这些构件之间的连接性区分了材料的晶态和非晶态。这些发现阐明了对玻璃结构的理解。
cnBeta
/
科学
/
2021.06.16
2
:
32
单光子开关研究新进展:科学家详解固态材料中的“里德堡态”
科学家
研究
量子光子技术的基础,在于能够只使用一个光子来打开和关闭物理过程。而在芯片级架构中实现的这一点,对于系统的可扩展性也至关重要。近日,由物理学家 Vinod Menon 领导的一支纽约城市学院研究团队,刚刚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在固态材料中,将“里德堡态”这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
华尔街日报
/
时事
/
2021.06.15
3
:
15
华裔科学家胡安明案进入陪审团审议阶段
科学家
对田纳西大学前科学家胡安明的审判,凸显了美国联邦特工依靠大学来监督国际合作所面临的困难。胡安明被控隐瞒其在中国的工作。
cnBeta
/
科技
/
2021.06.14
0
:
26
科学家开发新工具以协助氢动力汽车开发工作并提高效率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若想要氢动力汽车得到广泛采用需要用到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将氢和氧安全地转化为水。现在,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计算工具和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转换过程进而解决这一障碍的一个方面。
cnBeta
/
科学
/
2021.06.12
23
:
42
核武器在近地球表面爆炸会有多大杀伤力?科学家正建模预估
核武器
科学家
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篇论文中,强调了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一项发现,即靠近地球表面的核武器爆炸所产生的杀伤力和覆盖范围方面的复杂情况。这项工作被刊登在该出版物的封面上。
前页
1
...
45
46
47
4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