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是一個燃燒屍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屍體會被放在一個非常高溫的火爐內燃燒,直到骨頭因熱力而變脆,最後成為鈣化(calcified)的碎塊。
2018 年 9 月,39 歲的單親爸爸 David Carter 從密芝根州的住宅消失了。數天後,一個裝著男子下半身殘骸的睡袋,被發現在俄亥俄州州際公路 75 號旁邊的叢林。後來透過小腿上獨特的鬥牛犬紋身,確認遺骸屬於 Carter。 查看文章
並非所有人選擇死後被埋葬或火化,而是將遺體「損獻給科學」。美國現時有 7 間被認可的非移植組織保存庫,負責監督遺體捐贈。多間大學和醫療機構亦接受遺體捐獻,用作解剖教學、研究柏金遜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改良或研發如面部移植手術等技術,以及訓練手術機械人等;田納西州的「屍體農場」則有助法醫人員研究屍體腐化。 查看文章
殺人容易毀屍難。為了毀屍滅跡,有人會大海沉屍、荒山埋屍、石棺藏屍,但相對而言碎屍、肢解總令人更覺兇殘。人已離世,被害者實際上已無法感受到分屍痛苦,為何人們仍會更厭惡隨後的肢解行為? 查看文章
布查(Bucha)這個位於基輔附近、原本名不經傳的烏克蘭城鎮,因 3 月的大屠殺而在國際新聞頭條中出現。事件曝光後,鑑證專家團隊已進入當地蒐證調查。截至本週一,經過數月仔細調查後,當地屍體的辨認核算工作已大致完成。布查副市長 Mykhailyna Skoryk-Shkarivska 表示,檢察官正在調查每宗死亡案件的細節,以查明肇事者,最終要以戰爭罪行審判他們。 查看文章
在拙作「喪屍 —— 大自然的異常動物」中曾經提到,北美周期蟬會被蟬團孢霉(Massospora cicadina)感染,最終在十幾年後破土而出時,已即時爆肚但仍瘋狂交配至死。除了蟬,家蠅和果蠅等物種也會受類似的真菌感染,改變、控制其行為,同樣地會令宿主爆肚,散播孢子找尋新的「倒霉鬼」。而最新刊於 Nature 旗下 The ISME Journal 的研究更指,當中涉及的機制比想像中更複雜! 查看文章
海洋公園飼養的大熊貓安安近期傳出食欲不振消息,園方昨日表示,已於早上 8 時 40 分讓安安接受安樂死。安安終年 35 歲,相當於人類的 105 歲,創下人工飼養最長壽雄性大熊貓紀錄,只比雌性紀錄短 3 年。人們花了極大心力和金錢去保育現代大熊貓,才成功讓他們從瀕危變回易危,但大熊貓及先祖一路走來,還是試過藉演化適應生存環境,其中在進化壓力下產生變化的偽拇指,就是食竹的不可或缺的幫手。 查看文章
雞肉是深受大眾喜愛的食材,根據漁農自然護理處數字,香港在 2020 年平均每天消耗 23 公噸鮮活家禽,而英國每年就有超過 10 億隻雞被屠宰。不過,人類吃雞的歷史卻非想像中源遠流長,近日有研究發現,人類與雞的密切接觸,在大約 3,500 年前才開始,牠們原本生活在樹上,受稻米吸引才到地上。而古代的雞甚至得到人類尊敬,得以安享晚年。 查看文章
想永世長存有不同方法,可以成為歷史名人,不論是臭名或美名,也有物理一點的方式 —— 死後成為化石。不過要當化石並不容易,地球上所有曾經存在的物種中,只有不到 1% 物種「成功」。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為有志成為化石者提供一些建議,增加各位成為化石的機會。 查看文章
是次於葡萄牙南邊薩多的發現,比現存最古老的木乃伊還要早 1,000 年之久!或許前人對於人體的了解,或是製作木乃伊的知識,均超越我們的想像,依然有更多知識、技巧、認知甚至種類等待我們發掘。 查看文章
於法醫人類學層面上,這些技術通常用於辨認無人認領屍體的身份,例如協助推斷出生地。雖然它們未必能總結到一個確實地址,卻可以縮小搜索範圍,從而比對相關失蹤人口資料庫,再向家屬索取更多有關資料,以提高成功辨認的機率。 查看文章
又有誰想到,一具被安放在東非洞穴內的孩子屍體會在 78,000 多年後再次被人發現,重見天日。 查看文章
雖然生理上的性別(biological sex)只有男或女,但社會上的性別(gender)並不一定只得兩種。就算一樣被認為是男性,兩人有否相戀也不得而知。而就算是相戀,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定義,又是否跟今天一樣呢? 查看文章
而多年後傳出有關 Rosalia 的消息,不是因為其被妥善保存的木乃伊身體,而是相繼有當地新聞、影片、照片及報道拍攝到她在眨眼! 查看文章
雖然人員們在辛苦研究兩年後,才找到以上有關胎兒及孕婦的資料,但她依然有很多故事未被揭開,等待著團隊繼續去發掘,特別是孕婦在當時社會、醫療體制的故事,仍然有待人們繼續細聽。 查看文章
聯合國的最新報告顯示,多達 37.7 萬人死於也門內戰,估計其中 15 萬乃戰死沙場。這類遺體運送工作,通常是由醫療工作者或外交人員完成。但在當地,近年只靠前童軍 Hadi Jumaan 及其義工小隊,把一位又一位陣亡戰士送回家安葬。而冒死執行如斯重任,則讓他既受尊重,同時亦被猜疑。 查看文章
總括來說,畫作無可挑剔地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解剖的熱衷,以及他們接受程度的演變。 查看文章
他發現蓋倫在古羅馬時期並沒有解剖過人類屍體,只是單純從解剖猴子及狗隻中觀察,並認為那些結構與人類相同!於是,Vesalius 推翻了所有的謬誤,並將自己的研究整合成內容豐富而詳盡的解剖圖文集「論人體結構」,成為了日後備受推崇的解剖書。 查看文章
在教皇下令停止解剖之前,達文西已經解剖了超過 30 個人,其摸索繪畫的 750 張解剖圖都很精準。不過,由於害怕被禁,這些圖像從未出版成書;如果能夠出版,相信對解剖學的發展有莫大幫助! 查看文章
「Priapism」一詞指陰莖異常勃起,即沒有任何與性慾相關的刺激,該部位亦無法返回疲軟狀態。有研究曾指出,歷史上,被判處釘十字架死刑(crucifixion)的死囚都有機會出現這個症狀。我知道讀到這裡你會聯想到…… 查看文章
萬聖節快將到來,縱使今年未必如以往一樣有形形色色的鬼屋,但各種屍體或鬼魂彈來彈去的畫面依然很立體!放眼現實,屍體又真的會這樣驚嚇嗎? 查看文章
狗狗雖然很可愛,但不要忘記,牠們始終與狼屬於同一家族。當人死後,就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無論在野外還是在屋內,屍體都會逐漸成為動物們的營養來源。 查看文章
貓狗將主人吃掉的主要原因為飢餓及焦慮。這種焦慮與我們壓力飆升時會嗜甜,從而瘋狂吃朱古力或雪糕的道理相近。 查看文章
牙齒除了可以研究飲食習慣外,亦是記錄兒時飲食的最佳工具。琺瑯質的分佈,能夠讓我們知道其與象牙質在特定時間之下的形成。而在研究人員記錄象牙質的形成時,更發現裡面的氮及碳元素會隨年紀增長而轉變。 查看文章
雖然食物殘渣很有用,但推斷死亡時間的複雜程度,並不可單靠食物或其他環境相關的條件完成,因為現有的工具都有其限制及漏洞。 查看文章
在云云都市傳說中,有一個說法指頭部會在火化時爆開,此現象亦被稱為「exploding skull」。但這是如何發生的呢? 查看文章
植物成為調查人員尋找骨頭及屍體位置的 GPS,並提供對於死者的說詞,可能是我們較少聯想到的事,但相信這在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科技及各科學專業知識的運用,希望世界上的查案時間及難度都可以慢慢縮減! 查看文章
透過植物的生長環境,除了可以得悉這些無聲證人的所在地,更能協助我們回到事發的一刻。當中應用的專業知識是法證植物學(forensic botany)。顧名思義,就是將植物學的知識運用至罪案調查,亦即嘗試了解遺骸附近的植物,以推斷它們在當時情況的價值。 查看文章
今年的歐洲考古日將近之際,有研究公佈一張由不同團隊合作製成、重現 Princess von Oechlitz 容貌的畫像。 查看文章
蒼蠅多半會於人體死亡後的數小時內抵達「宴會場地」,換句話說,在我們還未聞到屍體腐化的氣味時,牠們已經「收到風」,並自動出現在屍體上。 查看文章
雖然考古團隊在 4 個墓坑都能夠找到拇趾外翻證據,但同時亦推敲出此病症的出現頻率,與骸骨主人生前的富有程度相關。 查看文章
法醫學最初來自東方文化,一直到 19 世紀才在歐洲被視為科學學科,但仍然不屬於獨立專業。雖然法醫學及法證學的發展一直以西方國家為主,但宋慈的「洗冤集錄」依然證明,即使古代醫學缺乏解剖生理學,當時的學者仍能通過對刑犯的愛心及觀察,加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突破科學發展的限制。 查看文章
在統稱「法醫學」的知識中,很多依然處於成長階段,其中,較為「年輕」的法醫人類學最早記載於南宋時期宋慈的「洗冤集錄」(約公元 13 世紀),比歐洲法醫學奠基人、來自意大利的菲德里(Fortunato Fedeli)還要早 350 年誕生。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