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剛上任,他會如何處理房屋問題這個「燙手山芋」,坊間已有不少討論。他在 4 月公佈政綱時,已提出設立「百日 KPI(關鍵績效指標)」,即上任 100 日內,為各範疇的政策制訂目標;乃至近日他接受訪問時,稱有決心處理棕地發展,並計劃由司長級領導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及「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共同研究棕地如何達至短期效益,盡快釋放土地價值。
改制後的首屆區議會選舉總算完結,參選人需取得最少三名地區委員會之提名,令傳統本地精英也難以入閘。一直被視為代表本地商人階級的田北辰則提到,其政治團體實政圓桌派出五人參選,但只有一人取得足夠的地區委員提名,最終亦告敗選。而今年,暨南大學就有多達 21 名校友當選區議員。 查看文章
今年為「看見台灣」上映 10 周年,齊柏林基金會籌劃多時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從已故導演齊柏林留下的 60 萬張空拍照片、25 年來的心血,選出精華的一部分,於今年 8 月起分別於台北、高雄及台中三地展出,讓觀者再次以鳥瞰的方式,於雲上的高度欣賞山川、河流、大海及城市的珍貴影像,以及再次審視自身與環境的關連。 查看文章
不少環境學者及保育人士,會在擁有大片森林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印尼進行研究,保護珍貴自然環境及物種。但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陸地生態學榮譽教授 Bill Laurance 近日撰文提到,在印尼進行的研究結果若不符合當局預期,就會遭到打壓,做法並不利於這個常面對環境災難的國家。 查看文章
經濟崩潰,生活苦悶,黎巴嫩人想要岀門喘息一下,公園、海灘、遊樂場等公共空間卻經常關閉,不然就被非法私有化,付得起錢方能使用。這個由社會不公平和私人利益為先造成的現象,正因政治腐敗加劇;而沒有附帶停車場的綠化地區,政策制定者都不屑投資。一些市民只好「親自操刀」,採取臨時解決方案。 查看文章
被大自然包圍下會有怎樣的創作?亞黑基斯(ArBlackChris)擅長從大自然取材,他的創作一直以寫實的筆觸繪畫出動物、植物與大自然,而其作品從不局限於畫布上。這次他就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駐園藝術家」身份,於園內的藝舍展出不一樣的創作。 查看文章
香港開始迎來炎夏,我偶爾會格外想念雖說一天四季,但整體微涼、3 月尾 4 月初的墨爾本,特別是跑往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那段,沿海感受著大風,視覺被壯麗的景色震撼,更能以衝浪來體驗很「野」的澳洲。 查看文章
很多人到墨爾本都會往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走一轉,除了沿路的宏偉懸崖、綠野和大海,往「野生動物奇觀」(Wildlife Wonders)享受一段旅程,碰碰運氣能否跟野生動物見面,亦是非常美妙的體驗。 查看文章
每個天氣好的星期日,我們都會帶兒子到近郊地方玩,除了可以讓他「放電」,也希望帶他出外見識。萊斯里普(Ruislip)是其中一個我們喜愛的地方,更有適合一家大小的活動。Ruislip 屬於大倫敦的希靈登區(Hillingdon),在倫敦市中心的西北面。20 世紀初,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在 Ruislip 開設車站,這個小村莊便開始蓬勃發展,也吸引了很多人到 Ruislip Lido。 查看文章
香港近年出現不少親子農莊,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可以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學等大型機構也會發展天台耕作,讓員工可以抖抖氣。人們意識到耕種農作物不單能生產糧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教育學家和建築師亦正思考,如何結合市區農莊和幼兒教育,鼓勵幼兒全人發展。 查看文章
當傳統農業需要大量土地,導致棲息地喪失和森林砍伐,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芬蘭初創公司 Solar Foods 就注重食物來源和製造過程。這家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即從水、空氣、電力提煉出一種名為 Solein 的蛋白質食物,且製作過程不涉及任何農業活動和碳排放,貫徹可持續的食物生產理念。 查看文章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查看文章
人類自進化以來,至 2007 年多數人口才聚居於城市。人與自然的互動減少,對身心健康俱有影響。研究指出,僅是觀賞自然環境已有助改善唾液皮質醇水平、血壓和血流量;而多接觸環境中的微生物,可以提升免疫力。近年,專家更發現湖泊和河流等藍色空間,或比綠色空間更有益,於是結合海洋活動與治療,向全人類提倡「藍色健康」。 查看文章
為期兩周的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過了一大半,整體進程舉步維艱,但森林砍伐卻似乎是一個獲得多個國家重視的議程,彷彿感受到「地球之肺」危在旦夕,終於願意正視問題,齊心協力制止和扭轉森林砍伐。 查看文章
城市環境雖然便利,但亦證實與增加焦慮、抑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 。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於「分子精神病學」雜誌提出解決方案,表明即使只短暫逗留郊外,已能激發大腦變化,有助降血壓、減少焦慮和抑鬱、改善情緒、睡眠、專注力,記憶力和自癒能力。 查看文章
全人類攝取的卡路里,近半數來自米、小麥和粟米。但過度依賴少數作物,導致農業易受害蟲、疾病和水土流失影響,也失去其他農作物在抵禦乾旱等天災時所表現的復原力。糧食供應緊張之際,Kernza 這種多年生穀物受到注目。從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到日本的「朝日新聞」,均對此小麥替代品作專題報道。英國「衛報」甚至形容,「為氣候危機而培育」的 Kernza,有望在愈發酷熱的地球中幫助養活世界。 查看文章
【共同社9月20日电】日本以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设施周边及国境离岛为对象的《土地利用规制法》20日全面施行。政府除了有权调查土地所有者外,还可对干扰设施功能的行为发出建议和附带罚则的命令。政府将在年... 查看文章
公式地把角色關係描述到好似好有深度,然後公式地注重特技、動作、緊張刺激,將所謂的深度公式忽略,這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我不能接受電影的角色違反人性。 查看文章
Netflix 推出了劇集「拼命呼吸」(Keep Breathing),節目總監暨編劇是 Martin Gero 和 Brendan Gall,全劇只有 6 集,每集 30 分鐘,算是個迷你影集。它表面像美國探索頻道「人在野」(Man vs. Wild)般的一個寫實求生劇集,實際卻是把荒野求生和探討人性內在轉變,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新形式。 查看文章
溫哥華是香港人傳統移民目的地,而在中國資金推動下,樓價居高不下;當地原住民從來只是旁觀者,但情況近年有變。適逢加拿大政府積極與原住民和解,以補償殖民時期帶來的創傷,溫哥華原住民先後收回部分祖傳土地,以致他們大受地產商青睞,躍升為溫哥華地產市場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查看文章
有趣的就在這裡,我們平日習慣了科技帶來的方便與力量,然而在海上跟大自然當了一天的夥伴,我們也好像甘心並樂意地接受自然才是我們的力量,其他的人造科技才是不自然,是「外掛」。 查看文章
18、19 世紀,房地產在政治經濟學家眼中可謂「世界運作的核心」,是貧富懸殊甚至各種經濟弊病的根源;相關討論在 20 世紀一度冷卻;至踏入千禧年代,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觸發他們對房地產加速經濟衰退的關注。近年,包括中國等各地房地產持續興旺,學術界出現了另一類研究,針對不斷上漲的土地價格對貸款、投資和生產力的影響,提出其終會破壞經濟發展,甚或是生產力長期放緩的原因。 查看文章
【共同社8月5日电】日本9月将全面施行以安全方面重要的设施周边和国境离岛为对象的《土地利用规制法》,政府在此之前汇总了法律运用的基本方针草案。作为在管制对象区域内可能接到“劝告”和“命令”的行为,... 查看文章
如果你的家,有莫名其妙的人可以強迫你交出鑰匙,把你隨時趕走,對著你的家當噴灑藥水,內衣褲隨便亂翻,物品任取任搬,這不叫家,中國的網民說:「這叫牲口棚。」 查看文章
一個表面宏大的集體化計劃,結果導致烏克蘭大饑荒,數百萬人餓死。諷刺的是,當時烏克蘭農產量極大,是歐洲有名的糧倉,農夫為國家生產糧食,自己卻活生生飢餓而死,這是何等荒謬的事。 查看文章
全球石油能源價格暴漲,隨之而來很可能是各國政府以行政手段作出干預,如中國也不斷出口術遏止煤炭價格上升,而一些基建類資產的利潤管制有可能被進一步壓縮。 查看文章
人自土壤種出糧食,但似乎對地下世界的居民 —— 細小如細菌、真菌,到彈尾蟲、蟎、蜈蚣、蚯蚓,再到住在地道穴中的鼴鼠、老鼠、兔子 —— 究竟在做甚麼並不甚瞭解。科學知識雜誌 Knowable Magazine 報道,隨著新研究領域土壤生物聲學(soil bioacoustics)出現,有生物學家正在捕捉來自地下生物的聲音,憑聲音揭開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紗。 查看文章
化學污染混合物遍佈地球,包括塑膠、殺蟲劑、工業化合物和抗生素在內的 35 萬種化學品。國際科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評估人類活動產生的數十萬種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全球生態系統。結論指出,現時全球已經超出了環境污染物的「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即超出人類活動可安全地繼續發展和保持繁榮的界限。 查看文章
移民英國,香港人首要考慮適應問題,期望有社區照應、有良好就學和就業機會。如果按此標準,英國富拉島(Foula Island)相信是最不切實際的選項 —— 島上只有 30 名居民,對外聯繫不穩,沒有商店供應日用品,被視為英國最偏僻人口聚落,島上還沿用著古老的儒略曆。 查看文章
天氣轉涼,踏入行山旺季,位於大嶼山的全港第三高峰、長滿漫山芒草的大東山,是郊遊的熱門勝地,讓人遠離都市繁囂,大嶼山海一覽無遺。不過當大家登頂,欣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時,有否察覺附近不單有多項大型工程正在動工,政府計劃強推的「明日大嶼」選址亦近在眼前?如斯美景會否轉眼即逝? 查看文章
李華弌不止於紙本上創作,更為了增加作品的體積空間感,嘗試以重屏裝置及在金屏風上作畫,進一步呈現水墨之美。直至 2018 年,其金箔系列的構作與技術昇華,解決金箔屏風表面不易吸墨的問題,更能揮灑自如地繪畫出心中意境。這次由季豐軒畫廊於大館舉辦的「金墨無界 —— 李華弌近作展」,正是展出李華弌於 2018 至 2021 年間創作的 12 幅作品。 查看文章
ZeroAvia 的副總裁 Sergey Kiselev 一身輕鬆打扮,站在印有公司標誌的小型飛機前,將企業目標娓娓道來:「我們致力推動零碳排放,希望在未來可以氫燃料取代現有的燃油,成為飛機引擎的主要燃料。這在兩年前還是無人能夠預想得到的,但我相信零排放的氫燃料在未來將成主流。」 查看文章
當人和野豬或其他生物出現衝突時,我們有沒有反思過現在的生活方式,對其他生態及物種公平與否?我們又有否尊重過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為了喚醒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探討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綠色和平與香港法國電影節合作策映「氣候變化實錄」,4 齣電影門票即日起公開發售,場次及售價詳情請向綠色和平查詢。 查看文章
環觀全球,不少人工島均面對生態危機、沉降、融資、海平面上升等威脅,甚至當中的需求及規劃也誇大了,杜拜就是其中一例。有些人工島未待難題解決便開始工程,結果為數不少的工程在半途遭腰斬,有些即使建成,卻處於近乎荒島的狀態,無法營造可持續的社區。 查看文章
与上一版相比,2021版《名录》新增了阳离子淀粉、氟化氢等47项“双高”产品,其中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1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1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0项 查看文章
與此同時,不論是銀行界、傳統商界、非牟利組織甚至是個人,其實都能夠在這個與我們福祉尤關的議題出一分力,加快注入資本調動資源。 查看文章
令所有人都覺得租金相宜,可負擔,那麼「所有人」的前提必須是,所有人的薪水差不多,所有人的開銷差不多,所有人的住房需求差不多,所有人的家庭規模也差不多:大家都要住在柏林繁華熱鬧、安全便捷、寧靜優雅的地方。換言之,柏林也不存在不方便、不安全、不整潔,不夠格調的地方,歌劇院、咖啡店、美術館、運動場、醫院、幼稚園、銀行和律師的寫字樓,包括五星級酒店和米芝蓮餐廳的分佈,各區都一樣。 查看文章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將至,列強爭相透過氣候議題增加話語權,就連煤炭最強的中國也謀求轉型,把「一帶一路」ESG 化,承諾不再新建海外煤電廠,但真的如官媒所言般「意義非同小可」? 查看文章
萬聖節快將到來,縱使今年未必如以往一樣有形形色色的鬼屋,但各種屍體或鬼魂彈來彈去的畫面依然很立體!放眼現實,屍體又真的會這樣驚嚇嗎? 查看文章
而在過去一年,許多知名的品牌亦開始進行紅樹林保護和修復項目,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表明「藍碳」將是大勢所趨。 查看文章
英超焦點當然在於比賽,但曼城這項關於餐飲的公佈,確實也吸引到一些傳媒的目光及報道。不知球迷反應如何,不過身為世界上最多人關注的其中一個足球聯賽之龍頭球隊,曼城此舉對於環保理念的推廣,也有著一定的責任和作用。 查看文章
事實上,有部分評論員對這些「轉綠」計劃背後的動機抱有懷疑;企業如何抵消碳足跡亦令人費解。但以另一角度而言,他們將資金調動到環境保護領域的舉動,在某程度上理應受到肯定。 查看文章
第七屆觸感藝術節以「原生觸感」為題,舉辦了一個可以摸的展覽。他們邀請不同的藝術家以觸覺為主進行創作,當中所使用的物料及呈現的方式,除了包含各種感官元素之外,策展人亦希望觀眾能從中反思藝術和大自然的關係。 查看文章
作者告訴我們,劍橋郡是河道交錯的地方。本文由水邊講起,層層推進,由淺入深,以景入情,然後拉回香港,充滿人生哲理、思鄉之情。 查看文章
綠色金融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明確表現,將有助改變農業部門,並能在我們的長遠未來中發揮重要影響力。 查看文章
綠色金融在從傳統投資者中籌集資金的企業項目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價值在於改變「金融常態」—— 為較難在傳統融資渠道集資的綠色及可持續發展計劃,提供所需的資金。在香港,增加綠色企業融資將能為金融業製造新的機遇,並進一步支援低碳技術、建築與供應鏈等行業。 查看文章
與其說碳關稅是一項不公平的懲罰機制,不如它是一面照妖鏡,讓人知道那些國家是真的擁抱綠色經濟,抑或只是一直把自己漂綠,兒戲看待「碳中和」承諾。 查看文章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 查看文章
石油企業壟斷牟利幾十年,一直以暗手游走政商界作威作福,基本上你想得出,石油幫也做得出:操縱輿論、影響科學發展、貪污行賄、左右政治選舉,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做壞事,豈料來到 ESG 新世代,卻被將了一軍,一步步被人清算。 查看文章
去年各國初次封城抗疫後,網上瘋傳「海豚重返威尼斯運河」、「美洲獅遊走智利街頭」等所謂生態巨變,往後雖被證實子虛烏有,但那套「無人之境令大自然得以復原」的觀念,始終根深柢固。只是,現實不見得非黑即白。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突然從眾多環境中「消失」的真正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