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1-
10.31
18:41
CUP  /  文化

Ryan Fung:「碳權」交易產品需求升供應跌

不同國家在有意邁向碳中和後,都紛紛訂立法規,把氣候成本轉嫁至商界,要求全城減碳。當中,碳權(carbon credits)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做法,此舉早在歐洲、美國、日本實施,2021 年更在中國試營。而由於碳排放額度供不應求,價格激增,造就碳權交易產品成為過去一年來備受注目的另類投資。

更多文章
COP28 氣候大會:為何淘汰化石燃料那麼難?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28 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週閉幕,最終達成的協議呼籲全球擺脫化石燃料,實現能源轉型。在今屆充滿爭議的氣候峰會,化石燃料的未來成為焦點。到底為何一直難以淘汰化石燃料?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傳染病也走到天涯海角

一些動物會隨季節變更遷徙到其他地方,冰層融化、海洋、氣溫變暖等氣候變化同樣誘使牠們改變棲息地,鯨魚選擇到更北的地方;灰熊、白尾鹿、郊狼及其他走獸、鳥類的活動範圍則擴大到寒溫帶針葉林的南部。不過和動物們一起轉移的,還有各類病原體;疾病的地理分佈也在改變。 查看文章

低碳想創坊:COP28 直撃 —— 開幕前夕

COP28 於 11 月 30 日杜拜揭幕,今年亦是有史以來最多人出席的 COP,超過 7 萬人、來自近 200 個不同國家將會參與是次峰會。低碳想創坊(CCIL)今年共派出 11 位代表參與是次峰會。除了一些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變化的組織外,還有許多不同商界代表、民間團體、青年活動人士參與今屆 COP、甚或是在會議中舉辦週邊活動。 查看文章

或許有一天,你我要在冬天才去日本看紅葉

日本四季分明,傳統上每個季節持續時間大致相同。日本氣象廳資料顯示,當地秋季會從 9 月初開始持續至 11 月底。漫山紅葉是其中一大特徵,如同預測春季櫻花期一樣,日本氣象公司會為全國 700 個觀賞地點提供紅葉預報;當氣溫提早轉冷,紅葉會提前幾週到來,反之亦然。今年,該國幾乎所有主要城市的紅葉都比平常遲 2 至 9 日到來,趨勢令氣象專家擔心,日本可能會變成只有夏冬兩季的國家。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會改變動物的大腦與行為?

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令地球溫度急升,降雨量和季節驟變,以及海洋酸化。許多物種正面臨生存環境的劇變,甚至影響其大腦和神經系統。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生物學家及神經科學家 Sean O’Donnell,試圖找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物種的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以及牠們在適應環境時的可能反應。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愈趨嚴峻,「碳護照」勢在必行?

這個夏天,許多地方都出現破紀錄熱浪。希臘和夏威夷的人們要逃離山火,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度假勝地都發出極端天氣警告。專家將這些極端情況歸因於氣候變化,而旅遊業正是問題的一部分,相關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大約佔總排放量 10 分之 1。西敏大學的城市學家 Ross Bennett-Cook 就探討「碳護照」(Carbon Passport)之可能。 查看文章

Ryan Fung:ESG 抗跌力應驗與否在於信念?

沒有信念,ESG 投資就失靈?第三季 ESG 基金統計數據顯示,ESG 的抗跌能力和跑贏大市能力幾乎只在歐美股市場奏效,在一些 ESG 重視程度沒有那麼高的國家卻「不靈光」,跑輸大市,活像一場信者得救的救贖。 查看文章

瑞士纜車曾經風光,拆好不拆好?

瑞士國土 7 成面積是山區,分佈全國各地的纜車,即為遊覽山頂的便捷方法之一。然而出於經濟及氣候變化,瑞士各類纜車相繼終止營運,如何處置這些廢棄纜車,頓成地方當局難題。 查看文章

「多重危機」:骨牌式災難是否只發生在這世代?

經歷數年疫情蹂躪,全球經濟愈見不明朗。新冷戰繃緊局勢下,俄羅斯趁機入侵烏克蘭,引發各地糧食危機;中東又起以哈衝突的新火頭。在窮於應對連串天災人禍時,國際社會愈見顧此失彼,「多重危機」(Polycrisis)成為近年的熱門概念,以描述人類當前窘境。究竟我們是否落入歷史的例外狀態?當前面對的危機,跟我們祖先又可有不同? 查看文章

為了環境,寧願減人工 —— 英國「氣候辭職」潮

氣候變化是各國長期面對的問題。經過數十年討論,有關議題亦融入教育體制之中,不少西方年輕人視環境公義為他們核心價值之一,例如近年爆發的「反抗滅絕」運動。有學者近日就發表研究,探討英國出現的「氣候辭職」潮(climate quitting)。 查看文章

低碳想創坊:香港商界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香港交易所在 2023 年初發佈諮詢文件,建議加強 ESG 框架下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當中包括鼓勵企業考慮如 GRI 準則等其他國際 ESG 匯報框架下的行業披露規定,並作出其認為適當的披露。 查看文章

6 個 D 字,認清化石燃料公司阻撓氣候活動的手法

過去十多年來,每逢聯合國在紐約舉行為期一週的年度大會時,數以萬計的氣候活動人士都會前往當地遊行抗議,要求停用化石燃料。美國新聞媒體 Vox 近日訪問了氣候活動先驅 Michael Mann,分析化石燃料公司阻撓氣候行動的各種招數。 查看文章

防洪技術、抗震塗料、救災旅館…… 日本防災產業正火紅

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了攝氏 1.1 度。世界各地都引發了洪水、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日本在防災與抗災的技術與商業應用,正不斷受到關注。日本不僅大型企業,連新創公司也都已準備好將防災相關產品和服務,致力拓展到海外。 查看文章

「N 年一遇」標籤失效:氣候變化改寫自然災害機率

香港在 9 月 7 日晚遇上罕見雨災,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雨量,政府更形容是「500 年一遇」。其實「N 年一遇」是描述極端天氣的國際標準,罕見程度相當於多少年,背後有嚴格的機率計算,但極端天氣頻仍,正使得原來的參考數據失效。近年有研究按氣候變化提出修正,發現「100 年一遇」洪災,在部分地區或可變成「8 年一遇」。 查看文章

極端天氣下,大型戶外活動怎麼辦?

疫情好不容易過去,夏天大型戶外活動相隔多年終於復辦,此時又碰上另一難題 —— 極端天氣。近日在美國內華達州舉行的火人節遇上當地前所未見的暴雨,沙漠變成一片泥濘,7 萬名參與者被困,更有 1 人死亡。墨爾本大學氣候科學系高級講師 Andrew King 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提出,常在夏季舉行的音樂活動或大規模集體活動,或要改於其他季節才能安全舉辦。 查看文章

法國人口味有變,政府助農拔葡萄藤減產

法國是著名紅酒產區,但過去 30 年國內紅酒銷量一直下跌,從 1995 年約 800 萬百升降至 2020 年約 400 萬百升。在波爾多,Grand Cru 特級酒莊出產的紅酒仍不乏捧場客,但入門紅酒的需求一直下降。對一些釀酒師來說,倒不如拔除原本種植的葡萄藤,減少產量,換取政府補貼。 查看文章

巴拿馬運河不夠水,如何影響全球船運?

受乾旱影響,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已收緊船舶的最大重量及數量限制,預計將持續至少 10 個月,短期內影響臨近聖誕的商品銷售旺季。專家及貨運業界人士更擔心,運河乾涸頻率顯著上升,可能會成為新常態。 查看文章

全球天災四起,將改變旅遊業生態

很多港人都趁暑假「報復式」外遊,但今夏全球災難四起,斯洛文尼亞、奧地利和挪威遇洪災,希臘、法國、加拿大和夏威夷則先後發生火災。成千上萬遊客被迫撤離,但德國「明鏡」雜誌指出,旅遊習慣不會在短期改變,例如大家還是喜歡到希臘度假打卡,但長遠而言,地中海旅遊勝地的市場份額將會遞減,英國及其他北方國度反會在暑期旺季受惠。 查看文章

Ryan Fung:電力公司導致美國山火,最後市民埋單

氣候變化,全民埋單,不單止科學家、政客和商人感到困擾,就連普羅大眾也要付上成本。講的不只是體感溫度熱不可耐,而是需從荷包現兜兜掏出額外電費。幾年前美國南加州 Thomas 山火和 Koenigstein 山火及 Montecito 泥石流,電力公司愛迪生國際(EIX)就要市民埋單。 查看文章

Ryan Fung:氣候政策大國殞落

減碳從來不易,這個你我早已知,不過很多國家在未權衡好氣候、政治、經濟,就貿然提出要做到 Net Zero(淨零排放),現在似乎也逐步了解即將面臨失敗的風險。 查看文章

有紀錄 20 年來最高溫,南美洲的冬天正在消失

南美洲正值冬季,但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國家近日多次錄得破紀錄高溫,上週初安第斯山脈地區更一度超過攝氏 38 度。氣象歷史學家 Maximiliano Herrera 指這片大陸「正經歷全球從未見過的極端事件」,並且「改寫所有氣候著作」。而氣候變化之下,這種異常有可能會更常出現。 查看文章

人工反射陽光有效解溫,為何至今無法實行?

全球暖化,極端高溫天氣頻率增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太陽地球工程一直備受科學界討論,遮暗陽光可能是扭轉氣候問題方法之一,但具體如何運作?既然地球工程的方法能改變全球暖化的趨勢,為何仍有人反對? 查看文章

希臘山火頻發,旅客還會再來嗎?

燃燒超過一週的希臘羅德島(Rhodes)大火,已疏散超過 2 萬人,包括數以千計遊客。與此同時,埃維亞島(Evia)和另一熱門旅遊地點科孚島(Corfu)的火災也還待撲滅。當地旅遊業界擔心,大火破壞嚴重,氣溫上升又加劇山火風險,過後旅客可能不再來。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讓更多人加入博科聖地

在非洲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地區,氣候變化正導致該區氣溫升高,加劇乾旱,降雨量變得更難預測。「華盛頓郵報」指出,根據一些前武裝分子、軍官和研究人員的說法,氣候變化反過來助長伊斯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的暴力行為。正因為氣候變化降低非洲年輕人的經濟前景,令他們更容易受極端分子招募。 查看文章

Ryan Fung:人口老化是 ESG 風險或機遇?

人口老化,甚至乎人口減少,在高碳經濟沒有科技突破、能源轉型維持現況的情況下,很直接的邏輯就是會有利應對氣候變化,但現在的情況是科技不會沒有突破,能源轉型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到底效果會否抵消額外社會成本? 查看文章

法國乾旱,全因 Volvic 礦泉水?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今年夏天法國各地受乾旱禍害,就連礦泉水源之一的法國城鎮沃爾維克(Volvic)也無法逃過一劫,當地村落已實行限水禁令。不過,許多人將問題歸咎於 Volvic  等知名礦泉水品牌,控訴這些工廠每年大量抽水。到底法國人被迫減少用水,跟礦泉水工廠「搶水」有關嗎? 查看文章

圖瓦魯數碼建國計劃,能否趕上氣候變化?

部分研究估計,按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圖瓦魯(Tuvalu)或成全球最早因氣候問題「滅國」之地。專家推測到 2100 年,此太平洋島國的 95% 土地將被周期性大潮淹沒,基本不再宜居。圖瓦魯遂積極開墾土地,並宣佈要把國家全面數碼化,在元宇宙保留歷史及文化。如今大半年過去,計劃能否趕上「變化」?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加劇了加拿大山火?

加拿大山火持續燃燒,總理杜魯多形容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季,濃煙蔓延至美國等地,更有官員稱大火可能持續整個夏天。專家認為氣候變化令山火加劇、空氣質素惡化;而當人們親身體會過後,會更關注氣候問題嗎? 查看文章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查看文章

酷熱天氣下,中國電網遭遇考驗

中國最近持續高溫,家家戶戶冷氣需求激增,為電網帶來壓力。汲取去年夏天的經驗,當地開始調整電力發展計劃,各界則關注限電危機會否重演。 查看文章

【好熱呀】數字一樣高,為何感覺更熱?

面對氣候變化,香港天文台今年新增了「極端酷熱」天氣特別提示,當氣溫到達攝氏 35 度或以上時,就會發出警告。5 月 30 日全港氣溫普遍達 35 度,部分地區如上水及赤鱲角更一度錄得 37 度以上,香港天文台便首發「極端酷熱」特別天氣提示,而且連發兩天。布里斯托大學氣候科學專家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不同地區的體感反映為甚麼會有差異。 查看文章

酷熱難耐,已經是人口移民的理由

近日天氣酷熱難耐,勞工處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引起不少討論,但氣候研究學者所爭論的,是面對全球不斷升溫的趨勢,究竟酷熱是否已經構成移民的因素? 查看文章

來一場實驗:亞馬遜雨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在巴西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實驗,透過提高環境二氧化碳濃度,協助各界了解生態系統的變化。亞馬遜雨林如何吸收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樹木有甚麼影響?了解這些,將有助預測雨林在未來幾十年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查看文章

小腹疼痛、月經失調、難以受孕,都是氣候變化所致?

在孟加拉沿岸地區,多數人也是「靠河吃河」,以養殖蝦蟹或捕魚維生。但該區位處低窪三角洲,近年海平面上升,加上颶風和水浸頻繁,因而出現海水倒灌,流入周圍的河溪及土壤。鹹水毀掉大眾生計,更破壞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這個全球人口第八多的國家揭示了,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一己性命,還危害家庭福祉和社區穩定。 查看文章

中國水稻減產,極端降雨威脅糧食安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種植國,年產量約為 2.14 億噸。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導致極端降雨更加頻繁,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該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水稻產量將下降 8%。自去年以來,全球水稻呈現減產趨勢,大米價格因此上漲,哪些國家最受影響? 查看文章

走回頭路?意大利擬立法禁人造肉

近年綠色飲食潮流興起,人造肉食品愈來愈普遍,意大利卻反其道而行,擬立法禁止使用實驗室生產的人造肉等食品,違者可被罰款高達 6 萬歐元,生產工場亦要關閉。該議案目的是保護意大利的飲食文化和農業傳統,不過科學界認為立法只會阻礙科研發展,甚至打擊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查看文章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查看文章

IPCC 新報告,交出甚麼氣候解決方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氣候暖化的計時炸彈開始倒數,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包括擴大潔淨能源的投資。IPCC 亦在報告中列出一些方案,以應對氣候問題。 查看文章

林喜兒:「無奇不有」—— 眾星救地球

近年的美劇以「未來」為重要題材,不過通常以科技為主。Apple TV + 新劇「無奇不有」(Extrapolations)則是以氣候變化為主題,2037、2046、2059 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查看文章

Ryan Fung:IPCC 中期目標 2035 年之前要減排 6 成

一直以來,各國的共識是最遲要在 2025 年之前做到全球碳達峰,並於 2050 年初碳排放達到淨零。不過,IPCC 的報告首次提出中期目標:在 2035 年,碳排放量需要比 2019 年的水平至少减少 60 %。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下,新一波禽流感已蔓延至哺乳動物

近年在哺乳動物中發現 H5N1 禽流感病毒株的病例增多。雖然 H5N1 從未曾出現人傳人案例,但專家警告,氣候變化令生態系統失控並刺激病毒傳播,將造成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危機。 查看文章

Ryan Fung:關於 ChatGPT 與氣候危機成為一篇文的那件事

文章乃整合今年 2 月份與氣候相關的新聞,再交由 ChatGPT 所撰寫,所輸入的只是一個有關本篇文章的大方向,以及一些零碎的新聞素材,人工智能就寫成一篇不錯的文章,質素不算最佳,但仍令人滿意。 查看文章

重建還是撤退?颶風過後的紐西蘭兩難

颶風「加布麗埃爾」(Gabrielle)一週前吹襲紐西蘭,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天災,至今已有 11 人喪生,數千人生死未卜。隨著倖存者開始從淤泥挖出房屋,評估損壞情況,當局還需盡快決定在哪重建、如何重建,甚至應否重建。 查看文章

氣候變暖,英國本土蘋果面臨滅絕風險

隨著全球暖化趨勢持續,冬天的氣溫不斷上升,許多在高緯度環境生長的水果受到影響,例如英國本土蘋果,就需要在冬天累積足夠的能量。面對氣候問題,當地蘋果較難長出果實,未來將面臨滅絕危機,甚至被日本或紐西蘭的蘋果取而代之。 查看文章

5 種可抵抗氣候危機、養活全球的農作物

世界各地農民正重新開發以下 5 種古老作物及新的雜交品種,希望在全球暖化危機下仍能提供足夠糧食。 查看文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瑞士滑雪產業危機

過去一年,歐洲經歷嚴峻的氣候危機,踏入 1 月,多國氣溫又創下最高紀錄,許多滑雪勝地甚至缺雪。對於瑞士來說,冰川和積雪是歐洲供水的重要水庫,其影響更令人擔憂;種種變化也對瑞士滑雪產業構成風險,業界改用人造雪取代,對環境影響又有多大? 查看文章

寄生蟲會隨暖化消失,卻不是好事

傳播萊姆病的蜱蟲、傳播瘧疾和寨卡病毒的蚊,以及令人感染南美錐蟲病的接吻蟲,皆因氣候變化而擴大其活動範圍。但寄生物種因和暖天氣而活躍的情況,原來只屬例外。上週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多達 85 種寄生蟲當中,大部分數量會在 140 年內減少,對整個生態系統敲響警號。 查看文章

【CUPodcast】ESG 傾呢啲:展望 2023,拯救氣候新出路

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莊陳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一起討論對來年的展望,政府會否實踐 2050 年碳中和藍圖具體計劃,包括引入公義轉型概念,並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等,力求擺脫氣候危機。 查看文章

全球暖化,白蟻禍延萬里

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查看文章

Ryan Fung:2023 年的氣候經濟和 ESG 會如何發展?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經歷過 2022 年的戰爭未止、右翼政治回勇、經濟不景氣、通脹失控等因素夾擊之下,人類所面臨氣候危機可謂有增無減,到底在 2023 年情況又會否有所改善,重回正軌發展下去?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