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展览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政治
选举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1.10.29
18
:
45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初版作品來港
日本
香港
展览
旅游
浮世绘
艺术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魅力何在?親身感受其手繪獨有的筆觸,或許比一切電子化的作品來得更直接。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HIYA)一連五日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辦「時空。手。繪」畫展,展出「北齋漫畫」15 篇之中的 11 篇初版、有「風景畫大師」之稱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的畫作等。協會希望畫展能讓市民在疫情的限制中感受日本風情,透過畫作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
CUP
/
文化
/
2021.10.26
18
:
49
美麗又恐怖:價值 1 億元的納粹暴行畫作
展览
犹太
犹太人
纳粹
绘画
艺术
集中营
「他一生從未賣出一幅畫,只住在骯髒簡陋的屋子裡;他死後,畫作卻值差不多 1 億美元…… 他是個複雜的人。」這次展覽是博物館 24 年以來首次舉辦的當代藝術展,展出大屠殺倖存者、藝術家 Boris Lurie 近 100 件美麗又恐怖的作品。博物館館長 Jack Kliger 直指這次展覽會不斷出現令人不安的作品:「這是不一樣的(納粹暴行)證據。」
CUP
/
文化
/
2021.10.22
18
:
45
富德樓新藝術空間登場 「一九九九制作所」首展「貓 show」
香港
创作
展览
艺术
猫
新進駐富德樓的藝術單位為「一九九九制作所」,隨即帶來主題展覽「MEOW SHOW」(「貓 show」),集合 12 位本地藝術家及 1 位日本藝術家逾 20 件作品,還設一間秘密商店。喜歡貓的人士,若想一次飽覽各款有關貓的作品,這次的展覽不容錯過。
CUP
/
文化
/
2021.10.08
18
:
45
香港社會的一分子:無家者生活誌
香港
展览
社会
露宿
展覽「無家者生活誌」及真人圖書館活動,是社協以露宿者為題的第四個展覽,這次展示了同名攝影集「無家者生活誌」內的人物故事,更呈現疫症下無家者的處境。他們希望「持續讓無家者的聲音被聽見,喚醒公眾對無家者的關注及了解,讓城市都能溫柔的對待弱勢。」繁榮背後,無家者從來都與香港共存。
CUP
/
文化
/
2021.10.06
18
:
49
杜拜世博能成功為參展國粉飾太平嗎?
伊朗
世博
世界博览会
中东
也门
巴以冲突
展览
战争
杜拜
阿联酋
本月在杜拜舉行的 2020 年世界博覽會內,受政局動盪困擾的參展國,期望遊人可以把政治擱置一旁,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展覽上。像伊朗希望參觀者專心欣賞於華麗的波斯地毯,不要思考該國貿易制裁、核問題等糾紛;敍利亞則希望人們忘記當地殘酷的戰爭,用心了解世上最早的字母系統;也門雖瀕臨飢荒邊緣,但仍希望人們享受其生產的蜂蜜及咖啡。
CUP
/
文化
/
2021.09.29
18
:
45
新藝潮畫廊開幕展:何百里父子的百里嵐光
香港
展览
山水画
水墨画
艺术
新藝潮畫廊近日於中環正式開幕,邀得何百里、何紀嵐兩父子展出他們的中國水墨作品作為開幕展覽,當中更有他們合二人之力的作品。
CUP
/
文化
/
2021.09.21
18
:
45
是垃圾?還是藝術品?「詩意遺產」探索物的價值
香港
保育
传统
展览
艺术
哪些是廢棄之物、哪些應該被視作文化「遺產」來活化,甚至成為藝術品?誰擁有話語權為各種事物定義?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展覽「詩意遺產」,展出 6 組由來自香港及海外地區的藝術家或藝術組合的作品,參展作品揭出全球不同地方的文化議題。如策展人譚學能所言,他們「均以歷史文化遺產的視點去處理當代問題的多元手法,提出了新穎獨特的見解…… 展覽藉著作品多樣化的藝術實踐,試圖剖析一個問題:在決定哪些傳統遺產應原封保留,哪些需要重新被想像和重塑這事情上,個人有多大的掌控和自主權?」
CUP
/
文化
/
2021.09.14
18
:
49
歸還以外:進化中的荷蘭國家博物館奴隸制展覽
荷兰
博物馆
奴隶
奴隶制
展览
收藏
历史
殖民
近年社會爭議博物館應否歸還掠奪所得文物。去年,法國批准歸還過去掠奪的貝寧青銅器藏品;近期則有德國同意歸還 1,200 件青銅器。面對殖民與掠奪等歷史事實,西方國家及博物館除了歸還文物,還有沒有其他選擇?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正舉辦「國家博物館與奴隸制展覽」,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史實。
CUP
/
文化
/
2021.09.10
18
:
50
莫失莫忘:保存 9.11 文物,細說受害者故事
美国
社会
博物馆
展览
恐怖袭击
悼念
死者
銀包、護照、衣物、戒指、棒球手套…… 這些普通不過的私人物品,屬於一批絕不普通的美國人。他們在 20 年前的 9 月 11 日,經歷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不少人因此喪生,少數人得以倖存。但他們的遭遇和人生,同樣值得傳承下去。位於紐約的 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收藏了 2.2 萬件受害者的文物,以保留這段沉痛歷史,並細說一個個動人故事。
CUP
/
文化
/
2021.09.10
18
:
45
沙巴當代藝術家首個香港個展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
香港
展览
影像
权力
沙巴
编织
艺术家
提及馬來西亞,或許你會想起吉隆坡、檳城、或者是海島旅遊的熱門地沙巴。除豐富的山海自然景觀及人文特色之外,你對沙巴還有何認識?國際上享負盛名的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Lann)出生於婆羅洲沙巴州亞庇,她的藝術創作一直致力述說東南亞群島的現代歷史、殖民的過去和現今的後殖民時代,當中包括她對東南亞集體文化與記憶、個體狀態,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的關注。9 月起,CHAT 六廠舉行于一蘭首個香港個人展覽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當中包括新的委約作品及現有作品,或將令你對馬來西亞以至沙巴,有新的體會及理解。
CUP
/
文化
/
2021.09.03
18
:
45
身份從何來?歷史檔案館展覽「言歸『證』傳」
香港
展览
历史
身份
身份证
近日不少媒體報道移民或外地置業、升學等資訊,引起我們對身份的思考。說到身份,話題實在太闊,更可有不同的切入點,那不如簡單一點,先從銀包中的身份證入手。一張證件如何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歷史檔案館舉辦的年度展覽「言歸『證』傳」,就介紹了香港身份證自 1949 年面世以來的演變;每張證件的材質及所顯示的資料,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面貌,可說是一趟歷史之旅。
CUP
/
文化
/
2021.08.20
18
:
45
城市美學:費城的霓虹博物館
美国
博物馆
城市
展览
社区
设计
霓虹灯
入夜後,香港的霓虹燈飾璀璨迷人,是城市繁華象徵之一,時常在數碼龐克風格的作品中出現。本來霓虹燈飾只是廣告招牌的一種,但其獨特美態,令其得以走進藝術殿堂。美國一些大城市也愈來愈多人重新發掘霓虹藝術,在東岸大城市費城,當地的霓虹博物館(Neon Museum of Philadelphia)近日就成為媒體焦點。
CUP
/
科技
/
2021.08.16
18
:
46
【展覽】Pixar 來港!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香港
动画
展览
艺术
电影
這次於科學館展出的「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覽,由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共同策劃,以超過 50 組的訪問影片、展品模型及遊戲等方式,解說他們如何結合藝術與電腦科技,製作出一齣齣令人難忘的作品,可說是一個老少咸宜的展覽。
CUP
/
文化
/
2021.08.11
18
:
49
【東奧結束】體壇傳奇過後,各地人民如何留住美好回憶
英国
葡萄牙
博物馆
奥运
奥运会
展览
教育
澳洲
运动
体育
有賴於港隊上下的不懈奮鬥,香港人渡過了一個夢幻的東京奧運,也深切體會運動的魅力。體育能夠凝聚人心,亦是重要的文化身份和集體回憶一部分。然而體育不單只講求硬件,亦要打進人民的生活裡。世界各個體育強國,就嘗試以各種方式,把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保育和傳承下去,真正做到普及運動文化。
CUP
/
文化
/
2021.08.09
18
:
45
【展覽】對於現況 ——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ay
香港
展览
艺术
「我們每人都不期然把焦慮和期許藏在這個城市中。這裡沒有太多的文字導讀,但可讓你翻一翻各自被藏著的瑣事,涉及的是甚麼,再多說也……」除了藝術家的簡介、作品名字外,這 57 字已是你可了解這個展覽的所有文字。為何是「說甚麼也沒關係」?也許就是不可言喻,只能在畫中意會了。
CUP
/
文化
/
2021.08.05
18
:
45
街頭藝術,何人所有?
社会
涂鸦
展览
拍卖
艺术
艺术家
炙手可熱的英國塗鴉藝術家 Banksy,曾嘗試蘇富比拍賣會上碎掉自己的作品,又為佳士得網上拍賣的作品命題為「我不能相信你們這些白癡真會買這種垃圾」。偏偏,愈來愈多人開始欣賞街頭藝術 —— 繪於街頭的畫作,亦有人直接拆走,收歸私人所有。
CUP
/
文化
/
2021.07.30
18
:
45
Meme 都可以變實體?K11 Art Mall 滾動式展覽
香港
展览
恶搞
迷因
Meme(迷因)在網上世界可謂無處不在,更是一個瘋傳的共同語言。這個由網絡誕生的概念,竟然可以實體化?K11 Art Mall 與國際知名社交媒體網站 9GAG 合作,將一系列爆紅惡搞的本地及國際 meme 圖搬到線下,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透過影像、氣味、實體 figure 等形式,讓觀眾從另一角度體驗 meme 的力量。
CUP
/
文化
/
2021.07.23
18
:
45
中環「地下博物館」 四大展區遊走「古」今藝術品
香港
博物馆
展览
空间
艺术
繼上次與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 合作重現 80 年代紐約的「逆時車站」後,JPS 畫廊今次的「地下博物館」亦頗有驚喜,以不同區域及主題,展示出 16 位來自多個地區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作品。JPS 嘗試糅合街頭文化、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並於「博物館」展出。各具風格的作品卻能巧妙共存,帶領觀眾穿梭不同空間,感受傳統中不失玩味的體驗。
CUP
/
文化
/
2021.07.20
18
:
49
中國獨立出版商,如何在夾縫中求存?
中国
社会
出版
审查
展览
书籍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圖書出版市場;只是規模龐大,市場自由程度則另作別論。即將在 8 月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防疫之名,僅限中國的出版商現場參與。「經濟學人」報道指,單是主辦方中國出版集團,已擁有 580 家國營出版公司中的 40 家,這些公司正主導著中國 150 億美元的圖書出版市場。但在出版市場受嚴格控制的環境下,仍有獨立出版商在夾縫中生存。
CUP
/
文化
/
2021.07.16
18
:
50
書展不是散貨場:法蘭克福書展何以引領世界潮流?
德国
出版
展览
法兰克福
對很多香港人而言,書展就是買補充練習、平買新書的大好機會,但其實成功的書展,不應只是書籍的散貨場。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席 25 年的衛浩世(Peter Weidhaas)強調,成功的書展必須是文化與市場共生,兩者互相協調。其任內憑藉敏銳的文化觸覺,率先為每屆書展設定展覽主題,邀請海外作家和出版界交流,向歐美文壇引介無數滄海遺珠,使得法蘭克福成為全球書商的「聖城」。
CUP
/
文化
/
2021.07.15
18
:
44
【展覽】水墨藝術與香港故事 「墨城」群展回應都市轉變
香港
展览
水墨
艺术
當水墨藝術進入當代,此媒介描繪的不再限於山水天地間。對藝術家而言,水墨亦可走進城市及街頭。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最新展覽「墨城」,由唐凱琳與 Tobias Berger 聯合策展,集合 19 位藝術家的水墨作品,紀錄了藝術家創作時,對性別、身份、幻想等的社會經驗及反思。水墨作品亦不再局限於平面或紙品上,這是水墨的另一天地。
CUP
/
文化
/
2021.06.25
18
:
45
是蔬果?還是…… 日本畫壇新星西雄大的非常構想
日本
香港
涂鸦
展览
联想
蔬果
艺术
以蔬果之姿為基礎,可引發怎樣的聯想?日本 90 後畫壇新星西雄大(Yudai Nishi)受美國動漫、街頭藝術及塗鴉滋養,加上其創作力,糅合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引領觀眾跳出框框,引發各種想像。「將人的視野吞噬、能夠令人醉倒其中」是他作畫的基本條件,那麼其香港首個展覽「FRESH!」,又會帶來怎樣的體驗?
CUP
/
文化
/
2021.06.24
18
:
45
【展覽】零距離接觸 藝術品都可以摸!
大自然
展览
艺术
艺术节
触感
触觉
第七屆觸感藝術節以「原生觸感」為題,舉辦了一個可以摸的展覽。他們邀請不同的藝術家以觸覺為主進行創作,當中所使用的物料及呈現的方式,除了包含各種感官元素之外,策展人亦希望觀眾能從中反思藝術和大自然的關係。
CUP
/
文化
/
2021.06.17
18
:
41
林靖風:克里斯汀.艾珠「旋舞之沙」—— 藕斷絲連的冷暴力
香港
展览
希望
艺术
灵魂
香港白立方(White Cube Hong Kong)為印尼藝術家克里斯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舉辦首個在香港的個人展覽「旋舞之沙」(Spinning in the Desert),其中主要展出她以油畫棒繪製的作品系列 Blue Cryptobiosis,在畫面裡表達一種「與生物有關的特殊、罕見而美麗」的能力。
CUP
/
文化
/
2021.06.16
18
:
45
重塑當代藝術啟程點 「多元視野」了解 80 年代香港藝術
香港
展览
艺术
「多元視野 —— 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由策展人方敏兒及香港藝術館聯合策展,經過兩年與藝術家訪談、研究及整理後,展出 7 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作品;並重塑當年一些重要的展品及藝術空間,配合書籍、海報、剪報等資料,使遊人在閱覽之餘,亦可感受 8、90 年代香港當代藝術的力量。
前页
1
...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