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最新科学新闻
全部新闻类别
时事新闻
科技新闻
财经新闻
文化新闻
科学新闻
社会新闻
趣闻新闻
游戏新闻
影视新闻
动漫新闻
音乐新闻
cnBeta
/
2021.07.10
8
:
43
古生物学家发现新的已灭绝的伪马物种
在现代,只有少数几种哺乳动物与马同属一个家族,包括马、驴和斑马。然而,在数百万年前,伪马的种类比现代要多得多。古生物学家现在发现了两种新的已灭绝的伪马类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大约3700万年前。
cnBeta
/
2021.07.10
7
:
08
筑波大学研究人员提出基于贝里连接的超导新理论模型
研究
筑波大学量子凝聚态物理部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超导理论。基于对"贝里连接"的计算,该模型有助于比目前的理论更好地解释新的实验结果。这项工作可能允许未来的电网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发送能量。
cnBeta
/
2021.07.10
7
:
03
突变基因可以促进完全不同类型的生物体之间的遗传转移
细菌是无性繁殖的微生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进化和适应过程中交换遗传信息。在共轭转移过程中,一个细菌可以与另一个细菌连接以传递DNA和蛋白质。大肠杆菌,通常称为大肠杆菌,可以将至少一种含有基因的质粒转移到跨分类的生物体当中,包括转移到真菌和原生动物。现在,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这一基因行为有了更好的理解,它有可能被用作促进所需特性或抑制有害特性的工具,跨越基因宿主。
cnBeta
/
2021.07.10
7
:
00
研究人员发现跨海王星天体的轨道模式因其颜色而异
研究
天体
跨海王星物体(TNOs)是在海王星以外围绕太阳运行的小物体,是太阳系早期的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变的信息。天文学家收集到的数据可用于对柯伊伯带以及更大的太阳系的演变提供新的见解。由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天体、粒子和行星物理中心的研究科学家Mohamad Ali-Dib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了一项重大发现,两组表面颜色不同的天体有非常不同的轨道模式。
cnBeta
/
2021.07.10
6
:
48
韩国发明另类环保厕所:上厕所还送虚拟货币
韩国
虚拟货币
环保
说起粪便,估计不少人都会觉得十分的脏。不过,来自韩国的一名大学教授却不这么认为。据媒体报道,韩国国立蔚山科学技术院的Cho Jae-weon教授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环保厕所——BeeVi厕所,不仅省水,还能够将粪便转换为能源,甚至还为该厕所发明了一种虚拟货币。
cnBeta
/
2021.07.10
3
:
03
光-物质混合系统中活跃的巨型量子旋涡揭示了复杂的物理现象
量子
来自Skoltech的研究人员和他们来自英国的同事已经成功地在相互作用的偏振子凝聚物中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巨大漩涡,解决了量化流体动力学中的一个已知挑战。这些发现为创造独特结构的相干光源和探索独特极端条件下的多体物理学提供了可能性,这篇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cnBeta
/
2021.07.10
3
:
00
结合三种脑成像技术提高精确度 可能对人类神经科学产生 深远影响
人类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将三种脑成像技术结合起来,更精确地捕捉大脑对刺激的反应的时间和位置。他们的研究是首次将三种广泛使用的技术结合起来对大脑活动进行同步成像。这项工作在《人脑绘图》杂志上报告。新的 "三模式"方法结合了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第三种技术,即EROS,它利用近红外光跟踪大脑表面附近的神经元的活动。
cnBeta
/
2021.07.10
2
:
42
首次在夏季发射并使用新状态发动机 长六进入繁忙“履约期”
奔向苍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2021年7月9日19时59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六号遥六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nBeta
/
2021.07.10
2
:
33
金星有点忙:12日演绎“星月童话” 22日上演“星星相吸”
进入7月,金星的观测条件都很好,其亮度可达-3.9等,日落以后,在西方天空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颗闪闪惹人爱的“流量明星”。天文科普专家介绍,继3日“拜访”完巨蟹座中的蜂巢星团后,12日和22日,金星还将先后与“月姑娘”和“黄帝星”相合,上演“星月童话”浪漫好戏和“星星相吸”趣味好戏。
cnBeta
/
2021.07.09
23
:
40
科学家发现新型恒星爆炸:“电子捕获超新星”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
科学家
恒星
据外媒报道,由Las Cumbres天文台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全球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恒星爆炸--“电子捕获超新星”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虽然科学家提出这个理论已经有40年时间,但现实世界中的例子却一直难以找到。它们被认为是由大质量超渐近巨支恒星(SAGB)的爆炸产生的,而这方面的证据也很少。这一发现也为公元1054年的超新星的千年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这颗超新星在白天被全世界看到,最后成为蟹状星云。
cnBeta
/
2021.07.09
23
:
28
蓝色起源嘲笑布兰森飞船:就是个飞机,窗户小还不环保
环保
7月10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计划将其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送上太空边缘。随着发射倒计时临近,维珍银河的最大竞争对手蓝色起源公司向其发起最后攻击,批评其飞船就像“高空飞机”。
cnBeta
/
2021.07.09
20
:
57
NASA的大气红外探测仪追踪西北太平洋地区破纪录的热浪
NASA
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上的AIRS仪器在6月26日左右开始的太平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部的空前热浪中收集了大气和地表的温度读数。6月26日前后开始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热浪打破了太平洋西北地区和加拿大西部的多项历史温度记录。NASA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捕捉到了6月21日至30日这一缓慢移动的“热穹”在该地区的进展情况。
cnBeta
/
2021.07.09
20
:
02
中国空间站和北斗七星同框 网友感叹:画面太美
中国
空间站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据介绍,航天员将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cnBeta
/
2021.07.09
19
:
59
科学家们确定了人类大脑中有关灵性和宗教性的特定回路
人类
科学家
宗教
研究人员利用神经外科病人和脑部病变病人的数据集,将与精神和宗教信仰有关的病变位置映射到一个特定的人类大脑回路。世界上有超过80%的人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或精神信仰。但关于灵性和宗教性的神经科学研究一直很稀少。以前的研究使用了功能性神经影像学,即一个人在执行任务时接受大脑扫描,以观察大脑的哪些区域亮起。但是这些相关的研究往往给出的是一个不完整的、往往是不一致的结果。
cnBeta
/
2021.07.09
19
:
56
40年未解之谜被解开:木星如何每隔几分钟产生一次壮观的X射线爆发
据外媒报道,一个由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UCL)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解开了一个数十年的谜团,即木星如何每隔几分钟产生一次壮观的X射线爆发。X射线是木星极光的一部分--当带电粒子与木星的大气层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可见和不可见的光的爆发。类似的现象发生在地球上,形成北极光,但木星的北极光要强大得多,释放出数百亿瓦的能量,足以为整个人类文明提供短暂的动力。
cnBeta
/
2021.07.09
15
:
13
NASA ICESat-2卫星高精度绘制南极冰下融水湖地图
南极
NASA
卫星
从天空往下看,南极冰原可能看起来像一个平静的、永久的冰毯,已经覆盖南极洲数百万年了。但是,冰原最厚的时候可能有几千米深,它在其底部与大陆基岩相接的地方隐藏着数百个融水湖。在地表深处,其中一些湖泊通过一个最终排入海洋的水道系统不断填充和排放。
cnBeta
/
2021.07.09
14
:
03
研究人员开发全新机器人运动模型 可以实时适应任何地形
机器人
研究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机器人运动模型-RMA系统,它可以实时适应它所遇到的任何地形,当它遇到沙子、岩石、楼梯和其他突然的变化时,它可以即时改变步态以继续行走。来自Facebook AI、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团队将其称为快速运动适应。它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和其他动物能够快速、有效、无意识地改变他们的行走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cnBeta
/
2021.07.09
13
:
49
科学家扫描2亿年前的化石 揭示了恐龙呼吸方式演变过程
科学家
恐龙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同步辐射中心(ESRF)的高能X射线,展示了南非2亿年前灭绝的恐龙Heterodontosaurus tucki是如何呼吸的。这项研究于2021年7月6日发表在eLife上。
cnBeta
/
2021.07.09
13
:
40
NASA好奇号探测器让科学家改变了对火星岩石的认知
NASA
火星
科学家
认知
今天,火星是一个严寒有高辐射的极端星球。但是在几十亿年前,火星是湖泊系统的家园,可以维持微生物生命。但是随着气候变化,一个位于火星盖尔陨石坑的湖泊慢慢干涸了。科学家们有新的证据表明,高盐水从裂缝中渗入干涸湖底的土壤颗粒之间,改变了下面富含粘土矿物质的地层。
cnBeta
/
2021.07.09
13
:
24
研究人员发现线虫交配可带来持续300代的表观遗传学变化
研究
证据表明,在一代人中发生的事情,比如饮食、毒素暴露、创伤、恐惧可以对后代产生持久影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影响来自于表观遗传学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对环境的反应,在不改变基因组或DNA序列的情况下将基因打开或关闭。但是这些变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还没有被理解,部分原因是科学家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研究这种现象。
cnBeta
/
2021.07.09
12
:
11
贝索斯和布兰森即将飞往太空 二人均未购买保险
太空
据报道,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本月晚些时候将飞往太空,到目前为止,二人均没有购买任何责任保险。布兰森将于7月11日飞往太空,而贝索斯将于7月20日飞往太空。保险经纪人向媒体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布兰森购买了保险,以防他在旅途中受伤或死亡。
cnBeta
/
2021.07.09
11
:
09
GPR75基因突变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吃得很多却不胖
想必不少网友身边都存在一些吃的很多却不长肉的人,让那些喝口水都长肉的人羡慕不已。这些人到底有为什么吃不胖呢?有科学家找到了答案。据外媒报道,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对保护平衡体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nBeta
/
2021.07.09
10
:
35
“舱外航天服”设计引争议 湖大、湘大发布联合声明
设计
随着神舟十二号首次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宇航员穿的舱外服火了,同时却也引起了巨大争议。有网友爆料称,由湘潭大学耗时8年完成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成果,转眼就被冠上了湖南大学设计的名头。
cnBeta
/
2021.07.09
10
:
35
承载25吨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到底有多牛?1分钟看懂
中国
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现在已经有天和号核心舱、神州十二号飞船在轨了,还有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三位航天员,他们将在太空中呆上三个月,前不久成功出舱,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安装机械臂。
cnBeta
/
2021.07.09
5
:
49
探测进展:“祝融号”带你看“火岩”“火尘”“火沙”
祝融号
截至7月8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54个火星日,行驶里程超过300米。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以来,向南行驶开展巡视探测,导航地形相机每日对沿途地貌进行成像,行进中次表层雷达、气象测量仪、火星磁强计开机探测,途中遇到岩石、沙丘等特殊地貌时,利用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等开展定点探测。
cnBeta
/
2021.07.09
4
:
13
布兰森首次太空之旅仍是一次试飞,但为何很关键
太空
7月9日消息,本周日维珍银河创始人、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将和机组成员一道搭乘VSS Unity“太空船2号”从新墨西哥州沙漠飞向太空边缘,他为此已经酝酿了17年之久。
cnBeta
/
2021.07.09
4
:
02
维珍前高管:布兰森亲自上太空有打广告之嫌
太空
7月9日消息,英国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希望在本周日击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成为史上首位搭乘自家旗下公司开发飞船遨游太空的亿万富翁。此举将让布兰森一举成名,并帮助他将维珍集团打造成其他公司模仿的典范。
cnBeta
/
2021.07.09
3
:
42
科学家将人工智能工具用于分析CT扫描 几秒钟内发现前列腺癌
人工智能
科学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有望以各种令人兴奋的方式撼动医疗服务,它能够快速扫描医疗图像,并比人类更有效地发现疾病的迹象。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测,他们的软件在几秒钟内就能比训练有素的放射科医生发现癌症的生长。
cnBeta
/
2021.07.08
20
:
49
尽管面临巨大挑战 但NASA“机智号”完成了第九次飞行
NASA
据外媒SlashGear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小型火星直升机“机智号”(Ingenuity)成功完成了第九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飞行,标志着这个能力惊人的飞行器的一个新里程碑。与过去的飞行不同,NASA利用最近的飞行让“机智号”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地形”,更不用说充足的旅行距离了。
cnBeta
/
2021.07.08
20
:
23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400万例
新冠疫情
据外媒CNET报道,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收集的数据,已有400多万人死于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COVID-19死亡人数的统计略低,略低于该大学收集的数据。许多专家认为,官方数据很可能涉及少计,由新冠病毒造成的真正死亡人数要多得多。
cnBeta
/
2021.07.08
20
:
12
揭秘生命化学起源:地外行星或悄然进行生命演变
关于生命的定义有 100 多种,一些专家表示,生命需要细胞,部分专家聚焦于研究生命的某些特征,例如:适应环境、能量使用和繁殖能力等。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它们同样拥有细胞组织,会消耗能量,虽然它们不能繁殖后代,但它们也不是照样活着吗?
cnBeta
/
2021.07.08
20
:
02
地球运动速度有多快?自转时速达到1670公里
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地球自转速度究竟有多快?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感到地球处于“平静状态”,似乎并没有高速运转,但事实上,地球一直环绕太阳运行,并绕着地轴发生自转。
cnBeta
/
2021.07.08
20
:
01
NASA火星直升机的“巨大飞跃”带来了新的任务支持角色
NASA
火星
据外媒The Verge报道,火星上的Séítah地区充满了岩石和沙丘,对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来说,它太危险了,无法驶过。因此,火星直升机“机智号”于周一飞过该地区,并拍下了另一边的一个关键地点的一些照片。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机智号”使“毅力号”免于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拍摄自己的照片。
cnBeta
/
2021.07.08
19
:
35
新研究:蟹状星云比之前认为的更亮、更具活力
研究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表示,宇宙中最具标志性的天体之一--蟹状星云甚至比之前认为的更亮、更有活力,这重新确立了天文学家测量超高能伽马射线源如脉冲星和中子星的标准。蟹状星云是由公元1054年一颗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炸形成,其创造了最壮观的持续宇宙烟火表演之一。
cnBeta
/
2021.07.08
19
:
22
研究:海鸟的黑色翅膀可以让它们飞得更远
研究
据外媒报道,如果你是一只鸟,那么你可能会想要减少在潜在危险的海洋上降落和休息的次数。一项新研究表明,为了能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多种海鸟因此进化出了深色的翅膀。这项研究是由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冯·卡门流体动力学研究所、鲁汶大学、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和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联合展开。
cnBeta
/
2021.07.08
11
:
56
新设计的激光器 允许回收损失的能量用作增益
设计
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新的激光系统,它可以在室温下产生高度互动的量子粒子,这一突破可能让单微腔激光系统随着能量损失的增加而需要更低的阈值能量。研究人员创建的系统通过一个单一的六边形微腔照射光线,该微腔经过了损耗调制的氮化硅衬底处理。
cnBeta
/
2021.07.08
11
:
52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显微镜技术改善了深层组织成像质量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显微镜技术,可以更快地对更深的组织进行更精细的成像。这项新技术提供了获得大脑内血管和神经元的高分辨率图像的机会。通常情况下,为了创建脑组织等组织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科学家们会倾向于使用双光子显微镜。
cnBeta
/
2021.07.08
11
:
50
植入式碳纤维脑电极在动物试验中表现良好
动物
密歇根大学开发了一种非常小的、可植入的碳纤维电极,该电极已经在大鼠身上进行了演示,并有可能提供一个长期的脑机接口,该电极可以在长时间内捕获电信号的范围和细微差别。研究人员认为,有朝一日可植入的碳纤维电极可以为人类带来进步,提高从截肢到脊柱受伤等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cnBeta
/
2021.07.08
11
:
25
研究显示美国因肺癌和黑色素瘤致死人数迅速减少
美国
研究
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状况年度报告》,美国所有种族和族裔群体的男性和女性的总体癌症死亡率继续下降。在2001年至2018年期间,肺癌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加快,黑色素瘤的死亡率在最近几年大幅下降,反映出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生存率大幅提高。然而,报告发现其他几种主要癌症,包括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以前的死亡率下降趋势放缓或消失了。
cnBeta
/
2021.07.08
11
:
08
研究人员为陶瓷等材质开发出一种聚合物软壳以防止其破碎
研究
陶瓷在电子产品和其他设备中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任何曾经摔过陶瓷板的人都知道,虽然这种材料可以经受住热度,而且经久耐用,但当它碰到坚硬的物体表面时往往会碎裂。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涂层,以帮助用3D打印机制造的陶瓷表面在遇到冲击时继续存活而不破碎。
cnBeta
/
2021.07.08
11
:
06
NASA计划发射TROPICS小型卫星集群 以研究地球上空的飓风
NASA
卫星
研究
飓风是地球上最强大和最具破坏性的天气事件。为了研究这些强大风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TROPICS小型卫星集群,对降水结构和风暴强度进行观测。这是一个由6颗小型卫星组成的集群,通过探测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汽自然发出的热辐射来测量风暴强度。
cnBeta
/
2021.07.07
20
:
19
不设时间限制 美国宇航局要用最稳妥的方式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
美国
太空
在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美国宇航局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即便目前有好几种修复方式,但为了稳妥起见团队选择更妥善的修复方案。自从哈勃太空望远镜突然离线,已经超过三周了,目前太空望远镜切换到安全模式,并中断了科学研究。
cnBeta
/
2021.07.07
19
:
23
巨犀新种告诉你“史前巨兽”为何能在青藏高原两侧穿越
新华社兰州7月7日电(记者郭刚、张文静、程楠)“史前巨兽”为何能在青藏高原两侧穿越?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的一个巨犀新种对回答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新种揭示了巨犀曾穿越当时并非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在其南北两侧之间迁徙。
cnBeta
/
2021.07.07
19
:
22
想学“隐身术”?你可能需要调整皮肤微观结构
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透翅蝶,它们翅膀的绝大部分像玻璃一样透明。在自然界,透明是一种终极的伪装,可以轻松融入任何背景。只要透翅蝶静静待着,依赖动态视觉的两栖类捕猎者就会对它们视而不见。那么,透翅蝶是如何实现完美隐身的呢?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揭示了其中奥秘,并将结果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
cnBeta
/
2021.07.07
19
:
19
兰州大学:盘星藻作为古生态指标取得系列成果
生态
温度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盘星藻在淡水湖泊中对生境要求单一性、较大的种间差异性和较短的生命周期特点,使得它们能迅速响应水体环境变化,因而是潜在的古气候和环境变化代用指标。
cnBeta
/
2021.07.07
19
:
17
研究:人工黏液可能能在未来的健康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
据外媒报道,根据哥本哈根大学健康和医学科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合成黏液可能在未来的医学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制造人工黏液的方法,其中包括黏液中糖类的“特殊模式”,这为新型治疗铺平了道路。
cnBeta
/
2021.07.07
11
:
12
这个巨大的X级耀斑说明了为什么太阳动力学研究如此重要
研究
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站捕捉到了一个从太阳爆发的巨大耀斑,这个温度高达1000万华氏度的爆发足以扰乱GPS和其他。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于2010年启动,主要任务是用三个仪器持续监测太阳,跟踪其能量输出和磁场,并衡量太阳变化对地球和太阳系其他部分的影响。
cnBeta
/
2021.07.07
5
:
52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不受恒星约束的自由漫游行星
恒星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证据表明,有一些自由漂浮的行星独自在深空,不受任何主星的约束。数据显示,有四个新的发现与在深空自由漂浮的与地球质量相似的行星相一致。这项研究由曼彻斯特大学的Iain McDonald领导,研究过程使用了2016年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2阶段收集的数据。
cnBeta
/
2021.07.07
5
:
32
本周日坐飞船进入亚轨道 布兰森:我等了17年,不害怕
7月7日消息,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将于7月11日与其他五人一起进行一次太空之旅。布兰森称,他妻子可能对这次发射感到紧张,但他自己一点也不害怕。
cnBeta
/
2021.07.07
5
:
29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发现宇宙中的反物质如此之少的新线索
宇宙
放射性分子对微妙的核现象很敏感,可能会帮助物理学家探测自然界最基本的对称性的违反情况。想象一下风暴云中的一个尘埃粒子,你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中子与它所居住的分子的规模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cnBeta
/
2021.07.07
5
:
04
30年疑问得解:物理学家揭开了世界上最薄超导体的秘密
来自三大洲的物理学家团队,刚刚报告了首个能够解释迄今最薄超导体背后不寻常电子行为的实验证据。得益于极其高效的导电特性,这种只有单原子层厚度的材料,有望在无数场景下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带来更好的医学诊断等。
cnBeta
/
2021.07.07
5
:
03
新发现的古生物托儿所提供了5.18亿年前生命的罕见信息
据外媒报道,5亿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动物和藻类是如何发展的却知之甚少。据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称,在中国昆明附近新发现的一处化石沉积物可能是理解这些生物如何为今天的陆地和海洋生命奠定基础的关键。
cnBeta
/
2021.07.07
4
:
19
国际空间站直播中拍到十个神秘物体 网友:外星人的黑骑士卫星
卫星
空间站
对于不明飞行物 (UFO), 一直是地球上人类关注的话题。当然,不明飞行物不仅仅会出现在地球上,在外太空也同样存在。据外媒报道,日前,国外的不明飞行物爱好者在观看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的国际空间站实时视频直播时,在画面中发现了至少十个神秘物体。
cnBeta
/
2021.07.07
3
:
51
研究:土卫二的甲烷羽流很可能是微生物生命的迹象
研究
甲烷
据外媒报道,土星的卫星土卫二正在制造甲烷。一项新研究发现,从这颗冰冷的卫星上探测到的甲烷水平远远高于已知的地球化学过程所能解释的水平,但它们跟微生物的水平一致。乍一看,土卫二的巨大冰球似乎不是一个特别有希望发现生命的地方。
cnBeta
/
2021.07.07
3
:
37
研究:栗叶中的一种分子可以中和掉耐药的葡萄球菌
研究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从欧洲栗子树的叶子中提取出了一种分子,它可以中和危险的、耐药的葡萄球菌。由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日前将这一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研究人员将这种分子命名为Castaneroxy A--以欧洲板栗Castanea命名。
cnBeta
/
2021.07.07
3
:
13
模仿人体皮肤 科学家研制出透气且能长期监测的电子皮肤
科学家
电子皮肤能附着在人体皮肤表面,通过分析毛孔来检测维生素 C、血糖等诸多生理特征。不过目前电子皮肤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不透气汗水会让其剥落并影响传感器精准性。为此,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出了新型电子皮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cnBeta
/
2021.07.07
2
:
46
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神秘流浪行星群
研究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关于一群神秘“流氓”(或“自由漂浮”)行星的诱人证据,这些行星可能单独存在于外层空间,它们跟任何宿主恒星无关。今日(当地时间7月6日)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4个新发现跟与地球质量相似的行星一致。
cnBeta
/
2021.07.06
20
:
56
研究称土壤比较分析可大幅减少犯罪搜索区域
研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我们都看过《犯罪现场调查》(CSI)中的一些情节,嫌疑人的鞋子或汽车上的独特污垢只在一个特定的地点被发现。虽然这种情况有点牵强,但新研究表明,法医土壤分析可以用来消除警察搜查的大面积地理区域。
cnBeta
/
2021.07.06
20
:
54
图尼安德特人的骨雕被发现:或许是最古老的艺术品
5.1 万年前,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就开始通过骨雕来表达艺术。考古学家近日在德国北部的哈兹山脉发现了这位古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不仅有能力在骨头上进行雕刻,而且他们对骨头的物理特性也有足够的了解。他用热水使骨头表面变得足够柔软,以便于进行雕刻。
cnBeta
/
2021.07.06
20
:
39
研究:古代重大生物地理事件驱动的小型短尾乌贼的多样性
研究
据外媒报道,短尾乌贼和后耳乌贼是微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遍布世界各大洋,是有用的研究模型动物。目前有68种公认的短尾乌贼和5种公认的后耳乌贼,但它们相互分化的时间仍然相对未知。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广岛大学和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分校的研究人员收集了32种短尾乌贼和后耳乌贼。他们研究了这些物种的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以估计它们的进化关系。
前页
1
...
96
97
98
99
100
10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