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3-
09.04
23:21
VOA  /  时事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聚会布拉格 吸收新成员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星期一(2023年9月4日)发表公报说,在过去的两天里,IPAC的成员们在布拉格的捷克议会大楼召开年度会议,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社会基于规则的秩序、全球和平与稳定以及自由与民主所构成的多重挑战。

更多文章
特朗普外交团队初具规模,鹰派人物将主导对华政策

自特朗普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以来,这位78岁的前总统、即将上任的候任总统几乎每天都在公布内阁和高级官员的人事任命。作为总统,他需要直接任命1,000多个政府职位,其中约1,200个需要参议院通过,约450个无需参议院批准,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超过一年多之久。目前,特朗普已正式宣布了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白宫幕僚长、司法部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和国家安全局局长等内阁和高级官职的人选。 查看文章

石破茂会见李强 日本会改变对华政策吗?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10月10日在出访老挝、出席东盟与相关的领导人会议时,首度与中国总理李强进行双边会谈、并参加了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等相关会议。 查看文章

美国总统候选人为何鲜少提及对华政策?

无论在科技、经济还是地缘政治方面,中国都是美国重要的竞争对手。但在美国总统竞选中,中国尚未成为重大辩题。这种“战情室—竞选活动”失衡的状况是如何造成的? 阅读更多 查看文章

英国新首相与习近平首次通话:工党政府对华政策引关注

本周五,英国新任工党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首次直接通话。这次通话成为中英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双方讨论了经贸合作和全球安全等议题,但同时也触及了香港问题、人权状况以及乌克兰战争等方面的分歧。这次对话在英国政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查看文章

北京重启伦敦“超级使馆”计划: 英工党政府面临对华政策新考验

随着上月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中国政府重新提交了其在伦敦建设“超级使馆”的计划,这一决定正在考验新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策略。此前,该提案曾于2022年被塔哈姆雷区(Tower Hamlets)住房计划委员会驳回,但中国方面当时未能及时上诉。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将在台湾举行年度峰会,议程聚焦台海稳定

由来自30多国数百名议会成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即将于下星期在台湾举行年度峰会,预计有25国议会成员在台湾聚集。该组织说,这是有史以来访台议员代表团中规模中最大的一个,峰会议程将聚焦于台海和平稳定。 查看文章

拜登退选后 可能取代他的民主党人和他们的对华政策

美国东部时间星期天(7月21日)下午时分,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宣布他将不再寻求竞选连任。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可能的政党提名人在离11月的大选如此接近时退出竞选。距离民主党正式的提名大会仅剩几周时间,谁将接替拜登成为可能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我们为您梳理可能的人选,以及他们过去对于中国的态度。 查看文章

英国工党政府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英国大选结束后,工党胜出,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出任首相。新政府承诺将重新审视英国与中国的关系,这一政策变革引发了广泛关注。 查看文章

英国开启“斯塔默时代” 专家:或将采取务实的对华政策

7月5日,工党党首基尔·斯塔默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并组建新内阁。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他承诺“重建”英国,带来“改变”。外界都在猜测,这位新首相会把英国带向何方? 查看文章

在英港人讨论对华政策 鼓励港人参政

在英国的香港人组织举行研讨会,讨论对华政策。由多个组织及民主派人士策划的英国港人研讨会第二年在伦敦举行,有超过110位公民社会成员、港人组织代表、学者出席。除了身处英国的港人外,亦有来自北美及欧洲国家的港人到场。参加者主要与英国议会议员接触,主题围绕对华政策、如何便利更多港人搬到英国,以及在英国生活的相关政策。 查看文章

德国反对党政治家:对华政策不能全由政府说了算

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行程接近尾声之际,德国最大反对党政治家也开始了中国之旅。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对华政策也历来都是各大政党间争执的焦点。 查看文章

2024年斯洛伐克总统选举后对华政策可能生变

2024年斯洛伐克总统选举在即,民调结果领先的两位候选人所主张的外交政策迥异。观察人士认为,如果前总理、现任国会议长彼得·佩莱格里尼当选总统,可能会将斯洛伐克引向较为亲中的路线。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议会联盟启动“迷雾行动”促各国评估台海危机冲击

有30国超过260名议会人士参与的对华政策议会联盟 (IPAC)上星期宣布,正式启动一个有关台海安全的“迷雾行动”(Operation MIST),呼吁全球各国评估台海危机对它们的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 查看文章

沙利文吹捧拜登政府对华政策 “密集接触”缓解中美紧张

美国媒体Politico报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二对总统拜登的中国战略表示赞赏,宣称该战略已成功缓解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并促使了中国参与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议题。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院任命资深外交官马克·兰伯特为对华政策最高官员

拜登政府周五(9月29日)任命资深外交官马克·兰伯特(Mark Lambert)为美国国务院对华政策最高官员。现阶段美中两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关系,仍因台湾、贸易以及美国限制北京获取美国先进技术等问题而紧张。 查看文章

金刻羽:中国被西方误解,拜登对华政策或适得其反

金刻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信息流动非常自由,人民对和平也非常看重。她认为中国的威权主义未得到妥善理解,中美太过“意气用事”,这无助于让世界变得更好。 查看文章

欧洲需从与俄罗斯交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采取正确的对华政策

欧洲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仍很“天真”,如果未来希望成功应对与北京的关系,就需要从过去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失败中吸取一些艰难的教训。这是欧洲议会的一名重要成员包瑞翰(Reinhard Buetikofer)的警告。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院将任命新的对华政策最高官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国务院将任命一位资深职业外交官出任负责管理对华政策的最高官员,这名外交官在试图遏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和处理朝鲜问题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查看文章

美国务院据信已选定资深外交官接管对华政策 或兼管中国组

路透社引述5名知情人士报道,美国国务院有意任命资深外交官马克·兰伯特(Mark Lambert)担任对华政策最高官员,他可能会被任命为负责中国和台湾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填补华自强(Rick Waters)今年6月离任的遗缺。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谴责中美洲议会取消台湾观察员资格

在中美洲议会(PARLACEN)通过决议取消台湾在该组织的观察员资格后,由多国议会成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星期二(8月22日)说,这是台湾“被霸凌逐出国际机构合法地位的最新一例” 查看文章

美国产业界影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

卡斯:美国产业界一些人士大力反对限制对华投资,这情有可原,不可原谅的是拜登政府中没有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区分开的人。 查看文章

王毅基辛格会面 美对华政策需“基辛格式外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周三在北京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会面时说,试图改造中国是不可能的,围堵遏制中国更是做不到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逊式的政治勇气。 查看文章

共和党人忧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太软,国务院官员:我们出拳毫无保留

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首席官员表示,拜登政府以自信和实力的姿态与中国打交道,并强调行政当局在执行与中国人权有关的制裁行动方面“出拳时毫无保留”。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欧盟峰会敲定去风险

在本次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上,"去风险"的概念正式登场,它将成为今后欧盟制定对华战略的指导思想。 查看文章

布林肯在伦敦会见G7与欧盟代表 协调对华政策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英国伦敦会见七国集团(G7)与欧盟代表后,美国国务院周三(6月21日)表示,七国集团重申团结一致的立场,并强调在应对中国问题上密切协调的必要性。 查看文章

德国政府计划未来几周发布最新对华政策

而据彭博社报道,两人在会谈后在联合记者会上各自发表了声明,列出中德可以深化合作的领域,但并未提供太多细节或接受记者的提问。... 查看文章

德国对华政策:在自我反思和不信任之间

第七轮德中政府磋商本周在柏林召开,这也是五年以来该会议机制首次在线下举行。而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强将会面对一个与默克尔时代截然不同的德国政府对华政策。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班子继续大调整 美对华事务高官华自强据信即将卸任相关专职

据报道,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紧张之际,美国国务院分管中国政策的高官华自强(Rick Waters)即将卸任该项专职。 查看文章

从“脱钩”到“去风险”:西方对华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七国集团发表的联合公报表示各国将致力于“去风险”,而不是与中国“脱钩”。“去风险”是如何成为外交领域“热词”的?中国对此如何看待?本文做出解读。 阅读更多 查看文章

在调整对华政策方面,欧洲走到了哪一步?

张冬方:中德、中欧之间对话和合作的另一面,则是德国国内和欧盟目前正试图以“去风险”为对华关系进行定调。 查看文章

肖尔茨否认与马克龙之间就对华政策存在分歧

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表示,德国和欧盟一样,都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他说,无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查看文章

马克龙涉台言论风波暴露欧盟对华政策分歧

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马克龙从北京返回法国途中发表的言论阻碍了欧盟构建团结一致的对华方针。 查看文章

德国联盟党对华政策纲领披露 强调竞争

和其他主要政党一样,在野的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也在酝酿全面调整对华政策。在一份最新的党团对华政策纲领文件草案中,该党强调要摒弃默克尔及之前多届总理的对华“贸易促转变”政策,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中国与西方的竞争。 查看文章

旅美熊猫之死引发网络反美,中国官媒趁势批美对华政策

最近一只旅美熊猫的突然去世引起中国网民的气愤和担忧,他们指责美国虐待熊猫。中国官媒也加入论战,称这是“美国对华的强硬政策”所导致,呼吁美国多照顾中国人民的感情。 查看文章

荷蘭呼應美國對華政策 計畫遏制半導體技術出口

據美國之音報導,荷蘭政府當地時間周三(3月8日)表示加入美國遏制晶片出口到中國的努力,計畫對半導體技術出口實施新的限制,以保護國家安全。美國在去年10月對向中國出口美國晶片製造工具實施了全面的出口限制 查看文章

荷兰呼应美国对华政策,计划遏制半导体技术出口

荷兰政府周三(3月8日)表示加入美国遏制芯片出口到中国的努力,计划对半导体技术出口实施新的限制,以保护国家安全。 查看文章

美重申对华政策不变 中驻美新大使低调就任

中国外长秦刚周二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重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周二表示,美国对中政策不变,不寻求冲突,寻求有护栏、能预防竞争演变成冲突的双边关系,他并透露,中国驻美大使馆已经有了新大使。... 查看文章

菲律宾对华政策转向强硬,寻求恢复美菲防务关系

去年6月上任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正在寻求结盟,恢复与美国的防务关系。这一决定很大程度上受菲中两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驱动,他也可能对中国入侵台湾感到担忧。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能否挑战中国?

由多国国会议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创立主要的目的,是协调各民主国家对中国的应对。然而,部分专家表示,该组织制定具体措施的能力存在局限性。 查看文章

德国“交通灯”政府对华政策,究竟谁说了算?总理府还是外交部?

袁杰:外长贝尔伯克一方面声称要与中国进行对话,另一方面则宣布将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总理朔尔茨则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 查看文章

气球事件后美国共和党瞄准对华政策

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周二举行了两场听证会,权衡如何以最佳方式对抗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包括美国国防部如何应对疑似中国侦察气球事件。 查看文章

拜登国情咨文誓言采取行动对付中国威胁 共和党人称总统对华政策失败

国会一些资深共和党人在国情咨文演讲结束后纷纷发声明批评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未能让美国更安全。 查看文章

美议员成立委员会重新评估对华政策;白宫称期待与两党议员就此展开合作

美国众议院周二(1月10日)以365票对65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成立了一个关于中国的特别专责委员会。白宫周三(1月11日)表示,它期待与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就政府的首要任务问题与该委员会合作。 查看文章

特鲁多的天真和加拿大的利他主义: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谈加拿大对华政策 特鲁多的天真和加拿大的利他主义: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谈加拿大对华政策. 发布日期:3 小时前.

前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不久前做客加拿大智库“公民参与中心”的《焦点对话》,分析加拿大的对华政策。他认为,特鲁多在中国问题上的天真导致加拿大在面对中国的咄咄逼人时格外脆弱。他的尖锐可能令特鲁多和中国方面都感到恼怒。 查看文章

美欧加强协调对华政策 习近平致电德国总统促不要受制第三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二(2022年12月20日)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举行电话会议,针对中国在德国的投资环境和欧盟的战略自主性表达了期待。在美国的敦促下,德国和欧盟正在提高对中国的警惕,习近平此举被视为试图扭转欧盟逐步与中国脱钩或至少在经济上降低对中国依赖的趋势。 查看文章

美国务院启动“中国组” 扩大与加强对华政策

(早报讯)美国国务院启动了计划已久的“中国组”,这个内部重组旨为更好的协调对华政策,协助拜登政府扩大和加强针对美国头号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政策制定。 查看文章

英国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争议与辨析

何越:前保守党领袖、极右翼的伊恩•邓肯•史密斯爵士将保守党的对华政策批评为绥靖政策,笔者认为不是这样,原因有三。 查看文章

何为苏纳克的“坚定有力的实用主义”对华政策?

何越:不是极端的非黑即白(二元)政策,既不是火热的老友一般的“黄金时代”,也不是冰冷的“完全脱钩”。 查看文章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职员称,在香港的家人受到警方骚扰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香港倡议统筹邝颂晴对美国之音说,香港警方传召她的家人到警署问话,警方警告她以及她不在香港的其他家人不要回港,否则她们会被捕。 查看文章

加拿大對華政策大轉向 外交部長警告:企業勿與中國捲入太深

加拿大外交部長喬莉(Mélanie Joly)在一場演講中警告,中國是一個越來越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大國,企業不要與中國捲入太深,因為這種交往存在「地緣政治風險」。德媒認為,這些言論代表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領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