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3-
08.28
18:49
CUP  /  文化

【烏克蘭戰爭】怎樣誘導俄軍,逃離普京政權?

俄羅斯士兵以勇悍堅忍著稱,但隨著戰事拉長、前線陷於苦戰,他們若是投降會被祖國狙擊,繼續奮戰則可能喪命或被烏克蘭軍方俘虜。今年初烏方設立「我要活下去」投降熱線,讓俄軍安全投誠。商業雜誌「福布斯」資深撰稿人 Craig Hooper 進一步提出,烏國可用多種懷柔方式,促使更多厭戰俄人「轉軚」。

更多文章
曾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並肩作戰的時刻

以巴局勢近日持續惡化,全世界都關注各國領袖如何能夠平息衝突。自從 1948 年以色列獨立戰爭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對立局面已經持續超過 70 年,人們也許很難想像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肩並肩、一同作戰的畫面,然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時刻。歷史學家 Mustafa Abbasi 曾在期刊 War in History 發表文章,講述巴勒斯坦志願軍在二戰時的故事。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尼泊爾人上前線打自己人?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半,俄羅斯曾揚言要擴大軍力,但招兵困難重重,普京的「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國內男性逃亡潮,於是開始招募外國人入伍。「紐約時報」報道,來自尼泊爾的年輕人正同時在俄軍和烏軍之中服役,再這樣下去,戰爭中可能會出現「尼泊爾人對戰尼泊爾人」的場面。 查看文章

從舊報紙,認識香港尼泊爾人才:啹喀兵

施政報告提出要向尼泊爾「搶人才」,其實作為尼泊爾軍事人才的啹喀兵,對香港早就貢獻卓著。他們是冷戰期間駐港英軍的主力擔當,1967 年沙頭角槍戰後鎮守邊界,1970 年代堵截湧港偷渡潮,在香港的黃金時代維護疆界。究竟當年報章是如何報道他們的事蹟?內容又如何反映他們的身份轉變? 查看文章

日本自衛隊:不值得自豪的職業?

最近位於東京附近的軍事基地舉行開放日,成為家庭遊覽玩樂的好去處,但當中徵兵站卻乏人問津,一輛綠色裝甲車旁邊的桌子上放著沒有人要的傳單。兩名當值士兵指出:「這就是現實,活動總是擠滿了人,但沒有人來應徵。」據法新社報道,日本自衛隊對於士兵及大眾而言,不是值得自豪的職業。 查看文章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查看文章

【Soul Monday】烏軍遺孀作畫寄情

烏克蘭戰爭持續近一年半,數以萬計男士放下一切走到前線,力抗俄羅斯軍隊入侵,最終葬身炮火,留下摯愛痛心思念。有喪夫的過來人在半年前開始藝術計劃,讓烏軍遺孀們在基輔的工作室,以繪畫作為治療方式,把失去另一半的悲傷、無奈、憤怒等情緒,全都抒發到純白的畫布之上。 查看文章

那些年,叛逃北韓的美軍

美國官方證實,該國一名面臨紀律處分的士兵「故意且未經授權」進入北韓,相信已被北韓軍方拘留。涉事的二等兵 Travis King 於 7 月 18 日參加旅行團,到訪板門店軍事分界線時越過邊界。此事聽來匪夷所思,但其實早有先例。1962 至 1965 年間共有 4 名美兵跑到北韓,以逃避軍事責任。其中有人落地生根,成為北韓人民的「同志」,亦有人多年後離開。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不慌也不躲?基輔青年的空襲日常

16 個月以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們對俄羅斯的持續空襲變得日益麻木。頻繁發出的警報如同城市背景音效,很多人聽見了也無動於衷。他們不再匆忙逃至地鐵站等地方躲避,只待防空系統擊落敵軍的導彈或無人機,以及政府應用程式發出通知威脅解除。不少青壯年更是厭世,開始出現「認命」的怠倦感。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人活著回來,卻吸毒死去

數以萬計的俄羅斯人應召上陣,與烏克蘭激戰過後,部分如今踏上歸途。惟多名軍方及公共衛生專家向「自由歐洲電台」透露,吸毒俄兵激增,憂慮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最新前線城市 —— 莫斯科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很多俄羅斯人一直置身事外,如今炮火聲卻愈來愈近。邊境地區別爾哥羅德持續受襲;週日有無人機墜落於大莫斯科地區以北的卡盧加州;上週五沃羅涅日一座住宅大樓遭受攻擊;日前莫斯科更有 3 間房屋被無人機施襲,連首都也要淪為前線。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炮彈地雷太多,清理人手太少

受戰爭影響,烏克蘭糧食出口下降。當地大量農田可能埋有地雷、未爆炸的集束彈、雙方部隊發射的火箭或炮彈,農夫們往往要作艱難抉擇:冒生命危險繼續打理農務,或者忍受生計問題,等待專責掃雷的官方或志願團隊協助。在生計受到威脅、國家人手及資源緊絀之下,有烏克蘭人開始自己動手清理炸彈及掃雷。 查看文章

【尚未完場之四】曾關押歐德禮的亞皆老街集中營

由徐岱靈與祁凱達執導的「尚未完場」,令香港大娛樂家歐德禮(Harry Odell)的故事再次走進大眾目光。歐德禮於 1919 年來到香港後,初時當一名股票經紀,並與時尚品牌「詩納菲兒」的太子女 Sophie Odell 過著美滿的婚姻生活。然而好景不常,1941 年 12 月日本入侵香港,歐德禮亦淪為戰俘,被扣押在亞皆老街集中營(Argyle Street Camp)。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前線外的溫存時刻

過去 9 個月,烏克蘭士兵在東部城鎮巴赫穆特(Bakhmut)負嵎頑抗,以免當地落入俄羅斯軍隊的控制。而距離戰線僅 30 公里的 Kramatorsk 市,則成為戰士稍事休息、尋求慰藉之地。他們或與愛人相聚溫存,或跟性工作者一夜糾纏。短租公寓需求激增,花店、餐廳以至妓院等服務業,亦正蓬勃發展。 查看文章

普立茲獎背後:美聯社記者的絕處逢生

美聯社 3 名記者在本週榮獲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表揚他們在去年俄軍圍困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之際,作為現場僅餘的國際新聞工作者,為全球報道烏人承受猛烈攻擊的苦況、制衡了俄羅斯的虛假信息,甚至協助開闢人道主義走廊。但要贏得這個報界最高殊榮,除了對紀錄真相的堅持,還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罪犯當僱傭兵,死後也獲軍葬?

俄羅斯華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會聘用罪犯作僱傭兵,他們若在烏克蘭戰鬥中陣亡,遺體會被運回原本的居住地。有些人希望為「捐軀者」舉行英雄式葬禮,但亦有人無法忘記「罪人」作戰前所犯惡行。像這樣的道德爭拗,正在俄羅斯各地爆發。 查看文章

《西线无战事》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七项大奖

获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新版反战电影《西线无战事》,刚刚在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获得最高荣誉。德国之声采访了导演伯杰(Edward Berger)。 查看文章

【俄烏戰爭一週年】專訪:留守烏克蘭的年輕人,重新思考未來

在戰爭衝突中求存的年輕一代,這一年來過著不安穩的生活,*CUP 訪問了 7 名仍留在烏克蘭的年輕人,從前線救援到民間義工,各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目睹戰爭殘酷,承受失去至親好友的傷痛,所造成的心理影響難以想像。年輕人被迫一夜成長,戰爭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隨著交戰時間拉長,他們如何重新思考未來? 查看文章

【俄烏戰爭一週年】俄羅斯網絡戰為何未如預期?

網絡戰被視為現代戰爭的新常態,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網絡攻擊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歐洲國家,但戰爭開打近一年,有分析認為俄國發動的網絡攻擊成效有限,沒有令烏國陷入全面癱瘓。網絡戰並未在這場戰爭中決定生死,原因為何?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一週年】無人機之戰:改寫未來戰爭形態

戰爭初期,烏克蘭曾徵召一名 15 歲少年操控小型無人機協助定位,他將拍下的照片以及俄羅斯部隊的座標傳給烏軍,助其殲滅敵軍,阻止俄軍向首都基輔推進。戰事持續一年,俄烏雙方在對戰過程大量使用無人機,民用軍用、大中小無人機通通成為這場戰爭的重要工具。這些無人機從何而來、如何運用,又如何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我才是俄羅斯人應有的模樣」—— 那些聯烏抗俄的人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數以十萬計俄羅斯人接到徵召通知。有人懷著不安應召,有人索性逃離本國避開兵役。當中,也有人只是不想以俄軍身份打仗,效力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軍團、由俄羅斯人組成的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 Russia Legion),就是其中之一。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勸敵投降熱線,24 小時為俄服務

去年 9 月普京宣佈動員 30 萬平民作戰,迫使全國男性作出生死決擇。烏克蘭政府趁此機會,開設名為「我想活下去」的熱線供俄人投降。當局表示,每天收獲 50 至 100 通來電,至今超過 6,500 名軍事人員以此投降。而計劃的代言人,正是「棄俄投烏」的成功例子之一。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前線手機危機:一次通話,足以致命

現代人機不離手,打仗也不例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雙方均不乏士兵違反軍令,冒著被手機訊號出賣行蹤、招致敵方炮擊的風險,在前線附近通話及上網。有主戰的知名俄國博客甚至形容:「在 21 世紀前線打擊手機,就跟打擊賣淫一樣徒勞無功。」一件平凡普遍的工具,竟可能影響這場戰爭的成敗。 查看文章

長沙焚城浩劫,誰為人禍負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有數座城市遭逢最徹底破壞,除蘇聯史太林格勒、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還有中國的長沙,但長沙的滅頂大火,兇手竟然不是日軍,而是國民政府的官員。在事後的問責過程中,三名低級官員被判死刑,最高負責人卻輕輕放過。世上不少名城有著類似命運,城市人面全非,當時的主事人或人們,卻慢慢可做回「普通人」。 查看文章

陶傑:烏克蘭戰爭進入最後階段

俄國至今已經損失了 300 架戰機,導彈消耗量大,對烏克蘭的制空權早已削弱,地面部隊又亂作一團,這場仗不知如何打下去。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國大徵兵,應召者在想甚麼?

距離普京宣佈徵召 30 萬預備役已超過一個月,有人逃離國家,有人縱火燒毀徵兵中心,甚至有人在徵兵中心近距離槍擊軍官。從 9 月 21 日宣佈到 26 日,短短幾日內俄國至少有 17 宗針對徵兵中心和行政大樓的襲擊事件。其他走入徵兵中心應召的俄羅斯人,對烏克蘭戰爭和徵兵命令又有甚麼想法?網媒 VICE 就成功到訪莫斯科一所徵兵中心,詢問這些新兵想法有何改變。 查看文章

何謂戰術核武?對烏克蘭戰爭有甚麼意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失利,威脅將運用所有武器系統,包括戰術核武(tactical nuclear weapons),以維護其領土完整。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安全學家 Nina Srinivasan Rathbun 研究核武限制、防擴散及其高昂成本已 20 年,他指出俄國擁有不受國際條約限制的龐大戰術核武庫,並解釋它與戰略核武(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的分別。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明知無為也為之:基輔人就核災作準備

普京 70 大壽翌日,象徵俄羅斯兼併事件的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烏克蘭舉國歡騰,唯獨首都基輔振奮不了多久,因為居民害怕招致更嚴厲的報復。尤其是上週一俄軍向當地發動連串導彈襲擊,令很多基輔人爭相「超前部署」,但求萬一真受戰術核武攻擊或有核電站遇襲,仍能保住性命,即使明知機會渺茫也好。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離境避兵役,哈薩克是否願意接收?

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月頒佈局部動員令,徵召 30 萬人作為預備役軍人後,鄰國哈薩克成為俄人躲避兵役的主要目的地。但隨著人潮大量湧入,這個中亞國家在公共服務及對俄外交關係上,均變得更為緊張。 查看文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 50 年,在華遺孤仍待認祖歸宗

中日邦交正常化 50 年,兩國領袖互發賀電。與此同時,遺華日僑的處境再次受到關注。當年被送往「滿洲國」的日人於戰後逃難,不少死於飢餓或疾病,令子女被留在中國,在歧視下成長,窮一生去尋根。大部分遺孤終獲日本政府承認身份,卻因不諳「母語」而難以融入「祖國」生活;少數人則仍在癡癡等待,只盼死前能認祖歸宗。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真的能重現蘇聯式動員嗎?

普京下令局部動員 30 萬後備軍人、推動盧甘斯克(LNR)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NR)公投,又提到動用核武保衛國家,俄烏戰爭勢將向更惡劣方向發展。然而,蘇聯憑藉自身軍工設計和軍事體制,有條件動員大軍,今天的俄羅斯恐怕已沒有同樣能力,動員 30 萬具作戰能力的兵員。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解讀普京劇本:局部動員與公投是甚麼盤算?

面對在烏克蘭節節敗退,普京昨日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局部動員 30 萬預備役士兵,又支持俄佔地區公投加入俄羅斯。有傳媒評論推測,普京可能借吞併烏克蘭領土,把烏軍光復行動扭曲成對俄羅斯的侵略,自我實現「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陰謀論,為全面動員和正式宣戰鋪路,為普京最不願意下的決定。 查看文章

鴻若遠:「機器人:英雄不會死」—— 不打國際線,自己土地自己守

故事在民族討論中也帶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你看似很重要的問題,其實在外國沒多少人關心,所以你自己的價值觀,就得由你自己來堅守,你可以希望別人聲援,卻別奢望別人會來拯救。如果你是這 2 年才睡醒,開始留意政治和國際新聞,這個電影很值得找來看看。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國極右宣揚戰事失利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德國流傳著陰謀論「刀刺在背」(Stab-in-the-back),認為國家在戰爭付出的努力,早被國內的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猶太人破壞。時至今日,類似「刀刺在背」的陰謀論重新浮面,不過地方換成在俄烏戰爭中接連失利的俄羅斯。拉脫維亞俄語媒體 Meduza 調查編輯 Alexey Kovalev 指,俄國內不同背景的極右分子、軍人、記者等,正推動戰爭升級,包括要求使用核武。 查看文章

《西线无战事》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德国电影界推选爱德华·贝尔格(Edward Berger)指导的《西线无战事》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这被视为一个有力的反战宣言。. 查看文章

新闻“全欧了”:再现百年前反战呼声 德国影片《西线无战事》角逐奥斯卡

电影评委会24日在慕尼黑作出决定,将选送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西线无战事》角逐2023年奥斯卡,该影片有望将令人梦寐以求的奖杯带回德国。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新兵 5 日「速成」?

俄烏戰爭超過 150 日,面臨持久戰的烏克蘭,正尋求更多西方武器供應。但另一方面,火力、兵員遠超烏軍的俄羅斯也有隱憂,英國國防參謀長 Tony Radakin 月中指,俄軍在烏克蘭損失超過 3 成陸地戰鬥力,並認為已有 5 萬俄軍傷亡。俄羅斯同樣要補充戰力為持久戰作準備,但據報一些新兵只接受 1 個月甚至 5 日訓練,就被投入戰場。 查看文章

Top Gun 無效?美軍如何轉陣吸引新兵

上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加強歐洲駐軍以保護北約領土。諷刺的是,美軍現正苦於招攬年青男女入伍,所有部隊均難達成本年度的募兵目標。與此同時,撇除有過胖、吸毒及犯罪等問題的人士,合資格服役的年輕人比例創歷史新低,願意考慮從軍的就更少。國防部長對短缺問題表示關注,有專家更指「今年令我們質疑全志願部隊的可持續性」。 查看文章

無知者的惡:俄羅斯戰俘的反省及追悔

上月底,俄羅斯士兵 Vadim Shishimarin 被控射殺烏克蘭平民,在烏被判終身監禁,亦是首名受審獲刑的俄國戰俘。對於其他降服或被擒俄軍的在囚情況,外界所知甚少。「德國之聲」早前獲烏方批准,成為首個採訪這些俄男的媒體。他們聲稱對侵略鄰國深表遺憾,但從各自的參戰原因及經過,盡見無知者的惡。 查看文章

戰火蹂躪農地,烏克蘭人冒死重新耕作

全球最大小麥、粟米及葵花籽油生產地之一、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遭受俄羅斯侵略近 3 個月以來幾乎無法耕作、生產及出口,多達 3 成農地仍被佔領或不安全。部分逃避戰火的農民現已回家,想要拾起犁,重新種植作物。雖然田地受損、收成難以外銷,甚至性命仍受威脅,他們依然決心復耕。 查看文章

廚房部隊:養活烏克蘭的抗爭力量

俄烏戰火不斷,烏克蘭國內的廚師、餐廳老闆和麵包師正團結起來,組成「廚房部隊」為軍人和平民提供膳食。 查看文章

過濾營 —— 重現人間的二戰恐怖工具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開戰以來已有逾 100 萬人從烏克蘭「疏散」。但烏國官員指控,俄軍從侵佔城市帶走數十萬平民,並在強行送俄之前,把他們囚禁於「過濾營」之中,逐一篩查政治立場。有分析指,這類拘留所曾為二戰時期的蘇聯所用,堪稱駭人恐怖。如今普京重施故技,背後的用意何在? 查看文章

摩爾多瓦分離主義地區受襲,會是俄烏戰爭的新危機?

烏克蘭戰爭繼續是全球焦點所在。不過,早前有觀察人士推斷,俄羅斯下個目標,可能是烏克蘭西南部鄰國摩爾多瓦(Moldova)。本週二便傳出俄國支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分離主義勢力所在地發生爆炸,可能是俄國的偽旗行動。事件引發憂慮,俄羅斯會否重複藉頓巴斯地區挑起戰爭的模式,將戰線延伸至摩爾多瓦。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有名有姓與寂寂無名的陣亡俄軍

北約估計,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有 7,000 至 15,000 名士兵喪生。一個月的兵員損失數字,已大抵於前蘇聯士兵在持續十多年的阿富汗戰爭死亡人數。基輔方面稱,截至 3 月 28 日有 7 名俄國將軍、至少共 15 名高級軍官喪生。而其他寂寂無名的陣亡俄國士兵,想要在本國內追查他們的名字、人數,則可能要面對「假新聞法」的威脅。 查看文章

蘇丹內戰,為何兒童會被送到古巴?

1983 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作為南蘇丹武裝力量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成立。內戰加上饑荒,造成超過 400 萬人流離失所、估計 200 萬人死亡,同時影響 2011 年南蘇丹經公投獨立。專門研究南蘇丹的人類學家 Carol Berger,則在新著作中探討 SPLA 當年如何強徵蘇丹南部兒童入伍。 查看文章

逃兵現象 —— 內部瓦解緬甸軍隊?

緬甸軍方政變以來,反軍政府的民族團結政府(NUG)成立人民防衛軍(PDF),與國防軍(Tatmadaw)在各地爆發武裝衝突。不過,雜誌「外交家」報道,分散的抵抗力量尚未整合,而且缺乏指揮官及武器。在武裝衝突以外,就有人鼓勵及協助國防軍士兵逃走,期望藉此摧毀國防軍。 查看文章

【二戰秘史】猶太難民加入美軍,任務卻是侍奉納粹精英?

一群逃離納粹德國的猶太難民,二戰時加入美軍,一心要親手消滅納粹黨,卻因通曉德語而獲派秘密任務,專門服侍被俘虜的納粹精英,以收集情報及使他們歸化美國。Netflix 最新半動畫紀錄片「絕密戰俘營:納粹精英在美國」(Camp Confidential: America’s Secret Nazis)就揭開這段秘史,猶太老兵憶述全家被納粹黨所殺,自己卻要奉命娛樂納粹精英,箇中精神折磨近乎把人逼瘋。 查看文章

日本投降原因 —— 蘇聯參戰比原子彈更重要?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向盟軍投降;9 月 2 日正式簽署降書,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上句號。傳統觀點認為,此前廣島、長崎兩地遭美軍原子彈轟炸,是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原因,不過日裔美國歷史學家長谷川毅就提出,蘇聯對日參戰,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查看文章

北韓糧食危機,士兵也要搶劫

金正恩今年 6 月承認,北韓面臨日趨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期的報告估計,北韓今年糧食將短缺約 860,000 噸,即大約兩個月的需求。有新聞機構據北韓國內消息指,餓死及乞糧的兒童和老人增加。不過,平民面對的饑荒問題可能更嚴重,因為同樣挨餓的士兵,會搶掠平民的財物和糧食。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