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衍生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中,人類能夠將身體部分換成機械,要讓肉體變強,只需升級「零件」及植入升級晶片。現在,人機合體(Cyborg)正逐步實現,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機械拇指,證明可增強人體能力,未來有望設計出更多機械身體部分。
自 2020 年疫情封鎖以來,人們減少出勤而在家工作,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更長,增加失眠、抑鬱、肥胖、心血管問題和死亡風險。2011 年一項針對 20 個國家的研究顯示,日本人坐著的時間最長,平均每個工作日約為 420 分鐘。此外,該國自古以來已有席地而坐的傳統,涉及深厚文化、政治和宗教底蘊。「日本時報」近日就以「坐」為主題,剖析日本人「坐的文化」,探討他們是否已掌握正確坐法的奧秘。 查看文章
「有抗體就有保障」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正確的認知,但世間上還有很多領域都有待發掘,不是非黑即白的真理,正如現今物理學中,有很多理論都只能作有限度解釋,免疫學亦如是。 查看文章
日本多年來亦大力發展外骨骼機械動力輔助裝置,幫助老人及行動不便人士鍛鍊身體,令他們得到更好的生活質素,更希望裝置能進一步用於需要高體力勞動的工作環境。 查看文章
常識認為,企業通過投資科技以增加產量,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過,美國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警惕,不少科技取代了人手,卻沒有顯著提高效率,結果衍生經濟不平等的問題,因此呼籲以政策鼓勵增加就業、而非取代人手的科技投資,避免「過度自動化」(Excessive Automation)損害人類利益。 查看文章
電玩遊戲「電馭叛客 2077」 (Cyberpunk 2077)衍生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大受觀眾歡迎。故事講述社會底層出身的少年 David 在企業控制的未來都市「夜城」中生存;而在這 Cyberpunk 的世界裡,植入改造裝置是提升個人戰鬥能力的重要手段。編輯、改造身體似只限科幻題材,但事實上人機合體(cyborg)可能已在現實中出現。 查看文章
在最新一期《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采访中,首席执行官 Tim Cook 讲述了乔布斯会如何评价现阶段的苹果公司。早些时候,苹果前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还以客座编辑的身份,于《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杂志上谈论过设计方面的话题。 查看文章
据外媒Kotaku报道,最近一位从事律师助理工作的《尼尔:机械纪元》女玩家Jen在推特上火了,因为她在国外约会交友软件Tinder上,说服那些想和她交友的男性购买了《尼尔:机械纪元》,然后就失联了。 查看文章
近期香港除了新冠疫情外,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到有另一種傳染病 —— 瘧疾。由外國抵港人士傳入本地,在短短的 1 個月間,個案急升至 30 多宗。雖然部分人經治療後順利出院,但有部分患者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已出現死亡個案。巿民大眾究竟對這種來至非洲的疾病知多少?對香港整體又會構成甚麼影響? 查看文章
今年 5 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與西北大學和萊斯大學等多間學府,簽訂為期 4 年半的合約,共同研發「植入式活體藥房」,以植入人體的晶片,直接於體內製藥,實現人體與生物電腦工程結合的奇蹟。 查看文章
走到山川海洋極地,或者鹽、水和尋常食物,微塑膠都已無處不在。一週過去,人體可能已攝入約 5 克的微塑膠;上月一份研究更顯示,人體血液中也檢測到微塑膠。避無可避的微塑膠,會對人體造成甚麼傷害?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指,科學家雖然有所憂慮,但目前尚未確定微塑膠的健康威脅。 查看文章
是次於葡萄牙南邊薩多的發現,比現存最古老的木乃伊還要早 1,000 年之久!或許前人對於人體的了解,或是製作木乃伊的知識,均超越我們的想像,依然有更多知識、技巧、認知甚至種類等待我們發掘。 查看文章
太空任務危機四伏,太空船暴露在宇宙輻射、太陽粒子及微流星的危險之中。假如真的要進行遠程載人飛行任務,例如派遣飛船在火星建立基地,船隊需要有建造保護屏障的材料和器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團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太空員產生的尿液和血液中的化合物,可製成堅固的混凝土,未來或能在太空旅行和建立殖民基地中發揮關鍵作用。 查看文章
看過 Matisse 對人體的草圖,會知道他絕對懂得「正確地」畫人,但與其展示專業的畫畫技巧,他反而以簡單平面的線條和一斑斑的顏色來渲染情感,看上去不但欠缺重心,更有種不斷向外圍空間擴展的錯覺。比起人物實實在在於畫布上佔據具體位置的傳統畫作,Matisse 開闢了另一個天地。 查看文章
機械進入外科醫療領域並不新鮮。美國早在 2000 年,已開始應用由外科醫生負責控制的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機械外科手術的下一階段,能否發展至類似無人駕駛、無人機般,手術由機械控制,不經人手?或者,這一天將會在何時來到? 查看文章
法醫學最初來自東方文化,一直到 19 世紀才在歐洲被視為科學學科,但仍然不屬於獨立專業。雖然法醫學及法證學的發展一直以西方國家為主,但宋慈的「洗冤集錄」依然證明,即使古代醫學缺乏解剖生理學,當時的學者仍能通過對刑犯的愛心及觀察,加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突破科學發展的限制。 查看文章
在統稱「法醫學」的知識中,很多依然處於成長階段,其中,較為「年輕」的法醫人類學最早記載於南宋時期宋慈的「洗冤集錄」(約公元 13 世紀),比歐洲法醫學奠基人、來自意大利的菲德里(Fortunato Fedeli)還要早 350 年誕生。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