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型企業將電話客戶服務外判到東南亞地區,但東南亞員工講英文時難免帶有口音,客戶可能聽不清楚,員工也不時因此被刁難。最近矽谷初創公司 Sanas 就嘗試在通話中加入「口音濾鏡」功能,令外判電話中心員工的口音更像白人及美國人,但有批評者認為,做法無助於改善工人所遭遇的問題。
土耳其西部的一伙土国民族主义者2日下午攻击美国陆战队员,导致15人被捕。美方官员则表示,2名美国陆战队员遭到袭击后平安无... 查看文章
在整个欧洲杯期间,德国的几场比赛都发生了民族主义事件,为整个赛事添加了些许阴霾气氛。然而也有积极的方面,荷兰球迷的热情和庆祝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备受关注。 查看文章
雖然民族主義在中國輿論場中並不是什麼新鲜事,但由極端言論轉化而來的暴力行为也是中国政府不乐见的。 查看文章
为救两名遭到袭击的日本公民而受伤的中国女子胡友平因伤重而离世的消息立刻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范围的哀悼。官方媒体也赞扬了她的见义勇为。尽管行凶者的动机目前还不清楚,但许多网民将这场悲剧的责任归咎于近年来一些评论人士和官媒共同煽起的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有专家认为,胡友平的挺身而出避免了中日之间可能爆发的一场巨大的外交危机。 查看文章
王英良: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各行业均更愿意进行较乐观的展望,或保持或增加对美直接投资,这反映企业对美国市场以及预期依然存在乐观面。 查看文章
数千名以以色列宗教民族主义者为主的人参加了在耶路撒冷旧城一个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社区举行的年度游行,庆祝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占领东耶路撒冷。其中一些人高呼“阿拉伯人去死”。 查看文章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耶伦(Janet Yellen)本星期开始了她对中国为期六天的访问。中国官方媒体对她的此次访问做出了相对正面的报道,并强调美中合作的重要性。但北京的态度并没有受到民族主义网民们的认可。他们批评耶伦访华诚意不足,也认定了美国的目标在于遏制中国的发展。 查看文章
文章提出「左獨」立場,思索其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查看文章
流媒体平台网飞(Netflix)星期四(3月21日)播出了其改编自中国小说系列《三体》的剧集,将这个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扬的中国本土科幻故事进一步推向全球观众。但该剧在播出前就已经遭到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者的口诛笔伐,他们指控网飞刻意利用小说中的“文革”内容贬低中国。 查看文章
最近几周,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网络民族主义者开始攻击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最大的瓶装水生产商农夫山泉。 查看文章
中国瓶装水和饮料巨头农夫山泉过去两个星期来被卷入了“不爱国”的争议之中。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博主们和网民们称该公司在瓶子设计上融入了“日本元素”,并批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是一位“忘恩负义”的商人。农夫山泉已经对部分指控做出了否认。 查看文章
新芬党(Sinn Fein)的欧尼尔(Michelle O'Neill)今天获选为北爱尔兰首席部长,是这个英国权力下放的... 查看文章
北京过去这个周末对台湾大选结果进行了强硬表态,称总统竞选获胜者赖清德的民进党不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然而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者并不满意官方的回应。他们批评北京在“自欺欺人“,并宣称武力统一台湾是今后的唯一选择。 查看文章
俄罗斯无人机周一(1月1日)攻击了与20世纪最著名的两位乌克兰民族认同感捍卫者有关的一所大学和一座博物馆,当地人誓言要将其修复。 查看文章
很多消費者都喜歡復刻版包裝,及停產多年再次發售的產品,像是雪糕蛋糕、經典動漫週邊,或「他媽哥池」等兒時最喜愛的玩具。這些孩提時靠父母才能購買的東西,有時充滿回憶、有時則更求之不得,人們長大後擁有了經濟能力,總會再渴望擁有。 查看文章
知名電器品牌東芝創業近 150 年,自 1949 上市,終在日前於日本股市除牌。回首東芝的輝煌史,在經濟高增長時期,東芝在日本國內生產的黑白電視機、雪櫃及洗衣機,成為庶民趨之若鶩的家電「三神器」,其後推出的家電更為人津津樂道。公司又於 78 年推出首台日文文書處理器,而 87 年開發出 NAND 快閃記憶體,成為現今智能電話的關鍵,更成為南韓三星電子的模範,但兩者發展卻南轅北轍。 查看文章
去年 9 月面世的中國購物平台 Temu,以琳琅滿目的廉價商品作賣點,宣揚用戶「可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截至 5 月,其應用程式已在 48 個國家上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活躍用戶。消費歷史學家 Wendy Woloson 認為,該平台滿足了美國人對便宜商品與新奇體驗的渴望。美國新聞網站 Vox 分析了該平台的興起。 查看文章
亞馬遜地區有逾 400 個不同原住民群體,當中有部分與世隔絕。以巴西境內第二大的賈瓦里河谷(Javari Valley)原住民保護區為例,該區佔地 8.5 萬平方公里,面積接近葡萄牙,裡面幾乎全是原始叢林,住有 6,000 人左右。不過資源豐富的保護區經常要面對外來者非法伐木、捕魚及採礦,居民開始尋找新方法來捍衛祖傳土地和生活方式,例如電話和社交平台。 查看文章
全球機迷引頸以待的 GTA 6 終於發放預告,短短 1 分半鐘的影片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不過,部分電玩產業人士感慨,興奮只屬一時。多位專家指岀,今年縱有一系列遊戲大受好評,也有些改編成功的影視作品,可是整體來説,其實全行過得相當艱難,業內的裁員情況更被形容為「災難級」。 查看文章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今年被「近水樓台」的墨西哥取代,但其實背後也有大量人民幣推波助瀾。光是去年,中國對墨的直接投資總額達 25 億美元。接壤美國的新萊昂州最為受惠,上月再宣佈獲兩間中國企業進駐,預計將帶來近 60 億美元生意。惟據「紐約時報」與「經濟學人」分析,中商只當墨國是賺美金的跳板。 查看文章
共享辦公室營運商 WeWork 宣告破產後,共享辦公室市場未有因此完結,疫後工作模式的轉變,使僱主對共享辦公室仍有需求。其中共享工作空間營運商 IWG 就有意再拓展業務,其經營模式與 WeWork 有何不同?學者分析,未來可能有更多寫字樓業主看準市場空缺,加入這個行列。 查看文章
過去幾日 OpenAI 董事會與阿爾特曼(Sam Altman)一事反反覆覆,微軟總裁一度宣佈後者加盟,結果又發展成阿爾特曼重返 OpenAI。董事會最初突然解僱阿爾特曼,而最大股東微軟在此事沒有發言權,如此治理結構據報已引起各投資者重視,並期望作出改革,以免日後再出現類似危機。 查看文章
有「ChatGPT 之父」之稱的阿爾特曼(Sam Altman)與 OpenAI 董事會談判破裂,不會重返。OpenAI 找來 Twitch 前行政總裁 Emmett Shear 出任臨時 CEO,最新消息是 OpenAI 員工以辭職要脅阿爾特曼回巢,到底會怎樣影響該公司未來的發展? 查看文章
2022 年,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 OpenAI,發佈了一個名為 ChatGPT 的聊天機械人程式,程式的成熟程度震驚世界,改寫全球工業和教育生態,自此各界便十分關注 OpenAI 的一舉一動。11 月 17 日,該公司忽然投下一顆震撼彈,董事會對外表示解僱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微軟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宣佈,阿爾特曼將加盟微軟,帶領新的 AI 研究團隊。 查看文章
11 月 10 日,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美國的分公司遭受勒索軟件攻擊,干擾美國公債市場的部分交易。根據路透社報道,此次攻擊與過去一年,波音、英國金融科技公司 ION Trading UK、英國皇家郵政以及日本名古屋港等多家公司所遭受的網絡攻擊如出一轍,都是由黑客組織 LockBit 發動,不過這次攻擊對金融界造成的衝擊尤其嚴重。 查看文章
外界很難精算軟銀和願景基金的整體情況,部分原因是孫正義總是不斷交易,也因他的心腹、軟銀願景基金行政總裁 Rajeev Misra 採用的財務結構太高階。 查看文章
去年首三個月 Netflix 失去了 20 萬訂閱者,為十年來首次下跌,拖累股價表現。不過公司似乎很快重上正軌,根據上月 Netflix 向股東發的公開信,在 2023 年第三季度新增 880 萬訂閱者,加上第二季度的 590 萬,現時全球訂閱者總數為 2.472 億。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社會學教授 Jean Chalaby 近日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分析,Netflix 究竟是如何扭轉劣勢。 查看文章
以哈戰爭持續一個月,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國家發起新一輪杯葛潮,抵制親以色列的商品,麥當勞、Starbucks、Disney+ 等歐美商家成攻擊對象,而背後發功的「抵制、撤資、制裁」(BDS)運動再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杯葛潮對經濟到底有多大影響? 查看文章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WeWork 以每小時 21.9 萬美元的速度消耗現金,但營收根本追不上燒錢速度,幾乎每賺 1 元,就要花掉 2 元。這一秒拿到投資人的錢,下一秒就去開分店。 查看文章
氣候變化是各國長期面對的問題。經過數十年討論,有關議題亦融入教育體制之中,不少西方年輕人視環境公義為他們核心價值之一,例如近年爆發的「反抗滅絕」運動。有學者近日就發表研究,探討英國出現的「氣候辭職」潮(climate quitting)。 查看文章
拜 Facebook、Amazon 等平台巨擘的成功故事啟發,當時的新創圈迷信一種成功方程式:燒錢瘋狂擴張,再用擴張換更多的錢。2010 年成立的 WeWork,正是誕生在這種氣氛之中。 查看文章
NBA 全新賽季上月 25 日開鑼,由丹佛金塊主場對戰洛杉磯湖人,但場外消息似乎比場內比賽更受關注。現有轉播權即將到期,NBA 賽會正在洽商未來賽季的轉播權,由於愈來愈多觀眾透過串流平台而非付費有線電視觀看直播體育賽事,外界正猜測 NBA 轉播模式會否革新,引入科技企業加入轉播,而這些協議將如何改變觀看比賽的方式、影響美國媒體未來? 查看文章
今年國慶檔期,多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但陣容最強、製作成本高達 6 億人民幣的愛國主義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票房不如預期。分析認為,中國影迷對這類電影開始感到疲勞,題材缺乏新鮮感,且疫情過後,他們傾向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而不再是「長津湖」或「戰狼 2」般的中國式英雄大片。 查看文章
一直以來,日本企業都認為員工的外型是公司的門面,所以會規定員工的髮色及服裝必須端莊。但連鎖超市集團 Belc 正打破舊有觀念,在超市門外張貼海報:「員工的儀容開始多元化,我們對頭髮、指甲等的標準大幅放寬,感謝顧客的理解與配合。」 查看文章
三菱汽車在 2012 年與中國廣汽集團(GAC)合資成立廣汽三菱,主要在當地生產燃油車,但近年中國汽車市場迅速轉向電動車,令三菱燃油車 2022 年銷量跌至高峰期的 5 分之 1。面對在中國銷量持續低迷,該公司董事會日前正式決定撤出中國。有分析指,日系汽車公司在中國,除了未能順應潮流生產電動車迎合市場所需之外,同時亦要應對強硬國策。 查看文章
經營唐吉訶德的母公司泛太平洋國際控股(PPIH)從日本起家,如今門市遍佈亞洲,作為「日本的代表」,唐吉訶德已成為招攬國際旅客的招牌。許多訪日的觀光客都曾造訪海外門市,表示「也想到日本的門市看看」。不只能挹注日本門市的營收,還能帶來良性循環。 查看文章
日本的唐吉訶德,通常與「驚人的便宜」畫上等號。然而,海外門市從日本訂購商品會產生運費等開支,不可避免會提高售價。為了壓低價格,只有與當地企業合作,著手開發日本食品。 查看文章
由企業自行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可說是最積極發展生成式 AI 的方式。儘管美國勢力在生成式 AI 領域仍佔據主導地位,但技術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有針對英文之外單一語言和特定行業的成熟版本 LLM,這代表各國發展出自有 AI 系統的機會依然存在。 查看文章
松下控股(Panasonic)今年 3 月決定在全公司引進對話型 AI,最早由子公司 Panasonic Connect 於 2 月率先引入,之後預計普及,讓全日本約 9 萬名集團員工使用。 查看文章
上月,美國達美航空宣佈更改「飛凡里程常客計劃」,將原本結合消費金額與飛行里數的計分方法,改為只計算消費金額,並提高入會與獎賞門檻;換言之,由鼓勵「多飛行」轉為「多消費」。美國范德堡大學法學院教授 Ganesh Sitaraman 在「大西洋」雜誌撰文,批評這類飛行常客計劃反映了美國航空業的腐敗,將矛頭指向監管問。 查看文章
媒體「現代ビジネス」專文指出,當新舊公司完全切割,新公司未必再擁有尊尼事務所名下的房產及藝人作品著作權等,原有企業價值將會失去,對投資者吸引力亦會大減。 查看文章
俄羅斯侵烏克蘭後,數百間外國企業表明反戰立場,退出俄國市場,但仍有公司選擇留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CELI)創辦人 Jeffrey Sonnenfeld 譴責這些企業貪婪,甚至是俄羅斯入侵的共犯。有些企業之所以留下來,或因政治上缺乏離開的壓力,或不忍放棄龐大市場;但對某些企業而言,持續供應必需品,才是人道的做法。 查看文章
香港交易所在 2023 年初發佈諮詢文件,建議加強 ESG 框架下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當中包括鼓勵企業考慮如 GRI 準則等其他國際 ESG 匯報框架下的行業披露規定,並作出其認為適當的披露。 查看文章
曾幾何時,每當 Air Jordan 推出新一代波鞋或復刻版,開售當天都會有大批顧客在鞋店外排隊,大熱鞋款在炒賣方面長期有價有市,而 Jordan Brand 多年來都是 Nike 旗下最暢銷品牌。但近日路透社專文指出,掀起波鞋文化的 Air Jordan 正備受威脅。 查看文章
英格蘭地區 10 月起禁用即棄塑膠餐具,以推動環保政策,但新規定仍有局限,例如並未包括即食食品的塑膠包裝,環保人士批評禁令不足以減少塑膠垃圾,一些食店甚至不知道新規定,外界質疑當局宣傳不足。 查看文章
在中國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的大方向下,以及政策與監管機構強制披露的要求下,各大企業要想要可持續發展,發展必將離不開 ESG 的披露。在大部分公司背景均為中資的港股市場,自然首當其衝。 查看文章
過去十多年來,每逢聯合國在紐約舉行為期一週的年度大會時,數以萬計的氣候活動人士都會前往當地遊行抗議,要求停用化石燃料。美國新聞媒體 Vox 近日訪問了氣候活動先驅 Michael Mann,分析化石燃料公司阻撓氣候行動的各種招數。 查看文章
瑞士鐘錶品牌勞力士(Rolex)早前宣佈收購寶齊萊(Bucherer),成為鐘錶界熱門話題。同樣來自瑞士,勞力士是頂級豪華腕錶品牌,去年銷售收入高達 97 億美元,冠絕其他對手;寶齊萊除了製錶,更是全球最大腕錶零售商,過百專賣店主要分佈於歐美。1924 年以來兩大品牌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關係,這次收購則引來一些憂慮,雜誌 Chronos 日本版主編廣田雅將就分析交易的緣由。 查看文章
年屆 92 歲的傳媒大亨梅鐸宣告退休,將辭任霍士廣播公司(Fox)與新聞集團(News Corp)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席位。過去數十年,梅鐸在三大洲對傳媒業與政界影響深遠,如今欽點長子拉克蘭(Lachlan Murdoch)接替其位置,看似解決接班人問題。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卻指,幾兄弟姐妹向來不是同心同德,他日梅鐸辭世,拉克蘭能否服眾頗成疑問。 查看文章
多年來,香港與東南亞的聯繫都非常深厚,其中馬來西亞因為龐大的海外華人網絡,以及共同的殖民歷史,與香港的交流十分頻繁。馬國出生的金像影后楊紫瓊曾在香港影壇打滾多年;近日因 JPEX 案而受媒體關注的莊鍶敏,也是大馬拿督的女兒。除了娛樂影視外,多年來馬來西亞華僑亦為香港各行各業貢獻良多。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