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2-
07.03
18:49
CUP  /  文化

陶傑:中國為甚麼陷入了瓶頸,而不是拐點?

今日的香港,西九故宮文物展覽,康熙雍正的帝王龍袍,吸引大量香港老百姓參觀:但珍寶海鮮舫則被某些「學者」指為象徵帝皇畫舫的享受,兼有東方獵奇色彩,堆砌而庸俗,應該拆毀。中國人對於所謂「封建」,在百年前的左傾知識分子扭曲之下,一直一知半解。

更多文章
英國皇室聖誕文告,如何演變成傳統?

聖誕節當日下午 3 時,查理斯三世將按照傳統發表聖誕文告,是其繼任以來第二份聖誕文告。從最初的電台廣播開始,到今日全球民眾都可在官方 YouTube 頻道收看,這項皇室傳統隨時代革新。對此有深入研究的諾定咸特倫特大學新聞與媒體系主任 Deborah Wilson David,就在聖誕前為我們分享這項傳統的歷史。 查看文章

中世紀養貓:富有的象徵,讀書的陪伴

自中世紀起,貓經常與修士、學士為伴,有一位詩人描述,貓是學者的光、最親密的伴侶,表達了對寵物貓強烈的情感依戀。貓的相伴,對於花時間閱讀和寫作的人,為其腦力工作的孤苦,帶來了愉悅。 查看文章

你不認識的法國皇室後裔:拿破崙八世

「拿破崙」電影上畫後,評價相當參差,但無損大家討論這位一代梟雄的興緻。儘管法國早已推翻王權帝制,但拿破崙建立的法國皇室依然存在,目前家族族長是 37 歲的 Prince Jean-Christophe Napoleon Bonaparte,是拿破崙的曾曾曾姪孫,被波拿巴主義者奉為「拿破崙八世」。究竟這位「拿破崙」從事甚麼職業?他是否有任何政治野心,以拿破崙八世之名稱帝登基? 查看文章

林喜兒:「王冠」第六季 —— 好好的告別

「王冠」未完,這幾年間菲臘親王、英女王相繼逝世,查理斯也正式登基。世界變了,Peter Morgan 的「王冠」也變了,這一季是在英女王逝世後才拍攝,背景設定為 1997 年到 2005 年,而剛上架的第一部分四集,則集中在 1997 年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意外身亡前的八個星期。 查看文章

卡梅倫重返政壇,為何因而成為「終身貴族」?

本已在 2016 年先後辭去英國首相、國會議員職務的卡梅倫(David Cameron)意外重返政壇,獲首相辛偉誠延攬入閣擔任外交大臣,英國媒體形容消息「令人震驚」。其入閣方式在今天看來也相對特別 —— 以終身貴族身份進入上議院,再擔任部長。 查看文章

有真憑實據的英國黑人血統女貴族

「夏洛特王后:柏捷頓家族前傳」(Queen Charlotte: A Bridgerton Story)日前開播。既然正傳「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找來黑人演員扮演王后,前傳的王后自然要再起用黑人演員。真實的夏洛特王后有黑人血統只是少數學術界人士的意見,而信者恆信,再爭論也是徒然。不如回頭數有根有據的黑人貴族,同樣在佐治時代確實有第一名黑人血統女貴族 —— Dido Elizabeth Belle。 查看文章

英國城堡莊園文化遺產保護者 —— 美國人

英國城堡及莊園數量數不勝數,不少都是貴族後代繼承的遺產,不過在民主取代貴族世襲領主制度的今天,一部分貴族的經濟狀況難以支撐維護祖產所需的大筆資金。有人選擇向外界請求幫助,甚至直接出售之;而出手相助的人或買家,可能是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 查看文章

【反帝歐洲篇】歐洲人如何看君主制?

對歐洲以外的人來說,英國應是最為人熟知的君主制國家,婚禮、葬禮、加冕⋯⋯ 英國皇室大事往往成為國際新聞。不過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其實仍有 12 個君主制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又如何看待君主制? 查看文章

【反帝英國篇】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

英王查理斯三世加冕,大批人前往白金漢宮前慶祝,另一方面,也有反君主制人士在加冕期間高呼「不是我的國王」。英國共和主義者一直要求推翻君主制,其中在 1983 年成立的「共和國」(Republic)就以「廢除英國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綱領。 查看文章

英王加冕禮:英國一連三天會有甚麼活動?

英國君主立憲制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宗接一宗的醜聞、年輕一代對其支持減弱,表明這一古老體制或已開始失卻重要性。皇家哈洛威學院市場營銷與消費者研究教授 Pauline Maclaran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析指,華麗而隆重的加冕週末(coronation weekend),可以是英國皇室向公眾證明其價值的好機會。 查看文章

陶傑:查理斯登基大典後,世界又如何?

意識形態的紛亂、貧富懸殊的惡化、世界秩序的崩壞,英王在這個歷史時刻的登基大典,其蒙上的陰影,又豈止一名可疑人士投擲炸藥被捕之簡單? 查看文章

林喜兒:The Windsors Coronation Special —— 國王駕到

英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典禮將於今個星期六(5 月 6 日)舉行,國王登基前,BBC 播出紀錄片 Charles R: The Making of a Monarch,那邊廂 Channel 4 也來湊湊熱鬧,剛剛在星期日播出著名喜劇 The Windsors Coronation Special。 查看文章

【英王加冕】花費千萬公帑,只為一份儀式感?

英王查理斯三世將於本週六舉行加冕典禮,這場有著金色馬車、不乏名貴珠寶和各國貴賓的盛大活動,預計耗資 5,000 萬到 1 億多英鎊。為此埋單的英國納稅人,很多因為通脹高企、工資停滯多年及能源價格飆升,正面臨經濟困境,但對新君來說,一切或只是「儀式感」。 查看文章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由始至終都是單方面的指控,另一方未能辯護。哈里是英國人,不是中國人,只有中國人的文化,七十年來,政治批判劉少奇、鄧小平、林彪,這三個「叛徒、內奸、走資派」都絕對沒有自辯的權利。哈里生長的環境,不屬於這一種,此人天生哪裡遺傳來這種遠東政治審判文化的想法,是一個謎。 查看文章

從哈里王子回憶錄,理解喪母的長期創傷後遺

哈里王子回憶錄 Spare 日前出版,在爭議聲中登上暢銷書榜,縱然該書以「用愛的永恆力量戰勝悲傷」(Eternal power of love over grief)為宣傳,但新英格蘭大學社工學系副教授 Sarah Wayland 反而指出,哈里疑有喪母的「複雜性創傷」後遺,悲傷不是被戰勝、只是被粗暴壓抑,影響其身心發展至今。 查看文章

陶傑:梅根掀起西方內戰

整個西方的傳媒出版界,現在加上人權政治組織,在為這對男女火上加油,吶喊助威,這就不只是八卦利潤之簡單,而是一場意識形態的龐大進攻。 查看文章

面具於 16 世紀的歐洲:既流行,亦可恥

說到面具,今日多數人會想起派對或舞台上的誇張服飾。但其實古今中外也有佩戴面具的文化,由醫學用途、彰顯階級、神聖象徵、時尚標誌,甚或職業與日常所需⋯⋯ 意義一直隨時代轉變。 查看文章

林喜兒:「王冠」第五季 —— 年代愈近,歷史愈遠?

闊別 2 年,「王冠」第 5 季上星期上架。隨著 2021 年菲臘親王離逝,今年 9 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也離開人世。世界變了樣,王冠也有了新主人。 查看文章

查理斯三世剛登基,「王冠」劇情卻走向尷尬時刻

「華盛頓郵報」近日有專文指出,與前季角色早已亡歿不同,Netflix 劇集「王冠」第五季中講述的人物大多仍然健在,也由此引發更多爭議。 查看文章

陶傑:查理斯坐穩後總要做一點事情

帝王總有某種逆反心理,覺得上一代定下的規矩,下一代必須違反或修正,才顯得出下一代是真正有決策能力的國王。 查看文章

英王查理斯三世規劃的夢幻樂園:龐德伯里

查理斯三世苦等 70 年後終於登基為英王,其一舉一動繼續受到各界關注。有媒體就發現,查理斯三世原來精通藝術,更戲稱他為「皇儲身份耽誤的水彩畫家」。其實,這位新任英王還有另一個身份 —— 城市規劃師。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講述他獨定的規劃準則,如何應用於多塞特郡一個名為龐德伯里(Poundbury)的新市鎮。 查看文章

英女王過身後,皇家認證怎麼辦?

從奢侈品牌 Burberry 到家常調味料品牌亨氏(Heinz),英女王離世,將改變數以百計品牌的形象。這些品牌都獲皇家認證(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可在產品及營銷中使用相應王室成員授權的紋章。目前的皇家認證中,由女王發出的佔大多數,共計 620 項,將隨其離世失效,相關品牌需要在兩年內從產品上移除女王徽章。部分企業日後尋求新王查理斯三世認證時,可能會有困難。 查看文章

伊利沙伯二世國葬,如何有別於先王?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昨日在西敏寺舉行國葬,多國元首出席,成為全球新聞焦點。杜咸大學現代英國史教授 Philip Williamson 通過歷史,講解莊嚴儀式如何加入新時代元素,同時恢復了一項長達兩個半世紀前的古老傳統。 查看文章

唐明:伊利沙伯女皇為這個世界做了甚麼貢獻?

今時今日,我們幾乎無法理解貴族的意義 —— 尤其在一個沒有貴族傳統,相反卻充斥了無產階級造反奪權的文化中,理解貴族這個概念,就好像了解恐龍一樣困難。 查看文章

查理斯三世登基,但誰是查理斯一世與二世?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後,兒子登基為查理斯三世。曾經有傳王儲考慮過不以「查理斯」為名號,原因是英國史上的查理斯國王,歷史評價都不太好,查理斯一世更獨力挑起兩場英國內戰,最後淪為唯一被處決的英格蘭國王。在揭開歷史新一頁前,就讓我們先認識查理斯一世與二世。 查看文章

陶傑:天圓地方說女王

樹欲靜而風不息。一位老人家長在的時候,山河歲月一樣,做子女的覺得永遠在那裡,長期習慣了,一旦離開,即使她年事已高,早有心理準備,這一刻來臨,全世界都有天崩地裂的感覺。伊利沙伯二世無意中成全了天人合一的一種獨特的政治倫理。她是上帝送給這個世界的一份無價的禮物,而且可能是最後的禮物。 查看文章

【女王駕崩】回顧 1975 年英女王訪港傳奇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在英國時間 9 月 8 日駕崩,享耆壽 96 歲。每當談及英女王,很多香港人都會記起,1975 年女王訪港的親民形象,與市民不時只有一繩之隔。嶺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馬翰庭(Mark Hampton)指出,這次傳奇之旅不但使得「事頭婆」深入民心,還在 67 暴動後幫助港府重建管治形象。 查看文章

唐明:有錢也打敗仗是甚麼怪事?

有一件事很奇怪,可說是問題的關鍵:即免除軍人身份,是統治者實施獎賞的手段。換言之,從軍的身份等同賤民,而且是一種特殊的、遺傳的戶籍制度,即所謂的軍戶、兵戶,實質上等同懲罰,立下軍功之後,得到的獎賞,竟然是使他們恢復平民身份。 查看文章

唐明: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為甚麼不能進?

如果你的家,有莫名其妙的人可以強迫你交出鑰匙,把你隨時趕走,對著你的家當噴灑藥水,內衣褲隨便亂翻,物品任取任搬,這不叫家,中國的網民說:「這叫牲口棚。」 查看文章

愛德華八世協助納粹?

除了「不愛江山愛美人」選擇退位、受封溫莎公爵外,人們對愛德華八世另一個印象,恐怕是其對納粹的同情態度。溫莎公爵夫婦在大戰前及戰時,與納粹德國的關係耐人尋味,傳統觀點認為,溫莎公爵只是希望避免另一場世界大戰,卻無意中成為納粹侵略計劃中的棋子。將於 3 月 27 日在英國播出、基於英國歷史學家 Andrew Lownie 著作 Traitor King 的紀錄片 Edward VIII: Britain’s Traitor King,卻提出其他看法。 查看文章

【女王首肯】卡米拉封后的意義

英女王在較早前登基 70 周年表明,「誠心期望」王儲查理斯(Prince Charles)將來繼位後,妻子卡米拉(Camilla)可封為王后。國王配王后看似順理成章,但卡米拉其實沒有封后的保證,當中牽涉複雜的王室傳統問題;有意見更曾經主張,冊封次一等的「王妃」稱銜,反而可開創較平等的王室關係。 查看文章

女王的知己 —— 女侍

長壽是一種祝福,但長壽也有長壽的苦惱 —— 親人密友先自己而去,要說告別的總是較長壽的人。英國菲臘親王去年離世,令人關心當時已屆 94 的英女王失去「力量和支持」。打擊並未結束,剛過去的 12 月 29 日,擔任宮廷女侍臣 34 年的 Lady Farnham 去世,英國媒體形容女王失去一位親密助手。實際上,服務多年的侍臣們與女王的關係,不能簡單以主僕看待。 查看文章

不滅的王妃:戴安娜何以魅力長存?

戴安娜王妃離開將近半世紀,來到疫下這兩年,從同名音樂劇及紀錄片,以至劇集「王冠」和近日上畫的電影「史賓沙」,她的身影仍然充斥於流行文化。在此變化急速的世界,一段說了廿多年的悲劇往事,何以還能風靡全球觀眾,甚至讓年輕一輩也有所共鳴? 查看文章

唐明:英國憲政的魔法

憲法是不成文的,隱約而模糊,卻能奠定為國本,其主要特徵在於尊嚴(Dignity)。而尊嚴是虛無飄渺的概念,一般國民如何領略呢?那就需要君主了。同時,君主又不能擁有實權,否則便失去神秘、超然的意義,喪失代表憲法的尊嚴。又要有無上的尊嚴,又要有無上的權力,讓別人怎麼辦呢?那樣的政治當然是很恐怖的了。 查看文章

唐明:議員佩劍是野蠻遺風嗎?

有意思的是,決鬥的傳統,在今日不少英國人眼中,也被視為來自諾曼征服時代的野蠻遺風,他們卻忘了:如果貴族不是有這樣的力量,和國王平起平坐,國王根本不會和他們坐下來商談,不會有大憲章,也根本不會有國會。至於當查理一世帶兵衝入國會,其他貴族立即成立國會軍,和國王對抗這種事,更是想也不要想。 查看文章

普魯士前王室要取回家族財產,有何難處?

自從德皇威廉二世於 1918 年退位,包括普魯士王國在內的德意志帝國成為威瑪共和國,霍亨索倫王朝(Hohenzollern)結束已有一個世紀。近年霍亨索倫家族首領佐治.腓特烈(Georg Friedrich),要求德國政府歸還前王室財產,專門研究德國現代史的歷史學家 Katja Hoyer 認為,昔日霍亨索倫家族對納粹的態度,導致德國人對這位舊貴族的主張有所保留。 查看文章

唐明:一個是「為榮譽而戰」,一個是「好男不當兵」

於是,當兵就成為一件可恥的事情,如果命運也是一盤投資,如此高風險,低收益,只能說是爛仔命。好處是平時躺著也有錢收,又可以蝦蝦霸霸,自然就成為民間鄙視的對象,還說甚麼榮譽感。 查看文章

唐明:牛津陷落時是如何撤軍的?

保護國王的貴族,雖然是戰場上的敵人,但他們依然是國家重要的 Stakeholders,絕對要把這些人的力量留下來,而不是視作未來動亂的根源,必須斬草除根。這個觀念,縱觀歷史,十分難得了。 查看文章

唐明:誰有資格「剛愎自用」?

對於政治,他的態度比較超然,他不必非得賴在權位上,為了繼續執政而妥協。按照邱吉爾的標準,林鄭這等頂多是基層小市民,晉身高級公務員的中產階級,連張伯倫那樣的商人也不如,又有甚麼資格目無下塵,擺出一副「雖千萬人吾往矣」,獨自高瞻遠矚的姿態?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