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是否無聊,有人會從對方的工作與嗜好入手。不過,「無聊」有評定的標準嗎?一些令人覺得枯燥的職業或興趣,在部分人眼中可以有趣;人們對無聊本身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或會導致先入為主的偏見。早前發表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SPB)的研究表示,一旦被人定型為無聊,會帶來負面人際關係後果。
英国官员敦促考虑对科技集团征税,以补偿遭到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去年英国人因授权推送支付欺诈损失4.6亿英镑。 查看文章
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接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心理健康服务治疗的儿童人数激增。 查看文章
一名10岁日本男孩上周在深圳上学途中遭中国男子刺伤身亡,引起在华日本社区的恐慌。中国短视频社群平台“快手”星期六(9月21日)公告称,已处置“煽动中日对立”的90余个违规帐号。 查看文章
9月20日,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通报称,19日,乌国家网络安全协调中心召开会议,决定禁止乌国家机构员工、军事人员、安全和国防部门员工等在官方设备上安装和使用社交媒体“电报”。 查看文章
近日西班牙发生了一名11岁男孩遇害的案件,此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波虚假信息。为防止发生类似英国骚乱的事件,一名西班牙法官呼吁结束社交媒体匿名。 查看文章
【共同社8月12日电】在巴黎奥运会热火朝天的背后,社交平台(SNS)上充斥着对运动员和裁判的诽谤中伤。受到辱骂的运动员表达了痛苦的感受,并发布信息呼吁克制。有专家指出“SNS已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查看文章
尼泊尔议员最近呼吁对中国大使陈松采取行动,回应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有争议的言论,他们认为这些言论不够敏感且不恰当。 查看文章
当选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成定局的副总统卡梅拉·哈里斯的上升势头非同寻常,而标有针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标签“#特朗普好古怪(#Trump is Weird)”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民主党的支持层在饱受高龄争议困扰的拜登总统辞任总统候选人后,集中散… 查看文章
美国最高公共卫生官员呼吁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使用警告标签,他告诫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的父母--这些平台可能会损害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查看文章
西班牙学者伊瓦涅斯受访指出,中西两国需要加强交流,增进各自媒体之间的了解,打破刻板印象,促进更准确的报道。 查看文章
马克西莫夫正在尝试引入硅谷初创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帮助解决在中亚保持维吾尔文化和传统的问题。这位36岁的企业家拥有公关和市场营销背景,于2022年底创立了数字毡房(Digital Yurt),希望找到一种现代解决方案来维护传统、增加对维吾尔语言的了解,并为一个有着长期压迫历史且至今仍在中国遭受压迫的族群提供一个社区。 查看文章
临近欧洲议会选举之际,一位欧盟高级专员敦促科技公司雇佣精通欧洲言论自由法律和历史背景的员工,并点名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称他没有理解欧盟对虚假信息传播可能导致仇恨和分裂的担忧。 查看文章
欧盟委员会正在对科技巨头Meta进行调查,因担心其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会让儿童产生上瘾行为,危害心理健康。 查看文章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如何在网络上引发了“屏蔽2024”运动——所谓的“数字断头台”运动,以反对知名人士在加沙战争上的沉默? 查看文章
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周五(5月10日)呼吁加强日本的反无人机能力,此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无人机视频显示一艘日本航母停靠在东京以西的一个受安全限制的海军港口。木原稔称其为严重的安全威胁。 查看文章
【共同社5月10日电】日前采访日本防卫省获悉,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出现了疑似从上空通过小型无人机拍摄部署在美海军横须贺基地(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核动力航母&ldquo... 查看文章
面对干扰和虚假信息宣传的风险,欧盟在过去五年中发生了一些变化。2019年,关于打击虚假信息的规定较少,但自那以后,成员国和欧盟加强了立法应对措施。 查看文章
调查发现,社交媒体上成千上万条帖子都在打广告,出售可致命的合成阿片类药物,英国平均每周有超过两人因此丧命。 查看文章
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一場試圖重新建構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及其雕塑的展覽,藉由重新梳理羅丹與同期藝術家作品的關係脈絡,包括塞尚、雷諾瓦 查看文章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 查看文章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的股价收盘上涨16%,其市值已接近80亿美元。 查看文章
Truth Social平台背后公司股价飙升不太可能帮助特朗普获得资金,因为一项锁定协议禁止他在6个月内出售所持股份。 查看文章
【共同社3月25日电】今年年初以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社交平台(SNS)发帖更加活跃。能登半岛地震后,虚假信息在网上传播,岸田因此抱有危机感,力争着手解决信息发布能力不足这一课题。发布的帖子集中宣... 查看文章
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公司中的持股可能很快就价值近35亿美元,从而给这位前美国总统带来一笔潜在的意外之财,可能缓解特朗普的经济压力并助力他的政治竞选活动。 查看文章
推荐:销售下降与融资不确定性上升 穆迪下调万科主体评级;麦肯锡:电动汽车车主后悔购车比例提升;首只规模超2000亿元股票ETF诞生 查看文章
司长林定国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等中心,非常依赖信息的自由流通,这独特优势是必须要巩固、维护,绝对不存在禁止任何社交媒体 查看文章
新总统希望利用自己的声望强行通过一项激进的紧缩计划。但他面临政治孤立的风险。 查看文章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周一试图在互联网言论自由问题上取得某种平衡,既维护Facebook和YouTube等平台删除有害用户内容的能力,同时又不赋予服务提供商审查Gmail或聊天信息等个人通信的自主决定权。 查看文章
纽约市正在起诉一系列社交媒体公司,指控其造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查看文章
纽约州官员正在推动对平台推送内容的算法实施限制,但面临涉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挑战。 查看文章
“扎克伯格先生,你的手上有血迹。你们公司的服务杀死人了。” 1月31日,共和党重量级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猛烈抨击坐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现场的元宇宙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旁听席上手拿孩子照片的数十名受害者家属鼓掌表示赞同。 当天的听证会是由参议院… 查看文章
希腊税务机构开始通过“扫描”社交媒体打击偷漏税。希腊媒体发现,社交网络中的名人或网红“炫富”贴文往往成了税务机关的新突破口。 查看文章
软银声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IRL创始人则称自己是替罪羊,而前员工表示该平台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 查看文章
2021 年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之際,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教授 Anthony Klotz 首先提出了「大辭職潮」現象,更預計大辭職潮「可能會帶來持久變化」。不過到了 2023 年,不同媒體陸續斷言大辭職潮已經終結 —— 大批勞動力正返回疫情前的工作崗位。就連 Klotz 本人也承認,大辭職潮「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辭職率大幅下降,「就像疫情從未發生過一樣」。 查看文章
臨近元旦,日本的社畜們陸續「收爐」(仕事納め),但一眾稱之為「打畜」(バ畜)、自嘲打工打到天昏地暗的大學生,反而格外忙碌。人手短缺之下,他們作為重要勞動力,工時不斷增加,生活漸被兼職吞噬,危及健康或瀕臨留級。部分人卻說痛並快樂著,指賺錢來追星、美容和整形,令自我感覺更加良好。 查看文章
現代人只要手上有電子設備,由工作、購物、日常繳費,到控制家居電器等大小事務幾乎都可以處理,本應有助節省更多時間,但事實卻是促使人們利用這些空閒時間,做愈來愈多的事。 查看文章
推荐:Arm重组中国软件团队;Adobe和Figma因监管问题终止合并;TikTok用户支出达100亿美元 查看文章
社交媒體全面普及令新聞產業劇變,速食報道、公民記者、假消息等應運而生。傳統媒體即使對科技公司又愛又恨,也不得不追求流量以吸引網絡廣告,但現在它們開始遭這些大型平台拋棄。前稱 Twitter 的 X 移除帖文中報道標題、Facebook 把新聞部門的資源轉到別處、Google 近來兩度解僱相關員工。「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等老字號,再陷存亡危機。 查看文章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已经在多个国家推出了该产品,但由于不符合收集个人数据的规定,欧盟国家一度禁用该产品。 查看文章
從高官紅星到升斗市民,這些年美國人對 TikTok 愈發迷戀,令此「外來」社交媒體擁有強大影響力,左右當地文化、經濟甚至政治。不過,多份年終研究報告顯示,這個平台在美大幅增長多年後,發展空間或已所餘無幾,走到了「炒作週期」(hype cycle)的終點。這是否意味美國的「TikTok 時代」將要結束? 查看文章
李特首去年施政報告中的流行文化博物館未見其影,文化博物館先要殺頭,科學館也要讓座給國家發展成就館。把好好的博物館關掉很可惜,但話說回來為甚麼我們需要博物館? 查看文章
亞馬遜地區有逾 400 個不同原住民群體,當中有部分與世隔絕。以巴西境內第二大的賈瓦里河谷(Javari Valley)原住民保護區為例,該區佔地 8.5 萬平方公里,面積接近葡萄牙,裡面幾乎全是原始叢林,住有 6,000 人左右。不過資源豐富的保護區經常要面對外來者非法伐木、捕魚及採礦,居民開始尋找新方法來捍衛祖傳土地和生活方式,例如電話和社交平台。 查看文章
年紀愈長,身邊好友因成家立室,或各有路向而漸漸疏遠,久而久之,不少單身人士都開始缺朋友。有見及此,加州一間連鎖俱樂部 Groundfloor 就針對 30 歲以上群眾,開設「大人的課後社團活動」,助參與者與他人建立關係,齊齊對抗孤獨。 查看文章
投身社會良久的大人們,總不會再每日想起校園日子。不過,這些青蔥歲月未必真正遠離一部分人,他們在夢中趕上學、預備考試,甚至全裸抵校…… 為甚麼早過去的學習生涯,會一再出現在夢裡?研究夢境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 Deirdre Barrett 指出,夢回校園「不僅對於仍在上學的人來說很常見,對於已經成年、永遠離開學校的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夢境主題」。 查看文章
多年來俄羅斯以軟硬件、法律和收購等手段,致力建立主權網絡,入侵烏克蘭後再加強力度,包括瓦解國內最知名科技企業 Yandex。社運分子及專家更指,當局正暗地開發如同微信的超級應用程式,從社交、交稅,到安排入學甚至參軍打仗,皆可「一 app 通行」,藉此全面監控國民、審查和操控網絡資訊。 查看文章
近數十年,人們感覺孤獨的情況更為普遍。根據醫學雜誌 BMC Medicine 發表的最新研究,感覺孤獨的人,死亡率可能比其他年齡、性別、背景相同但擁有社交關係的人高出 39%。 查看文章
研究顯示,良好的朋友關係,有助人們更快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於青少年、為人父母或老年階段,孤獨感均較低。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交友帶來的好處,卻較少涉及如何建立友誼。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Jessica D. Ayers 近日於網上撰文,重新探討人們的擇友偏好,或有助對抗孤獨流行病。 查看文章
Z世代应用IRL的创始人指控这家日本集团散布关于IRL的破坏性谎言。 查看文章
倫敦伯貝克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 Jean-Marc Dewaele 成長於比利時,切身感受到類似情況:「我幾乎都用法語來閱讀和寫詩,在家裡卻大多說荷蘭語。換上學者身份時,我就是英國人 —— 無論在措辭、態度或習慣上。」他曾對 1,500 名多語言人士進行研究,80% 的人表示其行為會因語言而異,他認為這跟語言引起的「情感共鳴」效應有關。 查看文章
近日,英国通信监管机构表示,社交媒体平台应该通过程序设置使得默认推荐好友列表中不出现孩子。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