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2-
05.19
18:42
CUP  /  科技

科學狗:AI 改造酵素食食食外賣膠盒

美國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開發出一種能夠快速分解 PET 類塑膠的新酵素,有望加速解決世界上最大的環境問題。如果他日可以靠酵素將PET「解聚」,生物降解成單體然後循環再造,則有望比現有的化學解聚方法消耗較少的能源,讓回收業更綠色。

更多文章
葡萄牙科研人员培育出6条腿基因工程小鼠胚胎

葡萄牙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有6条腿的小鼠胚胎。这项研究揭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三维结构的改变会如何影响胚胎发育。 查看文章

新闻“全欧了”:世界首例!柏林科研团队宣布成功实施白犀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科研人员希望拯救濒危北方白犀牛的计划有了进展。国际“生物解救”项目的研究人员24日在柏林宣布,科学家们成功让人工授精产生的犀牛胚胎在代孕母亲体内生长了一段时间。 查看文章

报告:中欧人工智能科研合作超过中美

受欧盟资助,奥地利社会创新中心(ZSI)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22年,中欧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中美。报告作者向媒体表示,这可能与中美地缘政治紧张有关。 查看文章

如何迎接三甲医院科研收入暴发期

科研收入有望在超级三甲上涨的非医疗收入规模中占据较高比例 查看文章

迪思科研发新设备,切割碳化硅晶圆速度快10倍

碳化硅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功率效率很高,但硬度仅次于钻石和碳化硼,是第三硬的物质…… 查看文章

韩国科研实力正在超越日本

韩国在学术论文质量方面的世界排名超过日本,跻身前10位。韩国从2000年代开始持续向科技和人才投资,这样的举措正在结出硕果。另一方面,韩国对本国研究能力持乐观态度的声音却很少…… 查看文章

《塑膠股》炎洲跨足綠能 取得鴻晶新科技過半股權

依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光電及風電將成為台灣未來主要綠電來源炎洲(4306)規劃跨足綠能產業,經內部評估後投資綠能產業-鴻晶新科技(股)公司並取得過半股權。 炎洲指出,為追求集團營運轉型及 查看文章

超高能宇宙射線「天照粒子」,為新物理學創造可能

日本研究團隊日前成功發現超高能量的宇宙射線,以日本神話中掌管太陽的「天照大神」命名,稱為「天照粒子」(Amaterasu particle)。究竟「天照粒子」帶來甚麼未解謎團,有可能開創出新的物理學?一切可以由「宇宙射線」的基本概念說起。 查看文章

加拿大与欧盟宣布在环保、科研创新等领域若干合作新举措

为期两天的第19次加拿大—欧盟领导人峰会,在11月24日发布一份联合声明后,于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首府圣约翰斯落幕。 查看文章

蟲食微塑膠,反更貽禍海洋

輪蟲(Rotifer)極其微小、無所不在並數量眾多,一個地點中每公升水可以有多達 23,000 隻。過去有科學家會研究這種嘴部周圍有旋轉纖毛輪的生物,其攝取聚苯乙烯微塑膠之能力。不過近日發表的研究提出,輪蟲可能會在攝入並分解微塑膠的過程中,將之分裂成大量更小、更危險的納米塑膠,加劇海洋危機。 查看文章

有哪些科學難題已經被 AI 破解?

近年 AI 技術發展引發投資熱潮,不少企業都想分一杯羹,但 AI 力量不限於寫文、聊天或造圖。其實 AI 已默默幫助科學家突破技術瓶頸,在科學研究取得數項重大成果,甚至破解一道核聚變發電的難題,改變全體人類未來。 查看文章

實踐永續的啟示:樂高放棄回收膠樽積木計劃

兩年前,全球最大玩具商樂高(Lego)提出了一個宏大目標,就是使用回收膠樽的材料製造積木,以實現環境保護,但經過兩年研究後,最終不得不放棄這項計劃,因為研究顯示生產過程並不環保,長遠來看,製造新材料產生的碳排放量更高,只能找其他替代方案,這樣對實踐永續供應鏈帶來甚麼啟示? 查看文章

T早报|阿里巴巴拆分社科研究机构罗汉堂;多地金融监管局提示“AI换脸”骗局风险

推荐:杭州亚运会收官;10部门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乘联会:预估9月新能源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3% 查看文章

阿里巴巴拆分社科研究机构罗汉堂 以NGO独立运营

ESG战略研究和运营等职能保留在控股集团,数字经济研究工作以及罗汉堂研究生态由罗汉数字经济研究院以NGO(非政府组织)的方式继续开展 查看文章

mRNA 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重申基礎科學研究價值

今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美籍匈牙利裔科學家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醫學家韋斯曼(Drew Weissman)同時奪得,以表彰他們在 mRNA 的創新研究。有科學家提醒,兩位得獎者都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Basic Research),mRNA 研究成果起初沒有實用價值,最終卻為 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 的 COVID-19 疫苗開發奠定基礎。今次得獎重申基礎科學研究,對人類科技創新突破相當關鍵。 查看文章

获诺贝尔医学奖殊荣 卡里科研mRNA 不屈不挠

今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周一公布,成功开发mRNA疫苗的科学家卡里科和魏斯曼共获殊荣。但或许鲜少人知道,匈牙利出生的卡里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研究mRNA疫苗技术,中间甚至还遭遇没有经费导致研究中断、学校降等驱赶、羞辱等情形。 查看文章

英格蘭禁用即棄餐具但宣傳不足,問題更多?

英格蘭地區 10 月起禁用即棄塑膠餐具,以推動環保政策,但新規定仍有局限,例如並未包括即食食品的塑膠包裝,環保人士批評禁令不足以減少塑膠垃圾,一些食店甚至不知道新規定,外界質疑當局宣傳不足。 查看文章

魁北克省农学家对企业干预科研的揭露属实:公民保护专员报告结论 魁北克省农学家对企业干预科研的揭露属实:公民保护专员报告结论. 发布日期:5 小时前.

此事当年一经披露就在魁省引起轩然大波,学术界、农场主、工会和反对党强烈抗议。 查看文章

英国将重返欧盟旗舰科研项目“地平线欧洲”

位欧盟高级消息人士表示,英国已经与欧盟达成协议,将重新加入价值850亿英镑的旗舰科研项目“地平线欧洲”。 查看文章

科研在脱钩?中美合著论文28年来首降

中美合著的论文在过去20年里增至近20倍,但2021年比2020年减少了5%,28年来首次减少。中美政治对立被认为是背后原因。中美科研的脱钩加剧被认为有两大影响。一是在中国的优势领域或构建不依赖美国的研究体制…… 查看文章

美国推动与中国科研脱钩,但受伤的不只中国

许多科学家警告称,美国出于安全担忧切断中美科研联系,可能会拖慢美国在生物科技、清洁能源和电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 查看文章

《塑膠股》炎洲家族H1財報出爐 H2拚營收回溫

炎洲集團公布第二季財報,炎洲(4306)累計前二季合併營收60.45億元,稅後淨利3.44億元,每股獲利為0.56元;新洲(3171)前二季合併營收6.92億元,稅後淨利0.53億元,每股獲利為0.8 查看文章

中国科研论文继续三冠王,本国引用多

科研论文三大指标,整体论文数量、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次数分别排在前1%和前10%的论文篇数,中国超过美国。但引用论文的研究者所属机构属于本国的比例,中国达到61%,远高于其他国家…… 查看文章

科研经费上亿而市场转化为0,科技成果为何难出象牙塔|教育观察

科研体制不畅通、市场机制不完善、支持体系不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极低 查看文章

按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妨礙科學研究?

使用工具,曾經被視為人類獨有技能,後來接二連三有研究證明,有個別物種同樣懂得運用工具。這些研究看似挑戰人類中心主義,但演化生物學家 Marlene Zuk 在科學雜誌 New Scientist 指出,如此以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只會曲解生物演化原理,長遠不利科學研究。 查看文章

美国2022年海外投资审核破纪录 科研和电力是重点

CFIUS审查的交易数量从2013年的97个增加到2022年的286个,达十年来最多 查看文章

自然基金委:2022年收到536件科研诚信有关举报

去年自然基金委共收到科研诚信有关举报案件536件,撤销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项,撤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12项 查看文章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将启动 向两类人倾斜

会议强调,薪酬分配要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 查看文章

筆是港媽:玩具物料安全問題

近年,專家重提人類用了多年的某類塑膠,有機會釋放出危害健康的化學毒物。我也開始為塑膠用品找代替品,特別是小朋友的玩具。 查看文章

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将从45岁放宽至48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从2024年起,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查看文章

大陸科研團隊研發出高性能「電磁遮罩」材料

大陸《科技日報》6日報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電子設備運行時會產生電磁輻射,可能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各設備間的電磁干擾也會嚴重影響電子設備的性能及其正常運行。因此,發展新型電磁遮罩材料,尤其是高性能 查看文章

欧盟在关键科研项目中资助华为

华为是欧盟旗舰研究与创新计划“地平线欧洲”11个项目的参与者,这些项目涉及从AI、6G到云计算等敏感技术领域。 查看文章

塑膠回收再造,不一定有利環境?

塑膠行業重視回收,鼓勵消費者參與其中,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回收塑膠本身也可能釋放大量微塑膠,或達回收量逾一成,危害環境。研究反映回收再造不一定對環境帶來好處,源頭減廢才是最重要。 查看文章

太陽能人工樹葉:光合作用直接產生汽車燃料?

劍橋大學科學家在「自然能源」期刊發表報告,其新研發的太陽能「人工樹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乙醇和丙醇,直接用作推動汽車引擎的液體燃料;其能量密度極高,更方便儲存或運輸。現時該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有望將來取代化石燃料,助世界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查看文章

公民科研人员帮助恢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豪湾的鲱鱼种群 公民科研人员帮助恢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豪湾的鲱鱼种群. 发布日期:10 小时前.

豪湾海洋管理项目是一个非盈利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其主旨是改造这一峡湾中的海洋生物和水质。 查看文章

減塑時代,台灣手搖茶業者變革之路

近年台灣不斷更新限塑政策,現在已愈來愈少見手搖店提供塑膠杯,店家以紙杯作替代,更多人自備環保杯,看來台灣人的消費習慣已漸漸改變。這個現象,關乎當地的立法手段,*CUP 媒體就專訪手搖茶業者,到底在限塑政策下,他們如何適應這些變革? 查看文章

从外交到科研,脱欧后英国与欧盟关系迎来升温

欧盟27个成员国的大使和高级专员近日都宣称欧英双方将“恢复信任”,而未来的任务是“在重新接触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进一步发展欧盟与英国的关系。” 查看文章

實驗室缺馬騮,正威脅到公共衛生災難

美國實驗室猴子短缺問題早已出現,3 年多的疫情更令問題加劇,疾病相關研究因此大為受限。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缺乏猴子已威脅到當地應對未來公共衛生災難的能力。 查看文章

洗衣產品起革命:縮小包裝體積更環保

要實踐環保,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洗衣又能不能更環保?近年愈來愈多品牌研究開始減少用水和能源的方法,例如縮小塑膠瓶的包裝體積、濃縮洗滌劑或肥皂以減碳,不斷推動洗衣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的綠色需求。 查看文章

Ryan Fung:塑膠問題成為 2023 年美國股東會 ESG 焦點

踏入股東會的季節,不少打著 ESG 旗號的機構投資者也會趁機發揮一下影響力,向一些 ESG 表現強差人意的上市公司投下反對票,雖然 ESG 議題現在政治化,但站在捍衛人類危機角度上,石油企業及其產業鏈似乎仍會被人聲討。 查看文章

在專制國家搞創科:印尼創科部門的困境

印尼是東南亞其中一個極具潛力的經濟體,然而當地近年步向專制,收緊言論自由,窒礙公共討論。澳洲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畢業生 Andree Surianta 和 Hali Aprimadya 就在學術網站「東亞論壇」發表評論,分析印尼的創科前景。 查看文章

自然基金委通报今年首批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结果

被通报的8个案例涉及贵州省人民医院等7家医学单位,其学者因买卖数据、伪造实验数据、篡改实验图片、擅自标注基金项目、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等学术不端问题分别受到被撤销项目或申请,追回已拨资金,通报批评等处罚 查看文章

【專訪】香港加快走塑步伐,可降解環保餐具如何規管?

本港擬於 2023 年第 4 季實行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一階段,生物可降解塑膠產品在市面愈趨普遍,是次管制會否涵蓋這類產品,至今未有清晰指引,有環保餐具生產商負責人接受 *CUP 媒體訪問稱,生物可降解塑膠有其價值,能填補純植物纖維餐具的不足,業界需要時間尋找替代品。若然要做到真正環保,環保組織提倡在社區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 查看文章

用強力膠製成膠更環保?

當眼鏡框斷裂、皮鞋甩底時,強力膠是及時的補救工具,所以不少人都會家中都常備這種萬用膠水。而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強力膠能成為更好的塑膠原材料,未來或可籍此生產出易於回收,並具可持續性的塑膠。 查看文章

与欧盟就回归“地平线”谈判过程中 英国推出本国科研资助“B计划”

英国6日宣布了一项新的科研资助项目作为“地平线欧洲”的备选,以防与欧盟就重新加入“地平线”的谈判失败。 查看文章

樽裝水方便解渴,但恐難持續?

買樽裝水喝快捷方便,從利潤分佈來看,這個市場一直穩定增長。但研究發現,此行業不單帶來塑膠污染,還降低中低收入國家對公共飲水系統的投資,同時加劇全球供水不平等。 查看文章

【新詞】廢膠考古學:從海灘垃圾提取有用數據

每年有近 8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大海,不單污染海洋生態,甚至流入食物鏈,威脅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意大利有環保團體把考古學融入環保,建立廢膠博物館,提高環保意識之餘,也從海灘廢物中提取有用資料。 查看文章

歐洲推行多年的塑膠瓶押金制,在蘇格蘭卻極大爭議

為遏止塑膠垃圾產生,蘇格蘭即將實施塑膠瓶押金制度,目標成為英國首個引入一次性飲品容器押金退還計劃的地區。不過該計劃存在爭議,批評人士要求當局推遲執行。類似政策早在歐洲國家推行,而且取得塑膠回收量大增的效果,為何在蘇格蘭會引起這麼大爭議? 查看文章

緬甸政變後,他們成為了「河流清潔工」

自緬甸軍事政變以來,歐美國家實施一波波經濟制裁,加劇緬甸經濟危機,國內失業率攀升。不少民眾失業後轉行做「河流清潔工」,每日在受污染的河流和溪水收集塑膠物料,這份工作已成為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查看文章

疫情後遺症:即棄口罩糾纏野生動物

「後口罩時代」下,選擇的自由終於回到個人手上。口罩令撤銷,或者有人仍會外出佩戴口罩,但野生動物似乎沒有選擇。近年全球人人使用即棄口罩,遺下大量塑膠垃圾。疫情大流行期間產生數十億計個口罩、手套,令塑膠污染問題更趨嚴重,並對野生動物構成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的風險。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