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由台风减弱为热带低压的“鲇鱼”已造成菲律宾167人死亡、110人失踪。菲律宾中部的莱特省拜拜市受灾最为严重。该市共有十多个村庄发生多处不同规模的山体滑坡。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关于「台湾有事」的发言引发中国大陆强烈反弹,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奉命赴陆磋商,中国外交... 查看文章
(中央社约旦河西岸努尔沙姆斯18日综合外电报导)法新社记者今天目睹,一名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记者在报导以色... 查看文章
这场移动缓慢的风暴在离开菲律宾后,预计将于本周三晚间登陆台湾岛。 查看文章
俄罗斯2022年2月发动乌克兰战争以来,与日本的关系进一步冷却。日本读卖新闻与每日新闻报导,俄罗斯外交部11日宣布,作为... 查看文章
就在几天前,另一场台风“海鸥”刚刚在菲律宾造成232人死亡。而这场超强台风“凤凰”则将再次给菲律宾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查看文章
受颱風鳳凰外圍環流影響,新北市萬里區雨勢不斷。中央氣象署11日清晨5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野柳里港西路國聖公墓旁即傳出土石崩落意外,大量巨石滑落佔據車道,幸未造成人員傷亡。萬里區公所獲報後緊急調派 查看文章
强台风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两人死亡,140万人流离失所。 查看文章
菲律宾国家气象局表示,超级台风「凤凰」(国际命名FUNG-WONG)今天在菲律宾登陆,侵袭东部沿海地区,至少造成2人丧生... 查看文章
菲律宾气象局警告称,超级风暴正逼近该国最大岛屿,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情况”。 查看文章
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增强至超级台风,预计9日晚间登陆菲律宾,菲国当局紧急撤离东部与北部地区超过10万居民,并取消国内... 查看文章
中颱鳳凰持續增強,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貼出衛星雲圖,直呼「環流很大」。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則表示,台北市部分地區山坡因日前的大雨而滑落,感謝工務局大地處日夜趕工,可以在明天全部噴漿完成,做好防颱準 查看文章
颱風鳳凰預計周三晚間到周四清晨,可能登陸台灣中部以北。颱風是否停班停課,現由地方政府決議。根據入口網站《Yahoo奇摩》針對「有立委提案,颱風假回歸中央決定,你的看法是?」進行網路投票,截至9日早上, 查看文章
徠卡推出記者版設計系列新成員「徠卡SL3記者版」,為堅固耐用的徠卡全片幅無反系統相機特別設計版。在技術規格方面,這款設計機型與徠卡SL3系列產品相同,將尖端技術與高達6000萬像素的畫質、精準自動對焦 查看文章
2025年最强台风之一「海鸥」(Typhoon Kalmaegi)重创菲律宾,根据菲国国家减灾与管理委员会(NDRRMC... 查看文章
2025年最强台风之一的「海鸥」(Typhoon Kalmaegi)横扫菲律宾中部,在当地人口最稠密的宿雾岛引发严重水患... 查看文章
一架菲律宾军用直升机在搜救行动中坠毁,机上六人全部遇难。 查看文章
居民在屋顶上寻求庇护,汽车在宿务岛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漂浮。 查看文章
中共文化大革命期间任路透驻北京特派员的葛雷曾遭中国软禁逾两年,他因英国和中国这起外交龃龉而闻名全球。葛雷的女儿证实,晚年... 查看文章
世界大賽即將開打,洛杉磯道奇的賽前記者會卻意外被一場「突襲訪問」搶走焦點。當家球星大谷翔平正準備受訪時,皇家強打帕斯奎提諾(Vinnie Pasquantino)突然以「特派記者」身份闖入現場,語出驚 查看文章
俄乌战事再有记者遭无人机遇袭身亡,两名乌克兰记者今日在东部城市克拉莫托斯克时,遭俄罗斯无人机袭击身亡,另有一名记者受伤。... 查看文章
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聯手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發威,狂炸北台灣!不僅氣象署針對北北基等7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新北市更出現3小時狂灌182毫米的恐怖雨勢。這波強降雨也讓台北市文山區的政治大學瞬間淪陷,校園內驚現 查看文章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17日发布消息说,已就俄新社战地记者伊万·祖耶夫在扎波罗热地区遇袭身亡、其同事尤里·沃伊特克维奇受伤立案调查。 查看文章
16日,意大利知名记者、西格弗里多·拉努奇(Sigfrido Ranucci)的私家车在其家门口被炸毁,事件震惊全国。 查看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将耗资37.5亿欧元采购20架新的欧洲“台风”战斗机。据相关人士证实,德国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8日在柏林批准了一项采购欧洲“台风”战斗机的相应合同。 查看文章
乌克兰军方以及欧洲与国际记者联盟指出,法国1名摄影记者今天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Donbas)运行采访任务时,遭无人机袭击... 查看文章
以色列拦截航向加萨走廊的人道援助船队后,全球多地纷纷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无国界记者组织今天谴责,以色列逮捕船队上逾... 查看文章
越南政府表示,台风博罗依(Bualoi)侵袭越南过后,死伤已经攀升到13死、46伤。台风带来的强风大雨,使当地超过4万户... 查看文章
台风博罗依(Bualoi)陆续侵袭菲律宾与越南,在这两个国家各夺走24人及11人的性命,目前博罗依强度已经减弱并进入老挝... 查看文章
中央氣象局今日清晨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警戒範圍涵蓋台灣東南部海面與巴士海峽,桃園市消防局表示,楊柳」挾帶致災性強風與豪雨,恐導致招牌掉落、路樹傾倒及低窪地區淹水等災情。為此,各消防分隊已提前檢 查看文章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驻加萨记者,今天增至6名记者罹难。卡塔尔总理、无国界记者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 查看文章
阿纳斯•谢里夫因报道该飞地的饥荒而在阿拉伯世界广为人知。 查看文章
路透报导,半岛电视台驻加萨记者夏立夫(Anas Al Sharif)与同事及助理10日遭以军空袭身亡。以色列指控他是哈玛... 查看文章
日本九州北部及山口县等地10日起出现猛烈降雨;福冈、山口、大分、熊本、长崎等县发生短时间强降雨的「线状降雨带」(线状对流... 查看文章
因應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華航集團於1 日宣布捐贈新台幣1000萬元,盼為災區重建盡一份心力,協助受災民眾早日重整家園。華航向來投入公益不遺餘力,長期深耕 ESG 永續發展,肩負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 查看文章
根據白宮最新公布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台灣稅率為20%。賴清德總統也已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談判的程序安排,台美雙方還未完成總結會議,因此,美方先對台灣公布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 查看文章
澎湃新聞29日報導,颱風竹節草越來越逼近中國大陸。據「@上海市天氣」7月29日早晨消息,今年第8號颱風竹節草(熱帶風暴級),29日6點鐘中心位置已經到達距離浙江省舟山市東南方向約425公里洋面上,中心 查看文章
台风竹节草今天从菲律宾北部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仍对当地带来灾情。救难人员乘小船救援受困民众并分发物资。总统小马可仕说,... 查看文章
吕雅宁:面对百年一遇的极端事件,仅依靠区域财政与常规保险资源,已难以承担巨额损失。因此,建立跨主体、跨市场的巨灾保险机制对于提高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极为重要。 查看文章
德国政府已经为向土耳其出口欧洲“台风”战斗机扫清了道路。德国政府发言人科内柳斯23日证实,国防部“已向土耳其政府发出书面确认,确认批准出口”。 查看文章
大陸央視24日報導,大陸中央氣象台24日06時發布范斯高颱風藍色預警、暴雨黃色預警: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四川等地局地有大暴雨。颱風藍色預警:今年第7號颱風范斯高(熱帶風暴級)的中心24日早晨5點 查看文章
台中市長盧秀燕23日下午起請假投入反罷輔選,又有新颱風生成,引發民進黨批評「颱風還沒來,市長先放颱風假」,質疑誰來防颱?盧秀燕23日陪同立委羅廷瑋車掃時回應,強調「我人都在台中,有事馬上銷假上班,不要 查看文章
媒体权利团体「无国界记者组织」今天痛批美国总统川普,指他重返白宫后对新闻媒体的「威权式」攻击,助长全世界对媒体的打压。 查看文章
財金公司表示,經中央銀行及金管會指導,全體金融機構與財金公司為響應政府募款賑濟救災,集結各界善款,自2025年7月10日起至賑災捐款專戶停止收受捐款為止,免收賑災捐款跨行手續費。財金公司說明,凡經由金 查看文章
遭受颱風侵襲後,台南鹽水區的電力中斷狀況已持續進入第七天,當地居民的手機訊號也因此受到影響,幾乎與外界隔絕。為了協助解決通訊問題,有電信業者特別調派了行動通訊基地臺車輛,前往該地區提供支援。然而,令人 查看文章
【共同社台北7月13日电】日本首相石破茂12日在“X”(原推特)上向台风“丹娜丝”登陆导致受灾的台湾民众表达慰问,贴文称“得知灾情不轻,深感痛心”,并祝愿台湾民众能够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 查看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偕第一夫人梅蘭妮亞,於週五視察上週遭洪水侵襲的德州中部,為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在面對致命暴洪時的應對措施進行辯護。這場災難造成至少121人喪生,包括數十名兒童,還有160人失蹤。綜合路透、有線 查看文章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日前采访了满负荷运转的小米汽车工厂。工厂的生产采用Gigacast技术,可使车身的部分组件一体成型,减少零部件数量。各个环节生产的零部件由无人搬运车运送并交由机器人组装,1000台机器... 查看文章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5日在丹娜絲颱風襲台前,依規定公告封閉園區,並聯繫、勸離登山隊伍下山,過程中卻發現1支13人隊伍未申請入園許可逕自攀登南湖大山,違反《國家公園法》,太管處7日會同警方稽查,依規定可 查看文章
丹娜絲颱風6日晚間登陸嘉義布袋,造成全台超過650支電桿、共3座電塔倒塌,創歷史紀錄,雲嘉南地區累積逾54萬戶停電,而全國累積已超過71萬戶;台電表示,已動員超過1萬人次,出動工程車輛超過6千車次,並 查看文章
颱風丹娜絲上午11時已增強為中颱,暴風半徑擴大。總統賴清德6日下午偕同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坐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強調,這次颱風路徑特別,是由南到北,跟過往颱風由東向西比較不一樣,而西部平原多、人口密集,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