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2-
03.09
17:46
CUP  /  文化

誰會是新加坡總理繼任人?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有意在 70 歲前退休,但疫情大流行持續,加上本來已無懸念的繼任人副總理王瑞杰,去年 4 月辭任第四代團隊領軍人物,令總理繼任人的位置真空。上月底,新加坡國會副議長迪舒沙亦提及,必須盡快選出未來領導。「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特約撰稿人岩本健太郎表示,答案應要揭曉。

更多文章
阿茲特克哲學:培養美德是社會共同課題

談到中美洲古文明阿茲特克(Aztec),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電腦遊戲「世紀帝國 II」,只知道其物質文明,不知道其精神遺產同樣豐盛。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副教授 Sebastian Purcell 研究發現,阿茲特克人沒有任何「聖人」的概念,他們深信培養美德不單靠個人修行,而是仰賴社會互相扶持才得以實踐。 查看文章

北韓地方選舉改制,官方候選人增至兩位

兩星期前,北韓地方選舉破天荒不只得一位候選人,選民終於可以在兩位官方指定候選人之間選擇。不少評論視改革為北韓安撫人民、改善國際形象的緩衝之計,中央蘭開夏大學(UCLan)國際韓國研究所共同所長 Sojin Lim 提醒,如今金正恩高調培育女兒金主愛接班,改革真正目的或許是為接班鋪路。 查看文章

以哈戰爭|戰時領袖人氣高,為何內塔尼亞胡例外?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民調顯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民望下跌,分析人士把以色列社會內部的矛盾及戰爭損害國家安全歸咎於內塔尼亞胡。即使戰爭完結,估計內塔尼亞胡也難翻身。 查看文章

巴育退出政壇,泰國真的能迎來民主變天?

泰國總理巴育日前宣佈退出政壇,向泰國投下震撼彈,稱會留任直至新總理上場為止。國會將於 7 月 13 日投票選出新一任總理,改革派的前進黨在 5 月大選大勝,黨魁皮塔看似呼聲最高,但能否當上總理仍是問號,尤其是泰國保守派在總理投票中佔主導地位,為選舉增添變數。到底皮塔能否組建政府? 查看文章

AI 治國:人工智能會否搶走總統飯碗?

近半年大家都在爭論甚麼職業可被 AI 取代,由記者、設計師、客戶服務到法律顧問,長此下去,究竟總統又會否被取代?原來,確實有人類論者公開主張,由 AI 取代人類領導國家,究竟背後理據是甚麼?技術上又是否可行? 查看文章

泰國有望結束軍人執政?總理黑馬皮塔是誰

泰國大選取得意外結果,反對派不但大比數擊敗軍方政黨,代表 2020 年示威新世代的前進黨更榮升國會最大黨,打破他信家族的長勝紀錄。年僅 42 歲的前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誓言要當「眾人的總理」,但他從政只有數年,能否籌組執政聯盟仍然未知;對海外讀者而言,或者我們首先要弄清的是 —— 皮塔是誰? 查看文章

【泰國大選】他信家族能否捲土重來?

泰國大選將於週日舉行,前總理他信之女、36 歲的貝東丹代表為泰黨競逐總理一職,他信家族多年來以北部農鄉為基地,惟這幾年泰國經歷過疫情、示威浪潮,經濟遭遇重挫,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北部和東北部會否仍是為泰黨鐵票倉,成選舉關鍵。 查看文章

【泰政治】為何民主派民望高企,仍難保執政機會?

泰國自 2014 年爆發軍事政變後,政局持續不穩,更觸發年輕人長期抗爭。隨著 5 月 14 日泰國即將舉行大選,多名年輕社運人士都有望進入國會,但在不公平的選舉制度,加上軍方再發動政變的陰影下,民主派即使民望領先,要籌組政府依然舉步維艱。 查看文章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全球政局風起雲湧,俄烏戰爭開打,改寫歐亞地緣政治格局,世界大戰彷彿近在咫尺。英國資深政治記者、歐洲傳媒大獎得主 Gideon Rachman 就在去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The Strongman,形容世界進入了「強人時代」,領袖崇拜正威脅全球秩序。到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查看文章

找出癥結:領袖應如何有策略地解決問題?

俄烏戰爭持續,引發能源危機,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下,全球經濟不景,甚至出現滯脹和生活成本危機。在這個艱難時刻,無論是國家抑或企業領袖,都要更加小心找到生存策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管理學教授 Richard Rumelt 就推出新書 The Crux 作探討。 查看文章

經濟寒冬下的企業生存指南

危機當前,身為企業領導者該如何面對?紅杉提出了一個危機下的應對框架,這個框架經過多年淬鍊,在一些非常棘手的危機時刻下都被使用過,並且不斷改進至今。 查看文章

紅杉資本:凜冬已至,繁榮時代已結束

全球最頂尖的創投,同時也是 Google、Apple、Aribnb 背後最大的推手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日前在內部分享會上發佈了一份名為「適應與忍耐」的報告,引起業界關注。 查看文章

陶傑:「為前任領袖道歉」的怪事

問題是如此幼稚的追問,為何會出現在英國電視台主持人之口?這是因為左翼價值觀長期縱容、玻璃心和自尊愈來愈脆弱,政客無論上台或下野,動不動就被要求「道歉」。 查看文章

书评:基辛格《领导力:世界战略的六个研究》

麦克米伦:这位美国政界元老在新书中分析了六位世界领导人,并用他的丰富经历论证:领导人个体及其治国才能,有时可以决定历史。 查看文章

Meiling:星洲的 4G 領導不簡單

黃循財非常聰明,他本身不擅長說中文,公開演說都以英文進行,有次他跟大會表明用英語演講,但到了現場,他以一口流利普通話完成,讓媒體驚訝他對中文下了很大功夫。這一戲碼,與原本不會說中文的李光耀,為了爭取選民支持而苦讀中文,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查看文章

普京有病嗎?

普京有早期認知障礙、普京將接受癌症手術……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普京生病的傳言甚囂塵上,站立時搖晃、神情不安、手不受控制顫抖的報道,似乎成為其生病的佐證。克里姆林宮否認普京健康有問題,傳媒及各國政界人士也只能作推測,若要比較權威的評估,可能要問問醫學專家意見。 查看文章

陶傑:俄羅斯的憤怒仇恨說從頭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查看文章

普京等領導人應學的事:謙虛、知所進退

知所進退,無論在職場、情場還是戰場上,也是一個人要學習及達到的境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Henry Mance 直言,「在面對尷尬的失敗時,退出是真正的智慧,普京應學懂這一點」,並以美國歌手桃莉巴頓(Dolly Parton)為例,說明知所進退的重要。 查看文章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查看文章

澤連斯基的表演造詣,如何幫助烏克蘭抗戰?

要數當今全球風雲人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當之無愧。有媒體分析指出,他之所以是稱職的戰時領袖,多得他豐富表演的經驗,善用戲劇手法向世界傳遞訊息,贏得西方領袖和國際支持;他熟習社交媒體操作,更使他能夠用貼地手法穩定人心、激勵軍民士氣。 查看文章

萬象更新:準備交替的新加坡政府……及人民

一年伊始,萬象更新。新加坡在 2 月 1 日也踏入農曆新年,過去一年,新加坡面對全球政經局勢不穩、疫情肆虐,依然站穩陣腳,全年 GDP 增幅高達 7.2%,是 2010 年以來最亮麗。接下來,新加坡或要佈署領導層的新舊交替,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有評論分析新加坡的未來發展。 查看文章

德國新政府 —— 總理與外交部長的潛在對華政策衝突

蕭爾茨就任德國新總理,後默克爾時代正式來臨。外交上,默克爾政策務實,對美國盟友保持忠誠、勉力維持與俄國的不穩定關係,而在與中國建立經濟夥伴關係的同時,又在人權等敏感議題上顯得小心翼翼。英國政治分析員 Thomas O. Falk 認為,蕭爾茨及其聯盟政府在對華立場上將有所轉變,但新任外交部長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恐怕很快要面對挑戰。 查看文章

蕭爾茨 —— 跟默克爾一樣的下任總理?

德國大選結束,蕭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社會民主黨(SPD),以 25.7% 得票率的些微優勢,壓過得票率 24.1% 的基民盟-基社盟。有「機械人」(Scholzomat)稱號的蕭爾茨,將有機會成為下任德國總理。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從選戰開始,蕭爾茨已把目標對準過去四次選舉中,大量支持默克爾但並非死忠於基民盟的德國人。 查看文章

池逸知:「邊個夠我慘」令人冚家慘 —— 受害者傾向

自戀者當領袖,可好可壞,甘地與希特拉皆為自戀名人,但過分的受害傾向者身處高位,則大多是一場災難,其中代表人物是朱元璋。他的殘酷出於對自身微時的念念不忘,結果當然有迴響。 查看文章

打破組織慣性、帶領豐田度過危機的兩大人物

每個公司在成立幾十年後,幾乎都會發生組織慣性,習慣用固定的模式做事。對於已傳承到第二、三代甚至歷史更悠久的公司,組織慣性更普遍,主要是後代不喜歡改變成功創始人的戰術與戰略。但不管是豐田英二或是石田退三,他們都在任內打破了組織慣性,開創新的戰術與策略。 查看文章

【國民教育】讓學生訂校規的日本中學

日本近年有不少學校被指校規過嚴,從強迫天生啡髮的少女染黑,到禁止在嚴寒加穿褲襪和外套,甚至指定內衣褲的顏色,引起社會嘩然及反思 —— 由學生與師長商議,以民主方式修改校規,會否更有教育意義?廣島縣一間傳統女校身先士卒,嘗試讓「用家們」審議及重訂校規,結果反應良好,甚至有意外收獲。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