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问一个人想象一下蜜蜂,他们很可能会想到熟悉的黑黄条纹生物,在花丛中嗡嗡作响,收集花粉带回蜂巢。但是,根据发表在mBio杂志上一篇新论文的作者表示,他们在热带雨林当中发现一群更不寻常的蜜蜂,从尸体上切下大块的肉。因此,这些蜜蜂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它们的同伴明显不同,其种群更常见于喜爱腐肉的鬣狗和秃鹰周围。所以它们通常被称为 "秃鹫蜜蜂"(或 "腐肉蜜蜂")。
202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8日揭晓,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亚基(Omar Yaghi)三位学者因在金属有机框架(另译「金属有机... 查看文章
三位获奖者开发出的分子结构,内有大量空间,可让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流动,有助如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或储存有毒气体等功能。 查看文章
表达对角色的“痛彻心扉的”热爱的“痛文化”正在中国独立演变。 查看文章
诺奖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 他们的发现为一个全新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包括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在内的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 查看文章
美国早期研究或可为无法产生可用卵子的女性带来不孕不育治疗新途径。 查看文章
这边刚装好爆米花,那边已开始调鸡尾酒,从货架上取下商品,或从地板上捡起物品。8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随处可见。随着不断投放多样化机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甩开日美…... 查看文章
在汇集了多种角色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虚拟研究室,仅过几天就提出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药物的想法。人工智能们同时进行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内结束的多个自身会议,自行制定了复杂的研究战略。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数据科学系教授詹姆斯·赵和生物中心研究员约翰·朴… 查看文章
7月初席卷欧洲的热浪尚未平息,英国科学家已发表评估报告,称在这场极端气候事件中,全欧12个主要城市可能有2300人丧生。 查看文章
伊朗今天为命丧以色列战火的军事指挥官和核子科学家等大约60人举行国葬,数以千计民众在首都德黑兰市中心夹道送行。 查看文章
不⽌吸睛更吸⾦!⾼雄⾞站主體為未來南北⾼雄發展軸線的核⼼基點,北接「南部半導體S廊帶」,向南觸及串接⾼雄港、⼩港機場及投資熱⼟「亞洲新灣區」,強勢聯動打造科技、國際雙⾨⼾。 「⾼雄⾞站⼤都更計畫」拍板 查看文章
据伊朗迈赫尔通信社21日报导,伊朗核科学家赛义德·伊萨尔·塔巴塔巴伊·戈姆舍赫与妻子上周在家中遇袭身亡。 查看文章
以色列军方今天表示,以军针对伊朗的空袭击毙超过20名武装部队和革命卫队(Revolutionary Guards)指挥官... 查看文章
在巴黎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知名研究人员敦促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所谓的镜像生命的出现。这种人造微生物可能压垮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免疫防御。 查看文章
以色列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空袭伊朗,但根据以色列媒体报导,以国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也在伊朗境内策划一系列... 查看文章
以色列空袭伊朗后,总理内唐亚胡发表全国演说,指以军瞄准伊朗核设施与致力发展核弹的顶尖核子科学家,只要有必要,行动将「持续... 查看文章
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新的恐龙标本,估计正好填补了暴龙进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 查看文章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背景下,约六成韩国科学家表示存在赴海外开展研究的意向。当世界各国纷纷推出科学家优待政策、展开人才争夺攻势之际,韩国正面临人才流失的“不设防”状态。 韩国《东亚日报》与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联合实施的调查显示,在200名受访院士中,6… 查看文章
两项最新研究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回春”和肢体再生的更好治疗方法。 查看文章
这项名为“FaceAge”的新技术,在某些情况下,预测效果优于临床医生对短期预期寿命的判断。 查看文章
微軟宣佈 Microsoft 365 Copilot新功能,涵蓋全新功能與強化的Agent協作體驗,包括深度推理模型驅動的Researcher(研究員)與Analyst(分析師)、AI內容創作應用Cr 查看文章
【共同社1月14日电】日本政府相关人士13日透露,政府计划在3月底前,对面向相关企业的人工智能(AI)指导方针进行更新。考虑到不仅能生成文字还能处理图像及视频等各种信息的生成式AI的出现,新指针将... 查看文章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星期五(1月10日)证实,2024年是世界首次达到全年均温较前工业时期超出1.5°C的里程碑,也是现代人类从未经历的气温水平。该机构指出,气候变化正将地球气温推向现代人类从未经历过的高点。 查看文章
MiniLife研究人员计划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开始,力争在六年内制造出能够生长、分裂并表现出“达尔文进化”的代谢活性细胞。 查看文章
烏克蘭面臨俄羅斯的入侵,持續發展不對稱作戰,其中又無人機的成效最大。以往的無人機都是飛行器,但是現在也動用了無人地面車(UGV),由於它們也加掛了機槍等武裝,所以也被稱為戰鬥機器人。報導稱,這是烏克蘭 查看文章
美國史丹佛大學專家團隊9月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長庚醫療體系有112人入榜,院方於12月13日舉辦頒獎典禮,肯定獲獎者傑出表現。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將持續強化與國際學術與業界的合 查看文章
要是每天只睡6小时,未来可能会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来!英国床垫品牌「Bensons for Beds」与睡眠专家博斯托克博士(Dr Sophie Bostock)合作,推出名为「汉娜」(Hannah)的数字仿真模型。这个2050年的未来人模型,展现了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造成的种种问题。 查看文章
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宇宙膨胀得比预期更快,最新确证让他们苦思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与一些涉及暗能量和暗物质... 查看文章
欧盟科学家9日表示,今年将成为有纪录来全世界最热的一年,且异常高温将至少持续到明年的头几个月。联合国两周前的气候会谈才刚... 查看文章
BBC分析发现,焚烧家庭垃圾现已成为英国最肮脏的发电方式。英国家庭产生的近一半垃圾,包括各种塑料,被丢进焚化炉里焚烧。 查看文章
美國空軍正著手全面更新轟炸機機隊,引入最新的B-21「突襲者」(Raider)隱形轟炸機,並逐步淘汰B-1「槍騎兵」(Lancer)與B-2「幽靈」(Spirit)。2030年代的計劃建置為,至少10 查看文章
相隔数十年,华裔科学家的生存环境为何依旧艰难? 查看文章
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治疗一些致命疾病提供了线索。 查看文章
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可能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 查看文章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的科学家在星期四(8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人为引发的气候变化加剧了上个月袭击菲律宾、台湾和中国的台风“格美”(Gaemi)的强风暴雨,导致其灾害更加严重。 查看文章
全球言论自由倡导组织--查禁目录(Index on Censorship)将在下一期出版刊物中重点介绍全球科学家和科学界遭受压制的情形。多年来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不断消失的一个国家就是中国,尤以维吾尔族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失踪最为显著。 查看文章
俄罗斯最活跃火山之一、位在其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的舍维留奇火山今天喷发,喷出的烟灰直冲5公里高天际,当局一度对航空交通发布... 查看文章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前中國科學院院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據《澎湃新聞》報導,1929年5月出生周光召是湖南長沙人, 查看文章
英国科学家在大西洋中部被称为「失落之城」(Lost City)的海底区域进行钻探,取出破纪录、超过1公里长的地函岩石样本... 查看文章
巴西海洋学家、联合国海洋和淡水部门负责人卡瓦略表示,在明确的保障措施到位之前,任何公司都不应获得许可证。 查看文章
台中小連(化名)與其妻子小美(化名)結婚,小美因Coser商演活動認識小瑞(化名),小瑞明知小美為有配偶之人,仍主動追求小美,雙方進而開始交往發生不正當關係,還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侮辱其名譽。經法院審理, 查看文章
乌莎·万斯是印度移民的女儿,在精英大学和专业机构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她的同事和朋友认为她曾是温和中间派,但在丈夫的政治演变过程中,乌莎·万斯始终不渝地支持他。 阅读更多 查看文章
波兰新闻社报导,马林凯维奇所领导的团队击败来自芬兰与法国的竞争对手,开发出可打印太阳能电池获得欧洲专利局颁发发明家奖(E... 查看文章
科学家在英格兰南部怀特岛(Isle of Wight)发现一具草食性恐龙化石遗骸,估计牠生活在大约1亿2500万年前。科... 查看文章
日本科学家利用人类细胞开发出一种相当于活体皮肤的物质,可以将其附着在机器人表面,展现出逼真、或许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脸。 查看文章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美国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下个月将访问香港。他将在香港大学演讲,并与该校讨论可能的教职任命。 查看文章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永远地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这本书出版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引发了极大争议。医学史学家霍华德·马克尔挖掘了其背后的故事。 查看文章
日本生物化学家、东京农工大学特别荣誉教授远藤章(Akira Endo),以发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物质「史他汀」(stat... 查看文章
薛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今天当选墨西哥首位女总统,这位首都墨西哥市前市长是一位信奉左派理念的环境科... 查看文章
澳洲研究人员今天表示,已开发出可利用垃圾掩埋气生产永续航空燃料(SAF)的程序,以此减少碳排放。 查看文章
春季走在欧洲的道路上,你很有可能会见到一些莫名兴奋或者大胆的野生动物,它们甚至会一反“胆小”常态,冒险进城。法媒对这种“反常行为”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