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1-
10.20
18:49
CUP  /  文化

中國航海家「環北之旅」,如何體現北極地緣政治問題?

今年 6 月 30 日,中國航海家翟墨乘帆船「翟墨 1 號」從上海出發。翟墨 1 號船帆印有「環北之旅」字眼,聲稱是「人類史上首次不停靠環航北冰洋」,聽來並無不妥。但據中國環球電視網報道,翟墨途中嘗試由北大西洋進入蘭開斯特灣,遭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非法攔截」。美國獨立智庫北極研究所研究助理 Trym Eiterjord 認為,翟墨 1 號「環北之旅」遇阻背後,是北極地緣政治的縮影。

更多文章
俄羅斯解體,中國將會是最大贏家?

隨著俄烏戰爭曠日經久,不少學者正沙盤推演,思考俄羅斯聯邦會否重蹈蘇聯的覆轍,轄下 83 個聯邦主體會否骨牌式獨立。究竟俄羅斯解體是否可能?當地區勢力平衡改變後,是烏克蘭與西方陣營得益,抑或是毗鄰的中國坐收漁利? 查看文章

Ryan Fung:ESG 抗跌力應驗與否在於信念?

沒有信念,ESG 投資就失靈?第三季 ESG 基金統計數據顯示,ESG 的抗跌能力和跑贏大市能力幾乎只在歐美股市場奏效,在一些 ESG 重視程度沒有那麼高的國家卻「不靈光」,跑輸大市,活像一場信者得救的救贖。 查看文章

「多重危機」:骨牌式災難是否只發生在這世代?

經歷數年疫情蹂躪,全球經濟愈見不明朗。新冷戰繃緊局勢下,俄羅斯趁機入侵烏克蘭,引發各地糧食危機;中東又起以哈衝突的新火頭。在窮於應對連串天災人禍時,國際社會愈見顧此失彼,「多重危機」(Polycrisis)成為近年的熱門概念,以描述人類當前窘境。究竟我們是否落入歷史的例外狀態?當前面對的危機,跟我們祖先又可有不同? 查看文章

以哈戰爭|阿拉伯世界的團結與分歧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施展突襲,以色列對加沙地區大規模反擊,觸發雙方全面開戰。大部分阿拉伯人始終同情巴人被剝奪的遭遇,日前哈馬斯指控以國空襲加沙一間醫院造成嚴重傷亡,旋即在中東激起多場示威。但據「經濟學人」分析,有別於過去多次衝突,阿拉伯國家對以哈戰爭持不同看法,各有政治盤算。 查看文章

以巴衝突|由法塔赫到哈馬斯:巴勒斯坦的政治板塊

以巴局勢持續緊張,全球各國都密切關注。巴勒斯坦的政治局勢很難懂,其中一個原因是政治版圖太分散、太多不同派系。現在正是時候,試圖梳理一下巴勒斯坦內部不同派系的政治角力。 查看文章

Ryan Fung:國土經濟強勢崛起,ESG 只是棋子?

近年美國又以推動降低通脹和綠色經濟為由,大規模補貼和實施政策優惠,以奪回「戰略產業」的控制權,如晶片、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不單止美國,各國政府也正投入大量資金,以誘使企業在其國家設立或擴展業務。由西方率先提倡的 ESG 概念,就是發達國家的一記妙著,既能站在道德高地,亦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本。 查看文章

阿塞拜疆兼併爭議領土,還不是終局之戰?

俄羅斯陷於烏克蘭戰事自顧不暇,改變了高加索的勢力平衡。阿塞拜疆早前以「反恐」名義兼併有領土爭議的「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當地最少過半數亞美尼亞裔人口正在逃難,令民族分佈大洗牌。數十年的領土糾紛看似走到盡頭,但很多分析都預料,未來形形色色的小衝突還會持續。 查看文章

陶傑:為甚麼蘇聯的成績優於中國

今日的中國,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南中國海單方面宣佈新疆界,也是參考了史太林的經驗,但可惜效果和成績有點差距。 查看文章

戰虎外交:印度極端民族主義,正觸發國際間衝突?

在強硬民族主義當道的世界,外交愈來愈少談判讓步的餘地。當中國以「戰狼外交」聞名國際,印度新聞工作者 Kunal Purohit 就在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批評印度總理莫迪的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並將其衍生的強硬外交稱為「戰虎外交」(Tiger Warrior),指這種作風正引發區域與國際關係緊張。 查看文章

金磚五國集團,可抗衡美國領導的 G7 嗎?

由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BRICS),準備今天起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第 15 屆峰會。沉寂多時的金磚集團,似乎在中國領導下重振聲勢,超過 40 個國家有意加入,更有指中國試圖以金磚集團,全面抗衡美國領導的七國集團(G7),但不少評論質疑金磚內部有嚴重利益衝突,要對抗 G7 集團仍然相當困難。 查看文章

【南海爭議】仁愛礁衝突,是甚麼一回事?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及外交官員上週一指,6 艘中國海警船及兩艘民兵船隻,攔截兩艘菲律賓海軍租用、向仁愛礁上駐守菲軍運送物資的民用船隻,中國海警的水砲在衝突中擊中其中一艘補給船。是次衝突位於南沙群島的仁愛礁,是中菲有主權爭議的島礁。1999 年,菲律賓將破舊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擱淺仁愛礁礁石,自此成為兩國仁愛礁主權衝突的導火線,爭議包括菲律賓有沒有承諾過要拖走艦艇。 查看文章

书评:《主权基金》揭示中国资金在说些什么

金奇:刘宗媛的新书讲述中投公司的故事,其主线是中国的雄厚资金如何被用来在世界各地购买战略资源、技术和金融实力,服务于中国的全球雄心。 查看文章

收購島國建地堡,可逃過末日浩劫?

已申請破產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上週入稟法院,控告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與其他三名高層挪用公司 10 億美元,試圖收購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以建造「末日地堡」,期望在人類大滅絕之時避過一劫。計劃是否妙想天開?瑙魯政府又如何回應? 查看文章

兩個國家一條河,伊朗、阿富汗塔利班為水交火

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上週六在邊境交火,造成士兵傷亡。據報雙方緊張局勢突然升級,源於圍繞兩國共享水資源的爭執。全長超過 1,000 公里的赫爾曼德河(Helmand)從阿富汗流入伊朗東部,早在 2021 年 3 月阿富汗境內用於發電及灌溉的卡馬爾汗大壩落成,伊朗便愈加關注事態。而自塔利班在同年 8 月掌權,兩地在赫爾曼德河問題上的緊張局勢更不斷升溫。 查看文章

加里寧格勒:位處歐洲,卻與歐洲隔絕

波蘭宣佈將恢復以舊名稱呼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與其州,即波蘭語柯尼斯堡(Królewiec)與柯尼斯堡州。克里姆林宮形容此舉屬「近乎瘋狂的敵對行為」。擁有加里寧格勒主權的俄國及前蘇聯,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與柯尼斯堡並無主權關係;而即使曾以蘇聯人口替代德語人口,時至今日俄國仍然稱這片領土有「德國化」之虞。 查看文章

蘇丹武裝衝突背後,與全球政治的角力

蘇丹爆發嚴重武裝衝突,「主權委員會」主席兼軍方總司令布爾漢率領的政府軍,與其前副手達加洛帶領的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在首都喀土穆等城市激戰多日,爭奪總統府及機場等重要地點的控制權,據稱已令超過 180 人死亡,西方外交官亦告遇襲。「華盛頓郵報」外交專欄作家 Ishaan Tharoor 分析,這場恐會淪為內戰的混亂,背後是更廣泛的全球權力鬥爭。 查看文章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紐西蘭正進一步向北約靠攏?

2023 年 4 月 4 日,經全數成員國同意,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標誌著其自冷戰以來的中立國政策終結。現時,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已開始申請程序,尚待土耳其確認。另外,「外交家」報道,遠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亦正希望加強與北約的關係。 查看文章

陶傑:馬克龍半途叛美親中的炸彈

三年前拜登誇口:杜林普作風驕橫,得罪歐盟,只有自己有能力團結歐洲盟國,對付中國。但現在馬克龍就在拜登的眼皮下叛變出走,只會令選民懷念杜林普。 查看文章

芬蘭加入北約,反映世界撕裂程度

一些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地緣政治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大國能夠制訂、掌控甚至破壞規則,較小的國家只能適應他人主宰的世界。芬蘭曾經是小國教科書,所謂「芬蘭化」(Finlandization)就是順從強鄰來換取領土完整。不過,隨著芬蘭在 4 月 4 日加入北約,這套法則正式被打破。密芝根大學歷史系教授 Ronald G. Suny 就撰文,分析事件對小國的啟示。 查看文章

納粹德國東擴的偽地理學:生存空間理論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歐洲多國發動侵略戰爭,幾乎吞併整個西歐。戰事其中一個轉捩點是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國發動蘇德戰爭,展開東面戰線。知名德國史學家 Jeremy Noakes 就分析納粹主義其中一個重要概念「生存空間」(Lebensraum),如何驅使希特拉毅然東進,最後招致敗亡。 查看文章

陶傑:晶片戰役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前的熱身

拜登簽署 2,800 億美元法案來增產,不惜代價招攬台積電和三星赴美設廠,對於美國,已經相當於下次世界大戰前的總動員。 查看文章

中國提出烏克蘭和平方案,背後有何戰略計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俄期間,提出調解烏克蘭戰爭的和平方案,俄羅斯總統普京自然響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邀請中國進行會談,以致戰爭焦點忽然落在中國之上。佐治城大學訪問研究員 Philipp Ivanov 認為,中國在衝突中扮演調解員,與中俄試圖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有關。 查看文章

反華情緒下,中國企業如何拓展歐美市場?

中國品牌正於美國受到史無前例的追捧,社交媒體抖音(TikTok)、電商平台天母(Temu)、影片剪輯 CapCut,成為當地 iPhone 用戶下載量數一數二的應用程式,快時裝品牌 SHEIN 的排名甚至高於亞馬遜,並正計劃在紐約上市。但西方對華猜疑日深、中美關係愈趨緊張,這些企業如何在不受歡迎的國度拓展業務?「經濟學人」日前整理出它們的三大方針。 查看文章

Moyashi:戲內戲外的天馬行空

電影其中一個高明之處是對於「多重宇宙」的詮釋,能夠貫通戲內戲外,假作真時真亦假,連電影本身甚至觀眾也體現了這個概念。「亞裔」是個貌似統一的稱呼,但從語言文化、國族認同、地政衝突、到世代差異,實際包裹的元素卻是雜亂多元。電影以貌合神離的家庭作為隱喻,安排每個成員都操不同語言或方言,體現了所謂的「亞裔」其實是一群自說自話的不同人。 查看文章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最新戰場:環境仲裁

近日阿塞拜疆對同屬南高加索國家的亞美尼亞提出法律挑戰,指控亞美尼亞在佔領具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近 30 年期間,破壞當地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這是首次有國家根據「伯恩歐洲野生物種保育和棲地公約」(Bern Convention),尋求與他國之間的仲裁,如果阿塞拜疆勝訴,將會開創先例。 查看文章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全球政局風起雲湧,俄烏戰爭開打,改寫歐亞地緣政治格局,世界大戰彷彿近在咫尺。英國資深政治記者、歐洲傳媒大獎得主 Gideon Rachman 就在去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The Strongman,形容世界進入了「強人時代」,領袖崇拜正威脅全球秩序。到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查看文章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下)

普京肆意入侵烏克蘭,逆轉全球局勢走向,適逢佩洛西高調訪台,中國以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軍演回應,一度引起國際疑慮。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盤點全球 10 大值得關注的危機中,台海局勢再次榜上有名。 查看文章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上)

一年前,沒有多少專家料想到,會有擁核國家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試圖以軍隊征服鄰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寫一切,更牽一髮而動全身,連鎖加劇其他地方的衝突,可能為更大規模戰爭埋下伏筆。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就為我們盤點 10 個值得關注的危機。 查看文章

2022 年大事回顧:卡塔爾能藉世界盃改善形象嗎?

卡塔爾世界盃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告終。足球貴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每 4 年才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自然全球矚目。卡塔爾銳意透過大型賽事建立文化成就感,強化國民認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舞台重要一員,卻惹來勞工剝削、打壓性小眾權益、甚至涉嫌在申辦過程中買票做假的指控。「紐約時報」專題文章就分析,卡塔爾世界盃真的做到體育洗白嗎? 查看文章

票房|《航海王》夺冠 影院营业率触底反弹

11月,全国电影票房产出5.68亿元,同比下降69.69%,是十年来同期票房的最差成绩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前蘇聯國家伺機而動,挑戰俄羅斯權威

烏克蘭軍方在哈爾科夫附近收復失地,被視為對抗俄羅斯侵略的轉捩點,更令一些勢力伺機而動。「衛報」中歐及東歐特派記者 Shaun Walker 及多名專家分析,俄國的「軍事行動」令前蘇聯國家目睹其能力極限,普京在高加索和中亞的影響力或因而瓦解。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激戰、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衝突,以至哈薩克與華互動,都印證了這點。 查看文章

中国海昌海洋公园要出《航海王》形象商品

该公司与日本东映动画签署了授权协议。计划开发采用《航海王》中动漫形象的三明治、爆米花和冰淇淋的食品等。海昌海洋公园在上海和大连等运营娱乐设施。7月在上海的设施内开设了以“奥特曼”为主题的娱乐区…… 查看文章

陶傑:俄國的超級戰狼大國師

杜金娜是新聞記者,年方三十,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繼承了其父的事業,到處發表政治演說,強烈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她還擔任官媒「共青團真理報」電台共同節目主持人,也是記者和政治學者。 查看文章

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

8 月 12 日,屬於波羅的海三國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同時宣佈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China-CEEC Cooperation),而另一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早於去年已經退出。此本來為中國拉攏歐洲諸國的重要機制,可是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中國對俄立場含糊,多個歐洲國家對華立場也強硬起來。 查看文章

Moyashi:我要看見血流成河

戰爭成為了老是經常出現的預言,緊急狀態也就成為了生活。因為危機的根源永遠都在外部,使你很難透過內部的手段改變社會。日子累積下來,為了應對外部的永恆危機,許多本來不合理的事情,更加慢慢地變得合理。 查看文章

印度會是斯里蘭卡的救星?

誰能幫助崩潰的斯里蘭卡?會是佔總債務 10% 甚至更多的中國嗎?但科倫坡大學經濟系講師 Umesh Moramudali 認為,中國同意重組債務的機會不大,而且比起解決負債,當地現時更需要燃料、食物等生活用品援助;示威者同喊口號抗議之的印度,卻開始成為一些人的及時雨。 查看文章

中國有可能申索月球主權嗎?

最近人人談論月球,有政治人物也分享對最大滿月的天文學見解,美國太空總署(NASA)反倒憂慮月球的政治前景,擔心中國可能申索月球主權,言論遭中方「堅決反對」。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兩位學者則認為,不論中國是否有企圖,佔月都是目前科技和投資水平所難以實現的。 查看文章

困於魔鬼和深藍大海之間:地緣政治中的所羅門群島

太平洋島國成為地緣政治角力場,其中,所羅門群島早前與中國簽訂安全協議,便引發澳洲等國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日益增強、可能在其附近建立軍事基地的擔憂。所羅門群島廣播公司首任總經理 Ashley Wickham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就認為中國在當地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澳洲可能會被拋離。 查看文章

岸田文雄把日本推上反中聯盟最前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 G7 峰會後,將代表日本破天荒出席北約首腦峰會。「外交政策」雜誌駐東京記者 William Sposato 分析指出,岸田政府上台後的連串進取外交行動,正把日本推上西方反中聯盟的最前線。 查看文章

拉美國家再左傾,或會改變全球勢力分佈?

游擊隊出身的 Gustavo Petro 勝出哥倫比亞大選,成為當地首名左翼總統,亦是過去 4 年內,繼阿根廷、智利、秘魯及墨西哥後,再有拉丁美洲國家改由左派上台。但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有別於 2000 年代席捲該區的「粉紅浪潮」、多國領袖齊心協力,這次左傾趨勢下抬頭的主政者明顯各有立場。從全球勢力分佈看來,這有可能引致深遠影響。 查看文章

棺材船:19 世紀的保險詐騙手段

在某些特別情況下,沉沒了的船,比正常航行的船更加值錢 —— 那就是詐騙保險的時候。在 19 世紀的英國,殖民主義走向顛峰,海洋活動繁盛,現代資本市場興起,也催生了一種名為「棺材船」(coffin ships)的保險詐騙手段,有無良商人會想辦法令破船加大保額,然後將之弄沉於大海中,以獲取巨額賠償。 查看文章

食物政治:各國如何利用糧食危機增加影響力

烏克蘭本來被喻為「歐洲穀倉」,是世界小麥出口大國。俄烏戰爭爆發後,俄軍砲火摧毀大量農田,又封鎖了黑海的出口港,令全球糧食供應大亂。世界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 3 月份一度突破 159,創歷史新高。各國出現嚴重通脹,食物短缺已在非洲造成饑荒,可是有國家卻利用這場糧食危機,試圖增加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查看文章

越南設廠:歐洲企業為何離開中國?

地緣政治衝突,加上成本高漲,很多本在中國落腳的歐洲企業,如今另覓設廠之地。「德國之聲」報道,云云亞洲國家中,越南沒因兩年疫情而經濟收縮,世界銀行更預計今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約 5.5%。這令當地被看高一線,成為理想的生產線副選。不過,在華投資的吸引之處仍無法忽略。 查看文章

人造太陽:解決人類生存危機的曙光

2010 年,霍金在「時代雜誌」中談及,希望有生之年看見核聚變成為實用的產能方式,提供源源不絕的潔淨能源。自 1930 年代起,世界一直嘗試掌握核聚變技術,經歷近一個世紀,終於在法國普羅旺斯 Saint-Paul-lez-Durance 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中漸見曙光。 查看文章

日本:正提供一帶一路替代方案

近年,中國的「一帶一路」方略,鼓勵中資企業到非洲投資,又向多國提供鉅額貸款,以增加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不過,「一帶一路」為非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造成貪污、勞工剝削、環境污染和債務陷阱等爭議。全球民主陣營正調整在非洲的政策,希望平衡中國日益擴張的影響力。法國外交學院的日本研究專家 Céline Pajon 就在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分析,日本正加強在非洲的投資。 查看文章

在疑美和反俄之間,希臘步向歐洲主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希臘是少數與其「欲斷難斷」的西方國家。本月初公佈的民調顯示,支持對俄制裁及資助烏國購買武器的希臘人僅佔 54% 及 40%,兩者均遠低於歐盟的平均值。總理米佐塔基斯卻跟輿論唱反調,公開聲援烏人抗戰。當疑美民意遇上反俄政府,這個古老國家開始步向歐洲主義。 查看文章

Ryan Fung:ESG 的「牛津定律」會由五眼聯盟譜寫?

有權力的地方自然有政治角力,正在醞釀統一全球 ESG 標準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就觸動地緣政治的角力。ESG 圈近日傳出即將宣佈 ISSB 委員會成員,最終會由五眼聯盟及盟友們奪取超過一半席位,變相令講一套做一套的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壓力,不能再輕視碳中和議題,漂綠了事。 查看文章

深入北約腹地的俄國軍事重鎮:加里寧格勒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外飛地」,意即與本國分離、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該地區只有北愛爾蘭般的大小,被立陶宛、波蘭和波羅的海包圍,深入北約腹地。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 Stefan Wolff,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部署。 查看文章

東南亞工人安奎基:世上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16 世紀是大航海時代的高峰期,歐洲的超級帝國打通了世界各地的航通,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榨取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為往後歐洲急速發展打好基礎。近年,西方社會積極反思帝國主義陰暗的一面,承認被殖民者的貢獻。很多讀者都知道,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探險是由麥哲倫(Magellan)帶領,但他其實未返回歐洲已經命喪菲律賓,東南亞工人安奎基(Enrique)才是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查看文章

摩爾多瓦分離主義地區受襲,會是俄烏戰爭的新危機?

烏克蘭戰爭繼續是全球焦點所在。不過,早前有觀察人士推斷,俄羅斯下個目標,可能是烏克蘭西南部鄰國摩爾多瓦(Moldova)。本週二便傳出俄國支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分離主義勢力所在地發生爆炸,可能是俄國的偽旗行動。事件引發憂慮,俄羅斯會否重複藉頓巴斯地區挑起戰爭的模式,將戰線延伸至摩爾多瓦。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