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 (23/9) 於聯合國大會發言時指,氣候變化加劇全球各地地區性衝突,令敘利亞、也門、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安全惡化,呼籲聯合國應將氣候變化作為安理會維和行動的關鍵部分。
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伤亡惨重恐怖攻击,印方指控巴基斯坦人涉案,引发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以牙还牙外交报复。联合国... 查看文章
波兰总统杜达24日表示,只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相互作出妥协,才能结束冲突并实现持久和平。 查看文章
在接连发生破坏性野火之后,希腊气候危机部长24日表示,预计到未来的“糟糕情况”,希腊今年将部署创纪录数量的消防员。 查看文章
越南榴梿正进入结果期,但主要产地得乐省的农户们却愁容满面,受气候变迁影响,许多榴梿树只开了几朵花。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估计... 查看文章
尽管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强调,澳洲将继续对气... 查看文章
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UNWTO)今天说,由于主要市场呈现「强劲的」需求,全球旅游业在2024年从COVID-19(201... 查看文章
联合国人权专家星期二(1月21日)呼吁泰国立即停止可能的将48名维吾尔男性遣返回中国的行动,并警告说,如果这些维吾尔人被强行送回到中国,他们面临酷刑和其他不人道待遇的严重风险。此前,一位美国国会领导人在给泰国驻美大使的信函中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查看文章
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欧21日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新闻网访问时,呼吁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均「付出点什么」来终结俄乌冲... 查看文章
陳姓男子2023年因與沈姓男友人酒後起口角糾紛,衝突中持藍波刀殺害沈男,被新北地檢署起訴;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會同國民法官審理,依殺人罪處12年6月徒刑。檢方調查,陳男與沈男酒後因故起口角,雙方爆發衝突 查看文章
哥伦比亚20日向左翼游击队宣战,部署数千官兵以遏制暴力事件,同时宣布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这场冲突迄今已造成至少100人... 查看文章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表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停火协议19日生效,20日已有91... 查看文章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说,他将再次让全球最大碳污染国美国退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气候协定》,这将打击全球应对全球变暖的努力,并再次使美国与其最亲密的盟友疏远。 查看文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玛斯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已于19日生效,许多在以哈冲突期间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正返回家园。但一名加... 查看文章
哥伦比亚政府的监察员办公室今天指出,叛乱组织「全国解放军」与「哥伦比亚革命军」残党在邻近委内瑞拉边境的哥国卡塔通博地区作... 查看文章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表示,在以色列与哈马斯(Hamas)达成协议从星期日(1月19日)起停火后,加沙地带将涌入大量人道援助,当地针对救援队的武装帮派与抢劫者数量应会跟着减少。 查看文章
张烈夫:特朗普需要破解“结束俄乌冲突”的四个难点。如果说终极目标是结束冲突,那么调停双方实现“热战停火”是关键一步。 查看文章
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将于下星期一(1月20日)重返白宫。法新社报道称,联合国各机构的焦虑情绪正在上升,担心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会使联合国机制会受到比先前更大的破坏。 查看文章
世界经济论坛今天公布调查显示,武装冲突是今年首要风险。在政府和企业领袖下周将出席在瑞士达沃斯(Davos)举行的年度集会... 查看文章
以色列副总参谋长阿米尔·巴拉姆将军的辞职加剧了安全机构内部的公开分歧,也使其细节更有可能被现场直播。与此同时,征兵法引发的政治危机仍在继续。 查看文章
遭彈劾停職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於當地時間今(15)日上午被捕之際發布聲明,稱同意接受檢調訊問是為了避免發生流血衝突,強調公調處的逮捕令並不合法。尹錫悅表示,檢調逮捕他等一系列非法行為令人痛惜,稱當看到檢警 查看文章
缅甸内战即将迈入第4年之际,联合国(UN)表示,缅甸军政府8日对西部若开邦(Rakhine)发动的空袭造成超过40人死亡... 查看文章
在加州消防当局正苦于控制住森林大火火势之际,全球气候暖化又出现新警讯:两大主要气候科学机构都指出,去年的全球气温平均升幅... 查看文章
联合国星期四(1月9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2.8%,与2024年持平;受到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增长预计放缓的拖累,全球经济扩张将受到抑制。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星期四(Antony Blinken)在罗马与欧洲多国外交部长会谈,就促进叙利亚局势稳定进行磋商。与此同时,土耳其正向叙利亚北部长期自治的库尔德人发动攻势,令外界忧心当地情势。 查看文章
此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已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投资领导者的地位。 查看文章
欧盟气候变化政策负责人警告,如果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次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将受到严重打击。 查看文章
联合国叙利亚事务首席特使星期三(1月8日)表示,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需要“走好下一阶段”,目前,在近14年的内战和阿萨德家族政权垮台后,叙利亚正试图重建。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二(1月7日)访问东京期间坚称,美国与日本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几天前,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阻止了新日铁(Nippon Steel)对美国钢铁(U.S. Steel)的收购。 查看文章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6日指控以色列在加萨走廊(Gaza Strip)袭击他们的援助物资车队,表示至少有16颗子弹打在有着...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一(1月6日)在首尔表示,尽管韩国的政治动荡仍在持续,美国对韩国的民主体制深具信心。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1月6日)表示,朝鲜和中国是能够让俄罗斯继续在乌克兰进行战争的“最大的持续驱动力”,并称安全保证需要成为未来结束冲突的谈判的一部分。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于1月6日访问首尔期间表示,朝鲜进行的导弹试射提醒我们,有必要深化华盛顿与韩国和日本的合作,以遏制日益大胆的平壤。 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朝鲜在韩国星期一当地时间正午左右发射了一枚疑似中程弹道导弹的飞行器,导弹向东飞行了1100多公里之后落海。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首尔会见韩国代理总统崔相穆。 查看文章
在国际争议和地区防备的背景下,土耳其暗示正考虑与叙利亚划定海上边界,以增强能源和政治影响力,安卡拉的举动表明其希望加强东地中海地区的稳定和区域伙伴关系。 查看文章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的遠東飯店,昨(5)日深夜近11時許,呂姓、吳姓男子酒後前往櫃台辦理入住手續時,因忘記排隊,遭後方2名印尼、德籍旅客以英語嘲諷「他們居然不懂排隊、太離譜了!」引發呂、吳不滿 查看文章
国民力量党就国会弹劾诉讼团在尹锡悦总统弹劾理由中去除内乱罪一事表示:“这是欺骗国民的骗局。宪法法院应驳回弹劾案,国会应重新表决。”对此,共同民主党回应称:“是无知的政治攻势。”共同民主党提出,2017年弹劾朴槿惠总统时,也有过变更受贿罪和强迫罪等弹劾理由,对…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天(1月5日)晚抵达首尔,在韩国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之际对美国在亚洲这个最重要盟友之一作乔·拜登(Joe Biden)总统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访问。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纽约时报4日刊出的专访中坦言,在俄乌战争爆发以前,华府已经多次悄悄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 查看文章
刚刚过去的2024年,地中海因难民问题再次成全球关注焦点之一,超过2200人命丧地中海。同时,一部描绘丹麦人因气候变化而被迫成为气候难民的电视剧引发了广泛讨论。 查看文章
美国国务院星期五(1月3日)表示,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将于4日至9日前往韩国、日本与法国访问。布林肯此次韩国行,正值因为总统尹锡悦被弹劾,首尔陷入政治动荡时期。 查看文章
一方面是长期干旱,另一方面是洪水和强降雨威胁,意大利正日益受到气候危机的影响。 查看文章
人们常说“历史会重演”,历史上大帝国和超级大国的兴衰故事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美国人常常意识到中国可能正在复制他们的崛起。 查看文章
“M23运动”领导人称其在刚果(金)东部的叛乱是“防御性”叛乱,希望与金沙萨进行对话。 查看文章
在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任期内,唐纳德·特朗普对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提出了激烈批评。这种情况会改变吗? 查看文章
极端天气正在将葡萄种植推向更寒冷的北方地区,并迫使传统酿酒地区进行调整。 查看文章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星期二(12月31日)发布报告,指责以色列对加沙各医院的袭击导致加沙医疗系统濒临全面崩溃,并对以色列是否遵守国际法表达严重关切。 查看文章
土耳其外交部说,土耳其外交部长星期六(12月28日)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讨论了与叙利亚新政府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以确保有序完成过渡期。 查看文章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25日在圣诞致辞中感谢了医护人员在他和儿媳凯特王妃患癌及接受治疗时对他们的照顾,此外他还谈到了全球冲突和英国夏季的骚乱。 查看文章
据位于英国的一个战争观察组织称,占领叙利亚的伊斯兰主义者与被赶下台的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支持者之间的冲突星期三(12月25日)导致六名伊斯兰主义战斗人员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查看文章
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占其GDP总量的四分之一,但也是当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