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多国科学家合作撰写的一篇新冠病毒溯源综述性文章本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这是该领域专业人士基于已有科学证据对溯源问题作出的重要评判。文章有力驳斥了一些美国政客鼓吹的“实验室泄漏”阴谋论,并指出,从动物到人的跨物种传播是新冠病毒最可能的来源。
有專家表示,到本世紀末,人類使用的物品中將含有某些來自地球外的元素。據「衛報」報道,科技公司目前已看準地球外製造藥物成分、培養幹細胞的好處,並認真考慮建造首條非地球生產線。 查看文章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需要水,很多物種包括人類都會用口部吸收水分,但大自然中也有生物比較特別:甲蟲會打開牠們的屁眼,吸收漂浮在空氣中的微量水來補充水分。除此之外,牠們的屁眼更可以從糞便中擠出水分將之重新吸收,讓其可在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生存。 查看文章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形狀特殊的蛋白質鏈,能黏附於受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細胞,有助免疫系統識別及清除之。1980 年代以來,藥廠一直生產合成抗體以治療癌症、器官移植排斥等;研發期間要對數百萬種潛在抗體的氨基酸組合作篩選及測試。近年英國生物製藥公司 LabGenius 就運用算法提升研發效率,為合成抗體帶來革命。 查看文章
45 歲美國科技企業家 Bryan Johnson 擲重金作研究,以自身探索降低生理年齡的方法。儘管他服用大量補充品,加上嚴格的飲食、鍛煉和不同療法,聲稱現時擁有 37 歲的心臟、28 歲的皮膚和 18 歲的身體質素,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其方法不能逆轉衰老。除了有辦法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外,衰老仍是生物不可逆轉的自然生理過程,且原因大多未知。今年甚至有研究指,男性衰老比女性來得遲、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會以不同速度衰老。 查看文章
由人腦細胞驅動電腦,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橋段,但近來,美國研究團隊就宣稱一個「類器官智能」(organoid intelligence,OI)的領域已經誕生。 查看文章
紋身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科學家至今仍不太清楚它們為何不會在皮膚上消失。通常當皮膚受到外來刺激或破壞時,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等,會迅速找出源頭並吞噬它,繼而開始癒合過程;但當涉及紋身墨水時,免疫細胞中的酵素,似乎難以降解色素中的龐大顆粒。換言之,墨水不但交織於皮膚細胞之間,更是從巨噬細胞裡面顯現出來。 查看文章
「有抗體就有保障」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正確的認知,但世間上還有很多領域都有待發掘,不是非黑即白的真理,正如現今物理學中,有很多理論都只能作有限度解釋,免疫學亦如是。 查看文章
美國密芝根大學營養神經科學家 Monica Dus 專門研究食物成分及其化合物,如何改變身體機能和基因指令。她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揭示食物與思想、情緒和行為的密切關係。 查看文章
作為全球第二大非傳染性致死疾病,癌症每年奪去 930 萬條生命。抗癌研究從未停步,發現真菌在腫瘤生物學裡可能發揮作用、發展 CAR-T 免疫療法等,都正為治療癌症尋找新希望。其中 mRNA 技術生產的癌症疫苗,近期就取得研究進展。 查看文章
Artemis-SCID 是非常罕見的遺傳疾病。如果兒童在出生時患有 SCID,會令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但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基因療法能部分或完全恢復 10 名嬰兒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映基因療法出現突破。 查看文章
細菌是種微生物,往往不能用肉眼看到。不過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指,在加勒比地區的紅樹林沼澤中,發現迄今已知最大型的細菌,不單比大多數細菌大 5,000 倍,也比巨型細菌大 50 倍,長度超過 1 厘米長!這種在紅樹林的腐爛樹葉表面上,發現的超巨型細菌華麗硫珠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學名中的 Magnifica 來自法語的 magnifique,有巨大的意思。 查看文章
近期香港除了新冠疫情外,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到有另一種傳染病 —— 瘧疾。由外國抵港人士傳入本地,在短短的 1 個月間,個案急升至 30 多宗。雖然部分人經治療後順利出院,但有部分患者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已出現死亡個案。巿民大眾究竟對這種來至非洲的疾病知多少?對香港整體又會構成甚麼影響? 查看文章
我們初中已懂得,生命來自胚胎發育,胚胎則來自精卵結合。不過本月初以色列科學家發表研究,僅使用幹細胞和特殊培養器皿,創造了不由卵子、精子結合而成的小鼠「合成胚胎」(synthetic embryo)並成功存活 8 天半。雖然無法真正育成生命,但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這項研究,對研究懷孕最初階段、治療不孕問題,或有重要價值。 查看文章
吃饭可算得上吃货们的头等大事,是快乐至上的汉堡、炸鸡、麻辣烫,还是偶尔下定决心来一份沙拉、轻食,甚至破天荒地选择节食?又要好吃,又要健康,成年人做选择实在太难了。尽管我们没法替你决定什么好吃,但现在有一份长寿菜单摆在你面前,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查看文章
身體隨年齡增長一點一滴的改變,是必然之事。可以在外表、皮膚上一直保持青春,相信是不少人的夢想。近日,英國劍橋 Babraham 研究所的科學家,就基於多年前複製羊多莉的技術加以創新,日漸接近這個夢想。科學家希望未來人體其他組織同樣可以「逆齡」,開發出治療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治療。 查看文章
《细胞》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以小鼠和人类嗅觉上皮组织为模型得出研究结论:新冠病毒会导致嗅觉受体和相应信号通路相关的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出现下调,使得嗅觉失灵 查看文章
大家總希望新一年容光煥發,青春常駐。不少人就特別關心自己的頭髮密度,用上各式護髮產品,避免「M 字額」和「地中海」。未來,人們也許不用再擔心脫髮問題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登了專題報道,介紹生物學家如何研究在實驗室培育出「毛細胞」,讓人們有望髮再生。 查看文章
感染新冠后,患者的一大症状就是会丧失嗅觉,然而这一症状背后的机理却始终没有得到阐明。日前,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论文,终于揭开了背后的谜底——原来新冠病毒会让嗅觉受体出现下调,使得人们无法正常检测和味道有关的分子。 查看文章
当艾滋病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并且蔓延至全世界,这种致死率在初期超过90%的疾病,一度与死神划上等号。进入90年代后,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诞生与发展,艾滋病开始变得有药可治,逐渐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查看文章
多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答案,育碧今天(12月16日)正式宣布将重拾该公司的潜入谍报动作游戏《细胞分裂》,虽然并非全新作品,但是这一次的《细胞分裂重制版》将采用新时代的画面效果和玩法。根据育碧官方介绍,《细胞分裂重制版》由育碧位于多伦多的分公司使用自家的Snowdrop引擎开发制作,该引擎目前正用于制作《阿凡达:潘多拉边境》《马力欧+疯狂兔子星耀之愿》。 查看文章
号称“癌中之王”的肝癌研究,终于又有了重大突破!肝癌早期不易察觉,恶化过程极其迅猛,到了晚期很难有效控制,死亡率居高不下。最近,厦门大学一项发表在顶级期刊《细胞》的论文,揭示了驱动肝癌起始的重要机制,对发现与鉴定早期肿瘤有重要临床价值。但这则重要进展背后,还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