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新聞今天引述消息報道,警方昨日(28日)拘捕兩人,指他們在社交媒體发文針對无线电视及商戶,涉及「串謀刑事恐嚇」、「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煽惑他人襲擊致造成身體實際傷害」等罪行。據無線新聞片段顯示, 被捕人士涉及 Facebook 群組「抵制無良心 Tvb 戰線」 。
特朗普指部分停工政府雇員可能不獲補薪;美國、加拿大首腦會談;珠峰暴雪後登山者全獲救 查看文章
高市早苗當選日本自民党總裁;捷克國會大選,民粹主義政黨奪最多席;臺北寧夏夜市可能有不合格猪肠流入;綠色和平指大陸十一假期間大量遊客破壞香港西貢橋咀島珊瑚 查看文章
加沙援助船隊42船據報仍有1艘在駛;米莱指同美國討論援助阿根廷方案;摩洛哥Z世代抗議 查看文章
英國計劃收緊移民的庇護制度;中联部長刘建超被免職,劉海星接任;李在明首度公開道歉,承認跨國送養兒童侵犯人權 查看文章
菲律賓強震已有60死;印尼一學校倒塌,多人死傷,91人受困;馬達加斯加青年抗議,總統下令解散政府 查看文章
北約國家討論空域被入侵事件;中共四中全会10月20日起召開,並審議「十五五」規劃;花蓮堰塞湖洪災18死6失聯持續搜救,萬名志工湧入救災 查看文章
7月下旬,臺灣社會尚在為「大罷免」如火如荼催票時,一則關於以色列與臺灣的外交動態新聞,點燃輿論罕見的關注與情緒。 查看文章
賴清德與防長顧立雄傳均遭美方拒絕訪問,凸顯中美談判與北京施壓下,臺美關係面臨敏感考驗。 查看文章
在少數政府組閣權不願意让渡、在野黨又不願意倒阁的情況下,國會僵局漸成慣例。 查看文章
獲11項提名的端傳媒最終摘獲10獎,為所有參賽媒體之冠。請支持我們完成下一篇報導。 查看文章
雖然美国政府宣稱與伊朗官員的會談仍然可能,但命運的滑索似乎正加速跑向更大的戰爭、更持久的混亂一邊。 查看文章
不少人好奇:為何中國大陸當局展现出某種「既往不咎」的態度? 查看文章
MIRROR演唱會屏幕墜落案三被告串謀欺詐不成立;女子以虛假哥大畢業證書獲港大取錄被判監禁240日 查看文章
自由船隊稱義工受嚴重心理創傷;人權組織指以色列在國際海域攔截船隻屬違法。 查看文章
很難在三言兩語中向兩岸三地的華人解釋清楚的複雜處境,不斷挑戰臺灣和中國大陸的「華族觀」。 查看文章
覺得自己已經自由了嗎?岑苦笑回答:「我不知道。」 查看文章
有立法會議員承認收到「封口令」不宜再評論事件,也有建制派向傳媒表示公署做法「莫名其妙」。 查看文章
目前最危險的是,一旦伊朗捲入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波斯灣和阿曼空域也不再安全。 查看文章
由加开會議討論附屬法例,至法例落地,需時不足两日。 查看文章
巴基斯坦在5月10日上午宣布軍機進入印度領空襲擊印度軍事目標。 查看文章
端傳媒榮獲11項提名,為所有參賽媒體之冠。獲獎名單將於6月26日在香港舉行的頒獎晚宴上公佈。 查看文章
少數族裔从业者發現,一旦人工智能開始取代人類,他們很可能是最先被取代的人群。 查看文章
凌晨12時多起,多間傳媒通宵等候,但未能拍攝四人離開監獄的面貌。 查看文章
行業前景堪憂,這應該是獲獎感言講得最多「香港电影加油」的一届。 查看文章
朋友紛紛发文悼念:「在社福界、社會運動中的最佳拍檔」、「好好記著臻對香港的愛和付出。」 查看文章
卡特去世後,82歲的拜登接棒,成為在世最年長的美國總統。 查看文章
飛機在起落架未放下的情況下撞擊跑道盡頭土墙,发生爆炸及火災。 查看文章
拆遷重建、注入旅遊和時尚元素,是旧区無法逃避的命運。 查看文章
今年的大選充滿了不确定性,如果你此時看到有什麼文章,信誓旦旦地說特朗普或者賀錦麗會贏下大選,都不要去相信。 查看文章
海南、廣東、廣西三地至少122.7萬人受災,基建、林木和農業等嚴重受損。 查看文章
人們覺得海外資產佈局數量大、范围广,體現中國的影響力,但地緣政治緊張時,也會暴露戰略上的脆弱性。 查看文章
京华城改建案從法定基準容积率560%,大幅提高至840%,估算獲利增加至少破百亿。 查看文章
鼎泰豐撤出華北的背後,是中國餐饮业2024年「叫苦連天」的市场行情。 查看文章
數字性暴力犯罪者依赖于國家機構的容忍與忽視,已發展得龐大且有組織。 查看文章
「拍攝關於臺灣的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為。」 查看文章
學了英文這麼多年,病起來時看醫生講不中怎樣痛、怎樣不舒服、怎樣辛苦。 查看文章
為什麼要、如何走出以「囚禁」作為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維方式? 查看文章
作為「冒犯的藝術」的脫口秀,其內核是什麼?陳楚認為是「叛逆」,即對社會規訓的反抗。 查看文章
法庭裁定立場新聞被指控煽動的17篇報導及評論中,有11篇具煽動意圖。 查看文章
看似無為的情感模式,藏匿著當年代女同志族群亲密关系實踐中,堪稱無望的未來感⋯⋯ 查看文章
在這些字卡中回顧九十年代的集體亢奮,無論是否亲身经历,這些人與事如今依然留有印記。 查看文章
如果岑浩輝成功當選,將會成為澳門回歸以來首名非本地出生、非出身商界的特首。 查看文章
大會的最後一天,賀錦麗終於親口說出了禁忌字眼「巴勒斯坦」。但說这场演說代表了賀錦麗在加沙議題上的進化,似乎還是過份樂觀。 查看文章
「力求自保,這是一種生存本能。」 查看文章
生活不是只有荒島和中環,中間有很多層次。 查看文章
今年4月20日,據《紐約時報》與德國广播公司ARD聯合報導,有23名中國游泳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之前被檢測出藥檢呈陽性。 查看文章
貫穿九十年代的雙軌外交,至今仍影響著中國的走向。 查看文章
當人的命運跟社會國家連結,女性的選擇也跟家庭責任捆綁,像回圈一樣的困局能靠女性自己打破嗎? 查看文章
那時,一些滤镜和嗎啡感,讓我們好像完美解決了華人社會到底能否變得精美、精英的問題? 查看文章
創傷的產生、膨大、消解、再現,一生的題目。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