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對遊民、暴民的形成有深入分析。他認為遊民是由經濟衍生的產物,由於經濟凋敝:「因惰而遊,因遊而貧而因」,平時聚集在城市角落,成為邊緣族群,總是在尋找機會「苟圖衣食」。由於長期無業無產,遊民又再質變,「因愚而頑,因遊而暴」:愚昧而變得頑固,因沒有生計可圖,「冒險樂禍,恣睢暴戾之心生焉…… 恣意焚掠以饜其所欲」,便成為暴民。
英國名導演列尼史葛的人物傳記電影「拿破崙」,上映之後毀譽參半,批評的人說選角錯誤,男主角太老、與史實不符,而且過分著重與其妻約瑟芬的關係,反而削弱了龐大的時代感。拿破崙是很重要的歷史人物,這個人物卻似乎沒有甚麼電影緣。 查看文章
一個推翻王朝的革命共和國,最終竟然產生了一個君臨歐洲的皇帝,在社會理論,無法令人解釋。但拿破崙的稱帝,在 19 世紀初,也開創了一個強人盛世的個人崇拜時代。 查看文章
香港誠品上架「八國聯軍乃正義之師」一書,結果招來「大公報」、「文匯報」口誅筆伐,指涉嫌違犯國安法。1900 年爆發的八國聯軍之役,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史重要一頁,清政府喪權辱國的表現,加上極為嚴苛的「辛丑條約」,大大加速清政府的衰落。那一年,香港已經是英國殖民地,故在整場戰役中扮演著微妙的角色,「香港軍團」(Hong Kong Regiment)亦有參與其中。 查看文章
畢德格向李提摩太表示,外交上最大的困難,是大清政府總是不明白,與外國政府簽訂的所有協議,都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嚴格對待,如果忽略或違背了協議,就會導致戰爭。 查看文章
這簡直是生動的戲劇場面,可以說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既然「老佛爺」見了也要下跪,那麼甚麼「扶清滅洋」,連義和團自己也不相信,慈禧太后與義和團只是互相利用:前者用來要脅恐嚇洋人,後者則乘機過一把暴力的癮。 查看文章
可是,如果鐵腕鎮壓義和團,等於主動保護洋人,足夠他揹上「洋奴」的罵名,更重要是違背慈禧太后的意願,分分鐘就烏紗不保。應該說,袁世凱非常了解太后以及她手下那班官員死要面子的特性,不妨讓他們自己領教一下自己縱容出來的禍患,同時又能保全「愛國忠君」的名義,不落把柄。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