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文化新闻
CUP
/
文化
/
2022.02.18
放棄清零的胡志明市,如何步向新常態?
越南
社会
公共卫生
经济
胡志明市
疫情初期,越南曾經是清零典範,但胡志明市自去年爆疫失守後,政府已放棄清零,維持基本防疫措施,嘗試「與病毒安然共存」,即使近日確診人數創新高,仍堅持繼續解封。在越南進行民族誌研究的美國博士生 Rachel Tough 就在文化雜誌 Mekong Review 撰文,為讀者導遊「新常態」(bình thường mới)下的胡志明市。
CUP
/
文化
/
2022.02.18
研究:無公民參與抗疫決策,削弱社區復原韌力
加拿大
社会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公民
心理
政策
自主权
行政
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健康科學及政治學者,對加拿大抗疫政策進行研究,發現政策制定過程排除公民參與、邊緣化拒打針小眾,結果不但會削弱政府公信力和社群互信,也會削弱社區復原韌力,長遠令社會無力對付下一波集體危機。
CUP
/
文化
/
2022.02.18
【俄式公民】廣派護照,把烏克蘭東部分裂出去
俄罗斯
公民
公民权
国家
外国人
苏联
护照
身份
一本護照,或者是公民身份的具體象徵,但到底甚麼是公民,不同地方卻有不同理解。據報,俄羅斯近年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發放超過 72 萬本護照,從俄國法律看來,這些人的確成為了當地公民,但這種手段,只是其打擊烏克蘭的另類武器。總部於拉脫維亞的俄羅斯獨立媒體 Meduza 編輯 Maxim Trudolyubov,就剖析俄羅斯對公民身份的兩種理解:政治參與權及治理工具。
CUP
/
文化
/
2022.02.18
在永留存的網絡世代,印度演員要求被遺忘
印度
社会
互联网
删除
法律
网络
资讯
人生在世,多少有犯過錯或者不堪的事,會希望以後沒有人記住。但網絡發達,任憑人們如何善忘,要記得的、不想記住的,互聯網都會留下印記。在印度,飽受過去事件影響的演員 Ashutosh Kaushik 正入禀德里高等法院,希望給他「被遺忘權」—— 刪除互聯網所記錄,自己十多年前犯下的錯誤。
CUP
/
文化
/
2022.02.18
泰國再造佛牌,讓塑膠再活一次
社会
佛教
信仰
塑胶
宗教
环保
活用廢膠,當然值得支持,但用在宗教信物之上,又是否人人接受?泰國兩間公司早前合作,研發以尼龍漁網和膠樽等 9 種可回收物料製成「環保佛牌」,希望鼓勵更多人減少浪費,把塑膠垃圾循環再造。
CUP
/
文化
/
2022.02.18
【展覽】活著多好?風景攝影師 Kelvin Yuen 血淚汗凝結下的足跡
香港
梦想
展览
摄影
风景
本地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曾奪 2020 年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大賽全球冠軍,是首位華人及最年青的得獎者。去年年末,他把 7 年來的作品集結成首本風景藝術作品集 KELVINISM,收錄合共 118 張香港及全球五大洲拍攝的自然奇觀。想透過 Kelvin 的視角了解世間之美,可前往誠品現時展出的「作品集 X 攝影展 KELVINISM」,觀看其作品時,或許便會感受到為何風景攝影,是他願以一生追逐的事。
CUP
/
文化
/
2022.02.18
Moyashi:後 Facebook 生態
媒体
潮流
社交媒体
討論區與博客從電視、收音機和報紙等大眾媒體手上解放了觀眾,短暫地去中心化了一會,然後是內容農場與網紅的冒起,重新聚集了遊盪的網民。所以不管今天的網絡如何排斥文字、排斥固態的內容,但仍然需要直播主提供一個焦點,讓大家互相確認對方的存在。
CUP
/
文化
/
2022.02.18
李衍蒨:指甲與定年
尸体
指甲
法医学
身份
於法醫人類學層面上,這些技術通常用於辨認無人認領屍體的身份,例如協助推斷出生地。雖然它們未必能總結到一個確實地址,卻可以縮小搜索範圍,從而比對相關失蹤人口資料庫,再向家屬索取更多有關資料,以提高成功辨認的機率。
CUP
/
文化
/
2022.02.18
吳蚊蚊:花蓮紀行
台湾
旅行
旅游
在不能飛的日子,我也算是幸運的一群,在台灣唸書,便拚了命在島內四處遊玩。宜蘭爬山阿里山看神木台南不斷吃吃吃;最近的跨年生日便去了花蓮。想看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