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1-
08.26
18:41
CUP  /  文化

李衍蒨:微觀牙齒

牙齒除了可以研究飲食習慣外,亦是記錄兒時飲食的最佳工具。琺瑯質的分佈,能夠讓我們知道其與象牙質在特定時間之下的形成。而在研究人員記錄象牙質的形成時,更發現裡面的氮及碳元素會隨年紀增長而轉變。

更多文章
科學狗:雄性大棕蝠那話兒竟是身長四分之一!但不是用來……

男性經常會自誇雄風赳赳,那話兒精壯無比,永遠令伴侶驚嘆不已。然而,當你見過遍佈於中國與台灣的雄性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那不成比例的陰莖,你絕對會甘拜下風,自愧不如。 查看文章

按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妨礙科學研究?

使用工具,曾經被視為人類獨有技能,後來接二連三有研究證明,有個別物種同樣懂得運用工具。這些研究看似挑戰人類中心主義,但演化生物學家 Marlene Zuk 在科學雜誌 New Scientist 指出,如此以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只會曲解生物演化原理,長遠不利科學研究。 查看文章

「男獵女採」?原始社會根本就不是

過往「女性負責採集、男性負責狩獵」的性別分工,是我們對狩獵採集社會常見觀念,但說法向來缺乏實證支持。生物人類學家 Cara Wall-Scheffler 等一眾學者,近期在學術期刊 PLOS ONE 發表研究,重新調查狩獵社會的民族誌,發現當中有 79% 都記載女性從事狩獵活動,全都有數據支持。 查看文章

貓咪世代:貓咪如何從大草原走到人類家中

貓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常見的家庭寵物,相關的流行文化產品更加是歷久不衰。可是,貓咪為何如此獨特?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 Jonathan Losos 教授就在今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Cat,解構貓咪的進化機制。 查看文章

洗衣機人類學:英國人的洗衣機為何要放廚房

你家的洗衣機放哪裡?香港土地問題嚴峻,居住空間有限,每人的答案可能不同。有人專設洗衣房;若露台夠大,直接放室外方便取衣晾曬;英國人多數將洗衣機放進廚房,這種生活習慣是否與善用居住空間有關?澳洲社會人類學家 Kirsten Bell 早年從加拿大搬到英國,便嘗試從人類學角度理解這種做法。 查看文章

在未來,恆齒也可再生?

牙齒問題困擾不少人,一旦失去恆齒,就只能用填充物填補口腔內空缺,但人類未來或可在成年後再長出新牙。有日本研究團隊正開發牙齒再生藥物,將於 2024 年 7 月開始臨床試驗階段。牙齒再生藥首先適用於先天因素導致恆齒缺失的人,團隊目標是到 2030 年可廣泛使用藥物;其在之前的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能促進乳齒及恆齒之後的「第三代」牙齒生長。 查看文章

李衍蒨:州際公路 75 號旁的遺骸

2018 年 9 月,39 歲的單親爸爸 David Carter 從密芝根州的住宅消失了。數天後,一個裝著男子下半身殘骸的睡袋,被發現在俄亥俄州州際公路 75 號旁邊的叢林。後來透過小腿上獨特的鬥牛犬紋身,確認遺骸屬於 Carter。 查看文章

遺體捐贈,是怎樣一回事?

並非所有人選擇死後被埋葬或火化,而是將遺體「損獻給科學」。美國現時有 7 間被認可的非移植組織保存庫,負責監督遺體捐贈。多間大學和醫療機構亦接受遺體捐獻,用作解剖教學、研究柏金遜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改良或研發如面部移植手術等技術,以及訓練手術機械人等;田納西州的「屍體農場」則有助法醫人員研究屍體腐化。 查看文章

對於肢解,為甚麼我們反應特別強烈?

殺人容易毀屍難。為了毀屍滅跡,有人會大海沉屍、荒山埋屍、石棺藏屍,但相對而言碎屍、肢解總令人更覺兇殘。人已離世,被害者實際上已無法感受到分屍痛苦,為何人們仍會更厭惡隨後的肢解行為? 查看文章

生物学家颜宁将辞去美国教职 参与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颜宁20多年来辗转于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45岁时选择来到深圳 查看文章

【電馭叛客】人機合體的世界?我們早就身處其中

電玩遊戲「電馭叛客 2077」 (Cyberpunk 2077)衍生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大受觀眾歡迎。故事講述社會底層出身的少年 David 在企業控制的未來都市「夜城」中生存;而在這 Cyberpunk 的世界裡,植入改造裝置是提升個人戰鬥能力的重要手段。編輯、改造身體似只限科幻題材,但事實上人機合體(cyborg)可能已在現實中出現。 查看文章

反思自然與人文的邊界:法國哲學大師拉圖爾逝世

當代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哲學家、人類學家拉圖爾(Bruno Latour)於 10 月 9 日逝世,享年 75 歲。他被認為是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先驅,時常以跨學科的視角,顛覆人們對自然與人文邊界的想像,令學界以更批判的視野,介入氣候變化、生態災難的討論。 查看文章

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对重复的蛋白质序列有了新的认识

计算分析显示,许多重复序列在不同的蛋白质中是共享的,并且在从细菌到人类的物种中是相似的。大约70%的人类蛋白质包括至少一个由单一氨基酸重复多次组成的序列,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其他氨基酸。这些"低复杂性区域"(LCRs)也存在于大多数其他生物体的蛋白质中。 查看文章

生物学家创造出一种新型人类细胞 有助于研究早期胚胎发育

鲁汶大学的Vincent Pasque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利用干细胞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类细胞。这种新细胞密切反映了早期人类胚胎中的自然对应物。因此,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胚胎植入子宫后的情况。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查看文章

新西兰天气恶劣 海豹误闯海洋生物学家房子做客

新西兰天气恶劣,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的家里来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海豹,屋主太太说牠是一名「好客人」,在房子里待了一会儿后,见...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的新的装甲恐龙物种

据《 Science Alert》周日报道,一个古生物学家小组在阿根廷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恐龙物种的遗骸。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恐龙来自白垩纪,也就是恐龙的最后一个时代,该物种大约在9700万到9400万年前在地球上漫游。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发现怪异的装甲恐龙新物种:一种双足“坦克”

据New Atlas报道,像剑龙和甲龙这样的装甲恐龙大多是用四足行走的大而笨重的动物,但古生物学家现在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甲龙近亲,其大小与狗一样,用双足行走。最大和最引人注目的恐龙群体之一是装甲亚目(Thyreophora),这些食草动物都有厚厚的骨甲,以保护它们不被掠食者吃掉。这个群体中最有名的成员是剑龙家族,它们的背上有骨板,尾巴上有尖刺;还有甲龙,它们的身体像坦克一样,尾巴直如铁棒。 查看文章

【烏克蘭戰爭】布查大屠殺,屍體調查告訴我們的是……

布查(Bucha)這個位於基輔附近、原本名不經傳的烏克蘭城鎮,因 3 月的大屠殺而在國際新聞頭條中出現。事件曝光後,鑑證專家團隊已進入當地蒐證調查。截至本週一,經過數月仔細調查後,當地屍體的辨認核算工作已大致完成。布查副市長 Mykhailyna Skoryk-Shkarivska 表示,檢察官正在調查每宗死亡案件的細節,以查明肇事者,最終要以戰爭罪行審判他們。 查看文章

科學狗:喪屍雌蠅死後仍可誘雄性瘋狂交配!

在拙作「喪屍 —— 大自然的異常動物」中曾經提到,北美周期蟬會被蟬團孢霉(Massospora cicadina)感染,最終在十幾年後破土而出時,已即時爆肚但仍瘋狂交配至死。除了蟬,家蠅和果蠅等物種也會受類似的真菌感染,改變、控制其行為,同樣地會令宿主爆肚,散播孢子找尋新的「倒霉鬼」。而最新刊於 Nature 旗下 The ISME Journal 的研究更指,當中涉及的機制比想像中更複雜! 查看文章

送兒子出家,父母益處多

獨身與否是個人選擇,也有一些宗教如天主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等,要求聖職、出家者獨身。宗教獨身意味個人不會繁殖後代,但繁殖是塑造人類的演化關鍵;人類學研究為甚麼有人放棄家庭生活,加入獨身組織、獨身生活起又是如何演變。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教授 Ruth Mace 及研究員 Alberto Micheletti 等學者近日就在「皇家學會報告 B 系列」(Royal Society Proceedings B)發表研究,以中國甘肅省內的藏族家庭為對象,解釋人們的生育及經濟因素,如何影響家庭送孩子出家的決定。 查看文章

「露西」化石是他发现 古生物学家柯本斯辞世

出版商贾可布(Odile Jacob)推文说,「法国失去了一位伟人」。他说,柯本斯除了拥有科学技能,还是「才华横溢的作家、讲故事的人和非文学类作家」。 查看文章

美联邦法院判定中国籍瑞士生物学家窃取药物研究成果 案件牵涉中国政府直接参与

美国司法部宣布一个联邦陪审团认定一名中国籍瑞士生物学家阴谋窃取了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的研究成果,称被告非法窃取了商业机密为自己和其妹控制的公司牟利,其中一间公司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 查看文章

尼斯湖水怪新解释!生物学家:不过是鲸鱼阴茎

尼斯湖水怪是多年来屹立不倒的都市传说,时至今天仍有不少民众宣布目睹尼斯湖水怪的存在,不过英国一名生物学家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并认为许多人看到的“其实是鲸鱼的生殖器。”...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提出新理论 解释为什么霸王龙手臂短得离谱

在本期《波兰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古生物学家凯文-帕迪安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当一群霸王龙用它们巨大的头和碎骨的牙齿扑向尸体时,霸王龙的手臂会缩小以防止意外或截肢。例如,一只45英尺长的霸王龙可能有一个5英尺长的头骨,但手臂只有3英尺长。 查看文章

想自成化石!要注意的兩個關鍵

想永世長存有不同方法,可以成為歷史名人,不論是臭名或美名,也有物理一點的方式 —— 死後成為化石。不過要當化石並不容易,地球上所有曾經存在的物種中,只有不到 1% 物種「成功」。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為有志成為化石者提供一些建議,增加各位成為化石的機會。 查看文章

李衍蒨:八千年前的歐洲木乃伊

是次於葡萄牙南邊薩多的發現,比現存最古老的木乃伊還要早 1,000 年之久!或許前人對於人體的了解,或是製作木乃伊的知識,均超越我們的想像,依然有更多知識、技巧、認知甚至種類等待我們發掘。 查看文章

致敬生物学家珍·古道尔:乐高推其个人主题套装

据悉,乐高日前推出了一款以灵长类动物学家和保护主义者珍·古道尔(Jane Goodall)为主题的产品。这位开创性的研究者是一套由276件物品组成的、充满树木、花朵和黑猩猩的致敬套装的主角。 查看文章

Balkanatolia: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团队发现被遗忘的大陆

一个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团队发现,在大约5000万年前,有一个低洼的大陆将欧洲和亚洲分开,他们将其命名为Balkanatolia。当时,这里居住着一种与欧洲和亚洲非常不同的地方性动物群。 查看文章

李衍蒨:指甲與定年

於法醫人類學層面上,這些技術通常用於辨認無人認領屍體的身份,例如協助推斷出生地。雖然它們未必能總結到一個確實地址,卻可以縮小搜索範圍,從而比對相關失蹤人口資料庫,再向家屬索取更多有關資料,以提高成功辨認的機率。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发现一种新棘龙类恐龙:鳄鱼脸、生活在1.25亿年前

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他们称其可能是一种涉水的掠食者,主要吃鱼。这种棘龙类恐龙生活在1.25亿年前,有一个类似于鳄鱼的头骨以及一个带刺的背部。 查看文章

李衍蒨:遇見七萬年前的孩子

又有誰想到,一具被安放在東非洞穴內的孩子屍體會在 78,000 多年後再次被人發現,重見天日。 查看文章

李衍蒨:龐貝與性別的反思

雖然生理上的性別(biological sex)只有男或女,但社會上的性別(gender)並不一定只得兩種。就算一樣被認為是男性,兩人有否相戀也不得而知。而就算是相戀,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定義,又是否跟今天一樣呢? 查看文章

海洋生物学家拍摄到美丽而罕见的毯子章鱼的视频

据BGR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成功地捕捉到一只毯子章鱼的视频画面。Jacinta Shackleton在澳大利亚海岸的Lady Elliot岛附近浮潜时发现了这只章鱼。Shackleton说,最初她以为这只是一条长着长鳍的幼鱼。不过,在走近之后,她意识到这是一只毯子章鱼。 查看文章

李衍蒨:西西里地下墓園木乃伊群

而多年後傳出有關 Rosalia 的消息,不是因為其被妥善保存的木乃伊身體,而是相繼有當地新聞、影片、照片及報道拍攝到她在眨眼! 查看文章

「螢光顯微鏡」可助研發藥物?

一般光學顯微鏡,只能針對整體細胞觀察,難以縮小至個別分子;至於電子顯微鏡,樣本必須在真空中觀察,無法觀察活體樣本;而「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就運用單一光分子特性克服光學顯微鏡的物理限制,擺脫電子顯微鏡無法觀察活體樣本的缺點。初創公司 Eikon Therapeutics 取得此項專利技術,用於藥物研發,由於可以直接看到活細胞中的單一蛋白分子變化,令其可更快、更精準地研發藥物。 查看文章

李衍蒨:謎之女士

雖然人員們在辛苦研究兩年後,才找到以上有關胎兒及孕婦的資料,但她依然有很多故事未被揭開,等待著團隊繼續去發掘,特別是孕婦在當時社會、醫療體制的故事,仍然有待人們繼續細聽。 查看文章

海洋女生物学家帮助章鱼的视频火爆社交圈

近日一段女子帮助章鱼的视频火爆社交圈。这段视频是由 The Dodo 提供的,海洋生物学家 Sheree Marris 有一天在散步的时候发现了这只章鱼。当时,这只章鱼正在保护它被冲上岸的一个管子。当她看向管子里面时,她看到了大量的小蛋。 查看文章

港產古生物學家領導研究 揭恐龍下顎演化與演變成鳥類之謎

很多人誤以為獸腳亞目 (Theropoda) 恐龍全是食肉獸,但其實牠們的飲食非常多樣,素食也不嫌棄。香港古生物學家馬慧芯率領伯明翰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暴龍和尾羽龍演化至後期,下顎變厚變彎,就是為了能進食不同種類的食物,而這種「飢不擇食」的本領,就是恐龍進化成現代鳥類的重要條件。 查看文章

生物学家:COVID-19将会发展成地方病

现在,5至11岁的孩子有资格接种COVID-19疫苗,美国完全接种的人数也在增加,许多人可能想知道COVID-19的结局是什么。在大流行的早期,期望SARS-CoV-2可能就这样消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历史上看,一些大流行的病毒就已经消失了。 查看文章

也門「執屍人」:把陣亡戰士帶回家

聯合國的最新報告顯示,多達 37.7 萬人死於也門內戰,估計其中 15 萬乃戰死沙場。這類遺體運送工作,通常是由醫療工作者或外交人員完成。但在當地,近年只靠前童軍 Hadi Jumaan 及其義工小隊,把一位又一位陣亡戰士送回家安葬。而冒死執行如斯重任,則讓他既受尊重,同時亦被猜疑。 查看文章

李衍蒨:解剖黑歷史(下)

總括來說,畫作無可挑剔地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解剖的熱衷,以及他們接受程度的演變。 查看文章

李衍蒨:解剖黑歷史(中)

他發現蓋倫在古羅馬時期並沒有解剖過人類屍體,只是單純從解剖猴子及狗隻中觀察,並認為那些結構與人類相同!於是,Vesalius 推翻了所有的謬誤,並將自己的研究整合成內容豐富而詳盡的解剖圖文集「論人體結構」,成為了日後備受推崇的解剖書。 查看文章

Meta:瑞士生物學家帳號造假 FB與IG猛砍逾500相關帳戶

美國元宇宙平臺公司(Meta Platforms)表示,Facebook發現了主要源自中國的虛假訊息網絡的500多個Facebook和Instagram帳戶,這些帳號涉及使用假冒瑞士生物學家愛德華茲( 查看文章

李衍蒨:解剖黑歷史(上)

在教皇下令停止解剖之前,達文西已經解剖了超過 30 個人,其摸索繪畫的 750 張解剖圖都很精準。不過,由於害怕被禁,這些圖像從未出版成書;如果能夠出版,相信對解剖學的發展有莫大幫助! 查看文章

【CUPodcast】我愛身份地位(動物篇)

在人類社會,身份地位是左右人在群體中的待遇如何的重要因素。原來,在自然界中,動物的身份地位也同樣重要,甚至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而青春期就是決定動物一生地位高低的重要時期。今集將會講解身份地位如何影響動物的生存、地位高低的差別待遇、影響動物地位的不同因素,以及青春期的動物怎樣以交朋結友、身體語言等生存技巧,力爭上游,躋身另一階級的故事。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发现5亿年前的一种蠕虫是寄居蟹的“祖师爷”

杜伦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刚刚在一篇新文章中介绍了大约 5 亿年前的一种 Priapulida 蠕虫,特点是具有类似“寄居蟹”的生活方式。众所周知,寄居蟹喜欢用各种螺壳作为抵御捕食者的庇护所。但现在,我们得知在寄居蟹首次进化的数亿年前,Priapulida 蠕虫就已经在这么生活了。 查看文章

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DNA

日前,1.25亿年前尾羽龙股骨化石中保存的细胞核和核染色质碎片引发了科学界的置疑。此前最古老的DNA序列源自100万年前的猛犸,DNA是一种相对脆弱的分子结构,很难在远古历史中完整保存下来,而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消失,所以对这些远古生物进行DNA测序的构想很难实现,仅在科幻小说中有所提及。 查看文章

【CUPodcast】動物的青春期

反叛、追求朋輩認同、對異性產生興趣等等,在青少年身上十分常見。可是,不單人類會有青春期,原來動物也有?動物的青春,和人類又有甚麼異同?這次介紹的「動物們的青春」,講述了各種青春期的動物,在經驗不足下,面對怎樣危險的處境。在天敵環伺下,牠們如何以「掠食者觀察」的技巧玩一場死亡遊戲,加速自己成長,逐漸過渡成大人。成長,也是動物必修的一課。 查看文章

Google涂鸦纪念海洋生物学家安赫莱斯·阿尔瓦里尼奥诞辰105周年

周日的Google涂鸦纪念玛丽亚·德洛斯·安赫莱斯·阿尔瓦里尼奥·冈萨雷斯(María de los Ángeles Alvariño González)诞辰105周年,她是西班牙裔美国海洋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发现了近二十多个海洋动物的新物种。 查看文章

李衍蒨:天使的欲望

「Priapism」一詞指陰莖異常勃起,即沒有任何與性慾相關的刺激,該部位亦無法返回疲軟狀態。有研究曾指出,歷史上,被判處釘十字架死刑(crucifixion)的死囚都有機會出現這個症狀。我知道讀到這裡你會聯想到…… 查看文章